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实际上是代表了新兴经济体在全球金融市场,在全球金融格局里的一种生长和成长的力量。”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日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于6月18日-19日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020:新起点、新使命、新愿景”。在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承上启下关键之年,回顾过往和展望未来显得尤为重要。
屠光绍曾任职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证监会副主席、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中投公司总经理。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他见证了上海金融的风雨兼程,身份角色的转换也让他得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所取得的表现与成就,以及未来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三个维度同频共振 催生重大国家战略
回顾过去,屠光绍认为,国际、国内以及上海的同频共振,催生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项重大的国家战略。
“从国际上来讲,2008年出现了全球的金融危机,背后实际是全球的经济失衡。 当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进入新世纪之后,在全球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在全球金融市场、货币体系和金融治理体系里,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实际上是很小的,金融危机之后,这个矛盾就更突出了。”他说道。
屠光绍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上海是代表新兴经济体的一个金融中心,因此从国际金融格局角度,上海的金融中心有加快建设的必然性。
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累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经济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在不断面临挑战。
“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依靠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怎么样能够提升效率和服务能力?要不断地通过改革来完善”,屠光绍表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推动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为金融体系,特别是金融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的发展更好地提供支持。”
而从上海自身角度,屠光绍指出,过去上海曾经是中国的制造业中心,但随着时代变迁,制造业、一般服务业难以继续支撑上海新的发展,上海必须要从产业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需要通过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来带动上海自身的结构转型,通过创新和改革开放,来加快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正是在这样三个维度的共振下,2009年,国务院发布“19号文”,明确“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
在屠光绍看来,“19号文”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来说,意义深远。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其实在2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19号文’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高度,对这项任务做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有了部署和安排,战略落地才有抓手。”他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四条路径发挥优势 走出一条“特色化”之路
在今年3月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7)中,上海首次晋级全球第四位。
“这实际上就是国际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认可,反映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的进步。”屠光绍表示。
但他同时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整个建设的任务并没有完成,目前只是实现了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他认为,和纽约、伦敦等成熟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并不一样,所以很难“亦步亦趋”。但上海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优势,走出一条“特色化”之路。
谈及具体路径,他表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靠改革和开放双轮驱动。
“无论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还是上海发展资本市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改革就是要破除不适应,不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旧体制、旧机制,改革既是为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会为发展提供很多的活力,而开放则能利用好更多的金融资源。”屠光绍称。
二是市场和政府双擎引领。
屠光绍指出,市场是金融中心建设最基础性的推动力量,而政府的作用也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两者结合起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将会更快。
三是经济和科技双翼发力。
在屠光绍看来,金融中心建设需要依靠经济做支撑。但另一方面,也需要用科技来武装。金融科技的运用,不仅会改变金融机构存在的形态,也会改变金融行业的业态,更会改变金融体系的生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只有更好地运用金融科技,具备更高的效率和竞争力,才能找到更多国际合作的机会和渠道。
最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着要借鉴学习与合作共赢的双重任务。
“上海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新型经济体的国际金融中心,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确立战略目标,十一年前才有了具体的战略部署,相对于发达国家、发达市场、发达经济体的金融中心,我们起步晚得多。这就意味着我们一方面要去借鉴、去学习,同时还要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屠光绍说道,“而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合作,其实也体现了全球金融治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科创板更大意义在于实行注册制 两方面需特别关注
作为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一环,科创板开板已满一年,未来科创板应该如何深化改革?屠光绍对此也有深刻见解。
他向界面新闻表示,建立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体系,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而提升上海资本市场的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资本市场的核心制度,也就是注册制。
“科创板目前已经有100多家企业上市了,后面还会有更多的企业登陆,这对于科创企业的支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屠光绍称,“而科创板更大的意义在于实行了注册制,并且通过试点取得经验之后,还会推广到其他的板块,创业板就已经开始推进了。所以科创板既有促进科创企业发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为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的变革提供了契机。”
他指出,资本市场基本制度的变革将提升资本市场的活力,而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也能得到更大支撑。
但屠光绍也强调,科创板注册制有两方面需要特别关注。一是不能简单认为实行注册制就是放松了企业上市的要求,事实上,注册制只是改变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由过去由政府来把关,监管部门把关,现在变成了由市场把关。
二是不能仅仅关注注册这一个环节。“注册当然非常重要,但注册制是一个制度体系,围绕注册制,需要各个方面配套的、完整的市场体系、制度体系建设,以及资本市场的生态建设,这才是注册制更广义的内容。” 他表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