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昝慧昉
当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锅圈”这个名称还很陌生时,8月10日一条关于“锅圈考虑最快明年赴港上市,筹资4亿至5亿美元”的消息,将这家公司推到了聚光灯下。
尽管锅圈相关负责人随即回应称上市消息不实,但它旗下“锅圈食汇”连锁门店在三年半时间里从零拓展到超3600家的速度,及号称估值远超5亿美元的公司规模,依然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官网信息显示,锅圈食汇隶属于锅圈供应链(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锅圈”),后者成立于2015年1月。锅圈成立两年后,创立了锅圈食汇,线下门店与线上商城并行,主营以火锅烧烤食材为主,涵盖冻品、生鲜、小吃、底料蘸酱、四季饮品、火锅器具、烧烤器具等多品类的一站式火锅烧烤食材超市。
2017年1月,锅圈食汇首家实体店在郑州福元路开业,当年锅圈食汇的门店总数就达到了100家。随后它开放加盟,连锁店规模也随之开始了跳跃式增长:2018年11月全国加盟店数量突破500家;2019年11月,门店总数超过1500家;进入疫情爆发、整个餐饮行业受到重创的2020年,锅圈食汇的扩张速度不但没与放缓,反而在7月突破了3600家。门店覆盖了河南、河北、江苏、江西、湖北、陕西、上海、北京等地区。
锅圈食汇门店规模逆势增长的背后,是一波运营团队、公司发展策略、资本综合发力的化学反应。
公开信息显示,锅圈的运营团队拥有十八年以上的餐饮及供应链运作经验,其创始人杨明超喜欢称自己为“一个餐饮老兵”。
在创业家i黑马曾报道的一次演讲中,杨明超介绍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做餐饮起家,最初十多年一直在夜市经营类似大排档生意,后因夜市容易受季节影响,冬天生意冷清,从2013年开始转行开起了“小板凳老火锅”,生意一度非常红火。虽然每年都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但他觉得这个品类做不宽也做不深,开店过程中遇到的上游火锅食材供应不规范、采购价格不够透明、存在很多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让他又兴起了切入供应链,同时面向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标准化火锅食材的念头。
“解决两大行业痛点,即为广大中小型餐饮企业提供B端食材供应,又为越来越多的宅、急、忙、懒、老人群提供家庭生活便利。”杨明超如此概括他创立锅圈的目标。
要把这门生意做大,解决标准化问题至关重要。其中又涉及食材生产、包装、规格、定价体系、门店展示等方方面面。
据官网信息,锅圈在上海、成都和北海建立了三个食材研发中心,跟400多家上游生产企业达成了代工合作,并通过C2F模式(Customer to Factory消费者对工厂)反向指导上游工厂提高生产效率。为确保物流配送,设立8大仓储服务中心服务门店。在上述2019年底创业家i黑马报道的演讲中,杨明超称锅圈已拥有中心仓6万坪,前置仓超1000个,日流转6万件货。
布局供应链上游和物流配送环节的同时,以“零加盟费”“零门槛创业,没有经验也能轻松开店”为宣传点,锅圈食汇在短时间内吸引到了众多加盟商。仅2020年上半年,其门店数量就从1700家扩张到了3300家,几乎翻了一番。
8月13日,锅圈招商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锅圈食汇全国门店已有3800家,背后是1000余名加盟商。前期投入方面,除房租外,所需的费用是28万元;总部对门店选址的要求是1km直径内有2000户居民的社区门店,面积在70-80平方米之间、且年租金在30万元左右。加盟商可自选2-3个符合该要求的门店,总部会派人去实地考察来帮助加盟者确定最终选址。
苏秦是锅圈食汇的加盟商之一,他投资的加盟店位于北京大兴区保利茉莉公馆附近,今年5月开张营业。临街的铺面外,红绿撞色、写着“锅圈食汇”的门头,在周围形形色色的门店招牌中也称得上抢眼。据他了解,自家近100平方米的店内面积,在北京的锅圈食汇门店中属于比较大的。
苏秦告诉界面新闻,他知道锅圈是通过外地朋友介绍,决定加盟前考察了北京的4家锅圈食汇。“从不同门店买不同的产品试吃,跟商超同类商品比价、和店主聊天了解经营情况,从官网了解加盟信息,综合考量觉得靠谱才跟北京分公司签了约。”
原本打算春节假期结束后就开始装修,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被迫推迟了开业时间,门店开业后又遇到了疫情反复,但苏秦表现得对自己的这盘生意颇有信心。
“受疫情影响,大家减少了外出用餐的频率,对食品卫生要求也更高了,很多人也更愿意自己在家做饭吃。比起去超市、菜场购买火锅、烧烤食材,我们店里现在有300多种商品,绝大多数食品都是独立包装的,在食材的可选范围和食品安全方面都能满足绝大多数消费者对吃一顿火锅的需求。”苏秦说。
界面新闻看到,苏秦的这家店在装修风格上,维持了锅圈食汇所有门店内部以原木色货架和青灰色墙壁、地面搭配的统一色调。除了各色食材,吃火锅、烧烤需要的炊具、烤架、调味罐、竹签也一应俱全。食材上,超市、菜场常见的品类外,这里还能找到猪脑、酥炸平菇、小酥肉、发泡兰花干等差异化的菜品。店里售卖的饮品,也倾向于适合搭配火锅、烧烤的,能够解腻但相对小众的产品,比如沙棘汁、猕猴桃果汁等。因为跟众多上游生产企业合作,你在锅圈食汇既能买到安井、三全、梅林这类大品牌的产品,也能看到许多不知名工厂的产品。
