“9618”,这是中国版亚马逊送给自己的一份618生日礼

对京东来说,2020年6月可能是历史上最为繁忙的一个月!

618主场大促越战越勇,赴港上市也在6月8日正式开启全球发售,上市代码为“9618”。“9618”的股票代码,是京东送给自己的618生日礼物,也代表着这个“中国版亚马逊”对未来的期许。

这是京东的第二次上市!从万里之外的纳斯达克回到港交所,京东用了6年时间,美股股价从19美元上涨至59.04美元,市值从260亿美元推高至860亿美元。此时的京东与6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京东回归港交所似乎已经谋划很久,绝非一时兴起。分析人士指出,京东此前赴美上市助推京东完成了走向中国最大零售企业的征途,然而,华尔街的投资者对于京东在中国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缺乏切身感受,这也导致股价被低估,加之中概股的几轮风波,就将中概股置于了极其艰难的位置。而港股市场与内地相近,同时国际化程度高,对国内企业认知清晰,具备双重利好,且中国的投资市场逐步改革成熟,京东在港股交易更容易获得市值提升。

京东一边驾轻就熟的操盘着年中最重要的购物节,为复产复工、增加消费尽最大努力。一边却是紧锣密鼓的上市进程。经过多年的历练,京东左右逢源长袖善舞,随着招股书的披露,让外界重新窥视京东的成长以及未来的新蓝图。

618主场之变化

直到现在,京东正在经历第17个618主场大促。作为疫情之后首场全民购物狂欢节,本次618购物节承担着撑经济、促就业、强消费的重任。

而在万里之外的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也在计划着一场规模庞大的“夏季促销”活动,以帮助受到疫情冲击的卖家走出困境。

“大型时尚拍卖定于本月下旬举行,无论是知名品牌,还是较小的时尚品牌,都将拿出当季新品参与其中。我们很高兴能帮助品牌与全球客户群建立联系。”亚马逊的一位女发言人说。

亚马逊的大促尚在酝酿,中国的618购物节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6月1日零点,京东开门红,仅12分钟,华为手机成交额已经破亿;6月6日,京东618直播间,央视名嘴集体带货,3个小时内成交额突破13.9亿。预计整个618期间,京东一家就能撬动数千亿销售额。

与“双十一”明显不同的是,618购物节更像是一场顺水推舟的巧合。2014年之前,618购物节还只是单纯的京东周年庆,小规模店庆促销加上暑假3C产品热销,仅此而已。

然而,随着618购物节的影响越来越大,淘宝、当当等竞争对手也迅速加入进来,618年中大促的意义,早已超出京东店庆的狭义,而成为一场网上和网下结合,全民参与的超大型购物狂欢节。

这与美国“线上黑五”的发展路径非常吻合。从2000年开始,亚马逊、eBay等电商平台加入“黑五”促销,并创造了“黑色星期五”的电商版本“网络星期一”。随后,“网络星期一”被带到了美国以外的市场,不断向更多的国家渗透。

实际上,京东并未刻意模仿,而是依靠“品质商品”和“优质物流”,打造京东的最优体验,随着用户的增多,品牌商和商户的信心也越来越足,推动着618购物节不断改变和优化。

显然京东主场的618购物节,也给了不少国际大牌依托京东进入中国市场的信心。2019年,法国著名时装集团 SMCP 集团旗下轻奢代表 Sandro、Maje、意大利时尚品牌 Moschino以及旗下的 Moschino Underwear & Swimwear、英国经典品牌 Mulberry ,意大利奢侈品巨头PRADA集团旗下Prada,MiuMiu,Car Shoe等诸多奢侈品牌不约而同地入驻京东。

数据显示,短短两年时间,京东就吸引了超过200家奢侈品牌官方入驻,去年5月京东与全球时尚垂直电商Farfetch的合作,又为其引入了数以千计的品牌。

“京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能保证商品的真实可靠性,又能提供如承诺般的高端服务。我们期待,在开拓中国电商市场的同时,巩固这种优质的合作关系。”Delvaux全球首席执行官Marco Probst曾表示。

