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你我凡人,谁是酒神信徒?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你我凡人,谁是酒神信徒?

酒神所赋予的魔力使人在微醺状态下突破日常约束,而凡人作为世俗规范中众目睽睽底下的猎物,终其一生仍无可逃遁。

在古希腊神话中,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主神之一,他象征了农作物成熟季节的繁荣、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明和森林、猛兽的原始力量。

每逢春季丰收的庆典,酒神信徒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从美惠三女神(Graces)、到牧神潘、西勒诺斯(Silenus)、羊人萨堤耳(Satyr),以及狂女迈那得斯(Maenades)等,携着一众酒神信女们吵吵嚷嚷地举行狂欢的盛宴,老虎和豹子替他拉动花车,他们头戴常春藤、身披小鹿皮,吹奏长笛,手执酒神杖,游行的队伍随着沿途人群的增加而不断壮大。

酒神作为天神宙斯和凡尘之女塞墨勒(Semele)的爱之结晶,他身上兼具天生神力和肉体凡胎之生命意志。

因着这份特殊的秉性,他征服人神的方式并非借助神力来幻化自身,又或是摧筋断骨的神秘兵器,他不费吹灰之力,因为他已掌握了人间至上的酿造技术:他那催眠灵药一般的琼浆玉液、他的葡萄美酒,足以让人神志不清、让凡人甘之如饴。因此,当潘神嫉妒他的情人众多时,才会脱口而出那句:

「你发明的葡萄酒总能让你获得朝思暮想的婚姻,当你狂呼『呕吼』时,没有一个新娘能逃脱得了你的掌心!」

▲乔凡尼·贝里尼《诸神的盛宴》,170x188cm,布面油画,1514

酒神从何而来?古希腊历史学家认为狄俄倪索斯最初是由埃及传入希腊的,在埃及诸神中,他也被称作「奥西里斯」(Osiris)。希罗多德《历史》(Histories)中记述:

「希腊人认为,赫拉克勒斯(Heracles)、狄俄倪索斯和潘(Pan)被认为是诸神中最年轻的。但在埃及,潘是诸神中最古老的……从潘到这个时代时间还要长一些;即使是这三个神中最年轻的狄俄倪索斯,从他到阿玛西斯当政,据埃及人的推算,这段时间也有1.5万年……」。

而在古希腊,狄俄尼索斯出现约在公元前1500年至1100年之间。神话中忒拜公主塞墨勒来到阿索波斯河边,舒展美丽的躯体,她玫瑰色的肌肤在水下倒影光泽,犹如月光的痕迹。处处留情的宙斯在那一刻被爱神厄洛斯之箭射中,使他深深地迷恋上这位凡间姑娘。

▲宙斯的情人塞墨勒

宙斯如愿获得他的新娘,葡萄树从床底生出,不断蔓延爬行,接着开花结出紫红色的葡萄串,那时塞墨勒已怀有新的生命——狄俄尼索斯。但这很快引来天后赫拉的嫉妒,很快便借丈夫手中的神兵利器「霹雳棒」除之而后快,狄俄尼索斯被宙斯遣人抱走、在他自己的大腿中孕育。而后,狄俄尼索斯在几任抚养人的保护中长大。

万神殿众神之中,酒神是个特立独行的个例,他虽拥有神祇的身份,却不喜住在奥林匹斯山上,他偏爱和他的跟随者们一起,在山间游荡和徘徊。只见群山环绕之中——

他们载歌载舞,在长笛、芦笛和铙钹声中手舞足蹈,一边畅饮葡萄美酒,一边无止尽地寻欢作乐。尽兴之时狂吼大叫,甚至不乏骇人听闻的举动——撕碎动物和人的身体,吃生肉,又或是其他纵欲的场面。

▲普桑《塑像前的酒神节》,100×142.5cm,布上油画,1631-1633,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酒神和古希腊其余诸神,他身上有何特别之处?在尼采《悲剧的诞生》一书中,阐发了日神阿波罗和酒神之间的关系,也将日神的造型或显现之艺术与狄俄尼索斯的迷醉、直指事物核心的体验艺术相比较,将其二元对立统一的概念引申,上升至哲学与美学高度。尼采这样写道:

这种苦难的陶醉和美的梦想,自有其不同的神界,前者凭其本质的万能威力而渗入到自然之思的内部,不仅洞悉渴求此在(Dasein)的可怕本能,也看破一切踏进此在者之向死而去的路程:它所创造出来的神,有好也有坏,酷似命数,往往透过邃然昭揭的筹划而令人惊恐万状,既无情也无对美的兴趣。他们几乎成了真理的化身,且往往流于概念化:难得见其浓缩,不易凝聚成形态,看见他们,就令人呆若木石,如何能够与它们相处呢?人大抵也不必去做此考虑:这也是它们留下的遗训。

根据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的记载,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奠狄俄尼索斯的庆典表演。每年春季葡萄藤长出新叶或秋季葡萄成熟时,希腊人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悲剧」(tragedy)一词来自古希腊语中的tragoidia,又可拆解成tragos(山羊)和oide(歌),tragoidia即「羊歌」的意思。

古希腊三大悲剧,最初的灵感及形式,都来源酒神的馈赠,出于太阳神阿波罗所赋予的表演的特殊形式,融合了酒神狄俄尼索斯祭祀中所带有的沉浸式感官与心之迷失。

▲雅典卫城南侧的狄俄尼索斯剧场,剧场分东西两部分,东侧为向神话中的酒神祭祀的场所,西侧的半圆形剧场至今仍在使用,最多可同时容纳17000人。

你我皆凡人,在踏入「此在」的幻象之时,唯有彷徨至极之哀思。

日常云烟浩如烟海,人存于世,背后的主导动机在面临造化突如其来的考验,以及更多时候的百无聊赖时,怎么打发这充满艰辛的明知不得已而为之呢?恐怕唯有借助狄俄尼索斯的直观感受和身临其境的陶醉方可将其延滞了。

人类借阿波罗之手造梦,西方文明在发明绘画、雕刻、史诗类的文学、音乐的建构之后,总算为自己找到了一片逃遁的天地。但这还不够,其中似乎尚缺乏某种精神上致瘾性的成分。

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可以找到代表端庄、优雅、和谐、尽显人本主义的尊严与均衡之美,他笔下完美的透视法和薄雾技法举世无双,这也得以使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众人趋之若鹜、始终看不厌的秘法。但若仅此,恐怕也只得作为贵族身份的象征和背后财富与地位的虚荣。她总在散发微笑,对,是已获得世上平淡知足之乐的人脸上那挂着的恒久不变的笑容,你总觉得她似乎离你很近但又神秘莫测,那样的笑容仍然来自一个旁观者。

▲卡拉瓦乔《酒神巴克斯》,95cm×85cm,布面油画,1596

但凡一个人「迷恋」上某种事物时究竟是何种心态反应?他确是在其中忘记了自我吗?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人也往往处于某种失神状态,就在忙碌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和拿起扫把清扫尘埃之际,有那么一刻,他似乎把自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在忘我的境界中,他的心灵得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保护,尤其是当他在从事某种良善和朴实之举时,他会感到蕴含在万物当中那种单纯的快乐。

另一方面,迷恋虽美丽却份外危险,比如沉迷赌博和酗酒纵乐一类,在个体消弭之际,狄俄尼索斯带来保护的同时也带来了瓦解和吞噬,一个人找不到自我,甚至是在日常中也缺乏直面的勇气,这样的人不乏少数,尤其如前文尼采所述当他遭遇「酷似命数」而「惊恐万状」之时,在酒神的迷醉和狂欢体验之中,他们确实找到了忘我而融入全然陌生之境,但似乎又成为缺乏向导而走入迷途的羔羊。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南朝

在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中亦不缺乏酒神的信徒们。在最为动乱而纷争不断的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成为这样一批逃入山野中白日放歌、纵酒之辈。

他们放荡不羁,蔑视名教礼法,做出种种在当世之人眼中惊世骇俗的举动,所谓「颜巷陋阮途穷」,阮籍生性好酒,常常独自驾着牛车载着数坛好酒,待行到穷途末路之时,阮籍便要下车放声痛哭一场,而后再绕道其他路继续前行。这一描写隐士真性情的典故不可谓不传神。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这七人个个身负才华,嵇康更是音乐学理论的先行者,著有《声无哀乐论》,弹奏《广陵散》为后世流传。

这样一帮人身逢乱世,欲投无门,索性彻底告别俗世成为山林之间的放浪者。后来者还有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沉迷于桃花坞中饮酒纵乐的行径。这样看来,酒神的信徒居然大部分都是失意落魄之人。

举凡世俗生活中曾深刻体会失意与无奈之人,更容易透彻了悟到表象世界背后的真实与苍凉,故此,喜剧最开始总是被古希腊人所不屑的,而悲剧却成为了上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宿命般豪壮。

