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股权道
蚂蚁金服上市的事传了多年,今天终于官宣了,计划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寻求同步发行上市。
蚂蚁金服在2016年12月28日完成改制,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股份有限公司,这种改制通常都是为了上A股做准备的。
在“股权道”《20种股权结构分析》的专栏介绍过,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则更灵活,自由设计空间更大;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则更严格,自由设计空间比较小。
如果创始人想掌握公司控制权的话,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更方便。
1. 从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过去将近4年,为什么这么久才官宣?
可能因为:
当年马云将支付宝从阿里巴巴拆出来,发生闹得沸沸扬扬的偷支付宝纷争。
后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意由蚂蚁金服将税前利润的37.5%支付给阿里巴巴,或者将蚂蚁金服33%的股份给阿里巴巴,就是二选一。
过去多年阿里巴巴都是拿蚂蚁金服37.5%的利润,但是二选一的两个选项是一直存在的。
因为存在两种可能性,导致蚂蚁金服的股权结构存在不确定性,这种情况是不能上A股的。
直到2019年9月,阿里巴巴确定持有蚂蚁金服33%的股份,二选一变成唯一的选择,蚂蚁金服的股权结构才算稳定下来。
2. 从2016年到2019年共3年时间,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才从二选一变成唯一呢?
也许是和阿里巴巴的大股东雅虎、软银谈判的结果吧。
从阿里巴巴的股权变化图可以看到,多年来软银的减持并不多,可能是为等蚂蚁金服上市吧?
但雅虎一直在减持,到2019年底时可能已经减持完毕了。

对于能等到蚂蚁金服上市的软银来说,阿里巴巴拿蚂蚁金服37.5%的利润还是33%的股份,影响没那么大。
但对于在蚂蚁金服上市前已经减持完毕的雅虎来说,二选一的选择还是影响很大的。
当这些大股东的利益不同时,二选一该如何选择?就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吧?
3. 2019年9月确定二选一的问题,为什么还要花将近一年才官宣?
在阿里巴巴确定持有蚂蚁金服33%的股份后,蚂蚁金服两个员工持股平台共持股50%。
这50%股份是数以万计的员工股权激励,但之前蚂蚁金服的员工股权激励都是虚拟股,是比华为还要虚拟的虚拟股,这样也是上不了A股的。
所以他们需要对虚拟股进行处理,都变成实体股或者收回员工的虚拟股,这也是需要花时间处理的吧?
《胡润百富榜2017》阿里系有43人上榜,但他们都不承认自己是富豪,因为他们可能是相当于代持而已了,那些股份并不真正属于他们,很多都是其他员工的虚拟股权益。
股权结构确定后,蚂蚁金服的实际控制人是两个员工持股平台,都是合伙企业,背后是马云控制。
4. 有朋友问,合伙企业可以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吗?
以前不可以,后来可以了,在竹子写的书《公司控制权》46页,有相关规定和案例介绍。
在“股权道”《公司控制权的10种模式》专栏里介绍过,马云可以持股1%控制蚂蚁金服。
5. 有朋友问,这样是不是同股不同权?能上A股吗?
蚂蚁金服在股东层面是同股同权的,并不存在同股不同权的问题。
只是在员工持股平台层面,马云与其他持股员工之间存在同股不同权。

蚂蚁金服的公司名称已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股权道”微信公众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