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很多闹着减肥的女生却一直没成功过?
所谓的“雷声大雨点小”说的就是明明没有很胖却成天嚷嚷着减肥并且没有真正减下去的姑娘们。同理,姑娘们还会说“下个月再也不剁手了”以及“今年夏天说什么都不吃夜宵了”等等。嚷嚷得动静大并没有什么用,真正想瘦的人早已默默地瘦了下去。不过,人又不是生产线出来的统一商品,高矮胖瘦各不相同是很正常的事情,如何在标准审美中自处才是胖子们需要真正考虑的事情,当然,健康是前提。看看知友们都怎么说:
莫念: 决心不够,当真正下决心做一件事的时候,是没有时间与心情到处嚷嚷的。
猫球:
对于一个不算很胖的吃货女生而言,她说的“我要减肥!” 很有可能等于 “我吃饱了…”
对面性别的朋友们啊,如果你女朋友不是很胖,她又经常在吃饭途中说“我要减肥”…
这其实是在说“这顿吃的好多好饱好开心!哎呀不行,突然觉得好有负罪感怎么办!”
此时你立即停止投喂就好,减肥这事不要当真……
石石:
怎么说呢,感觉她想听到的是这样的回答“怎么胖啦?根本不胖,不用减肥呀”来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就类似于“我好丑,我要去整容!”这类话,其实只是想要一个反驳而已。。。。。。
匿名用户:
觉得自己减肥更好看,但是现在也不错,所以没啥动力。正所谓减下去更好,减不下来也开心。
胖的匀称,脸还算可以,生活幸福,为啥要为了一个所谓的更好来强迫自己
2、如何看待清华大学翘课的现象?
相信不少同学都有过大学时代逃课的经历,特别是某些无聊的公共必修课,如果再碰上个得过且过的老师,出勤率实在是低得可怜。一方面,学习是学生的本职,逃课并不是明智的行为,但另一方面,若是某些课程出勤率非常惨淡,校方和老师恐怕也需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大学和高中最大的区别,便是自主管理的问题,自我管理,并对自己负责,逃了不该逃的,毕不了业也自己受着,以这样的心态去对待的话,很多“抉择”就会变得容易。看看知友们都如何看待:
鹌鹑: 有些课不是我们想选的,更不是我们想不选就可以不选的,它们就在培养方案里,但是对我们将来并没有半点卵用。
要真要“负责任的态度”,就先把这些坑爹玩意从培养方案里去掉,才是对学生负责。
马天翼:
因为你没遇到比上课更重要的事情:
1. 比如去追一个女孩
2. 在寝室研究一个令人兴奋的开源项目
3. 去看一场激动人心的演出
4. 和喜欢的人走在陌生城市的街道上
5. 去大公司实习锻炼
6. 去和社团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熬夜赶工
7. 去参加一场可能决定未来的比赛
8. 去开一家自己梦寐以求的公司
9. 在寝室听哥们跟你诉苦谈心
......
到了大学,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很多事情往往比上一堂水课更加重要。
郑煜堃:
如果有人可以在寝室用十几分钟看完弄懂上课老师几十分钟啰嗦完的内容,那么你知道有时候上课只是尊重老师了。
大学在于你自己对于自己的管理,别人用上课的时间干自己觉得更重要的事和你觉得上课更重要有什么冲突呢。
3、有哪些公司给你留下「还好没去这家公司」的印象?
本以为是个前东家吐槽大会的问题,没想到被善于总结的知友们答成了如何避让招聘雷区的干货全集,实在是友善得不行。在新人选择公司的时候,合法规范是最基本的前提,而所谓的企业文化,其实还真是不进去不知道,当然,若有把鸡血励志作为企业文化的,还是能让则让吧。此外,画大饼的公司也实在需要慎重对待。看看知友们都有些什么经验:
捏捏诚: 今年参加过一场校招宣讲会,一家大型医药企业。宣讲人谈他们公司的“家文化”建设,我一开始以为他打算谈公司对员工有多好多好,但是他举的例子让我目瞪口呆
“今年夏天我们公司在福州的厂房被台风吹掀开了,不少员工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自愿从家里赶过来抢救物资,甚至用身体挡台风!这就是我们的家文化精神!”
