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毛晓彤:演戏就是一直经历打碎重塑的过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毛晓彤:演戏就是一直经历打碎重塑的过程

面对《三十而已》的毛晓彤很难不跃跃欲试,想着,“终于有一个跟我心智年龄成熟度差不多的角色找来了”。

文 | 骨朵网络影视 肉松

20岁那会儿,毛晓彤正在中央戏剧学院念书,每天按部就班地上课、排练、交作业。对于未来的事,几乎什么都没想,没想过毕了业之后怎么才能接上戏,更没想过30岁时会是什么样子。

提起这茬,她不自觉地回到当时的立场回忆道,“完全没想过,我就觉得离我好远”。而那个看似好远的时间节点,一晃就到了跟前。尽管完全看不出来,但1988年出生的毛晓彤今年32岁。

而恰好,在刚迈过30岁门槛儿没多久的时刻,她拿到了《三十而已》这部剧的大纲。还未等翻开,就被剧名给吸引了,当下便有种预感,自己会对这四个字背后的故事产生共鸣。再等到看完剧本,感动、开心、生气、舒爽……有各种感触和情绪涌上来。

同时,她开心于一种变化。

长久以来,大家对她的印象都不可避免地建立在其长相和气质上。甜美、清新和可爱,都是用来形容她的高频词。对演员来说,这是容易被记住的幸运,但也意味着或多或少要面临局限。她经历的就是,“前几年很多人找我演小可爱”。

所以,面对《三十而已》的毛晓彤很难不跃跃欲试,想着,“终于有一个跟我心智年龄成熟度差不多的角色找来了”。

01

找上门来的角色叫钟晓芹。

在观众眼里,她的状态是最贴近现实的。在父母呵护下长大,以让人省心的速度推进着人生的标准流程:上学、工作和结婚。但平静稳定的生活里,往往暗藏玄机。

上班几年,同期都已晋升,她还在给大家当便利贴女孩,当到领导反过来发出灵魂拷问:你怎么想的?

但真正让观众感到“窒息”的,还是她和老公陈屿的婚姻。他们的相处模式,在第一集的亮相中就铺垫开了。早饭,一个吃西式的面包果酱,一个吃中式的油条豆浆;衣服,分开洗、分开晾、分开叠;一个养鱼,一个养猫……在以往的都市情感剧里,似乎很少看见如此貌合神离的年轻夫妻。

最近,开着弹幕追剧的毛晓彤,找到了“跳出来看”的乐趣。她看到有好多网友说,希望钟晓芹早日把陈屿的鱼缸给砸了,还有“众盼芹离”,“就是大众盼望着钟晓芹和陈屿离婚”,都很有意思。

但在实际拍摄时,她体会着钟晓芹的喜怒哀乐,一度感到非常伤。

尤其是那些在家里吵吵闹闹的戏,都集中在拍摄前期,眼看着他们明明处处有分歧,却全无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习惯有话直说的毛晓彤干着急。演着演着就忍不住跟导演说,“这两个人才结婚三年怎么就成这样了,再这样拍下去,我可能要恐婚了”。

但钟晓芹不是那种一味成全别人的角色,用毛晓彤的话来说,她在小事上非常非常迷糊,大事当前又会很果断。

这里的大事,指的就是她在30岁生日时决定离婚。采访前一晚,剧情正好讲到这里。钟晓芹和陈屿的矛盾累积到极致后集中爆发,他们在前者跨过30岁的第一天,速战速决地领了离婚证。

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钟晓芹仿佛真实存在着。而她在毛晓彤的陪伴和见证下,完成了那个三十而立的过程,成长为自己的避风港。最终实现另一种属于三十岁的姿态:三十而已,好像随时可以接上一句,“不过如此嘛”。

02

毛晓彤给钟晓芹写的小作文里,这样形容对方,“经历了孩子的一来一去,一夜长大总是伴随着痛苦到来,晓芹从这一刻开始学会了打破重建”。

与之类似,打碎重塑是她身为演员在不断经历的事情。对毛晓彤来说,演戏的乐趣似乎就在于和角色建立联系。幸福和辛苦,也都发生于期间。

能够成为不同的“她”,体验她们的生活和性格,好像自己的人生也会随之丰富起来。但也因此,“要不停地把自己交出去、交给角色,投入到她的情绪里,她痛苦,你就跟着痛苦”。

好在,她属于出戏、入戏比较快的演员,得以足够干脆痛快地享受这个过程。这和她的创作习惯有关,总是妥帖地拿捏着理性与感性的分寸。

每每拿到剧本,毛晓彤通常会先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看一遍,“因为怕一上来就把自己代入进去,太主观了,很难发现角色闪光点”。接着,才会挑出自己角色的部分再看一遍。