打造中国版亚马逊?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京东正在走着类似于亚马逊走过的路径:在国内实现全覆盖之后,将发展触角伸至国外。

2020年5月,京东集团成立了欧美业务部,重点发展欧洲与北美商流、物流一体化出海业务,助力中国品牌出海,打造全球供应链生态。

目前京东已经在海外14个国家共建39个仓库,仓库总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截止2020年6月1日,京东来自港澳台和海外的订单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订单量。

不过,和国际一线电商亚马逊相比,京东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截至6月5日,亚马逊的股价为2483美元,从估值来看,亚马逊上市当天的估值为4.38亿美元,6月5日收盘时候估值达到1.24万亿美元,上涨了2830多倍。亚马逊的高市值很大程度上来自华尔街对其在运营和技术方面的认可。

实际上,早在2017年,刘强东也曾提出,未来京东只有三样东西:技术!技术!技术!紧接着加强布局AI、云,数字金融等等。2019年,京东扭转了连续两年的亏损,营收5769亿元,实现经营净利润118.9亿元

都在重视运营和技术,但通过新冠肺炎疫情,亚马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反超了。

比如,亚马逊几个月来一直在努力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期间客户订单的激增,因此不得不制定许多新的安全协议和运输限制,以便能够继续满足食品和日常用品的基本需求。

在此次疫情之前,自有物流一直是亚马逊的竞争核心。摩根士丹利分析师Brian Nowak曾预计,亚马逊2019年因为免费快捷的物流,增加了360亿美元的销售额。但显然,和中国电商,特别是像京东这样的平台相比,亚马逊的自有物流在疫情的冲击下显得单薄很多。

在中国,即使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物流也没有完全断裂。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京东照常向全国消费者供应了1.2亿件、超过16万吨的生活用品,在线下零售停摆之时,京东在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等基础设施上的能力得以凸显。

因此,现在的京东,虽然走在国际化的门槛上,相对于国际巨头亚马逊,更为青出于蓝,京东无论品质、物流,还是技术、抗风险能力上,基础都要更为坚实和牢固。

京东规划新蓝图

在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后,6月8日,京东集团在联交所网站上载了招股书。招股书中披露了最新招股情况以及募集资金用途等信息。此前京东在港上市股票代码为“9618”,这是京东的生日礼物,也是京东对未来的期许。

此次赴港二次上市,京东将在港上市发行1.33亿股新股,发行价上限定为30亿美元(236港元),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及提高营运效率。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可应用于关键业务运营,包括零售、物流及客戶參與度。同时,将进一步投资于供应链数字化产业平台,致力为京东生态系统内部及外部商家及合作伙伴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一位业内观察人士表示,目前正处于国内零售业变革的关键期,以消费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商模式正在向以产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服务型企业转型。正因如此,在今年年初,京东将自己定义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这样的定位,恰恰符合当前京东的角色和未来的趋势。

京东的新定位,也能从布局上得到反馈,目前京东已经围绕这个目标开始发力。今年4月,“京东小程序开放平台”正式发布,为商家、用户提供全链路一站式的优质服务体验。5月又发布了京东新动能计划,整合输出技术能力,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设施。

同时,京东与越来越多的伙伴达成战略合作,加速推进生态共创。5月27日,京东与快手实现战略合作;5月28日,京东通过战略投资国美零售在供应链、物流及服务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度合作;6月初,京东宣布和高通公司升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启“5G远航计划”,为“新基建”提供加速度……

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京东为代表的一大批内地民营企业,也将进入到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期。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略、组织、机制、人才、文化变革之后,京东正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而京东赴港二次上市,则是中国零售业蜕变与价值重构的必由之路,也是京东描绘未来新蓝图的关键性节点!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京东

8.6k
  • 京东外卖:所谓百亿补贴政策调整的截图通知系伪造,平台不会设置强制分摊比例
  • 商业头条No.71 | 京东外卖,围魏救赵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9618”,这是中国版亚马逊送给自己的一份618生日礼

对京东来说,2020年6月可能是历史上最为繁忙的一个月!