灾害风险管理不到位,还鼓励员工用身体挡台风……然后我就走了……我还想留着我的有用之躯……
对外宣传上总出现『梦想』、『90后』、『理想主义』、『处女座』、『互联网思维』、『强迫症』、『改变世界』、『十大杰出青年』、『创始人的留学背景』、『员工颜值高』等关键字的公司。
各种伪装成用人单位的培训机构
各种空有一个idea的创(xiao)业(zuo)公(fang)司
小美琰:
遇到以下状况的请打醒十二分精神。
1.一切鼓吹“互联网+”公司,反正我就没看到过正常的。(PS:鼓吹这玩意的公司一般出产的商品都会比较坑)
2.面试地点设在居民楼的公司。(评论区有人反映创业公司在居民楼很正常的,我只想问一句:你去打工还是去奉献的?写字楼都租不起的公司你确定能按时给你发工资?什么居民楼公司老板拖欠工资跑路的问题我就不说了。)
3.入职短时间内交钱进行培训的公司。
4.面试官像打了鸡血地介绍企业文化的,或者是问你有什么理想的公司。
5.面试官说出“年轻人要着眼长远,不要光顾眼前”的公司。
4、蠢的人能意识到自己蠢吗?
蠢和笨是相近却不想同的两个概念,笨往往是反应慢、智力低下所致,而蠢则带了些无药可救的味道,更有夜郎自大的可能。因此,蠢的人通常都会自觉聪慧,并沾沾自喜。但话又说回来了,我们如何能保证自己不是“蠢而不自知的”呢?想来想去,唯有保持谦逊,才能时时刻刻自省吧。看看知友们都怎么说:
不,他们通常会觉得自己很萌。
大多数人的智商是差不多的。通常,蠢不蠢,只是兴趣、品味不同而已。这种“蠢”,自己当然能意识到,只是不屑于去改变。
少数人确实是智商偏低,或者里外不一致(表面上喜欢的事情又懒得搞清楚),考虑问题总是不全面。这种蠢,事前未必能有自知之明;事后面对不如意的结果,总是能意识到的吧。
豆沙馅儿:
不会,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旷世奇才,突然有一天才回过神儿来,我之前真他妈蠢啊。。。
李日清:
能够意识到自己蠢的人,一般不会太蠢。
真正的蠢人很难有自知之明,还往往自以为是,目空一切。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愚蠢与无知都不是生存的最大障碍,傲慢才是。
5、大学生应该持一种怎样的存钱/花钱态度?
现在的大学生整体的经济条件比过去是好了很多,也慢慢有了一些“闲钱”,如何支配这些闲钱,就成了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前一阵股市火爆,不少同学把小积蓄投了进去,也是赔得盆干碗净。大学时期收入毕竟有限,就是一碗饭分两顿吃,也不一定能攒出工作后的一笔奖金钱,倒不如好好保证生活质量,用多余的钱投资学习,收获是长线的,却值得。看看知友们都有什么好建议:
伍柳先生:
投资未来的,必须花。享受现在的,选择花。单纯娱乐的,少点花。浪费时间精力的,不要花。
王强:
嗯,记得那句话:赚钱是为了花,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买到喜爱的商品,让生活心旷神怡。要学会投资,学会理财。只会存钱是没有出路的。
郭大鸟:
首先是量力而行,在大学,多数大学生没有挣钱能力,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花钱很重要,千万不要超过自己家庭所能承受的额度,不然会有负罪感的。
其次在以上基础上千万不要过分节省,大学生很重要的一点是经营自己,无论从外观,到内涵;从人际,到爱情。。。都算很重要的投资,且相对以后步入社会的投资成本小的多。
最后一定要会花钱,以一定额度的钱买到最大额度的快乐和品质,珍惜这段花钱没有太多顾虑的时光,好好发展充实自己,莫让时间和金钱白白浪费啊。。。
年轻时可以不存钱但是要会赚钱和花钱。作为大学生不管你是花钱还是存钱,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能给父母施加压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