▲《阿尔菲斯的女人们》,劳伦斯·阿尔玛·达德玛,1887,描绘了完成酒神祭祀后的女信徒们

酒神所提供的琼浆玉露给凡人以片刻喘息的机会,在仪式感的演出中隐遁了虚假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当活生生的悲欢离合、壮志难酬和上帝的玩笑都一幕幕呈现,周围的观众和演员二者都已然成为酒神祭祀仪式中的一员,动物和人类皆参与在其中,不同人之间的民族、地域、贵贱等个人特征皆已消除,我们全都是梵境幻象中的一颗细胞却借此消除边界而感受到全体,所有的情绪都被带入,所有的记忆都再次被呈现。

最后,酒神的信徒不假权力的制约与一般道德准则的束缚。在某些层面上,就算只是饮酒也可作为一种违规越矩的行为,在诸多宗教律仪中都可见酒戒和禁止服用麻醉品的清规戒律,可见自我麻醉乃是修持者所应避免的。

在禁欲主义者眼中,世俗生活俨然是一个巨大的魅惑人心的麻醉场域,而又何须再汲取更多的麻醉品呢?在强烈的心理刺激和极端体验之下,通灵的作用得以实现,麻醉品总是在原始巫术中被当作祭祀仪轨中的必需品,但却也异常危险。酒神所赋予的魔力使人在微醺状态下突破日常约束,而凡人作为世俗规范中众目睽睽底下的猎物,终其一生仍无可逃遁。

▲劳伦斯·阿尔玛·达德玛《春》,1894,洛杉矶保罗盖蒂博物馆藏

甚至,快乐和痛苦这两种体验都可算是无聊日常中另一种酒神的馈赠,二者都是对平静心灵的另一种外力刺激,生活中的嘻笑怒骂,凡人们总在卖力而重复地上演。

但若一个人的成瘾阀值过高,则注定他会从此执着于享乐或沉迷于痛苦——二者间总有各占偏颇的人。

也注定了空虚的尘世表征终究入不了他的法眼,然而证明存在本身的体验很可能下一秒即是幻灭。我们在无尽中追逐,酒神的信徒已扩大到更为广阔的空间……

 

来源:人面剧团

原标题:你我凡人,谁是酒神信徒?

最新更新时间:08/07 15:13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你我凡人,谁是酒神信徒?

酒神所赋予的魔力使人在微醺状态下突破日常约束,而凡人作为世俗规范中众目睽睽底下的猎物,终其一生仍无可逃遁。

在古希腊神话中,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主神之一,他象征了农作物成熟季节的繁荣、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明和森林、猛兽的原始力量。

每逢春季丰收的庆典,酒神信徒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从美惠三女神(Graces)、到牧神潘、西勒诺斯(Silenus)、羊人萨堤耳(Satyr),以及狂女迈那得斯(Maenades)等,携着一众酒神信女们吵吵嚷嚷地举行狂欢的盛宴,老虎和豹子替他拉动花车,他们头戴常春藤、身披小鹿皮,吹奏长笛,手执酒神杖,游行的队伍随着沿途人群的增加而不断壮大。

酒神作为天神宙斯和凡尘之女塞墨勒(Semele)的爱之结晶,他身上兼具天生神力和肉体凡胎之生命意志。

因着这份特殊的秉性,他征服人神的方式并非借助神力来幻化自身,又或是摧筋断骨的神秘兵器,他不费吹灰之力,因为他已掌握了人间至上的酿造技术:他那催眠灵药一般的琼浆玉液、他的葡萄美酒,足以让人神志不清、让凡人甘之如饴。因此,当潘神嫉妒他的情人众多时,才会脱口而出那句:

「你发明的葡萄酒总能让你获得朝思暮想的婚姻,当你狂呼『呕吼』时,没有一个新娘能逃脱得了你的掌心!」

▲乔凡尼·贝里尼《诸神的盛宴》,170x188cm,布面油画,1514

酒神从何而来?古希腊历史学家认为狄俄倪索斯最初是由埃及传入希腊的,在埃及诸神中,他也被称作「奥西里斯」(Osiris)。希罗多德《历史》(Histories)中记述:

「希腊人认为,赫拉克勒斯(Heracles)、狄俄倪索斯和潘(Pan)被认为是诸神中最年轻的。但在埃及,潘是诸神中最古老的……从潘到这个时代时间还要长一些;即使是这三个神中最年轻的狄俄倪索斯,从他到阿玛西斯当政,据埃及人的推算,这段时间也有1.5万年……」。

