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谁是中国顶级院校法学生们心目中的律所Top 10?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谁是中国顶级院校法学生们心目中的律所Top 10?

这份调研报告是国内最优秀法学生们给出的就业上限,它不具有普适性,但能为律所和法学专业学生提供参考与借鉴。

记者 | 安琪儿

编辑 | 赵柏源

宋哲是北京一所普通一本学校的大四法学生,连续三年专业成绩排名第一。目前正在积极寻找合适的律所实习。

他所在学校的法学专业不是强势学科,学生就业完全要靠自己找。

“这方面的公开资讯太少了,就很像古时候的盲婚哑嫁。”宋哲苦笑道,“我都不知道该往哪家律所投简历。”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法学专业将有14万本科生、5万硕士毕业。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对耳熟能详的红圈八大所也只是了解些大概。如何选择实习律所?如何进入心仪的律所实习?如何获得较为满意的实习体验并最终进入合适的律所工作?

界面新闻在策划“向专业致敬”系列专题期间,也在国内顶级院校的法学院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采访了多位有丰富实习经验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形成最终的调研报告。更多专业调研和深度行业报道请关注界面职场频道及相关系列专题。

我们希望能给法学专业的同学们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分享;另一方面也为亟需吸纳优秀人才的律师事务所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意见反馈。

在这份问卷调查中,我们从传统的“五院四系”等全国法学专业靠前的高校中选取了100份有效问卷,其中应届生占比42%,他们大多数具有律所实习经验。

目前为止了解最多的律所

报告显示,金杜、大成、方达位居法学生心中“目前为止了解最多的律所”的前三名。其中金杜以64次的提及频次超出第二名的大成近2.5倍。

注:这里的“了解最多”仅指对律所基本信息的认知。

以下是排名前十的律所:

汉坤、京都以及通商分别以6、4、4的提及频率紧随其后,没能挤进前十。

而在“平时会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律所信息”的选项中,88%的学生选择了微信微博等公开资讯平台。

得到上述结论后,界面新闻在第一时间搜索了前五家律所的百度资讯指数。

金杜一骑绝尘,公开资讯平台的曝光率也远超同行。

最想去实习的国内律所

在实习律师的选择中,42%的学生把票投给了金杜,第二名的方达与它之间的差距比相比前一题缩小很多。

在“最了解的律所”中排名第9的德衡以一票之差被挤出前十。

最想去工作国内的律所

在工作律所的选择上,第一和第三排名的律所与最想实习的律所相同,第二名由方达变为大成。金杜律师事务所在三大类别中提及频次均为最高,且票数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律所。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想工作的律所中把票投给金杜的学生里,98%的受访人没有在金杜实习的经历。本题的选择与最想实习律所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德恒挤到此前排名并列第八的盈科,进入学生心目中最想去工作的律所top10。

在对律所选择倾向方面有了基本层面的了解后,界面新闻继续挖掘法学专业学生在选择律所时的多重考虑因素,以求了解选择背后的真实诉求,从而为律所吸纳人才提供有效数据。

实习律所VS工作律所

在选择实习律所时,律所平台的规模和业内声望(86%)最被看中,排在第二位的则是留用机会(78%)。此外,团队的业务方向(69%)也是比较重要的考量因素。

目前已是执业律师的兔子清,曾先后在大成、金杜以及中伦实习,她说自己在学生时期最看重的是律所规模和声望。大平台能够帮助建立起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正确的法律思维和框架,这些能为法学生今后进入律所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Robin是明年毕业的应届研究生,他说之前找实习会想去大平台,但现在更看重律所的留用机会。他曾收到某红圈所的实习offer,但因为实习周期过长且留用机会不确定,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

团队的业务方向虽然在我们的调研结果中有69%的学生选择其成为考量因素,但事实上即便是在有过实习经历的学生中有明确发展方向的学生占比也不过半。

律所实习经历与业是否有确定的业务领域的关联分析

而在选择理想的工作律所时,受访学生的回答更为谨慎和现实,92%的学生选择律师的专业程度作为考量因素,其次是完善的培训体系(87%)和合理的薪酬体系(87%)。

选择工作律所最看重的因素排名

或许是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只有一名学生选择了相对合理的工作强度作为考虑因素。

影响律所实习满意度的因素

在本次调研对象中,有46%的同学已经有过律所实习经历,我们也向他们询问了实习期结束后对实习单位评分时最看重的因素有哪些。其中锻炼机会是否充分、指导律师是否负责和团队协作是否良好排在前三位。

影响实习满意度的因素排名

虽然在选择实习律所时99%的学生没有考虑工作强度,可一旦实习结束回头给律所打分,如果工作强度真的过大,就有23%的学生不会买账。

给正在寻找实习机会的法学生们一些建议

首先,你需要拥有相对便捷高效的信息渠道,时刻关注相关信息。在我们的调研中,92%的同学会通过老师、同学和校友的关系寻找实习,88%的同学会密切关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的信息,此外还有通过学校平台、律所官网等途径来寻找实习机会。