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她会根据情况做一些记录。像拍《三十而已》,她跟着角色演到糟心了,就记过不少当时的心情。记录的视角,有时候是钟晓芹的,有时候是毛晓彤的。

杀青之后,她不喜欢在她们身上做过多的停留。“快速地把角色抛到脑后,但也不是说立刻就对她没有感受了,但我会尽可能地去过毛晓彤的生活,选择把她剥离开”。

不过,在最开始决定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她没有预见到表演这件事的迷人与复杂。也许是因为,兴趣的来源就很简单。说起这个,她提到了80、90后都很熟悉的一部作品——《还珠格格》。

毛晓彤回忆自己看这部剧的时候,正处在爱美的年纪,古装、花盆鞋、旗头,每一样都让她觉得好漂亮,还想要模仿剧里面的桥段,看人家演什么就演什么,跟着学,就这么找到了一个兴趣点。

后来的事,她就记得更清楚了,关于那个新世界的大门是如何一步步打开的。

她是天津人,在当地的报纸《每日新报》上看到有表演培训班的宣传,就去报了名。等到艺考的时候,她说自己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之前并没有很系统地学习过,也不知道这一行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了那儿之后发现,排队的人好多啊,这么多考生”。

尽管时隔很久,但那种惊叹的心情依然被她保存完好,面对面地传递过来格外生动,把人拽进当时的情境中。她同时报了中戏和北电,好巧不巧,考试时间还撞了,要在同一天参加两个学校的二试。慌乱地穿梭于还不熟悉的北京,紧迫又紧张。

重新温习这段经历,她印象最深刻的还有考试期间,北京正下着大雪,“特别大的雪,那会儿有短暂的学过琵琶,就背着那个从地铁站走走走,我妈妈就一直陪着我”。

入学中戏后,正式站上了演员生涯的起点。同时,也开启了一段如今看来缺乏规划的日子。

所以,当听到“有机会对20岁的自己说点什么”的假设时,她冒出的四个字回答是,“长点心吧”。那是因为,她属于那种认真勤勉的学生,老师布置了作业就好好完成,也有努力的方向,但不太会设定长远而具象的目标。

而想到这样“敲打”过去自己的她,在当下这个节骨眼上确实更明确了一些。无论被问到未来想要尝试的角色类型,或是整体而言的小目标,毛晓彤都能给出相应的答案。

因为小时候曾考虑过当律师,就很想尝试那种职业感更强,特别飒爽利落的角色;至于小目标,她希望能在年底前再接到一部有质感的剧。

03

对于演员这个身份,毛晓彤最大的期许是,观众看到自己名字时能想起作品和角色。

当下,就刚好是发光发热、给大家加深印象的时刻。除了《三十而已》,她的另一部作品《重启之极海听雷》也于同期上线,她饰演的白昊天,下周就该在剧中出场了。

刚开始知道它们要一起播,毛晓彤有一种“旱的时候旱死,涝的时候涝死”的心情。开心是必然的,但是要配合两部剧的宣传,她说自己现在整个人都忙到脚打后脑勺。

否则,毛晓彤更习惯于把自己“藏”起来,这是她的选择。因为她的想法一直都是,工作和生活要分开。在外界看不到的空间里,她其实过得很充实,处于一种为演戏充电的状态。

虽然比较宅,但不太闲得住。如果不拍戏的话,她会追剧、旅行、见朋友、陪家人、看剧本、练跳舞……有放松,也有沉淀。

即便时间不长,也能从交谈中的信息感知到,她骨子里的个性有着与肉眼所见截然不同的质感。而柔弱乖巧的外表,加上刻意限制自己被了解的范围,毛晓彤总是会接收到来自外界的迟钝反应。

从小到大,这种情况在不经意间发生了一次又一次。

可以久远到小时候。新班入学,她一开口讲话,老师就觉得奇怪,“你嗓子怎么那么哑”。因为早在看到她的时候,脑海中就先有了一层想象。

翻开毛晓彤的百度百科,会发现她从4岁开始,一路学习电子琴、声乐、钢琴和跳舞的经历。但在这件事情上,不似平时那般听话,也难逃小孩子的天性。面对自己不喜欢的钢琴,就觉得好枯燥、好无聊。妈妈出门前,叮嘱练习,她答应地好好的,“然后等她走了就不练了,因为那会儿我们家住一层,听到脚步声,马上又开始练”。

