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今日知乎热议】你见过哪些令你瞠目结舌的神逻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今日知乎热议】你见过哪些令你瞠目结舌的神逻辑?

你见过哪些令你瞠目结舌的神逻辑?「品鉴」美食这件事到底有没有门槛?为什么有些事对别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可他们却不愿帮忙?纪检官员去世仅存 2200 元,银行催30万房贷,这样的官是成功还是失败?有哪些振聋发聩的对话让你记忆犹新?

1、你见过哪些令你瞠目结舌的神逻辑?

这里的瞠目结舌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推理神乎其神滴水不漏,另一种是毫无逻辑却又无法反驳。当然,大部分的情况下是后者。一些常见的神逻辑比如“看看这次考试!还是有那么多的同学低于平均分!”,不,这已经不是神逻辑了,是神常识!再比如“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那么有钱,怎么还那么小气”……看看知友们都遇见过一些什么神逻辑,深感共鸣的同时别忘了提醒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啊……

 

燕飞南

20岁:“好好学习谈什么恋爱!”

23岁:“为什么还不生小孩!?”

 

周max

一个巴掌拍不响,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他怎么不惹其他小朋友,偏要来惹你?!

 

秋长泽

都是同一个班,同一个老师教的,怎么别人就能考第一,你就倒数?

 

周max

一个巴掌拍不响,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他怎么不惹其他小朋友,偏要来惹你?!

查看知乎讨论

 

2、「品鉴」美食这件事到底有没有门槛?

就好比之前曾经收录过的一个关于赏析书法的问题那样,品尝和享受美食自然是没有门槛的,但若论到“品鉴”,恐怕还是需要一些除了馋以外的条件。比如一定的经济条件,能有条件品到更优秀的师傅的作品、能有条件尝试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在茫茫食海中见多识广,才能谈得上“鉴”吧。说到这个想到一个题外的,其实我们的口味常常会受到味蕾以外的事物所影响,例如图中来自寿司之神的作品,在我们放入口中之前,就已经被告知这个老人的生平、他如何专业、如何专注,这些对于“品鉴美食”来说,说不定也是杂念的一种,因为是他做的,所以一定好吃,先确定“好”,再去求证“哪里好”,难道不是非常主观的一件事吗?回到问题,看看知友们都怎么说:

 

冯辉

吃没有门槛,品和鉴一定是有艺术和技术的门槛的。

 

赵地震

“品”不需要,“鉴”需要。

品只是享受美食的过程,高兴就好。

鉴则需要对食材,调味品,烹饪手法都有一定了解,才能分出孰高孰低。

 

鲍合洋

“所有的舌头都是平等的,但有些舌头比其他舌头更平等。”

补充:

如果“品鉴”的标准包括用精准的语言描绘出食物带来的生理心理享受,以及对各种不同食材之间的细微差别了如指掌张口就来,而不是仅仅限于“好吃”、“入口即化”去形容所有美食的话,那么“品鉴”就是有门槛的。

 

匿名用户:

吃过好的才知道什么是不好的。什么叫“品鉴”?品字意为品尝优劣,鉴为鉴别真假,没花钱吃过好的你怎么知道什么才是好?没吃过真的你怎么知道鱼翅和粉丝的区别?

 

3、为什么有些事对别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可他们却不愿帮忙?

这个问题几乎可以被收录到“人的下限可以有多低”收藏夹里去了呢。“你学设计的,做个LOGO举手之劳,帮帮兄弟吧~”“你文章写那么好,帮我想一句标语就是举手之劳嘛,麻烦你啦?”“你看你成天出国,给我带个东西不是举手之劳吗?这次就麻烦你带一下XX吧?”……小的时候觉得人和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是非常友善有人情味的,长大一些以后才慢慢发现,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美德,尤其是为了省自己的钱力而透支关系的行为,简直不能更无耻。看看知友们都怎么说:

 

钟小六

我弟弟曾在我扫地的时候说:“姐,我帮你”

于是我把扫帚放一边准备看他扫地的飒爽英姿(刚满七岁,很少干活),他看见我不动了对我说:“你也扫我也扫,这才叫我帮你”

 

ace zh

朋友,语文老师没告诉你把自谦语往别人身上安算骂人吗?

