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导读: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出现,是源于跨境贸易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园模式,是以进口保税,或者直购,或者出口为主,召集各大品牌电商企业、各大物流企业、各类零售企业,不同规模的入驻,再辅以海关、国检、国税、外管的支持,达到跨境电商生态链的闭合和统一,为园区内的各大外贸电商企业的跨境业务提供便利。
01、中国跨境电商园区发展三个阶段变革
第一阶段:网商聚合
初期跨境电商园区的模式接近二房东,单纯是网商的聚集,园区只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盈利模式以政府补贴和租金收入为主。
第二阶段:浅层次服务聚合
该阶段电商园区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产业链,聚集了相对规模的服务商,能够为网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但这种服务性质为浅层次服务,并未与网商产生内在联系,本质上对入驻商家更有吸引力。盈利模式以租金收入、政府补贴为主。
第三阶段:创新聚合
这一阶段的电商园区致力于使企业之间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园区形成自身独特的运营模式。园区能够为网商提供深度、系统的服务,比如培训、客服、数据、供货分销等,盈利点向增值服务转移。
02、中国跨境电商园区特征
特征一:园区迎来发展高峰
以产业园区为主导的跨境电子商务园实现了海关、国检、国税、外管、电商以及物流仓储的统一,为园区内的各大电商以及外贸企业的跨境业务提供了极大便利。跨境电商势不可挡的劲头吸引了各大电商园区建设方,颐高电商园区、南极电商等都已经开始布局跨境电商园区建设。
特征二:生态化产业圈
电商园区已经从初期的单纯的网商集聚,发展到融合各类供应商、销售商、服务商的产业生态圈。电商园区不仅为电商企业提供了上下游厂商承接的大平台,还提供了各类增值服务,具体包括仓储物流业务、设计摄影、帮助商家获取政策、融资业务、外贸业务、代运营业务等。园区组织一些活动使入驻企业之间也建立起了多样的关系,比如分享经验、联合营销、集体采购、合作招聘等。浓郁的电商创业和经营氛围进一步形成集聚效应,有利于网商和园区的同步成长。
电商园区还能为商家与各类组织机构的合作提供桥梁和平台。作为一个有机聚合体,电商园区具有吸引各类组织单位主动合作的能力。(1)政府寄希望于电商园区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电商园区带动的规模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目前大多数电商园区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投资参与;(2)高等院校直接与电商园区合作,既提升了就业率,也为园区定向输入高素质专业人才,缓解双方压力;(3)金融机构与电商园区合作,发展供应链金融。(4)材料供应商与电商园区合作不仅能有稳定的客源,还能促进自身渠道转型、业务拓展,同时,众多供应商的竞争还有利于上游产品品质的优化。
特征三:垂直产业集聚
现代化电商园区产业集聚化趋势明显,凭借区位优势打造特色化、专业化产业园。同类型的网商集聚使得集聚效益明显,主要通过空间集中、竞争协作、资源共享等途径实现集聚效益。其次是联合营销和集体采购。由于共同的产业背景,网商之间知识传播较容易,知识溢出效应明显。
产业是支撑电商园区发展的根本因素,电子商务模式必须要依靠实体产业才能持续发展。一些初期的网商创业园由于缺乏支撑性产业已经颓势凸显。南极电商园区靠近很多生产厂家,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一道物流费用(供应商到园区),另一方面可以依靠当地的产业来支撑园区后期持续发展。
03、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园面临洗牌升级
当前,全国各地已经掀起一波跨境电商园区发展热潮。而国内跨境电商园区面临着土地供应前期规划和政策因素的影响,遍地开花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面积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隐忧。对于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方政府而言,跨境电商产业园模式能集中提供相应的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园区运营、物流交通、电商企业、出口业务的联通,无疑是城市经济增长和产业聚集的助推器。
而将各类跨境电商和外贸企业集中在园区内,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同时也能得到政策的优惠。不过,跨境电商所经营的商品五花八门,商家也从大型生产型企业到个体商户不等,而跨境电商产业园对园区的规划和运营都提出很大挑战。
2014年7月30日,海关总署公布了第57号文件,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1210”,全称“保税跨境电商”。该文件更加明确了跨境电商的监管和对试点城市的认可,这也意味着保税区跨境电商园的竞争优势将日益凸显,而其他地区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同类园区生存空间将日渐逼仄。
此外,跨境电商仓储需要专业的管理服务。目前国内正处于起步阶段的电商仓储还难以消化巨量的线上交易需求,加上每日大笔的订单量以及高频率的退货,不难看出数年之后一批同类型产业园将大面积转型或关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