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上有哪些细思极恐的事?
马克图布:
随便在腾讯新闻,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神马的新闻客户端随便点开一条新闻看看下面的评论,看看绝大多数中国网民的评论与观点,不用细思,都极恐
匿名用户: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部分折射。
当你苟且于现实的得过且过时,网络上所有的新闻和评论都是细思极恐。
匿名用户:
资产。
如果某天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其后果我想都不敢想。
能够在网络上发表意见的人,都必须具备1,能方便的接入网络,2,会输入法,3,有一定网络操作基础,实际上这个人数比例并不多,但是我们却以为网络上的声音代表了中国现在的现状...
2、最能反映世态炎凉的事情是什么?
点横竖:
丛飞的故事
刘小流:
久病无孝子
弱国无外交
树倒猕孙散,墙倒众人推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为李泽楷生下双胞胎的梁洛施,据传已获李嘉诚首肯,将嫁入豪门,成为李家千亿新娘。香港媒体评梁洛施为身价最高的名媛。一年后,李泽楷发通告二人和平分手。梁洛施获赠3亿分手费。见高拜见低踩的媒体马上转变口风,称梁洛施“ 史上最贵子宫 ”。
玉边河:
炎凉的从来都不是世态,而是人心。
所谓世态炎凉,无非就是别人凉了,你还热着。
3、为什么人会变成「工作狂」?这算不算一种上瘾行为?
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里去了, 也就是说工作以外可能没有生活,工作把生活都吞掉了。当停止工作会茫然若失,不知道做点什么,感受到孤独、焦虑、无意义。于是继续回去工作。
如果找个恋人有点难,对策是培养个自己觉得真正有趣的兴趣爱好。
大挺:
工作狂有本质的和表象的区别,部分工作狂是表象,乃是为了用高强度工作来减少内心的焦虑。
匿名用户:
我觉得工作本身,并不是大部分的人的真实上瘾原因。
觉得自己很重要、觉得自己被许多人需要、觉得自己在别人心中很重要,是上瘾的原因。
匿名用户:
我也是工作狂,主业本身就很忙,我还搞副业。
我觉得推动我工作的最大原因并不是上瘾。
而是穷 :-)
4、拿了投资人的钱却创业失败,在商业圈子里的后果都会有哪些?
汪师傅:
李开复在一次视频演讲中说过一段内容让我印象深刻——
他说有很多创业失败的负责人满怀愧疚的对他表示歉意。他对创业者说:你不用这么愧疚,我们投资的项目十个有九个失败,这很正常。反而,你下次创业,请务必还找我们。
对于真正懂投资的人来说,创业者失败的经历才是更加宝贵的财富,是他们更为看中的。
财务上:公司行为,成败都在意料之中,除非涉及了个人债务或责任
法律上:取决于投资条款,及经营中有没有牵涉法律责任
名誉上:这是一定有的,至于影响大小取决于你的经营期表现、补救和善后措施
周林:
投资是个小圈子,创业不成很常见,拿钱乱搞就把自己后面的路堵死了。
投资人只是亏损了钱,而你的亏损可是光阴一去不返。
5、如何能变得幽默,接得住别人开玩笑的话,不至于尴尬?
叶耶耶:
「开得起玩笑」不等同于幽默。开得起玩笑,自嘲,谦虚这些词汇通常是属于强者的,偶尔为之显得比逼格更逼格。本来就低到尘埃里再来自轻自贱一把那就是事实就是,本来就没本事,现在连尊严都没了。
另外得警惕你自黑时的对象,绝大部分人民群众是既不聪明又不善良的。分分钟让你感受人间失格,再踩你两脚泥,你只是他们的笑料而已。
鬼木知:
在我看来,一个真正幽默的人应该是:开得起玩笑,耍得起流氓。吹得起牛掰,玩得起真心。
要做到以上四点,首先你得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超强的自黑精神。与君共勉
非得接话吗? 有些话不接也罢,
不如开新的话题。
幽默的人都善于观察和比喻。 描述事物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幽默不是自轻自贱。
游智强:
玩笑往往是高兴快乐的流露,也算是一种创造,好比小孩子游戏里的自骗自(Pseudoluege)。一个人身心畅适,精力充溢,会不把顽强的事实放在眼里,觉得有本领跟现实开玩笑。真到忧患穷困的时候,玩笑都开不好的。
——钱钟书《围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