经营生鲜产品,控制损耗是个技术活,苏秦有一套自己的办法。门店每周补货两次,可以根据实际销售情况选品进货,原则是“少进、多次,确保新鲜”。对新品更要谨慎,第一次少量进货,询问消费者的偏好,根据反馈和购买情况决定是否还要继续进货及进货量。
实际上,目前锅圈提供给经销商的近400种单品中冷冻及可常温保存保质期较长的商品占绝大多数,相对更容易造成损耗的蔬菜类所占比例非常小。这种商品结构,也从客观上降低了加盟商的经营难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按锅圈对外披露的数字,在餐饮业备受疫情冲击的2020年,公司保持了较去年同期超过400%的增长。在疫情期间,全国仍有1000余家锅圈门店没有喊停营业。2019年,锅圈营收增长近5倍,已连续两年盈利,增速与规模均稳居行业第一。
来自《火锅行业全产业链报告》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火锅行业始终保持着10%以上的增速,全行业总销售额从2011年的1843亿元增至2018年的4800亿元,在整个餐饮板块中的占比超过11%。
站在风口上的锅圈也赢得了资本的青睐。
2019年8月,锅圈获得了不惑创投4500万元的A轮投资,同年10月,又获三全食品 5000万元人民币A+轮投资。进入2020年,它又先后获得了5000万美元B轮和6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投资者名单上新增了启承资本、嘉御基金、IDG资本。算下来,一年时间里锅圈的融资总金额已超过15亿元人民币。
深创投集团执行总经理刘纲曾了解过锅圈食汇项目,并对其盈利模式有过分析。在他看来,锅圈食汇的特别之处在于,其既是冻品食材连锁店,又是食材供应链。供应链的部分像基础设施,冻品食材连锁店则是一个可盈利的业务。锅圈食汇在上游解决了传统食材销售落后、层层加价、下沉难、效率低、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在下游,锅圈食汇解决了消费者买不到、买不好、买不全的痛点,提供了丰富的产品线,且性价比高。未来,锅圈食汇在做冻品食材连锁店的同时,可以解决三四五六线城市的中小餐厅的供应链的难题。
对于最新一轮的融资,锅圈则表示资金将主要用于优化产品供应链、核心市场区域扩张、线上业务运营、及加强团队等方面的投入。公司预计,2020年将完成全国5000家门店的布局。
然而扩张过程中,随着加盟店数量快速增加,如何平衡速度与质量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跟许多靠加盟模式迅速扩大规模的公司一样,锅圈食汇身上似乎也出现了因同一区域内网点过于密集、导致单店盈利下滑的隐忧。
一位上海地区的加盟商告诉界面新闻,“之前开首店前,总部选址要求是3km直径内有2000户居民的社区门店,随后标准降到过2km、1.8km,再到现在的1km,门店过密导致单店流水降低”。这位加盟商在去年开出首店后,今年5月又开出了自己的第二、三店,投入百万,但接踵而来的却是连续两个多月的亏损,亏损金额在7、8万元。
这位加盟商还提出,由于门店暴增,公司正在加强门店管控,“对门店每个环节都吃得死死的,之前监控我们自己装只要500元,现在必须向总部买,这意味着要5000元”。虽然锅圈招商相关人员告诉界面新闻,加盟商通过锅圈线上商城销售产品总部不收点位费,然而这位加盟商称线上商城的账“一直对不上,肯定有点位费”。对于总部表示的单店30%的毛利率,他表示实际毛利远低于此,且纯利在10个点左右。
此外,《新京报》近日关于质疑锅圈能兑现投资加盟“一年能回本”承诺的报道,也引发了外界对锅圈食汇发展前景的担忧。据新京报记者调查,锅圈食汇北京招商工作人员对外宣称,不收取加盟费,标准店铺启动资金需要25万元至28万元,正常情况下,平均10个月或者1年的时间即可回本。但实际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如果对标社区商业零售,房租、人工、水电占比都不小,零售业通常的净利率为2.5%至3%,“按照零售业的净利推算,如果10个月回本,那每天的营业额需达2.7万,这对门店客流和单价要求很高,并不容易实现。”
而就加盟盈利预期,锅圈招商相关负责人给界面新闻的说法是"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上述上海加盟商则对界面新闻表示:“公司现在加快加盟速度,是为了上市前账面好看。在我看来,目前市面上10家店里8家店是亏损的”。
实际上,挑战可能不仅限于锅圈食汇与加盟商内部,它还得做好应对外部竞争者试图瓜分市场的冲击。这其中就包括原本跟它是合作关系的三全食品。
公开信息显示,三全于8月10日正式推出了火锅食材新品牌“涮烤汇”,以提供火锅食材一站式终端服务,计划面向3000个经销商,在全国布局5000个以上的零售终端。今年7月,三全食品在互动平台曾向投资者表达过对这一业态的看好,称“锅圈供应链目前运营情况良好,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苏秦”为化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