这位愚兄您斗胆发表这些敝见,您的贱内和犬子知道吗?

 

natiahs Hou

因为求助者首先把事情定义成举手之劳了

 

初律

“举手之劳”应是施助者的自谦之词,而非求助者的自以为是。

查看知乎讨论

 

4、纪检官员去世仅存 2200 元,银行催30万房贷,这样的官是成功还是失败?

说到优秀的士兵,就必然是背井离乡几年如一日在边关、老母亲病危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说道优秀的教师,就往往是家徒四壁,把所有的收入都贴补给了班里的贫困孩子,深得学生喜欢却最终病倒在讲台上……这么多年了,对奉献与付出的歌颂就一直远远地高于对公平与责任的思考。我想,真正的正能量,应该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付出就有所回报,是靠能力赢取尊重,是同工同酬,是生而平等,是幼有所养,是老有所依。尽管理想国尚不可及,但有一点是能确认的:一个官员的成功失败,看的是他从政期间的实绩;而这样的宣传,除了让人喟叹“好人没好报”以外,没有更好的价值,这才是失败。

 

vido gongzi

评价一位官员是否成功,是评价其在职务任内的工作是否尽职,是否为人民更好地服务,是否为工作做出了奋斗与奉献。这位官员去世后,家庭情况极其贫困,只剩两千元储蓄,是由于其家庭负担重造成(如妻子无业,孩子年幼上学,亲友多寄住在他家中等),说明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一名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没有收受礼金和利用职务之便渔利,这种职业精神值得赞颂。我们要称颂的是这样一种公务员职业操守,官员道德标准,而不是称颂其去世后储蓄只剩两千元的现象,更不是以此鼓励其他官员也要过这样拮据的日子。

 

唐缺

首先,官员成功的标准似乎不应该是有钱或没钱……

其次,这篇文章至少对于宣传口来说是失败的,因为它花费了大量笔墨去告诉读者:清廉为官穷全家。

 

霍真布鲁兹老爷

1、高薪未必养廉,低薪必然养贪。

2、此人或许是个圣人,但要求人是圣人才能维持的制度是失败的。

3、此人是个进城务工人员,如果说我们认为写代码,做设计,写文案需要高素质人才,为什么社会管理、监察却认为只要不贪就可以了?但是这样的岗位最终只能留下这样的人,原因参考前两条

 

我没故事你有吗

我不想看那些表彰,我只想知道他欠下的房贷怎么还,他的孩子谁抚养。

 

5、有哪些振聋发聩的对话让你记忆犹新?

题目里说了一个女人在争抢地铁座位时候哭泣的故事,她哭的时候说:“我今年30岁了,却还要为了一个座位与人争抢,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啊”。一句肺腑之言,打动无数看客。这是很常见的一个鸡汤小故事,但生活中,我们也真的遇见过不少这样让人振聋发聩的对白,看看知友们记忆里都有哪些场景:

 

李浩瀚

当年母上在世的时候,在医院住院。

临床应该是妹妹,小心的走进来,对病人说:

姐,我又借了50块,咱能再住一天了。

 

丁大王

地铁上听到的:

A女:可是他对我很好呀……

BLABLA,开始诉说一些鸡皮蒜皮的小事。

B女(打断她):从来没人对你好过是吗?你怎么会把这些东西当作’很好“?

突然间沉默下来。

我忍了半分钟,偷偷一抬头,我看见A女在哭。

 

卢明

《拯救大兵瑞恩》中一位长官千辛万苦找到瑞恩,向他说:your brother is dead。

瑞恩问:which one?

答:all。

 

李爱狸

我在医院大堂里,看到一个剃着光头的大脑袋小孩,看起来也就5岁左右的样子,用两条短短的小胳膊环住蹲在自己身前的中年女性说:

“妈妈我不治了。”

女人抱着ta(不知男女)失声痛哭。

生活比电视剧残忍多了。

查看知乎讨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知乎

3.4k
  • 知乎:与腾讯续签框架协议
  • 知乎:第三季度平均月活用户8110万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今日知乎热议】你见过哪些令你瞠目结舌的神逻辑?

