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952年伦敦夺命大雾的历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952年伦敦夺命大雾的历史

那时中国人都知道,伦敦绰号“雾都”

图片来源:网络

1952年12月的伦敦,有5天的时间人们都喘不过气来。毒雾笼罩着这个英国首都,太阳失色,城市瘫痪。据估计,60多年前的这场大雾至少夺走了4000伦敦人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再回首,看看这场英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空气污染灾害。

1952年12月5日清晨的伦敦,天空还是晴朗的。一场罕见的寒流已经席卷伦敦几周了,伦敦人一起床就开始不断的往壁炉里加煤来驱逐寒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阵雾光开始笼罩大本钟、圣保罗大教堂和城市的其他地区。到了下午,几千吨的煤烟子开始通过森林般的烟囱进入天空与雾混合,雾光开始变成一种让人恶心的黄色。

对于伦敦来说,烟雾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座城市并没有体验过这种独特的混合着有毒物质的“黄色烟雾”。伦敦上空的高压系统造成了逆温现象,地面以上1000英尺高度的温度要高于地面温度,这导致了烧煤不断产生的烟雾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再加上一连几日无风,烟尘也没能被风驱逐。

30英尺厚的有毒烟雾中夹杂着刺鼻的硫磺颗粒,散发着臭鸡蛋的味道。毒雾太浓了以至于道格斯岛(the Isle of Dogs)的居民说他们走路时都看不到自己的脚。5天的时间里毒雾笼罩着伦敦,除了地下交通工具外的所有交通工具都瘫痪了。泰晤士河上的小船也停运了。航班停飞,火车被取消。即使在中午司机也得开着车灯,还得把头探出车窗努力的在漫天黄雾中缓慢的前进。很多人都发现这样也是徒劳的,干脆放弃开车。售票员拿着手电筒和火把走在伦敦标示性的双层巴士前引导巴士司机。喘不过气来的行人在城市街区中用手摸索着前行,防止被人行道上油腻的黑色的淤泥滑倒。当他们回到家中,他们的脸和鼻子都被空气熏黑了,所有伦敦人看着都像煤矿工人。

政府建议家长们接孩子们回家,防止他们在烟雾中走失。入室盗窃和抢包事件增加,因为壮了胆的犯罪分子可以轻易的在黄雾中匿迹。迷失在雾中的鸟儿不断撞上建筑物。被带到伯爵宫(Earls Court)参加著名的史密斯菲尔德展览(Smithfield show)的11头获奖母牛被呛死,饲养者赶紧用威士忌浸湿的粮食袋子做成简易的防毒面具给他们的牲口带上。周末足球比赛也被取消了。牛津和剑桥还是坚持在温布尔登公地进行一年一度的越野大赛,但是工作人员不得不不断的喊“这边这边!牛津和剑桥!”好引导跑步者穿过厚厚的迷雾。烟雾也蔓延到了室内,油腻的污垢覆盖了所有暴露在空气中的表面,电影院都因为人们坐在位子上看不清荧幕而关门了。

不幸的是,大雾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人们喜不喜欢烟雾的问题。这场大雾是夺命的,尤其是对老人、婴儿和患有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除了带来咳嗽和哮喘,死亡也悄悄地降临。直到棺材和花圈变得供不应求,人们才意识到这次烟雾事件的致命影响。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死亡率增加了7倍,伦敦东区的死亡率翻了9倍。初步报告指出超过4000人因为这场大雾带来的影响提前死亡。直到1952年12月9日,西部吹来一阵冷风才将烟雾赶出伦敦和北海(North Sea)。然而夺命大雾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第二年夏天的死亡率仍高于往常,这也使一些专家声称这场大雾夺走了多达12000人的生命。

起初,英国政府不愿就烟雾事件采取行动。然而经过调查和科学研究后,议会于1956年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案》,限制城市地区煤炭的使用,并且授权地方议会设立无烟区。房主将烧煤取暖系统改造成其他热系统可以得到政府的拨款补助。英国花了多年时间才逐渐摆脱了烧煤系统,改为依靠天然气、石油和电力等热源。在转型期间,夺命大雾仍然定期出现,比如1962年一场大雾夺走了750人的生命,但没有一次像60多年前的烟雾事件一样严重。

译者:王梦尧

来源:history

原标题:The Killer Fog That Blanketed London, 60 Years Ago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952年伦敦夺命大雾的历史