听她说起20岁时会玩《魔兽世界》,记者的反应是疑问语气的“你打游戏”,让她露出一种可以被翻译为“你看,我就知道”的表情。她早都习惯了,“当时也是很多人都觉得,‘你长这样,我无法想象你狂敲键盘的样子’,但我就觉得是很正常的,为什么我不能(打《魔兽世界》)”。

绕过外表的欺骗性,再加上属于水瓶座的跳跃性,更容易就能找到让人对她内外反差产生认知的时刻。

大一刚开始学表演,最先要做到的就是释放天性,老师让大家模仿动物。她的模仿对象是鹤,因为想法创新,还得了个很高的分数。

最初拿到这个命题,毛晓彤就决定与众不同,一定要模仿一个不一样的,不是大家都会一下想到的小猫、小狗、老虎、猴子……她特意买了台DV,带着它去了趟北京动物园,“我就一直在找,什么动物是特别的,然后就看到了鹤”。

她顺便分享起好笑的后续。老师没有让同学们挨个交作业,而是让大家把教室当成动物园。作为一只鹤,毛晓彤只能单腿站着,站到怀疑人生,“那个课我都站不住了,后来觉得,我为什么要选鹤”。她一边讲,还一边对着镜头比划起自己当时的具体形态。

说着这些的毛晓彤,脑海里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场景,那里有更加年轻且对未来抱以美好憧憬的自己。年龄的话题和过去的回忆,遍布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但她显然不属于贪恋青春的类型。

在《三十而已》中,有一段和《二十不惑》的联动情节。钟晓芹她们三个30岁女主重回大学课堂,遇见四个准备论文答辩的20岁女生,对方讨论年龄时说起来,“30岁的老阿姨可怎么办呀”。

毛晓彤说她在剧里的台词和反应,就是自己的真实感受,“30岁怎么就老阿姨了?”

采访那天见到的毛晓彤,五官比镜头里要更加精致,甜美之余,还有符合年龄的轻熟气质流露于举手投足之间。如她所言,现在的状态就挺好,同时也能真切感受并享受时间流动后的变化,“心智成熟很多,学会和自己和解”,正处于有资格说一句“三十而已”的阶段。

如果一下子把时间推到40岁那么远,毛晓彤也愿意想象。

“40岁应该会有一个很可爱的小孩。你现在问我,我马上脑海里就是一个家的样子,然后有阳光、早餐,有小朋友,还有我们家的小狗。就是那种比较温馨的画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毛晓彤:演戏就是一直经历打碎重塑的过程

面对《三十而已》的毛晓彤很难不跃跃欲试,想着,“终于有一个跟我心智年龄成熟度差不多的角色找来了”。

文 | 骨朵网络影视 肉松

20岁那会儿,毛晓彤正在中央戏剧学院念书,每天按部就班地上课、排练、交作业。对于未来的事,几乎什么都没想,没想过毕了业之后怎么才能接上戏,更没想过30岁时会是什么样子。

提起这茬,她不自觉地回到当时的立场回忆道,“完全没想过,我就觉得离我好远”。而那个看似好远的时间节点,一晃就到了跟前。尽管完全看不出来,但1988年出生的毛晓彤今年32岁。

而恰好,在刚迈过30岁门槛儿没多久的时刻,她拿到了《三十而已》这部剧的大纲。还未等翻开,就被剧名给吸引了,当下便有种预感,自己会对这四个字背后的故事产生共鸣。再等到看完剧本,感动、开心、生气、舒爽……有各种感触和情绪涌上来。

同时,她开心于一种变化。

长久以来,大家对她的印象都不可避免地建立在其长相和气质上。甜美、清新和可爱,都是用来形容她的高频词。对演员来说,这是容易被记住的幸运,但也意味着或多或少要面临局限。她经历的就是,“前几年很多人找我演小可爱”。

所以,面对《三十而已》的毛晓彤很难不跃跃欲试,想着,“终于有一个跟我心智年龄成熟度差不多的角色找来了”。

01

找上门来的角色叫钟晓芹。

在观众眼里,她的状态是最贴近现实的。在父母呵护下长大,以让人省心的速度推进着人生的标准流程:上学、工作和结婚。但平静稳定的生活里,往往暗藏玄机。

上班几年,同期都已晋升,她还在给大家当便利贴女孩,当到领导反过来发出灵魂拷问:你怎么想的?

