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虎嗅挂牌新三板 在如何赚钱上它可能要做得更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虎嗅挂牌新三板 在如何赚钱上它可能要做得更多

新媒体公开上市的企业数量不多,原因很简单,一旦上市就会让竞争对手知道自己的财务模式以及发展现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成立仅3年的北京虎嗅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虎嗅)12月1日正式挂牌新三板。这家公司3年内经历过两次增资,先后引进了梦工厂传媒和云鑫投资,其中云鑫投资的背后就是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阿里的蚂蚁金服,虎嗅董事会中也有蚂蚁金服的席位。梦工厂进入是在2012年,以200万元获得15%的股份,当时虎嗅估值为1333万元。2年后,云鑫投资以2484万元认购了15%的股份,虎嗅估值已是1.656亿元。

虎嗅的实际控制人李岷是编辑记者出身,另外3位创始人也均为媒体人士出身。

关键词:利润66万

2014年,虎嗅的总收入是926万元,毛利率为56.85%。虎嗅一年的净利润是66万。说起一家新媒体的盈利模式,不外乎是广告等活动收入。虎嗅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收入分为广告、线下活动以及整合营销,其中广告就是传统型的广告形式,线下活动是虎嗅每半年举办的F&M创新节、营销会等。而整合营销则是更多通过微博微信来完成。从两年一期的收入数据来看,广告的发布收入占比越来越高,原因当然是公司流量带来的变现机会。但是线下活动等门票收入现在看来似乎还有待开发。如果要深究公司广告收入并没有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就需要看一下公司的运作模式,就必须要说到下一个关键词:内部员工VS外部撰稿人的数量。

关键词:14位编辑VS 2000多名外部撰稿人

作为一家媒体公司,内容当然是最重要的根基。虎嗅的运作模式似乎遵循的是轻资产商业模式:不依赖自己的原生稿件,更多的是约稿。从公司岗位结构来看,这家净资产2900万左右的公司总计人数为50人,算得上是一家超级轻量的企业了。而这其中,负责采编的人数仅为14人,也就是说,这14个人负责自己产生稿件,以及审核外部投稿来的稿件。从外部撰稿人数量上来看,2012年以来一直呈现指数状增长,截至2015年7月,外部作者数已超过2000人。此外,虎嗅编辑对于内容的把控严格,文章质量相对较高。不过,其客户如果要投广告又需要虎嗅的用户PV积累到一定水平。根据Alexa的调研显示:虎嗅的日均IP访问量以及日均PV值都低于另一家媒体36氪。而且需要留意的是,虎嗅的外部撰稿人都会有自己的微信号或者微博,文章在虎嗅上首发之后一般几个小时之后就会在微信端推送。这也在一部分上分流了虎嗅的用户。这也是前面PV等数量不如其他媒体的一个原因。

新媒体公开上市的企业数量不多,原因很简单,一旦上市就会让竞争对手知道自己的财务模式以及发展现状,痛点盲点也一览无遗。转型后的媒体都在思考新的商业(赚钱)模式。刚刚挂牌新三板的虎嗅,在这方面可能还需要多动动脑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虎嗅挂牌新三板 在如何赚钱上它可能要做得更多

新媒体公开上市的企业数量不多,原因很简单,一旦上市就会让竞争对手知道自己的财务模式以及发展现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成立仅3年的北京虎嗅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虎嗅)12月1日正式挂牌新三板。这家公司3年内经历过两次增资,先后引进了梦工厂传媒和云鑫投资,其中云鑫投资的背后就是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阿里的蚂蚁金服,虎嗅董事会中也有蚂蚁金服的席位。梦工厂进入是在2012年,以200万元获得15%的股份,当时虎嗅估值为1333万元。2年后,云鑫投资以2484万元认购了15%的股份,虎嗅估值已是1.656亿元。

虎嗅的实际控制人李岷是编辑记者出身,另外3位创始人也均为媒体人士出身。

关键词:利润66万

2014年,虎嗅的总收入是926万元,毛利率为56.85%。虎嗅一年的净利润是66万。说起一家新媒体的盈利模式,不外乎是广告等活动收入。虎嗅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收入分为广告、线下活动以及整合营销,其中广告就是传统型的广告形式,线下活动是虎嗅每半年举办的F&M创新节、营销会等。而整合营销则是更多通过微博微信来完成。从两年一期的收入数据来看,广告的发布收入占比越来越高,原因当然是公司流量带来的变现机会。但是线下活动等门票收入现在看来似乎还有待开发。如果要深究公司广告收入并没有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就需要看一下公司的运作模式,就必须要说到下一个关键词:内部员工VS外部撰稿人的数量。

关键词:14位编辑VS 2000多名外部撰稿人

作为一家媒体公司,内容当然是最重要的根基。虎嗅的运作模式似乎遵循的是轻资产商业模式:不依赖自己的原生稿件,更多的是约稿。从公司岗位结构来看,这家净资产2900万左右的公司总计人数为50人,算得上是一家超级轻量的企业了。而这其中,负责采编的人数仅为14人,也就是说,这14个人负责自己产生稿件,以及审核外部投稿来的稿件。从外部撰稿人数量上来看,2012年以来一直呈现指数状增长,截至2015年7月,外部作者数已超过2000人。此外,虎嗅编辑对于内容的把控严格,文章质量相对较高。不过,其客户如果要投广告又需要虎嗅的用户PV积累到一定水平。根据Alexa的调研显示:虎嗅的日均IP访问量以及日均PV值都低于另一家媒体36氪。而且需要留意的是,虎嗅的外部撰稿人都会有自己的微信号或者微博,文章在虎嗅上首发之后一般几个小时之后就会在微信端推送。这也在一部分上分流了虎嗅的用户。这也是前面PV等数量不如其他媒体的一个原因。

新媒体公开上市的企业数量不多,原因很简单,一旦上市就会让竞争对手知道自己的财务模式以及发展现状,痛点盲点也一览无遗。转型后的媒体都在思考新的商业(赚钱)模式。刚刚挂牌新三板的虎嗅,在这方面可能还需要多动动脑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