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0糖0脂0卡”概念爆火,新茶饮如何赶上这个风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0糖0脂0卡”概念爆火,新茶饮如何赶上这个风口?

健康需求下,让消费者不得不考虑减少对糖分的直接摄取量。

文|咖门 政雨

编辑|金语

这个夏天,“0糖0脂0卡”的概念火了——

不过是在瓶装水饮料领域里,和门店现制茶饮还关系不大。

备受“糖分超标”中伤的茶饮业,和“0糖0脂0卡”的距离有多远呢?

今年热门概念:0糖0脂0卡

“为什么没有好喝又不长胖的饮料呢?”

张雨绮在元气森林广告里的灵魂提问,说出了一众消费者的心声,也让元气森林品牌3年拿下40亿估值,还带火一个“0糖0脂0卡”的概念。

不止元气森林,可口可乐等饮品品牌,也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密集上线主打无糖低脂高营养概念的产品。

这个趋势还在向多领域延伸:

万年不变的养乐多推出蓝瓶低糖产品,据介绍含糖量减少70%;

喜小茶上架的瓶装饮料,官方研发灵感也来自“0糖0脂0卡”概念;

“0糖0脂0卡”,为什么这么有杀伤力?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健康化的潮流之下,中国80%的消费者会关注食品饮料的成分,特别是饮料当中的糖分占比。

根据好奇心日报做的用户调查“买饮料时,哪些标签能吸引你”,15.5%的参与者认为“无糖”更吸引自己,仅次于占比19.7%的季节限定款。

健康需求下,让消费者不得不考虑减少对糖分的直接摄取量。

此时,“0糖0脂0卡”就好比是告诉想吃甜还想瘦、要健康的消费者:“吃我,不胖”,满足吃吃喝喝的同时,缓解对糖分摄入过多的担忧。

躺着就能减肥的方法谁不想试试呢?拿“热量”话题撩拨消费者痒点,总是精准又到位。

但同样作为饮品,元气森林式的成功,茶饮店老板只有羡慕的份儿。

被“糖分超标”中伤的茶饮业

“0糖0脂0卡”,对茶饮店并不友好。

长久以来,在“糖分”这个话题面前,茶饮店基本没有“发言权”。糖加少了、不标准了,消费者觉得产品难喝、不买账;而甜度足够、口味好喝了,但含糖量又可能要超标。

以“奶茶 糖分”为关键词搜索,“一杯奶茶含糖量惊人”的标题频频出现,“95后小伙/姑娘喝奶茶喝出糖尿病、喝进ICU”的新闻更是令人恐慌。

虽说“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但大部分时候,出现问题时,“不是消费者贪杯的错,都是茶饮不健康的锅”。

茶饮店也想过对策,比如提出7分糖、5分糖、半糖、少少糖选项,消费者可以自己选择糖分的量。甚至很多品牌在无糖那一栏里,小心翼翼地写上“不额外添加糖”的字眼,以尽量做到科学又温馨的提示。

尽量做到科学又温馨的提示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对一杯茶饮产品的“高糖”印象。

茶饮业一直在强调品质提升:用好的茶叶替代茶粉末,用新鲜水果代替果味调和剂,甚至牛奶也有了更多选择方案,朝着健康化的理念迈进。唯独在糖分上,还没有出现一个大众化可接受的替代方式。

有经验的茶饮研发从业者都知道,糖虽然称不上是一杯茶饮产品的灵魂所在,但其对口味调和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那在糖分问题上,就没有好的解决方案了吗?

减糖不减快乐,奶茶女孩的“救星”来了?

实际上,在两年前,喜茶奈雪等品牌已经在产品里进行过甜菊糖的使用,用热量更低的低卡零卡糖,帮助消费者减少糖分的摄取。现在在一些门店,这样的选择依旧存在,消费者可以加1元换成甜菊糖。

但有茶饮从业者告诉我,研发人员对复合糖浆在茶饮里的口感表达并不满意,喝多了有怪味、后味苦的问题出现。

茶饮行业需要寻找更多的减少糖分使用的解决方案。爱乐甜研发总监冯宪民提供了3个思路:

1、使用代糖,减少“添加糖”

茶饮店使用的糖浆一般分为2种:

果葡糖浆:起甜快、收甜快,更适合冷饮制作;

