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雷克萨斯的产品质量永远排第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雷克萨斯的产品质量永远排第一?

“为什么雷克萨斯在知乎上的评价这么高?”——这是同一天,三名不同的网友在知乎网上提出的问题。

“雷克萨斯(凌志)这个品牌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为什么雷克萨斯的产品质量永远位居首位?”、“为什么雷克萨斯在知乎上的评价这么高?”——这是同一天,三名不同的网友在知乎网上提出的问题。

乍眼一看,这三个问题并无关联,但追根求源,其实这三个问题关心的都是同一个主题,那就是雷克萨斯的产品质量。

很荣幸曾经在丰田研发中心与丰田合作开发过Lexus (雷克萨斯)项目,所以在这一问题上有些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Lexus吸引人,主要靠品质

 

我们先来看看Lexus(雷克萨斯)在2015年得到的专业认可。

1. J.D. POWER, (第三方市场咨询研究机构, 在全球和中国市场汽车、金融行业的调查和研究实力首屈一指)

2, Consumer Reports (消费者报告)

雷克萨斯(Lexus)继2014年夺得第一后,在2015年蝉联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其母品牌丰田(TOYOTA)位列第三。

J.D. Power 与《 消费者报告》 的结果都结合了终端消费用户的反馈数据,这两个报告的认可足以证明消费者对雷克萨斯的喜爱。

下面说说为什么雷克萨斯会如此受欢迎。

要聊雷克萨斯,那必须提丰田。作为丰田旗下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与丰田共享着设计流程以及整车项目流程。 在丰田工程师的眼里,雷克萨斯与丰田是一家企业。如果一个工程师参与开发了雷克萨斯项目,他并不会觉得他是在为“子公司”设计,他会觉得是参与开发了某丰田高端车型。丰田研发中心里的不少工程师们是戴着棒球帽上班的,这也许与日本人喜爱棒球,从小爱戴棒球帽有关。走在研发大楼里,看到工程师们带着各种式样的带有TOYOTA和Lexus LOGO的棒球帽,也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我与他们一起工作的经历中,有一位丰田的零部件专家,每次他参与雷克萨斯会议时,会带着一顶印有Lexus Logo的帽子,而当我看到他带着印有TOYOTA Logo的帽子时,就可以知道他正忙着处理某丰田项目。

雷克萨斯就像丰田的掌上明珠,在相同设计开发流程下,有着更苛刻的控制标准。 在丰田向零部件供应商发放的设计标准中,会有专门针对雷克萨斯车型的评判条件,这些评判条件往往要比丰田原评判条件更严苛50%。

雷克萨斯诞生于1989年,作为一个汽车行业里的准“90后”,她并不具备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没有颠覆行业竞争对手的技术,她甚至算不上漂亮(见仁见智)。然后就是在这些不利的前提条件下,雷克萨斯这只“丑小鸭”依旧能够脱颖而出,在25年后的今天得到了业内业外人士的广泛认可,享有着业内最好的用户口碑,我认为靠的就是其无与伦比的能够超越丰田制造的品质。

超越行业竞争对手的品质来源于对细节的把控

初到日本工作的那些年与公司里来自各国的同事交流,无论是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墨西哥同事,都一致认为丰田/雷克萨斯对于细节的把控世界第一。(除了一个韩国姑娘对于雷克萨斯的评价是: “Lexus is so gay..”意思为雷克萨斯太娘炮。)

如今回头再看看项目开发中遇到的事情,碰到的人,发现确实如此。

举几个例子:

1. 用听诊器听噪音

雷克萨斯对于噪音异乎寻常的在意。 每一台发动机在装配前都会被放到测试台架上,由一名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检测噪音。 一般零部件供应商对于自身产品的噪音控制方式是将零部件在降噪实验室启动,然后通过安置在一定距离以外的感应器去检测噪音数值。 而对于发动机这样比较庞大、复杂的汽车零部件,用感应器检测出来的噪音不够客观,因为震动噪音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点不佳就都不佳,无法直观检测出噪音来源。 雷克萨斯的专业噪音检测人员,就像医生检查病人的病情一样,用听诊器去听发动机声音,从而判断发动机每个机构是否都正常工作,正确配合;只有在他们用听诊器确定后,发动机才会上线装配。

2. 变态手指下的外观评价

在这里我不得不用“变态”这两个字去形容他们的外观评价工程师。 对于外饰件的外观评价,雷克萨斯有一批经过“特殊培训”(MPS)的技术人员。 试问如果现在给您一张普通的A4纸,你能分辨出哪一面是“正面”,哪一面是“反面”吗? 而雷克萨斯的技术人员则可以,这个是他们的基本技能之一。 他们可以在带着手套的情况下摸出1mm的误差,这些在控制一些图纸无法标注的尺寸中尤为重要;只要摸过标准样件,就能去判断新件的尺寸是否有重大偏差。在认可外饰件的皮纹等级以及喷涂质量的时候,雷克萨斯的技术人员总是各大零部件项目经理最怕遇到的人。而正是他们这一批“变态”的存在,才保证了雷克萨斯在外观上的和谐以及整车外饰件数一数二的防锈品质。