618主场大促越战越勇,赴港上市也在6月8日正式开启全球发售,上市代码为“9618”。“9618”的股票代码,是京东送给自己的618生日礼物,也代表着这个“中国版亚马逊”对未来的期许。

这是京东的第二次上市!从万里之外的纳斯达克回到港交所,京东用了6年时间,美股股价从19美元上涨至59.04美元,市值从260亿美元推高至860亿美元。此时的京东与6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京东回归港交所似乎已经谋划很久,绝非一时兴起。分析人士指出,京东此前赴美上市助推京东完成了走向中国最大零售企业的征途,然而,华尔街的投资者对于京东在中国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缺乏切身感受,这也导致股价被低估,加之中概股的几轮风波,就将中概股置于了极其艰难的位置。而港股市场与内地相近,同时国际化程度高,对国内企业认知清晰,具备双重利好,且中国的投资市场逐步改革成熟,京东在港股交易更容易获得市值提升。

京东一边驾轻就熟的操盘着年中最重要的购物节,为复产复工、增加消费尽最大努力。一边却是紧锣密鼓的上市进程。经过多年的历练,京东左右逢源长袖善舞,随着招股书的披露,让外界重新窥视京东的成长以及未来的新蓝图。

618主场之变化

直到现在,京东正在经历第17个618主场大促。作为疫情之后首场全民购物狂欢节,本次618购物节承担着撑经济、促就业、强消费的重任。

而在万里之外的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也在计划着一场规模庞大的“夏季促销”活动,以帮助受到疫情冲击的卖家走出困境。

“大型时尚拍卖定于本月下旬举行,无论是知名品牌,还是较小的时尚品牌,都将拿出当季新品参与其中。我们很高兴能帮助品牌与全球客户群建立联系。”亚马逊的一位女发言人说。

亚马逊的大促尚在酝酿,中国的618购物节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6月1日零点,京东开门红,仅12分钟,华为手机成交额已经破亿;6月6日,京东618直播间,央视名嘴集体带货,3个小时内成交额突破13.9亿。预计整个618期间,京东一家就能撬动数千亿销售额。

与“双十一”明显不同的是,618购物节更像是一场顺水推舟的巧合。2014年之前,618购物节还只是单纯的京东周年庆,小规模店庆促销加上暑假3C产品热销,仅此而已。

然而,随着618购物节的影响越来越大,淘宝、当当等竞争对手也迅速加入进来,618年中大促的意义,早已超出京东店庆的狭义,而成为一场网上和网下结合,全民参与的超大型购物狂欢节。

这与美国“线上黑五”的发展路径非常吻合。从2000年开始,亚马逊、eBay等电商平台加入“黑五”促销,并创造了“黑色星期五”的电商版本“网络星期一”。随后,“网络星期一”被带到了美国以外的市场,不断向更多的国家渗透。

实际上,京东并未刻意模仿,而是依靠“品质商品”和“优质物流”,打造京东的最优体验,随着用户的增多,品牌商和商户的信心也越来越足,推动着618购物节不断改变和优化。

显然京东主场的618购物节,也给了不少国际大牌依托京东进入中国市场的信心。2019年,法国著名时装集团 SMCP 集团旗下轻奢代表 Sandro、Maje、意大利时尚品牌 Moschino以及旗下的 Moschino Underwear & Swimwear、英国经典品牌 Mulberry ,意大利奢侈品巨头PRADA集团旗下Prada,MiuMiu,Car Shoe等诸多奢侈品牌不约而同地入驻京东。