但真正让观众感到“窒息”的,还是她和老公陈屿的婚姻。他们的相处模式,在第一集的亮相中就铺垫开了。早饭,一个吃西式的面包果酱,一个吃中式的油条豆浆;衣服,分开洗、分开晾、分开叠;一个养鱼,一个养猫……在以往的都市情感剧里,似乎很少看见如此貌合神离的年轻夫妻。

最近,开着弹幕追剧的毛晓彤,找到了“跳出来看”的乐趣。她看到有好多网友说,希望钟晓芹早日把陈屿的鱼缸给砸了,还有“众盼芹离”,“就是大众盼望着钟晓芹和陈屿离婚”,都很有意思。

但在实际拍摄时,她体会着钟晓芹的喜怒哀乐,一度感到非常伤。

尤其是那些在家里吵吵闹闹的戏,都集中在拍摄前期,眼看着他们明明处处有分歧,却全无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习惯有话直说的毛晓彤干着急。演着演着就忍不住跟导演说,“这两个人才结婚三年怎么就成这样了,再这样拍下去,我可能要恐婚了”。

但钟晓芹不是那种一味成全别人的角色,用毛晓彤的话来说,她在小事上非常非常迷糊,大事当前又会很果断。

这里的大事,指的就是她在30岁生日时决定离婚。采访前一晚,剧情正好讲到这里。钟晓芹和陈屿的矛盾累积到极致后集中爆发,他们在前者跨过30岁的第一天,速战速决地领了离婚证。

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钟晓芹仿佛真实存在着。而她在毛晓彤的陪伴和见证下,完成了那个三十而立的过程,成长为自己的避风港。最终实现另一种属于三十岁的姿态:三十而已,好像随时可以接上一句,“不过如此嘛”。

02

毛晓彤给钟晓芹写的小作文里,这样形容对方,“经历了孩子的一来一去,一夜长大总是伴随着痛苦到来,晓芹从这一刻开始学会了打破重建”。

与之类似,打碎重塑是她身为演员在不断经历的事情。对毛晓彤来说,演戏的乐趣似乎就在于和角色建立联系。幸福和辛苦,也都发生于期间。

能够成为不同的“她”,体验她们的生活和性格,好像自己的人生也会随之丰富起来。但也因此,“要不停地把自己交出去、交给角色,投入到她的情绪里,她痛苦,你就跟着痛苦”。

好在,她属于出戏、入戏比较快的演员,得以足够干脆痛快地享受这个过程。这和她的创作习惯有关,总是妥帖地拿捏着理性与感性的分寸。

每每拿到剧本,毛晓彤通常会先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看一遍,“因为怕一上来就把自己代入进去,太主观了,很难发现角色闪光点”。接着,才会挑出自己角色的部分再看一遍。

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她会根据情况做一些记录。像拍《三十而已》,她跟着角色演到糟心了,就记过不少当时的心情。记录的视角,有时候是钟晓芹的,有时候是毛晓彤的。

杀青之后,她不喜欢在她们身上做过多的停留。“快速地把角色抛到脑后,但也不是说立刻就对她没有感受了,但我会尽可能地去过毛晓彤的生活,选择把她剥离开”。

不过,在最开始决定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她没有预见到表演这件事的迷人与复杂。也许是因为,兴趣的来源就很简单。说起这个,她提到了80、90后都很熟悉的一部作品——《还珠格格》。

毛晓彤回忆自己看这部剧的时候,正处在爱美的年纪,古装、花盆鞋、旗头,每一样都让她觉得好漂亮,还想要模仿剧里面的桥段,看人家演什么就演什么,跟着学,就这么找到了一个兴趣点。

后来的事,她就记得更清楚了,关于那个新世界的大门是如何一步步打开的。

她是天津人,在当地的报纸《每日新报》上看到有表演培训班的宣传,就去报了名。等到艺考的时候,她说自己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之前并没有很系统地学习过,也不知道这一行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了那儿之后发现,排队的人好多啊,这么多考生”。

尽管时隔很久,但那种惊叹的心情依然被她保存完好,面对面地传递过来格外生动,把人拽进当时的情境中。她同时报了中戏和北电,好巧不巧,考试时间还撞了,要在同一天参加两个学校的二试。慌乱地穿梭于还不熟悉的北京,紧迫又紧张。

重新温习这段经历,她印象最深刻的还有考试期间,北京正下着大雪,“特别大的雪,那会儿有短暂的学过琵琶,就背着那个从地铁站走走走,我妈妈就一直陪着我”。

入学中戏后,正式站上了演员生涯的起点。同时,也开启了一段如今看来缺乏规划的日子。

所以,当听到“有机会对20岁的自己说点什么”的假设时,她冒出的四个字回答是,“长点心吧”。那是因为,她属于那种认真勤勉的学生,老师布置了作业就好好完成,也有努力的方向,但不太会设定长远而具象的目标。