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北纬30度(知乎ID)介绍,自己中伦的实习机会是通过看到求职类公众号的招聘信息获得的,方达的实习是直接搜索合伙人的邮箱投简历,等待三个月后等到机会进去的,天元的实习是在熟人的推荐下投简历。

“投简历不一定要等到人家招聘的时候,没有需求也可以创造需求。”他建议已经有相关经历的同学直接向合伙人投简历,邮件中附上一封介绍自己与这个岗位契合度的cover letter。

这样就变成了你与合伙人的双向选择,而不只是被动地把选择权交给HR。

在获得实习offer后,如何争取留用机会就成了关键。兔子清建议尽早明确团队是否有招聘新人的需求,及时表明留用意向。

她在研究生快毕业时曾去面试中伦的实习,当场和合伙人沟通了留用机会的问题,最后在实习六个月后成功获得了留用。

“要尽可能地早点表明,明确双方的需求,找工作是刚需,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她也建议面试时没有机会询问的同学,可以先实习1-2个月,建立起一定的熟悉度后,再找一个合适的契机去和合伙人提这个问题。

团队里同一期实习的同学一般有很多个,谁有意向留下,有意向的同学里谁条件更好,合伙人需要时间考虑,因此只有尽早表达自己的意向,才能增加留用的几率。

别对未来薪酬期待过高

近几年,随着金杜、方达等红圈所相继开出20000+的毕业起薪,毕业生的目标薪酬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关于目标起薪的调研中,有32%的同学选择了10000+作为毕业后的目标薪资,34%的同学选择了15000到20000+,这些同学大部分来自名校,目标律所也是当下炙手可热的红圈所。

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很容易被“红圈入职就有两万块”这个说法所吸引,从而弱化了其他方面的考量。

兔子清说其实红圈所在各个城市都有分所,每个分所里会有不同的团队,其间的薪酬差异会非常大。

“刚毕业的同学可能以为一线律所薪酬都很高,如果带着这种预期入职,最后结果可能会让你失望。”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法学生一门心思想挤入红圈所,把实习和工作的目标都锁定在几家范围内,红圈的入职门槛也一直居高不下,“五院四系”双一流硕士几乎成了硬性标准。

对于没有名校强势专业品牌背书的同学,如果你的实习经历以及学术研究方向及成果恰巧符合某个合伙人的需求,也有可能突破硬门槛,博得一份不错的实习offer。

不过如果把目光稍稍从红圈八大向外挪一挪,你或许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现阶段所有能力得到最大程度锤炼的发展平台。

毕竟这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相关系列报道请点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谁是中国顶级院校法学生们心目中的律所Top 10?

这份调研报告是国内最优秀法学生们给出的就业上限,它不具有普适性,但能为律所和法学专业学生提供参考与借鉴。

记者 | 安琪儿

编辑 | 赵柏源

宋哲是北京一所普通一本学校的大四法学生,连续三年专业成绩排名第一。目前正在积极寻找合适的律所实习。

他所在学校的法学专业不是强势学科,学生就业完全要靠自己找。

“这方面的公开资讯太少了,就很像古时候的盲婚哑嫁。”宋哲苦笑道,“我都不知道该往哪家律所投简历。”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法学专业将有14万本科生、5万硕士毕业。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对耳熟能详的红圈八大所也只是了解些大概。如何选择实习律所?如何进入心仪的律所实习?如何获得较为满意的实习体验并最终进入合适的律所工作?

界面新闻在策划“向专业致敬”系列专题期间,也在国内顶级院校的法学院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采访了多位有丰富实习经验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形成最终的调研报告。更多专业调研和深度行业报道请关注界面职场频道及相关系列专题。

我们希望能给法学专业的同学们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分享;另一方面也为亟需吸纳优秀人才的律师事务所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意见反馈。

在这份问卷调查中,我们从传统的“五院四系”等全国法学专业靠前的高校中选取了100份有效问卷,其中应届生占比42%,他们大多数具有律所实习经验。

目前为止了解最多的律所

报告显示,金杜、大成、方达位居法学生心中“目前为止了解最多的律所”的前三名。其中金杜以64次的提及频次超出第二名的大成近2.5倍。

注:这里的“了解最多”仅指对律所基本信息的认知。

以下是排名前十的律所:

汉坤、京都以及通商分别以6、4、4的提及频率紧随其后,没能挤进前十。

而在“平时会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律所信息”的选项中,88%的学生选择了微信微博等公开资讯平台。

得到上述结论后,界面新闻在第一时间搜索了前五家律所的百度资讯指数。

金杜一骑绝尘,公开资讯平台的曝光率也远超同行。

最想去实习的国内律所

在实习律师的选择中,42%的学生把票投给了金杜,第二名的方达与它之间的差距比相比前一题缩小很多。

在“最了解的律所”中排名第9的德衡以一票之差被挤出前十。

最想去工作国内的律所

在工作律所的选择上,第一和第三排名的律所与最想实习的律所相同,第二名由方达变为大成。金杜律师事务所在三大类别中提及频次均为最高,且票数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律所。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想工作的律所中把票投给金杜的学生里,98%的受访人没有在金杜实习的经历。本题的选择与最想实习律所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德恒挤到此前排名并列第八的盈科,进入学生心目中最想去工作的律所top10。