数据显示,短短两年时间,京东就吸引了超过200家奢侈品牌官方入驻,去年5月京东与全球时尚垂直电商Farfetch的合作,又为其引入了数以千计的品牌。

“京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能保证商品的真实可靠性,又能提供如承诺般的高端服务。我们期待,在开拓中国电商市场的同时,巩固这种优质的合作关系。”Delvaux全球首席执行官Marco Probst曾表示。

打造中国版亚马逊?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京东正在走着类似于亚马逊走过的路径:在国内实现全覆盖之后,将发展触角伸至国外。

2020年5月,京东集团成立了欧美业务部,重点发展欧洲与北美商流、物流一体化出海业务,助力中国品牌出海,打造全球供应链生态。

目前京东已经在海外14个国家共建39个仓库,仓库总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截止2020年6月1日,京东来自港澳台和海外的订单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订单量。

不过,和国际一线电商亚马逊相比,京东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截至6月5日,亚马逊的股价为2483美元,从估值来看,亚马逊上市当天的估值为4.38亿美元,6月5日收盘时候估值达到1.24万亿美元,上涨了2830多倍。亚马逊的高市值很大程度上来自华尔街对其在运营和技术方面的认可。

实际上,早在2017年,刘强东也曾提出,未来京东只有三样东西:技术!技术!技术!紧接着加强布局AI、云,数字金融等等。2019年,京东扭转了连续两年的亏损,营收5769亿元,实现经营净利润118.9亿元

都在重视运营和技术,但通过新冠肺炎疫情,亚马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反超了。

比如,亚马逊几个月来一直在努力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期间客户订单的激增,因此不得不制定许多新的安全协议和运输限制,以便能够继续满足食品和日常用品的基本需求。

在此次疫情之前,自有物流一直是亚马逊的竞争核心。摩根士丹利分析师Brian Nowak曾预计,亚马逊2019年因为免费快捷的物流,增加了360亿美元的销售额。但显然,和中国电商,特别是像京东这样的平台相比,亚马逊的自有物流在疫情的冲击下显得单薄很多。

在中国,即使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物流也没有完全断裂。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京东照常向全国消费者供应了1.2亿件、超过16万吨的生活用品,在线下零售停摆之时,京东在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等基础设施上的能力得以凸显。

因此,现在的京东,虽然走在国际化的门槛上,相对于国际巨头亚马逊,更为青出于蓝,京东无论品质、物流,还是技术、抗风险能力上,基础都要更为坚实和牢固。

京东规划新蓝图

在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后,6月8日,京东集团在联交所网站上载了招股书。招股书中披露了最新招股情况以及募集资金用途等信息。此前京东在港上市股票代码为“9618”,这是京东的生日礼物,也是京东对未来的期许。

此次赴港二次上市,京东将在港上市发行1.33亿股新股,发行价上限定为30亿美元(236港元),用于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及提高营运效率。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可应用于关键业务运营,包括零售、物流及客戶參與度。同时,将进一步投资于供应链数字化产业平台,致力为京东生态系统内部及外部商家及合作伙伴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一位业内观察人士表示,目前正处于国内零售业变革的关键期,以消费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商模式正在向以产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服务型企业转型。正因如此,在今年年初,京东将自己定义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这样的定位,恰恰符合当前京东的角色和未来的趋势。

京东的新定位,也能从布局上得到反馈,目前京东已经围绕这个目标开始发力。今年4月,“京东小程序开放平台”正式发布,为商家、用户提供全链路一站式的优质服务体验。5月又发布了京东新动能计划,整合输出技术能力,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设施。

同时,京东与越来越多的伙伴达成战略合作,加速推进生态共创。5月27日,京东与快手实现战略合作;5月28日,京东通过战略投资国美零售在供应链、物流及服务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度合作;6月初,京东宣布和高通公司升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启“5G远航计划”,为“新基建”提供加速度……

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京东为代表的一大批内地民营企业,也将进入到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期。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略、组织、机制、人才、文化变革之后,京东正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而京东赴港二次上市,则是中国零售业蜕变与价值重构的必由之路,也是京东描绘未来新蓝图的关键性节点!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