蔗糖糖浆:甜感饱满度好,中后段甜感醇厚,物料平衡性好,通用性强,门店使用的也更多。

了解茶饮店的用糖需求后,依旧可以用零卡糖产品替代糖浆的思路,减少糖分摄取,但要对口感做升级。

2、减少其他食材里的糖

比如,使用乳糖含量低的牛奶产品,由于乳糖含量低,如果在茶饮里使用,可以帮助减少糖分总量。

3、调和创新风味,平衡糖量与甜感

产品风味的创新和混搭,也可以帮助调和口感。比如,进行甜咸搭配的产品,咸味能增甜感,起到减少糖使用的目的。再比如其他创新风味的应用,如浓烈风味、植物风味等。

总之,通过科学的调配方式,减糖不减甜,把“奶茶女孩”的快乐保持下去。

代糖还在被观望,但趋势不可逆转

随着“0糖0脂0卡”的流行,对于这一理念是否健康的质疑也开始出现:代糖产品真的如想象中低热量又健康吗?

来自专业医学平台丁香医生的态度:代糖的确可以减少热量摄入、有利于血糖控制,作为日常食物的调剂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要因为它就放任自己养成嗜甜的习惯。

也就是说,对于零卡糖类产品,合理摄入,不必多虑。

从发展角度来说,消费者追求饮食健康属性的需求不可逆转、零卡糖的发展趋势难以改变。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改变认知、接受新观念是需要时间以及行业、政府共同推动的。

而在日本、欧美国家,代糖、无糖产品的流行已经在进行。

在日本,代表健康的茶饮料市场就十分活跃。其饮料巨头伊藤园在2017年财报中指出,茶饮料当时的份额超过9390亿日元(约合610亿元人民币)。

对国内消费者来说,从糖直接跳到对无糖的接受,跨越门槛过高,零卡糖会作为一个缓冲剂,逐步完成这个接受的过渡时期。

而交给品牌的任务,正如爱乐甜在进行的,一边专注技术开发,基于不同应用场景、口感和概念,为行业提供健康的甜味解决方案;一边进行消费者教育,引导健康甜味的普及应用。

“现在我们在考虑的是,如何把代糖概念品牌化,做更深度的教育和普及,让消费者看到就知道是好的东西,而不是做健康上的怀疑。用品牌的价值为健康代言,强化消费者对零糖零卡的认知,是品牌目前需要做的。”杨乐表示。

统筹|妮可

视觉|江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0糖0脂0卡”概念爆火,新茶饮如何赶上这个风口?

健康需求下,让消费者不得不考虑减少对糖分的直接摄取量。

文|咖门 政雨

编辑|金语

这个夏天,“0糖0脂0卡”的概念火了——

不过是在瓶装水饮料领域里,和门店现制茶饮还关系不大。

备受“糖分超标”中伤的茶饮业,和“0糖0脂0卡”的距离有多远呢?

今年热门概念:0糖0脂0卡

“为什么没有好喝又不长胖的饮料呢?”

张雨绮在元气森林广告里的灵魂提问,说出了一众消费者的心声,也让元气森林品牌3年拿下40亿估值,还带火一个“0糖0脂0卡”的概念。

不止元气森林,可口可乐等饮品品牌,也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密集上线主打无糖低脂高营养概念的产品。

这个趋势还在向多领域延伸:

万年不变的养乐多推出蓝瓶低糖产品,据介绍含糖量减少70%;

喜小茶上架的瓶装饮料,官方研发灵感也来自“0糖0脂0卡”概念;

“0糖0脂0卡”,为什么这么有杀伤力?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健康化的潮流之下,中国80%的消费者会关注食品饮料的成分,特别是饮料当中的糖分占比。

根据好奇心日报做的用户调查“买饮料时,哪些标签能吸引你”,15.5%的参与者认为“无糖”更吸引自己,仅次于占比19.7%的季节限定款。

健康需求下,让消费者不得不考虑减少对糖分的直接摄取量。

此时,“0糖0脂0卡”就好比是告诉想吃甜还想瘦、要健康的消费者:“吃我,不胖”,满足吃吃喝喝的同时,缓解对糖分摄入过多的担忧。

躺着就能减肥的方法谁不想试试呢?拿“热量”话题撩拨消费者痒点,总是精准又到位。

但同样作为饮品,元气森林式的成功,茶饮店老板只有羡慕的份儿。

被“糖分超标”中伤的茶饮业

“0糖0脂0卡”,对茶饮店并不友好。

长久以来,在“糖分”这个话题面前,茶饮店基本没有“发言权”。糖加少了、不标准了,消费者觉得产品难喝、不买账;而甜度足够、口味好喝了,但含糖量又可能要超标。

以“奶茶 糖分”为关键词搜索,“一杯奶茶含糖量惊人”的标题频频出现,“95后小伙/姑娘喝奶茶喝出糖尿病、喝进ICU”的新闻更是令人恐慌。

虽说“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但大部分时候,出现问题时,“不是消费者贪杯的错,都是茶饮不健康的锅”。