那时中国人都知道,伦敦绰号“雾都”

图片来源:网络

1952年12月的伦敦,有5天的时间人们都喘不过气来。毒雾笼罩着这个英国首都,太阳失色,城市瘫痪。据估计,60多年前的这场大雾至少夺走了4000伦敦人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再回首,看看这场英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空气污染灾害。

1952年12月5日清晨的伦敦,天空还是晴朗的。一场罕见的寒流已经席卷伦敦几周了,伦敦人一起床就开始不断的往壁炉里加煤来驱逐寒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阵雾光开始笼罩大本钟、圣保罗大教堂和城市的其他地区。到了下午,几千吨的煤烟子开始通过森林般的烟囱进入天空与雾混合,雾光开始变成一种让人恶心的黄色。

对于伦敦来说,烟雾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座城市并没有体验过这种独特的混合着有毒物质的“黄色烟雾”。伦敦上空的高压系统造成了逆温现象,地面以上1000英尺高度的温度要高于地面温度,这导致了烧煤不断产生的烟雾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再加上一连几日无风,烟尘也没能被风驱逐。

30英尺厚的有毒烟雾中夹杂着刺鼻的硫磺颗粒,散发着臭鸡蛋的味道。毒雾太浓了以至于道格斯岛(the Isle of Dogs)的居民说他们走路时都看不到自己的脚。5天的时间里毒雾笼罩着伦敦,除了地下交通工具外的所有交通工具都瘫痪了。泰晤士河上的小船也停运了。航班停飞,火车被取消。即使在中午司机也得开着车灯,还得把头探出车窗努力的在漫天黄雾中缓慢的前进。很多人都发现这样也是徒劳的,干脆放弃开车。售票员拿着手电筒和火把走在伦敦标示性的双层巴士前引导巴士司机。喘不过气来的行人在城市街区中用手摸索着前行,防止被人行道上油腻的黑色的淤泥滑倒。当他们回到家中,他们的脸和鼻子都被空气熏黑了,所有伦敦人看着都像煤矿工人。

政府建议家长们接孩子们回家,防止他们在烟雾中走失。入室盗窃和抢包事件增加,因为壮了胆的犯罪分子可以轻易的在黄雾中匿迹。迷失在雾中的鸟儿不断撞上建筑物。被带到伯爵宫(Earls Court)参加著名的史密斯菲尔德展览(Smithfield show)的11头获奖母牛被呛死,饲养者赶紧用威士忌浸湿的粮食袋子做成简易的防毒面具给他们的牲口带上。周末足球比赛也被取消了。牛津和剑桥还是坚持在温布尔登公地进行一年一度的越野大赛,但是工作人员不得不不断的喊“这边这边!牛津和剑桥!”好引导跑步者穿过厚厚的迷雾。烟雾也蔓延到了室内,油腻的污垢覆盖了所有暴露在空气中的表面,电影院都因为人们坐在位子上看不清荧幕而关门了。

不幸的是,大雾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人们喜不喜欢烟雾的问题。这场大雾是夺命的,尤其是对老人、婴儿和患有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除了带来咳嗽和哮喘,死亡也悄悄地降临。直到棺材和花圈变得供不应求,人们才意识到这次烟雾事件的致命影响。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死亡率增加了7倍,伦敦东区的死亡率翻了9倍。初步报告指出超过4000人因为这场大雾带来的影响提前死亡。直到1952年12月9日,西部吹来一阵冷风才将烟雾赶出伦敦和北海(North Sea)。然而夺命大雾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第二年夏天的死亡率仍高于往常,这也使一些专家声称这场大雾夺走了多达12000人的生命。

起初,英国政府不愿就烟雾事件采取行动。然而经过调查和科学研究后,议会于1956年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案》,限制城市地区煤炭的使用,并且授权地方议会设立无烟区。房主将烧煤取暖系统改造成其他热系统可以得到政府的拨款补助。英国花了多年时间才逐渐摆脱了烧煤系统,改为依靠天然气、石油和电力等热源。在转型期间,夺命大雾仍然定期出现,比如1962年一场大雾夺走了750人的生命,但没有一次像60多年前的烟雾事件一样严重。

译者:王梦尧

来源:history

原标题:The Killer Fog That Blanketed London, 60 Years Ago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