在对律所选择倾向方面有了基本层面的了解后,界面新闻继续挖掘法学专业学生在选择律所时的多重考虑因素,以求了解选择背后的真实诉求,从而为律所吸纳人才提供有效数据。

实习律所VS工作律所

在选择实习律所时,律所平台的规模和业内声望(86%)最被看中,排在第二位的则是留用机会(78%)。此外,团队的业务方向(69%)也是比较重要的考量因素。

目前已是执业律师的兔子清,曾先后在大成、金杜以及中伦实习,她说自己在学生时期最看重的是律所规模和声望。大平台能够帮助建立起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正确的法律思维和框架,这些能为法学生今后进入律所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Robin是明年毕业的应届研究生,他说之前找实习会想去大平台,但现在更看重律所的留用机会。他曾收到某红圈所的实习offer,但因为实习周期过长且留用机会不确定,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

团队的业务方向虽然在我们的调研结果中有69%的学生选择其成为考量因素,但事实上即便是在有过实习经历的学生中有明确发展方向的学生占比也不过半。

律所实习经历与业是否有确定的业务领域的关联分析

而在选择理想的工作律所时,受访学生的回答更为谨慎和现实,92%的学生选择律师的专业程度作为考量因素,其次是完善的培训体系(87%)和合理的薪酬体系(87%)。

选择工作律所最看重的因素排名

或许是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只有一名学生选择了相对合理的工作强度作为考虑因素。

影响律所实习满意度的因素

在本次调研对象中,有46%的同学已经有过律所实习经历,我们也向他们询问了实习期结束后对实习单位评分时最看重的因素有哪些。其中锻炼机会是否充分、指导律师是否负责和团队协作是否良好排在前三位。

影响实习满意度的因素排名

虽然在选择实习律所时99%的学生没有考虑工作强度,可一旦实习结束回头给律所打分,如果工作强度真的过大,就有23%的学生不会买账。

给正在寻找实习机会的法学生们一些建议

首先,你需要拥有相对便捷高效的信息渠道,时刻关注相关信息。在我们的调研中,92%的同学会通过老师、同学和校友的关系寻找实习,88%的同学会密切关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的信息,此外还有通过学校平台、律所官网等途径来寻找实习机会。

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的北纬30度(知乎ID)介绍,自己中伦的实习机会是通过看到求职类公众号的招聘信息获得的,方达的实习是直接搜索合伙人的邮箱投简历,等待三个月后等到机会进去的,天元的实习是在熟人的推荐下投简历。

“投简历不一定要等到人家招聘的时候,没有需求也可以创造需求。”他建议已经有相关经历的同学直接向合伙人投简历,邮件中附上一封介绍自己与这个岗位契合度的cover letter。

这样就变成了你与合伙人的双向选择,而不只是被动地把选择权交给HR。

在获得实习offer后,如何争取留用机会就成了关键。兔子清建议尽早明确团队是否有招聘新人的需求,及时表明留用意向。

她在研究生快毕业时曾去面试中伦的实习,当场和合伙人沟通了留用机会的问题,最后在实习六个月后成功获得了留用。

“要尽可能地早点表明,明确双方的需求,找工作是刚需,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她也建议面试时没有机会询问的同学,可以先实习1-2个月,建立起一定的熟悉度后,再找一个合适的契机去和合伙人提这个问题。

团队里同一期实习的同学一般有很多个,谁有意向留下,有意向的同学里谁条件更好,合伙人需要时间考虑,因此只有尽早表达自己的意向,才能增加留用的几率。

别对未来薪酬期待过高

近几年,随着金杜、方达等红圈所相继开出20000+的毕业起薪,毕业生的目标薪酬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关于目标起薪的调研中,有32%的同学选择了10000+作为毕业后的目标薪资,34%的同学选择了15000到20000+,这些同学大部分来自名校,目标律所也是当下炙手可热的红圈所。

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很容易被“红圈入职就有两万块”这个说法所吸引,从而弱化了其他方面的考量。

兔子清说其实红圈所在各个城市都有分所,每个分所里会有不同的团队,其间的薪酬差异会非常大。

“刚毕业的同学可能以为一线律所薪酬都很高,如果带着这种预期入职,最后结果可能会让你失望。”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法学生一门心思想挤入红圈所,把实习和工作的目标都锁定在几家范围内,红圈的入职门槛也一直居高不下,“五院四系”双一流硕士几乎成了硬性标准。

对于没有名校强势专业品牌背书的同学,如果你的实习经历以及学术研究方向及成果恰巧符合某个合伙人的需求,也有可能突破硬门槛,博得一份不错的实习offer。

不过如果把目光稍稍从红圈八大向外挪一挪,你或许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现阶段所有能力得到最大程度锤炼的发展平台。

毕竟这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相关系列报道请点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