茶饮店也想过对策,比如提出7分糖、5分糖、半糖、少少糖选项,消费者可以自己选择糖分的量。甚至很多品牌在无糖那一栏里,小心翼翼地写上“不额外添加糖”的字眼,以尽量做到科学又温馨的提示。

尽量做到科学又温馨的提示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对一杯茶饮产品的“高糖”印象。

茶饮业一直在强调品质提升:用好的茶叶替代茶粉末,用新鲜水果代替果味调和剂,甚至牛奶也有了更多选择方案,朝着健康化的理念迈进。唯独在糖分上,还没有出现一个大众化可接受的替代方式。

有经验的茶饮研发从业者都知道,糖虽然称不上是一杯茶饮产品的灵魂所在,但其对口味调和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那在糖分问题上,就没有好的解决方案了吗?

减糖不减快乐,奶茶女孩的“救星”来了?

实际上,在两年前,喜茶奈雪等品牌已经在产品里进行过甜菊糖的使用,用热量更低的低卡零卡糖,帮助消费者减少糖分的摄取。现在在一些门店,这样的选择依旧存在,消费者可以加1元换成甜菊糖。

但有茶饮从业者告诉我,研发人员对复合糖浆在茶饮里的口感表达并不满意,喝多了有怪味、后味苦的问题出现。

茶饮行业需要寻找更多的减少糖分使用的解决方案。爱乐甜研发总监冯宪民提供了3个思路:

1、使用代糖,减少“添加糖”

茶饮店使用的糖浆一般分为2种:

果葡糖浆:起甜快、收甜快,更适合冷饮制作;

蔗糖糖浆:甜感饱满度好,中后段甜感醇厚,物料平衡性好,通用性强,门店使用的也更多。

了解茶饮店的用糖需求后,依旧可以用零卡糖产品替代糖浆的思路,减少糖分摄取,但要对口感做升级。

2、减少其他食材里的糖

比如,使用乳糖含量低的牛奶产品,由于乳糖含量低,如果在茶饮里使用,可以帮助减少糖分总量。

3、调和创新风味,平衡糖量与甜感

产品风味的创新和混搭,也可以帮助调和口感。比如,进行甜咸搭配的产品,咸味能增甜感,起到减少糖使用的目的。再比如其他创新风味的应用,如浓烈风味、植物风味等。

总之,通过科学的调配方式,减糖不减甜,把“奶茶女孩”的快乐保持下去。

代糖还在被观望,但趋势不可逆转

随着“0糖0脂0卡”的流行,对于这一理念是否健康的质疑也开始出现:代糖产品真的如想象中低热量又健康吗?

来自专业医学平台丁香医生的态度:代糖的确可以减少热量摄入、有利于血糖控制,作为日常食物的调剂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要因为它就放任自己养成嗜甜的习惯。

也就是说,对于零卡糖类产品,合理摄入,不必多虑。

从发展角度来说,消费者追求饮食健康属性的需求不可逆转、零卡糖的发展趋势难以改变。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改变认知、接受新观念是需要时间以及行业、政府共同推动的。

而在日本、欧美国家,代糖、无糖产品的流行已经在进行。

在日本,代表健康的茶饮料市场就十分活跃。其饮料巨头伊藤园在2017年财报中指出,茶饮料当时的份额超过9390亿日元(约合610亿元人民币)。

对国内消费者来说,从糖直接跳到对无糖的接受,跨越门槛过高,零卡糖会作为一个缓冲剂,逐步完成这个接受的过渡时期。

而交给品牌的任务,正如爱乐甜在进行的,一边专注技术开发,基于不同应用场景、口感和概念,为行业提供健康的甜味解决方案;一边进行消费者教育,引导健康甜味的普及应用。

“现在我们在考虑的是,如何把代糖概念品牌化,做更深度的教育和普及,让消费者看到就知道是好的东西,而不是做健康上的怀疑。用品牌的价值为健康代言,强化消费者对零糖零卡的认知,是品牌目前需要做的。”杨乐表示。

统筹|妮可

视觉|江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