你见过哪些令你瞠目结舌的神逻辑?「品鉴」美食这件事到底有没有门槛?为什么有些事对别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可他们却不愿帮忙?纪检官员去世仅存 2200 元,银行催30万房贷,这样的官是成功还是失败?有哪些振聋发聩的对话让你记忆犹新?

1、你见过哪些令你瞠目结舌的神逻辑?

这里的瞠目结舌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推理神乎其神滴水不漏,另一种是毫无逻辑却又无法反驳。当然,大部分的情况下是后者。一些常见的神逻辑比如“看看这次考试!还是有那么多的同学低于平均分!”,不,这已经不是神逻辑了,是神常识!再比如“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那么有钱,怎么还那么小气”……看看知友们都遇见过一些什么神逻辑,深感共鸣的同时别忘了提醒自己,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啊……

 

燕飞南

20岁:“好好学习谈什么恋爱!”

23岁:“为什么还不生小孩!?”

 

周max

一个巴掌拍不响,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他怎么不惹其他小朋友,偏要来惹你?!

 

秋长泽

都是同一个班,同一个老师教的,怎么别人就能考第一,你就倒数?

 

周max

一个巴掌拍不响,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他怎么不惹其他小朋友,偏要来惹你?!

查看知乎讨论

 

2、「品鉴」美食这件事到底有没有门槛?

就好比之前曾经收录过的一个关于赏析书法的问题那样,品尝和享受美食自然是没有门槛的,但若论到“品鉴”,恐怕还是需要一些除了馋以外的条件。比如一定的经济条件,能有条件品到更优秀的师傅的作品、能有条件尝试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在茫茫食海中见多识广,才能谈得上“鉴”吧。说到这个想到一个题外的,其实我们的口味常常会受到味蕾以外的事物所影响,例如图中来自寿司之神的作品,在我们放入口中之前,就已经被告知这个老人的生平、他如何专业、如何专注,这些对于“品鉴美食”来说,说不定也是杂念的一种,因为是他做的,所以一定好吃,先确定“好”,再去求证“哪里好”,难道不是非常主观的一件事吗?回到问题,看看知友们都怎么说:

 

冯辉

吃没有门槛,品和鉴一定是有艺术和技术的门槛的。

 

赵地震

“品”不需要,“鉴”需要。

品只是享受美食的过程,高兴就好。

鉴则需要对食材,调味品,烹饪手法都有一定了解,才能分出孰高孰低。

 

鲍合洋

“所有的舌头都是平等的,但有些舌头比其他舌头更平等。”

补充:

如果“品鉴”的标准包括用精准的语言描绘出食物带来的生理心理享受,以及对各种不同食材之间的细微差别了如指掌张口就来,而不是仅仅限于“好吃”、“入口即化”去形容所有美食的话,那么“品鉴”就是有门槛的。

 

匿名用户:

吃过好的才知道什么是不好的。什么叫“品鉴”?品字意为品尝优劣,鉴为鉴别真假,没花钱吃过好的你怎么知道什么才是好?没吃过真的你怎么知道鱼翅和粉丝的区别?

 

3、为什么有些事对别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可他们却不愿帮忙?

这个问题几乎可以被收录到“人的下限可以有多低”收藏夹里去了呢。“你学设计的,做个LOGO举手之劳,帮帮兄弟吧~”“你文章写那么好,帮我想一句标语就是举手之劳嘛,麻烦你啦?”“你看你成天出国,给我带个东西不是举手之劳吗?这次就麻烦你带一下XX吧?”……小的时候觉得人和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是非常友善有人情味的,长大一些以后才慢慢发现,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美德,尤其是为了省自己的钱力而透支关系的行为,简直不能更无耻。看看知友们都怎么说:

 

钟小六

我弟弟曾在我扫地的时候说:“姐,我帮你”

于是我把扫帚放一边准备看他扫地的飒爽英姿(刚满七岁,很少干活),他看见我不动了对我说:“你也扫我也扫,这才叫我帮你”

 

ace zh

朋友,语文老师没告诉你把自谦语往别人身上安算骂人吗?

