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在十七届高交会闭幕前夕,一个以创造制造业5.0时代为口号的无边界制造联盟在深圳成立。参与者有无边界制造业集团与中国移动通讯、创维移动通讯、深圳智能健康产业协会、无边界澳洲等机构。
根据公开资料,制造业5.0时代的目的是推动深圳制造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实现告别等订单时代,打破深圳制造业企业的围墙,使其成为无边界工厂,让世界各地的资源、需求与服务直接连接,把软件、硬件和全球标准进行结合。
现阶段,深圳是否能告别等订单时代,言之尚早。但深圳工厂主的未来,已经被技术标准划定。
“我们的智能硬件已经开始打样了,明年会正式推向市场。”东莞晟申塑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下称晟申塑胶)董事长周金武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作为富士康科技集团(下称富士康)长期的精密器件供应商,周金武看似对眼下沸腾的“制造业危机”并不担心。
10年前,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的周金武在离深圳富士康不远的东莞横沥镇建起了厂房,在这个有6000平方米,200多个工人的园区里面,周金武的工厂为富士康源源不断地提供消费电子产品中所需的螺丝和铀等零部件。这些订单给公司带来了每年几千万元的营收,来自富士康的业务占公司总业务量的60%。
周金武透露,工厂在2010年达到了营收高峰,之后确实开始下滑,但幅度不过10-20%。更为重要的是,周金武对晟申塑胶的未来并不太担忧。“下滑的业务主要是数码相机,但相比其他低端工厂而言,我们的工厂有较大的技术含量,附加值也相对较高。”周金武说,除了生产零部件,工厂也在这些年积累了硬件设计研发能力和团队,很快可以从单纯的零部件厂商转型到小电器品牌。
在深圳西面的宝安,另外一位工厂主黄锦(化名)则没有那么幸运。黄锦的工厂早前长时间为山寨手机厂商生产手机后盖,在如今国产品牌崛起的时代,这家仅有不到50人的工厂陷入焦虑。
“我们上游客户太低端,现在正在急速减少客户数量,生产技术也没有得到相应升级,在这个市场有着大量的竞争对手,也不能获得大型厂商的一级供应商,现在只能断断续续接一些零散的订单。”黄锦这样说。他正准备简历,希望利用原有的深圳手机市场供应链的经验,找到一份新的职业。
两家命运不同的工厂,恐怕就是深圳整个制造业企业群体不同方向的映射。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生产城市里,以技术为主要标准的分割线划定了这些工厂主的未来。
深圳的制造业模式建立在1990年代初期,并在随后的10年里达到了巅峰。这个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国内廉价资源环境和人力为海外企业生产简单廉价产品,或者是品牌、设计和市场都在国外,国内企业只负责简单的产品生产,然后出口至海外。
1988年10月,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在深圳宝安区建立了第一栋厂房用于生产精密电脑接插件,当时只有200多人的工厂在随后的几十年间逐渐壮大,如今是拥有30万人左右的巨型制造业帝国。
富士康的背后,大量中小型灵活的次级供应商活跃在整个珠江东岸,他们在早期利用资源的稀缺性,生产技术门槛并不高的零配件大赚了一笔。但在如今产业风向转为精品化高端化产品之后,这些厂商面临的问题就开始凸显。
以手机产业变化为例。小米、荣耀等本土智能手机品牌参与市场竞争之后,国产手机竞争越趋激烈。长期深圳整个工厂体系许多都是为山寨手机体系而衍生的,技术创新上跟不上市场脚步的手机厂商,其市场空间越来越小。
“品牌手机都已经卖到几百元一部,客户(手机厂商)根本没有生存价值了。”黄锦说,品牌手机厂商喜欢有技术优势的紧密合作伙伴,并且通过生产线的自动化升级解决人力的问题,像长期给富士康、华为、中兴供应链零部件的厂商会活得相对较好。
制造业利润微薄也让许多工厂主心灰意冷。即使是富士康这样的大型工厂,虽然有着像苹果这样的大客户,日子也不算过得太滋润。美国国劳工组织中国劳工观察(CLW)两个月前的一份报告指出,在2015财年第一财季,苹果公司供应链劳工成本约34亿美元(约合217.21亿元人民币),供应链劳工成本仅占营收的4.56%,占利润的18.9%。
周金武说,客户都是以利润为第一位的,不断要求供应商不断降价。但在公司内部,人工成本却每年都有10%的上涨幅度,这对利润本来就单薄的制造业来说,确实是雪上加霜。
经历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野蛮生长,深圳的制造业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深圳制造业危机传言的最初源头,来自深圳市福昌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福昌电子)。这家中兴、华为的大型供应商意外倒闭颇受关注。界面新闻记者向业内人士了解到,以这家公司目前的业务情况,远没有达到倒闭的阶段,倒闭更像是工厂主刻意而为。
根据周金武的观察,福昌电子的倒闭事件是个偶然,该公司的情况,并没有到老板需要跑路的情况。
当然,福昌电子所在的行业环境确实令人担忧。以福昌电子所生产的金属手机外壳为例,2013年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逐步展现出向上快速发展的势头,形成了苹果、HTC、三星之外的新市场。这个趋势进一步扩大了整个金属加工市场的规模,刺激了大量资本进入加工,技术门槛骤然降低。
但在2015年上半年,整个金属机壳的市场需求突然转变向。金属机壳本有的稀缺价值已经被大量涌入的工厂所“击破”,从原先的1.5元/分以上掉到了0.8元/分左右,与此同时,工厂的利润还在不断下滑。
