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心理课堂
近日,3名玻利维亚男孩被一只“黑寡妇”蜘蛛咬伤,原因竟是他们坚信被这种蜘蛛咬一口后就能变成超级英雄蜘蛛侠。
据报道, 这三个孩子分别为12岁、10岁和8岁,他们在放羊时发现了一只“黑寡妇”蜘蛛。
由于相信被“黑寡妇”蜘蛛咬一口就会拥有超级英雄的力量,他们随后用棍子戳了它,直到这只蜘蛛依次咬了他们每个人。他们在几分钟内就出现了中毒症状,后被发现送医。
无独有偶,前一阵子,在俄罗斯新冠病毒封锁期间,莫斯科发生了一场悲剧。一个10岁的孩子和他7岁的弟弟在家中玩耍时,模仿蜘蛛侠从11层公寓的窗户跳下,两个孩子当场死亡。
前几年,江苏两个孩子被同伴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起因是孩子们在模仿“灰太狼烤羊”,由此酿成的悲剧让人叹息不已。
对孩子们来说,由于他们对世界知之不深,他们可能会认为电影也是真实的,电影里的一切也都是真实的,如果不加以引导,他们无从得知,那实际上只是电影制作人的幻想和艺术创作。因为,孩子自己是无法区分这些,由此可能会导致出现危险行为,甚至失去生命。
好奇和模仿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内在需要
模仿的专业定义,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仿。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有一个著名的玩偶实验,用以观察儿童在观看暴力行为之后的反应。
实验中,孩子们分成两组,分别被带到游戏室,在那里模特会按组别展示不同的动作。
在非攻击性一组中,模特会加入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一起玩;而在攻击性一组中,模特会持续地对游戏室里的波波玩偶进行语言和行为攻击。
十分钟过后,所有的孩子们都被带到了另一个房间,这间房子里有一些“非攻击性物品”,如蜡笔、纸张等,也有一些“攻击性物品,如锤子、剪刀等。
孩子们随意玩耍,班杜拉则在单面镜后面观察。
观察中发现,没有成人在场时,攻击组的小孩会模仿他们所看到的行为,男孩比女孩的攻击力更强,也更加频繁。而非攻击组的孩子的攻击行为就明显低很多。
“波波玩偶实验”,虽然受到不同声音的质疑,但大多数人依然同意儿童具有相当的模仿行为。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教育者一定不要忽视儿童模仿的特点,一定要加以恰当引导。
这里的教育者既包括儿童的主要养育者,也包括学校的老师等相关教育人员。
教育者要了解孩子看的书、从媒体获得的信息,包括他们玩的游戏等,要进行把关。(相关文章《儿童读物出现美化自杀片段,给孩子选书千万不能马虎》)
榜样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榜样常常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但是,由于孩子本身不成熟,心目中的“榜样”还需要教育者进行把关和引导,进行信息澄清。
比如“蜘蛛侠”,本来是好榜样,但如果教育者并没有加以引导,孩子无法辨别某些情节的虚拟性,就会误以为真。
这里说的教育者,也包括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家长。作为家长,对信息澄清这一部分尤其要加以重视。毕竟,学校的老师不可能针对每个孩子提供太多个性化的引导。
所以,我们常说,陪伴孩子成长是家长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最后,再顺带老生常谈一句:真正影响孩子的,不是家长怎么说,更要看家长怎么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