而在古希腊,狄俄尼索斯出现约在公元前1500年至1100年之间。神话中忒拜公主塞墨勒来到阿索波斯河边,舒展美丽的躯体,她玫瑰色的肌肤在水下倒影光泽,犹如月光的痕迹。处处留情的宙斯在那一刻被爱神厄洛斯之箭射中,使他深深地迷恋上这位凡间姑娘。

▲宙斯的情人塞墨勒

宙斯如愿获得他的新娘,葡萄树从床底生出,不断蔓延爬行,接着开花结出紫红色的葡萄串,那时塞墨勒已怀有新的生命——狄俄尼索斯。但这很快引来天后赫拉的嫉妒,很快便借丈夫手中的神兵利器「霹雳棒」除之而后快,狄俄尼索斯被宙斯遣人抱走、在他自己的大腿中孕育。而后,狄俄尼索斯在几任抚养人的保护中长大。

万神殿众神之中,酒神是个特立独行的个例,他虽拥有神祇的身份,却不喜住在奥林匹斯山上,他偏爱和他的跟随者们一起,在山间游荡和徘徊。只见群山环绕之中——

他们载歌载舞,在长笛、芦笛和铙钹声中手舞足蹈,一边畅饮葡萄美酒,一边无止尽地寻欢作乐。尽兴之时狂吼大叫,甚至不乏骇人听闻的举动——撕碎动物和人的身体,吃生肉,又或是其他纵欲的场面。

▲普桑《塑像前的酒神节》,100×142.5cm,布上油画,1631-1633,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酒神和古希腊其余诸神,他身上有何特别之处?在尼采《悲剧的诞生》一书中,阐发了日神阿波罗和酒神之间的关系,也将日神的造型或显现之艺术与狄俄尼索斯的迷醉、直指事物核心的体验艺术相比较,将其二元对立统一的概念引申,上升至哲学与美学高度。尼采这样写道:

这种苦难的陶醉和美的梦想,自有其不同的神界,前者凭其本质的万能威力而渗入到自然之思的内部,不仅洞悉渴求此在(Dasein)的可怕本能,也看破一切踏进此在者之向死而去的路程:它所创造出来的神,有好也有坏,酷似命数,往往透过邃然昭揭的筹划而令人惊恐万状,既无情也无对美的兴趣。他们几乎成了真理的化身,且往往流于概念化:难得见其浓缩,不易凝聚成形态,看见他们,就令人呆若木石,如何能够与它们相处呢?人大抵也不必去做此考虑:这也是它们留下的遗训。

根据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的记载,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奠狄俄尼索斯的庆典表演。每年春季葡萄藤长出新叶或秋季葡萄成熟时,希腊人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悲剧」(tragedy)一词来自古希腊语中的tragoidia,又可拆解成tragos(山羊)和oide(歌),tragoidia即「羊歌」的意思。

古希腊三大悲剧,最初的灵感及形式,都来源酒神的馈赠,出于太阳神阿波罗所赋予的表演的特殊形式,融合了酒神狄俄尼索斯祭祀中所带有的沉浸式感官与心之迷失。

▲雅典卫城南侧的狄俄尼索斯剧场,剧场分东西两部分,东侧为向神话中的酒神祭祀的场所,西侧的半圆形剧场至今仍在使用,最多可同时容纳17000人。

你我皆凡人,在踏入「此在」的幻象之时,唯有彷徨至极之哀思。

日常云烟浩如烟海,人存于世,背后的主导动机在面临造化突如其来的考验,以及更多时候的百无聊赖时,怎么打发这充满艰辛的明知不得已而为之呢?恐怕唯有借助狄俄尼索斯的直观感受和身临其境的陶醉方可将其延滞了。

人类借阿波罗之手造梦,西方文明在发明绘画、雕刻、史诗类的文学、音乐的建构之后,总算为自己找到了一片逃遁的天地。但这还不够,其中似乎尚缺乏某种精神上致瘾性的成分。

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可以找到代表端庄、优雅、和谐、尽显人本主义的尊严与均衡之美,他笔下完美的透视法和薄雾技法举世无双,这也得以使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众人趋之若鹜、始终看不厌的秘法。但若仅此,恐怕也只得作为贵族身份的象征和背后财富与地位的虚荣。她总在散发微笑,对,是已获得世上平淡知足之乐的人脸上那挂着的恒久不变的笑容,你总觉得她似乎离你很近但又神秘莫测,那样的笑容仍然来自一个旁观者。