旭日移动终端产业研究所11月初发布的分析报告称,许多工厂在完成设备采购之后,突然发现原本产能紧缺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反之是大批雷同的工厂在分流订单;三星等品牌厂商在越南建设工厂,开始逐步转移配套产能,原来的供货加工厂就必须寻求新的客户订单来填满这些闲置的产能;一些终端品牌为了降低成本,开始采纳其他材料,这进一步让产能存量增大。
倒闭潮今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苗头,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经济学者王尚一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工厂倒闭主要源于两部分原因:其一、现阶段工厂的竞争相比起此前已经越来越激烈,过去积累的利润也越来越被稀释;其二、工厂设备升级投资的时候,需要较大的初始投资金额,生产升级的档次越高升级内容越全面,初始设备投资也越大,工厂自身往往没有这么多积累需要进行借贷,包括银行借贷、民间借贷、占压其它供应商的货款等。
王尚一说,“所以企业升级档次越高,其背后经常是借贷的规模越大,企业面对的风险也越大。”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报告《全球制造经济转移》曾指出,2004-2014年,全球前25位出口国的制造业工资都出现上涨,中国和俄罗斯的年均工资增长率达到10-20%,且这一情况已经持续了10年,而其他经济体的年均工资增长率仅为2-3%。这意味着只要国外的生产效率能达到国内的70-80%,他们的劳动力优势就将相对明显。
友威光电惠州公司也感觉到同样的压力。这家公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三星、诺基亚品牌手机的触摸屏御用工厂,但触控面板产业竞争激烈,近两年三星的低阶手机代工转移到越南工厂,诺基亚手机品牌消失,友威光电工厂的订单状况也陷入被动。加上华强北白牌(白牌指小厂商生产的没有牌子的手机或者PC等及其它商品,相对品牌而言)市场的变化,洋、华在大陆的工厂都遭遇了订单危机。因此公司也对外宣布提升竞争力及降低营运成本,并将于越南集中生产。
品牌方的相继离开,进一步释放了倒闭潮的信号。从2014年开始,珠三角手机供应链企业集中的区域接连传来坏消息,福昌电子、鸿楷兴塑胶、深圳中显微、超越、东莞京驰、惠州创仕等工厂接连宣布停产,这些几乎都是依赖外企的订单而存活的企业。
“外资在中国生产的主要是边缘部件,核心零部件都在本土生产,一旦外资无利可图,将管理人员撤走并停止供应核心零部件,在中国的生产设备将成为废弃物。”王尚一说,深圳制造产业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与此同时,领导者和核心部门人员都是由本土派出或者雇佣欧美港澳台工作的华人。
在等订单时代,珠三角的加工厂实际已出现过一次转型。因为大量工厂主已经意识到组装加工无利可图,开始向研发转型,这就是山寨潮的开始。2004年,MTK推出了包括核心软硬件参考设计的Turn-key方案,降低了手机制造的技术要求,让山寨生产体系最为关键的元素搭建完成。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华强北”发达的贸易体系,大量销往非洲、拉丁美洲等欠发达地区。
但王尚一认为,国内的山寨转型和欧美日韩等企业的研发有关键差别。欧美日韩企业先大规模持续技术研发投入,逐渐建立起市场地位,获得高利润,即便是“模仿为主”的韩国企业,也是通过大规模的关键技术研发形成创新导向的发展模式。国内企业则是横向接受所有产业链中的最低端部分。只要能够出口赚钱,不管什么行业什么功能部分都愿意接受。
在一部手机的成本中,触控屏幕和玻璃、处理器、无线通信器件接近总成本的50%左右,这些元器件,国产厂商基本需要进口,国内也找不到核心部件的生产方。可见,深圳电子产业关键零部件产业缺失,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201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200亿美元(约合2.04万亿元人民币),54%的芯片出口到了中国。大型的半导体代工业务,几乎都被三星和台湾的台积电公司所垄断,珠三角的产业链则聚焦了一些技术门槛不算太高的零部件生产企业。
在愈演愈烈的制造业中,低端的企业主们正准备脱离,但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选择留下选择做属于自有品牌。界面新闻记者观察到,在山寨之后,一些敏捷灵活的供应链价值也开始显现。
多年来,为了满足传统硬件生产的需要,深圳沉淀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快速灵敏的物流网络。因山寨潮孕育而生的传奇电子产品市场华强北,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为客户组装产品模型。一位来自美国的智能硬件创业者说,在深圳一个星期的工作效率相当于美国一个月的工作效率。
以平板代工方酷比魔方为例,度过了山寨成长历史之后,它如今已是微软自建立CTE生态圈以来的首批深圳合作厂商,目前正在为微软、Intel等公司生产品牌电脑。酷比魔方项目总监尹双柏曾对界面新闻记者提及,酷比魔方的工厂能够迅速根据市场的需求推出新的产品,而且生产基地有SMT、模具、测试、组装等生产工序,具备从产品开发到出货整体制造的整合能力。
周金武也认为,在这十年的硬件制造创业中,晟申塑胶具备生产能力,而且拥有整个产品的产业链资源,这种方式可以迅速完成生产样品、改进、再生产的流程。
在最新的这一波智能硬件创新潮中,“低价”已经不是吸引众多投身其中者的理由,大公司对产业链的扶持和持续投入正在改变这个环境。周金武对这种结果欣然接受,“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过去的时代已经过去,这是从低端到高端的必然结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