这位愚兄您斗胆发表这些敝见,您的贱内和犬子知道吗?

 

natiahs Hou

因为求助者首先把事情定义成举手之劳了

 

初律

“举手之劳”应是施助者的自谦之词,而非求助者的自以为是。

查看知乎讨论

 

4、纪检官员去世仅存 2200 元,银行催30万房贷,这样的官是成功还是失败?

说到优秀的士兵,就必然是背井离乡几年如一日在边关、老母亲病危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说道优秀的教师,就往往是家徒四壁,把所有的收入都贴补给了班里的贫困孩子,深得学生喜欢却最终病倒在讲台上……这么多年了,对奉献与付出的歌颂就一直远远地高于对公平与责任的思考。我想,真正的正能量,应该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付出就有所回报,是靠能力赢取尊重,是同工同酬,是生而平等,是幼有所养,是老有所依。尽管理想国尚不可及,但有一点是能确认的:一个官员的成功失败,看的是他从政期间的实绩;而这样的宣传,除了让人喟叹“好人没好报”以外,没有更好的价值,这才是失败。

 

vido gongzi

评价一位官员是否成功,是评价其在职务任内的工作是否尽职,是否为人民更好地服务,是否为工作做出了奋斗与奉献。这位官员去世后,家庭情况极其贫困,只剩两千元储蓄,是由于其家庭负担重造成(如妻子无业,孩子年幼上学,亲友多寄住在他家中等),说明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一名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没有收受礼金和利用职务之便渔利,这种职业精神值得赞颂。我们要称颂的是这样一种公务员职业操守,官员道德标准,而不是称颂其去世后储蓄只剩两千元的现象,更不是以此鼓励其他官员也要过这样拮据的日子。

 

唐缺

首先,官员成功的标准似乎不应该是有钱或没钱……

其次,这篇文章至少对于宣传口来说是失败的,因为它花费了大量笔墨去告诉读者:清廉为官穷全家。

 

霍真布鲁兹老爷

1、高薪未必养廉,低薪必然养贪。

2、此人或许是个圣人,但要求人是圣人才能维持的制度是失败的。

3、此人是个进城务工人员,如果说我们认为写代码,做设计,写文案需要高素质人才,为什么社会管理、监察却认为只要不贪就可以了?但是这样的岗位最终只能留下这样的人,原因参考前两条

 

我没故事你有吗

我不想看那些表彰,我只想知道他欠下的房贷怎么还,他的孩子谁抚养。

 

5、有哪些振聋发聩的对话让你记忆犹新?

题目里说了一个女人在争抢地铁座位时候哭泣的故事,她哭的时候说:“我今年30岁了,却还要为了一个座位与人争抢,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啊”。一句肺腑之言,打动无数看客。这是很常见的一个鸡汤小故事,但生活中,我们也真的遇见过不少这样让人振聋发聩的对白,看看知友们记忆里都有哪些场景:

 

李浩瀚

当年母上在世的时候,在医院住院。

临床应该是妹妹,小心的走进来,对病人说:

姐,我又借了50块,咱能再住一天了。

 

丁大王

地铁上听到的:

A女:可是他对我很好呀……

BLABLA,开始诉说一些鸡皮蒜皮的小事。

B女(打断她):从来没人对你好过是吗?你怎么会把这些东西当作’很好“?

突然间沉默下来。

我忍了半分钟,偷偷一抬头,我看见A女在哭。

 

卢明

《拯救大兵瑞恩》中一位长官千辛万苦找到瑞恩,向他说:your brother is dead。

瑞恩问:which one?

答:all。

 

李爱狸

我在医院大堂里,看到一个剃着光头的大脑袋小孩,看起来也就5岁左右的样子,用两条短短的小胳膊环住蹲在自己身前的中年女性说:

“妈妈我不治了。”

女人抱着ta(不知男女)失声痛哭。

生活比电视剧残忍多了。

查看知乎讨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