▲卡拉瓦乔《酒神巴克斯》,95cm×85cm,布面油画,1596

但凡一个人「迷恋」上某种事物时究竟是何种心态反应?他确是在其中忘记了自我吗?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人也往往处于某种失神状态,就在忙碌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和拿起扫把清扫尘埃之际,有那么一刻,他似乎把自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在忘我的境界中,他的心灵得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保护,尤其是当他在从事某种良善和朴实之举时,他会感到蕴含在万物当中那种单纯的快乐。

另一方面,迷恋虽美丽却份外危险,比如沉迷赌博和酗酒纵乐一类,在个体消弭之际,狄俄尼索斯带来保护的同时也带来了瓦解和吞噬,一个人找不到自我,甚至是在日常中也缺乏直面的勇气,这样的人不乏少数,尤其如前文尼采所述当他遭遇「酷似命数」而「惊恐万状」之时,在酒神的迷醉和狂欢体验之中,他们确实找到了忘我而融入全然陌生之境,但似乎又成为缺乏向导而走入迷途的羔羊。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南朝

在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中亦不缺乏酒神的信徒们。在最为动乱而纷争不断的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成为这样一批逃入山野中白日放歌、纵酒之辈。

他们放荡不羁,蔑视名教礼法,做出种种在当世之人眼中惊世骇俗的举动,所谓「颜巷陋阮途穷」,阮籍生性好酒,常常独自驾着牛车载着数坛好酒,待行到穷途末路之时,阮籍便要下车放声痛哭一场,而后再绕道其他路继续前行。这一描写隐士真性情的典故不可谓不传神。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这七人个个身负才华,嵇康更是音乐学理论的先行者,著有《声无哀乐论》,弹奏《广陵散》为后世流传。

这样一帮人身逢乱世,欲投无门,索性彻底告别俗世成为山林之间的放浪者。后来者还有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沉迷于桃花坞中饮酒纵乐的行径。这样看来,酒神的信徒居然大部分都是失意落魄之人。

举凡世俗生活中曾深刻体会失意与无奈之人,更容易透彻了悟到表象世界背后的真实与苍凉,故此,喜剧最开始总是被古希腊人所不屑的,而悲剧却成为了上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宿命般豪壮。

▲《阿尔菲斯的女人们》,劳伦斯·阿尔玛·达德玛,1887,描绘了完成酒神祭祀后的女信徒们

酒神所提供的琼浆玉露给凡人以片刻喘息的机会,在仪式感的演出中隐遁了虚假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当活生生的悲欢离合、壮志难酬和上帝的玩笑都一幕幕呈现,周围的观众和演员二者都已然成为酒神祭祀仪式中的一员,动物和人类皆参与在其中,不同人之间的民族、地域、贵贱等个人特征皆已消除,我们全都是梵境幻象中的一颗细胞却借此消除边界而感受到全体,所有的情绪都被带入,所有的记忆都再次被呈现。

最后,酒神的信徒不假权力的制约与一般道德准则的束缚。在某些层面上,就算只是饮酒也可作为一种违规越矩的行为,在诸多宗教律仪中都可见酒戒和禁止服用麻醉品的清规戒律,可见自我麻醉乃是修持者所应避免的。

在禁欲主义者眼中,世俗生活俨然是一个巨大的魅惑人心的麻醉场域,而又何须再汲取更多的麻醉品呢?在强烈的心理刺激和极端体验之下,通灵的作用得以实现,麻醉品总是在原始巫术中被当作祭祀仪轨中的必需品,但却也异常危险。酒神所赋予的魔力使人在微醺状态下突破日常约束,而凡人作为世俗规范中众目睽睽底下的猎物,终其一生仍无可逃遁。

▲劳伦斯·阿尔玛·达德玛《春》,1894,洛杉矶保罗盖蒂博物馆藏

甚至,快乐和痛苦这两种体验都可算是无聊日常中另一种酒神的馈赠,二者都是对平静心灵的另一种外力刺激,生活中的嘻笑怒骂,凡人们总在卖力而重复地上演。

但若一个人的成瘾阀值过高,则注定他会从此执着于享乐或沉迷于痛苦——二者间总有各占偏颇的人。

也注定了空虚的尘世表征终究入不了他的法眼,然而证明存在本身的体验很可能下一秒即是幻灭。我们在无尽中追逐,酒神的信徒已扩大到更为广阔的空间……

 

来源:人面剧团

原标题:你我凡人,谁是酒神信徒?

最新更新时间:08/07 15:13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