而想到这样“敲打”过去自己的她,在当下这个节骨眼上确实更明确了一些。无论被问到未来想要尝试的角色类型,或是整体而言的小目标,毛晓彤都能给出相应的答案。

因为小时候曾考虑过当律师,就很想尝试那种职业感更强,特别飒爽利落的角色;至于小目标,她希望能在年底前再接到一部有质感的剧。

03

对于演员这个身份,毛晓彤最大的期许是,观众看到自己名字时能想起作品和角色。

当下,就刚好是发光发热、给大家加深印象的时刻。除了《三十而已》,她的另一部作品《重启之极海听雷》也于同期上线,她饰演的白昊天,下周就该在剧中出场了。

刚开始知道它们要一起播,毛晓彤有一种“旱的时候旱死,涝的时候涝死”的心情。开心是必然的,但是要配合两部剧的宣传,她说自己现在整个人都忙到脚打后脑勺。

否则,毛晓彤更习惯于把自己“藏”起来,这是她的选择。因为她的想法一直都是,工作和生活要分开。在外界看不到的空间里,她其实过得很充实,处于一种为演戏充电的状态。

虽然比较宅,但不太闲得住。如果不拍戏的话,她会追剧、旅行、见朋友、陪家人、看剧本、练跳舞……有放松,也有沉淀。

即便时间不长,也能从交谈中的信息感知到,她骨子里的个性有着与肉眼所见截然不同的质感。而柔弱乖巧的外表,加上刻意限制自己被了解的范围,毛晓彤总是会接收到来自外界的迟钝反应。

从小到大,这种情况在不经意间发生了一次又一次。

可以久远到小时候。新班入学,她一开口讲话,老师就觉得奇怪,“你嗓子怎么那么哑”。因为早在看到她的时候,脑海中就先有了一层想象。

翻开毛晓彤的百度百科,会发现她从4岁开始,一路学习电子琴、声乐、钢琴和跳舞的经历。但在这件事情上,不似平时那般听话,也难逃小孩子的天性。面对自己不喜欢的钢琴,就觉得好枯燥、好无聊。妈妈出门前,叮嘱练习,她答应地好好的,“然后等她走了就不练了,因为那会儿我们家住一层,听到脚步声,马上又开始练”。

听她说起20岁时会玩《魔兽世界》,记者的反应是疑问语气的“你打游戏”,让她露出一种可以被翻译为“你看,我就知道”的表情。她早都习惯了,“当时也是很多人都觉得,‘你长这样,我无法想象你狂敲键盘的样子’,但我就觉得是很正常的,为什么我不能(打《魔兽世界》)”。

绕过外表的欺骗性,再加上属于水瓶座的跳跃性,更容易就能找到让人对她内外反差产生认知的时刻。

大一刚开始学表演,最先要做到的就是释放天性,老师让大家模仿动物。她的模仿对象是鹤,因为想法创新,还得了个很高的分数。

最初拿到这个命题,毛晓彤就决定与众不同,一定要模仿一个不一样的,不是大家都会一下想到的小猫、小狗、老虎、猴子……她特意买了台DV,带着它去了趟北京动物园,“我就一直在找,什么动物是特别的,然后就看到了鹤”。

她顺便分享起好笑的后续。老师没有让同学们挨个交作业,而是让大家把教室当成动物园。作为一只鹤,毛晓彤只能单腿站着,站到怀疑人生,“那个课我都站不住了,后来觉得,我为什么要选鹤”。她一边讲,还一边对着镜头比划起自己当时的具体形态。

说着这些的毛晓彤,脑海里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场景,那里有更加年轻且对未来抱以美好憧憬的自己。年龄的话题和过去的回忆,遍布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但她显然不属于贪恋青春的类型。

在《三十而已》中,有一段和《二十不惑》的联动情节。钟晓芹她们三个30岁女主重回大学课堂,遇见四个准备论文答辩的20岁女生,对方讨论年龄时说起来,“30岁的老阿姨可怎么办呀”。

毛晓彤说她在剧里的台词和反应,就是自己的真实感受,“30岁怎么就老阿姨了?”

采访那天见到的毛晓彤,五官比镜头里要更加精致,甜美之余,还有符合年龄的轻熟气质流露于举手投足之间。如她所言,现在的状态就挺好,同时也能真切感受并享受时间流动后的变化,“心智成熟很多,学会和自己和解”,正处于有资格说一句“三十而已”的阶段。

如果一下子把时间推到40岁那么远,毛晓彤也愿意想象。

“40岁应该会有一个很可爱的小孩。你现在问我,我马上脑海里就是一个家的样子,然后有阳光、早餐,有小朋友,还有我们家的小狗。就是那种比较温馨的画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