3. 为了极端工况的设计

雷克萨斯有着许多黑科技是针对极端工况而设计的。

1)这些极端工况包括在时速200~250km/h的情况下,外加各种不利的外界因素,去检查某些零部件的耐久情况以及震动情况;

2)在零下30摄氏度的温度下,需要某一外饰件克服积雪/泥/结冰的恶劣因素继续工作;

3)在极大的灌水速度下,在某电子器件已经是高温的情况下,需保证其在水下5分钟的正常工作;

4)在极低的电压输入下,需要某电子系统正常工作且输出相当的扭矩;

5)为了保护行人,需要模拟在车子撞击行人的时候,行人匍匐在车子上的情况,对于零部件局部区域做极端弱化设计,去保护被撞行人的关键部位;

……

这些功能可以说大多数车主直到把车子开报废了,都不曾激活过。雷克萨斯也不曾在广告中宣传过这些极端工况的设计;但作为了解这些功能且一同为这些极端工况的开发而努力过的我来说,我深知为了这些工况,我们和雷克萨斯一起付出了多少努力与艰辛,有相当多的功能都是所谓的设计安全关键项,在某一时刻,是可以救驾驶员或者行人的性命的。

当然雷克萨斯如此追求细节的态度有些时候会让合作开发的企业感到他们有些抓小放大,没有重点,但不管怎样,苦的是OEM(主机厂)和Supplier(供应商),受益的终究是终端客户们。

在这边再说一句题外话,如今日产在英菲尼迪的国产化上已经尝到了甜头,而雷克萨斯却依旧在观望。我并不觉得这是丰田的保守或者对于Lexus - Made in Japan的傲娇。而是以国内目前的技术工人的能力水平,远远达不到雷克萨斯的要求;这些难点不是靠几个机械手,自动加料取料架可以解决的。 品质的把控最终还是要靠人,而目前雷克萨斯国产化的最大障碍恰恰就是,从第一线技术工人到管理层,没有足够多符合雷克萨斯标准的合格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雷克萨斯

4.3k
  • “新金山”系列观察②:丰田“押宝”上海独资工厂,金山晋升新兴汽车产业制造集群
  • 上海市与丰田汽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落子金山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雷克萨斯的产品质量永远排第一?

“为什么雷克萨斯在知乎上的评价这么高?”——这是同一天,三名不同的网友在知乎网上提出的问题。

“雷克萨斯(凌志)这个品牌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为什么雷克萨斯的产品质量永远位居首位?”、“为什么雷克萨斯在知乎上的评价这么高?”——这是同一天,三名不同的网友在知乎网上提出的问题。

乍眼一看,这三个问题并无关联,但追根求源,其实这三个问题关心的都是同一个主题,那就是雷克萨斯的产品质量。

很荣幸曾经在丰田研发中心与丰田合作开发过Lexus (雷克萨斯)项目,所以在这一问题上有些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Lexus吸引人,主要靠品质

 

我们先来看看Lexus(雷克萨斯)在2015年得到的专业认可。

1. J.D. POWER, (第三方市场咨询研究机构, 在全球和中国市场汽车、金融行业的调查和研究实力首屈一指)

2, Consumer Reports (消费者报告)

雷克萨斯(Lexus)继2014年夺得第一后,在2015年蝉联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其母品牌丰田(TOYOTA)位列第三。

J.D. Power 与《 消费者报告》 的结果都结合了终端消费用户的反馈数据,这两个报告的认可足以证明消费者对雷克萨斯的喜爱。

下面说说为什么雷克萨斯会如此受欢迎。

要聊雷克萨斯,那必须提丰田。作为丰田旗下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与丰田共享着设计流程以及整车项目流程。 在丰田工程师的眼里,雷克萨斯与丰田是一家企业。如果一个工程师参与开发了雷克萨斯项目,他并不会觉得他是在为“子公司”设计,他会觉得是参与开发了某丰田高端车型。丰田研发中心里的不少工程师们是戴着棒球帽上班的,这也许与日本人喜爱棒球,从小爱戴棒球帽有关。走在研发大楼里,看到工程师们带着各种式样的带有TOYOTA和Lexus LOGO的棒球帽,也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我与他们一起工作的经历中,有一位丰田的零部件专家,每次他参与雷克萨斯会议时,会带着一顶印有Lexus Logo的帽子,而当我看到他带着印有TOYOTA Logo的帽子时,就可以知道他正忙着处理某丰田项目。

