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上覆盖着65.6万平方英里的冰层。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却只有5.6万人。
岛上90%的居民都是因纽特人,这些土著居民在数世纪前就一直居住在那里,他们的生活方式随着气候变化与现代文明的出现而不断发生着转变。
这么一来,摄影师塞巴斯蒂安·蒂克西尔(Sebastien Tixier)将他的系列作品命名为《Allanngorpoq》也就很合理了——“Allanngorpoq”在因纽特语中就是“转型”的意思。
蒂克西尔所拍摄的60组照片全方位地展现了欧洲和美国是如何影响这里的7个社区的,这种影响甚至不亚于气候变暖对地貌的改变。
“这个国家正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央,”蒂克西尔说,“当地居民已经越来越贴近西方的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了。”
来自法国的蒂克西尔对格陵兰岛有着近乎偏执的迷恋,这驱使着他在2011年作出了“要亲自拜访这个国家”的决定。
行前,蒂克西尔花费了长达18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他查阅各类文献,学习当地语言,并不断通过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同当地人进行联系。
2013年3月,蒂克西尔终于飞抵格陵兰岛。当其他的摄影师往往聚焦于该国的偏僻角落,他却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走遍了全国。他跳过了首府努克(Nuuk),选择了留在康克鲁斯瓦格(Kangerlussuaq),这座人口仅为512人、有着全国最大机场的小镇。
之后他又拜访了伊卢利萨特(Ilulissat),一座位于北极圈以北约220英里的小城,当地的居民约有4000名。尽管地理位置偏僻且历史悠久,但伊卢利萨特依然免不了受到现代文明的“侵袭”。蒂克西尔乘车经过了超市、中国餐馆和发廊,一路上出租车司机所播放的音乐竟然是“Lady Gaga”的《Poker Face》。这位摄影师不无感概地说:“我在这里见证到了因纽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这真是令人印象深刻。”
北部地区的反差更为明显。在世界上最靠北的社区之一,夸那(Qaanaaq),蒂克西尔遇到了几个乘着传统皮划艇和现代船舶出海捕猎的渔民,他们都穿着合成面料或北极熊皮的衣服。
猎人们热情地邀请蒂克西尔加入到为期3天的捕猎活动中,摄影集《Allanngorpoq》中的很多照片都是出自于这一时期。在出发寻找海豹之前,猎人们会拿出手机搜寻最新的天气信息,然后再驾驶着狗拉雪橇,在绵延25英里的冰面上疾驰7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天气冷得刺骨,气温经常在0度以下。除了繁重的照相机压得他难以呼吸之外,蒂克西尔还在他的相机旋钮上缠绕了一圈又一圈的胶带,令相机大到足以被厚厚的手套握住。他还用绝缘材料做了一个相机套,将电池装在了自己的背心里,并用缠绕在袖间的电缆线将电池与相机连接了起来。
对此,蒂克西尔称:“我不得不在拍照前先接通电线,这样电池才不会动不动就没电。”
跟猎人们的长期相处,令蒂克西尔深深地爱上了格陵兰岛和岛上的人民。他的照片既有距离感,又足够贴近,彰显出了遥远土地上的人类社区如何对一个变动的世界做出适应。
(翻译:徐徜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http://www.jiemian.com/),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这里)。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