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央行购买特别国债被证伪,7月对政府债权余额未变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央行购买特别国债被证伪,7月对政府债权余额未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公布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7月末,央行对政府债权余额为15250.24亿元,与前期持平,显示当月未购入国债。

2020年7月16日,北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陈鹏

市场对于央行在7月购买抗疫特别国债的猜测被证伪了。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公布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7月末,央行对政府债权余额为15250.24亿元,与上月末持平,显示当月未购入任何国债。

此前,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显示,银行间债券市场其他类型机构持有的国债规模在7月罕见大增1964.9亿元,仅次于商业银行增持规模,引发市场对于央行已经悄悄购买特别国债的猜测。

比如,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在报告中写道,“7月其他条目增持国债规模较大,我们倾向于认为是央行购买国债所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继续打消市场对后续政府债券供给的担忧。”他同时指出,“若央行直接购买国债,更大概率是购买特别国债”。

事实上,此前亦有中债登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央行自行下场购买国债的概率不是很大。“这次抗疫特别国债的发行和之前几次有所不同,完全是市场化发行的。有‘搞套路’惯例的特别国债都没搞套路,再加上前期市场争议本来就很大,我觉得央行自己偷偷下场买国债的概率不是很大。从市场必要性上来看也不够充分。”该人士指出。

根据《人民银行法》,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权。因此,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显示的“对政府债权”全部为对中央政府债权,并且是在历史遗留问题下发行的特别国债。其中,包括1998年财政部发行的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以及2007年,财政部为购买外汇作为组建中投公司的资本金而发行的1.55万亿元特别国债。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特殊因素影响,财政部决定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截至7月31日已全部发行完毕。在抗疫特别国债正式出炉前,有关这批特别国债怎么发,由谁购买,也曾引起经济学界的热议,彼时关注焦点在于“财政赤字货币化”,即央行是否应该购买特别国债。

当时,多数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专家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意见。比如,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在中国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既没有必要性,也没有可行性。“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让央行来背债,那么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也会出问题。并且,凭借庞大的国有资产规模,中国政府的偿付能力毋庸置疑,提高中央政府杠杆率仍有空间。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马骏也撰文指出,即使今年我国要比去年多发一些国债、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其规模并不会太离谱,完全可以在现有的财政与金融之协同框架下有序进行,比如通过适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设计某些向银行定向提供流动性以支持其购买新发国债的机制等。没有必要大动干戈,以增加长期经济金融风险为代价,打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央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政府债券”的法律底线和对财政行为约束的最后一道防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央行购买特别国债被证伪,7月对政府债权余额未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公布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7月末,央行对政府债权余额为15250.24亿元,与前期持平,显示当月未购入国债。

2020年7月16日,北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陈鹏

市场对于央行在7月购买抗疫特别国债的猜测被证伪了。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公布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7月末,央行对政府债权余额为15250.24亿元,与上月末持平,显示当月未购入任何国债。

此前,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显示,银行间债券市场其他类型机构持有的国债规模在7月罕见大增1964.9亿元,仅次于商业银行增持规模,引发市场对于央行已经悄悄购买特别国债的猜测。

比如,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在报告中写道,“7月其他条目增持国债规模较大,我们倾向于认为是央行购买国债所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继续打消市场对后续政府债券供给的担忧。”他同时指出,“若央行直接购买国债,更大概率是购买特别国债”。

事实上,此前亦有中债登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央行自行下场购买国债的概率不是很大。“这次抗疫特别国债的发行和之前几次有所不同,完全是市场化发行的。有‘搞套路’惯例的特别国债都没搞套路,再加上前期市场争议本来就很大,我觉得央行自己偷偷下场买国债的概率不是很大。从市场必要性上来看也不够充分。”该人士指出。

根据《人民银行法》,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权。因此,央行资产负债表中显示的“对政府债权”全部为对中央政府债权,并且是在历史遗留问题下发行的特别国债。其中,包括1998年财政部发行的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以及2007年,财政部为购买外汇作为组建中投公司的资本金而发行的1.55万亿元特别国债。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特殊因素影响,财政部决定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截至7月31日已全部发行完毕。在抗疫特别国债正式出炉前,有关这批特别国债怎么发,由谁购买,也曾引起经济学界的热议,彼时关注焦点在于“财政赤字货币化”,即央行是否应该购买特别国债。

当时,多数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专家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对意见。比如,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在中国实施财政赤字货币化既没有必要性,也没有可行性。“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让央行来背债,那么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也会出问题。并且,凭借庞大的国有资产规模,中国政府的偿付能力毋庸置疑,提高中央政府杠杆率仍有空间。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马骏也撰文指出,即使今年我国要比去年多发一些国债、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其规模并不会太离谱,完全可以在现有的财政与金融之协同框架下有序进行,比如通过适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设计某些向银行定向提供流动性以支持其购买新发国债的机制等。没有必要大动干戈,以增加长期经济金融风险为代价,打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央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政府债券”的法律底线和对财政行为约束的最后一道防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