雷克萨斯就像丰田的掌上明珠,在相同设计开发流程下,有着更苛刻的控制标准。 在丰田向零部件供应商发放的设计标准中,会有专门针对雷克萨斯车型的评判条件,这些评判条件往往要比丰田原评判条件更严苛50%。

雷克萨斯诞生于1989年,作为一个汽车行业里的准“90后”,她并不具备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没有颠覆行业竞争对手的技术,她甚至算不上漂亮(见仁见智)。然后就是在这些不利的前提条件下,雷克萨斯这只“丑小鸭”依旧能够脱颖而出,在25年后的今天得到了业内业外人士的广泛认可,享有着业内最好的用户口碑,我认为靠的就是其无与伦比的能够超越丰田制造的品质。

超越行业竞争对手的品质来源于对细节的把控

初到日本工作的那些年与公司里来自各国的同事交流,无论是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墨西哥同事,都一致认为丰田/雷克萨斯对于细节的把控世界第一。(除了一个韩国姑娘对于雷克萨斯的评价是: “Lexus is so gay..”意思为雷克萨斯太娘炮。)

如今回头再看看项目开发中遇到的事情,碰到的人,发现确实如此。

举几个例子:

1. 用听诊器听噪音

雷克萨斯对于噪音异乎寻常的在意。 每一台发动机在装配前都会被放到测试台架上,由一名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检测噪音。 一般零部件供应商对于自身产品的噪音控制方式是将零部件在降噪实验室启动,然后通过安置在一定距离以外的感应器去检测噪音数值。 而对于发动机这样比较庞大、复杂的汽车零部件,用感应器检测出来的噪音不够客观,因为震动噪音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点不佳就都不佳,无法直观检测出噪音来源。 雷克萨斯的专业噪音检测人员,就像医生检查病人的病情一样,用听诊器去听发动机声音,从而判断发动机每个机构是否都正常工作,正确配合;只有在他们用听诊器确定后,发动机才会上线装配。

2. 变态手指下的外观评价

在这里我不得不用“变态”这两个字去形容他们的外观评价工程师。 对于外饰件的外观评价,雷克萨斯有一批经过“特殊培训”(MPS)的技术人员。 试问如果现在给您一张普通的A4纸,你能分辨出哪一面是“正面”,哪一面是“反面”吗? 而雷克萨斯的技术人员则可以,这个是他们的基本技能之一。 他们可以在带着手套的情况下摸出1mm的误差,这些在控制一些图纸无法标注的尺寸中尤为重要;只要摸过标准样件,就能去判断新件的尺寸是否有重大偏差。在认可外饰件的皮纹等级以及喷涂质量的时候,雷克萨斯的技术人员总是各大零部件项目经理最怕遇到的人。而正是他们这一批“变态”的存在,才保证了雷克萨斯在外观上的和谐以及整车外饰件数一数二的防锈品质。

3. 为了极端工况的设计

雷克萨斯有着许多黑科技是针对极端工况而设计的。

1)这些极端工况包括在时速200~250km/h的情况下,外加各种不利的外界因素,去检查某些零部件的耐久情况以及震动情况;

2)在零下30摄氏度的温度下,需要某一外饰件克服积雪/泥/结冰的恶劣因素继续工作;

3)在极大的灌水速度下,在某电子器件已经是高温的情况下,需保证其在水下5分钟的正常工作;

4)在极低的电压输入下,需要某电子系统正常工作且输出相当的扭矩;

5)为了保护行人,需要模拟在车子撞击行人的时候,行人匍匐在车子上的情况,对于零部件局部区域做极端弱化设计,去保护被撞行人的关键部位;

……

这些功能可以说大多数车主直到把车子开报废了,都不曾激活过。雷克萨斯也不曾在广告中宣传过这些极端工况的设计;但作为了解这些功能且一同为这些极端工况的开发而努力过的我来说,我深知为了这些工况,我们和雷克萨斯一起付出了多少努力与艰辛,有相当多的功能都是所谓的设计安全关键项,在某一时刻,是可以救驾驶员或者行人的性命的。

当然雷克萨斯如此追求细节的态度有些时候会让合作开发的企业感到他们有些抓小放大,没有重点,但不管怎样,苦的是OEM(主机厂)和Supplier(供应商),受益的终究是终端客户们。

在这边再说一句题外话,如今日产在英菲尼迪的国产化上已经尝到了甜头,而雷克萨斯却依旧在观望。我并不觉得这是丰田的保守或者对于Lexus - Made in Japan的傲娇。而是以国内目前的技术工人的能力水平,远远达不到雷克萨斯的要求;这些难点不是靠几个机械手,自动加料取料架可以解决的。 品质的把控最终还是要靠人,而目前雷克萨斯国产化的最大障碍恰恰就是,从第一线技术工人到管理层,没有足够多符合雷克萨斯标准的合格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