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马亮:“不择手段”通过集中测评期的“文明城市”还算文明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马亮:“不择手段”通过集中测评期的“文明城市”还算文明吗?

应进一步加大对创文明过程的督查,特别是加大平时的测评权重,避免各地政府临时抱佛脚。

2020年6月7日,江苏淮安,工作人员正在铲除违规广告牌,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近日,各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密集测评期,“创文明”的一些城市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不文明苗头。比如,有媒体报道武汉市某社区居民收到文明城市模拟调查问卷,一些选项已经预先打印好了。居委会对此回应称,这样做是为了引导居民“填好”问卷。但是,如此全选“满意”,等于让居民“被满意”,显然有违创建文明城市的初衷。

无独有偶,沈阳市为了创建文明城市,将数量庞大的共享单车“抛尸”野外。数万辆可以正常骑行的共享单车,却被密密麻麻地摆放在工地上。当地官方回应称,创建文明城市需要整治市容市貌,所以要限制共享单车的投放数量。但是,创建文明城市不应是一时之需,这不仅会影响正常的企业运营,而且也不方便市民骑行。

此外,还有一些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时采取非常措施,或者临时抱佛脚地举行一些公众活动。比如,扬州市为了创文明城市,竟然将停车位划在了居民家门口。此前,西安市一些街区统一撤换门店牌,但是因为都是像丧葬用品店一样的黑底白字,让商家和居民都感到难以接受。再如,中山市交警大队集中查处违停广告大巴等违法交通行为,对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导。但是,这样一阵风的执法,可能一时奏效,却难以持续下去。

为了鼓励各地注重环境卫生、绿色发展、城市文明,多个中央部委都开展了示范城市创建和评选活动。其中,全国文明城市是含金量最高的一个称号,也引发各地政府争相追捧。

一座文明的城市,也是市民向往的城市。通过评选全国文明城市,不仅可以激发各地政府的创建积极性,而且也有利于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对于整体推进全国城市文明进程有重要作用。

应该说全国文明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可谓不全面,为了获得城市实情而进行的实地测评和神秘客调查等努力不可谓不科学,但是各地在创文明过程中还是凸显出了很多问题。

首先,全国文明城市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为一些地区统筹各项工作的“抓手”,这可能使文明城市创建“异化”。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城市政府对创建文明城市下了“死命令”,开展“誓师大会”,要求必须通过文明城市测评,否则对责任部门和个人“秋后算账”。在这样的问责高压下,各级各个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如临大敌,纷纷不舍昼夜乃至不择手段地投入到创文明城市活动中。

与此同时,在政府高压强力创文明的背景下,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与手段之间也出现了脱节,原本为了城市文明的创文明,却异化为不文明的政府行为,实际上反过来伤害了创文明本身。

从文明城市评选的进程来看,尽管有评选后的跟踪监测乃至“摘牌”风险,但是集中测评期的权重最大,并诱使各地政府“毕其功于一役”,使创文明期间的文明城市很难和常态化的文明城市划等号。这使文明城市的名与实、表与里之间出现了脱节乃至背离。一些城市在创文明时搞错了面子与里子的关系,往往平时不下功夫,却期望通过运动式治理来短期见效,结果变成了暗箱操纵乃至弄虚作假。

一座文明的城市,应该首先是便民、亲民、利民和包容的,而不是光鲜亮丽和华而不实。今年5月底,为了发展地摊经济,中央文明办决定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等列为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考核内容。但是,一些城市并没有真正转变城市治理理念,仍然抱持旧有的观念,对地摊经济围追堵截。这使原本应该有更多“烟火气”的城市暗淡下来,无法在疫情期间扩大就业和便利居民。

无论是文明城市的概念还是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活动,初衷都是良好的。但是,如何避免上述问题反复出现,却是考验城市治理的关键课题。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规避此类不正之风,才能使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更加响亮,并引领更多的城市对标学习和共同进步。

为此,全国文明办应进一步加大对创文明过程的督查,特别是加大平时的测评权重,避免各地政府临时抱佛脚。此外,要确立文明城市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和评选理念,让市民在创建和评选过程中有实质性的参与权和发言权,才能避免此类弄虚作假行为反复出现,并使市民真正从创文明和文明城市中有获得感。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马亮:“不择手段”通过集中测评期的“文明城市”还算文明吗?

应进一步加大对创文明过程的督查,特别是加大平时的测评权重,避免各地政府临时抱佛脚。

2020年6月7日,江苏淮安,工作人员正在铲除违规广告牌,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近日,各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密集测评期,“创文明”的一些城市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不文明苗头。比如,有媒体报道武汉市某社区居民收到文明城市模拟调查问卷,一些选项已经预先打印好了。居委会对此回应称,这样做是为了引导居民“填好”问卷。但是,如此全选“满意”,等于让居民“被满意”,显然有违创建文明城市的初衷。

无独有偶,沈阳市为了创建文明城市,将数量庞大的共享单车“抛尸”野外。数万辆可以正常骑行的共享单车,却被密密麻麻地摆放在工地上。当地官方回应称,创建文明城市需要整治市容市貌,所以要限制共享单车的投放数量。但是,创建文明城市不应是一时之需,这不仅会影响正常的企业运营,而且也不方便市民骑行。

此外,还有一些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时采取非常措施,或者临时抱佛脚地举行一些公众活动。比如,扬州市为了创文明城市,竟然将停车位划在了居民家门口。此前,西安市一些街区统一撤换门店牌,但是因为都是像丧葬用品店一样的黑底白字,让商家和居民都感到难以接受。再如,中山市交警大队集中查处违停广告大巴等违法交通行为,对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导。但是,这样一阵风的执法,可能一时奏效,却难以持续下去。

为了鼓励各地注重环境卫生、绿色发展、城市文明,多个中央部委都开展了示范城市创建和评选活动。其中,全国文明城市是含金量最高的一个称号,也引发各地政府争相追捧。

一座文明的城市,也是市民向往的城市。通过评选全国文明城市,不仅可以激发各地政府的创建积极性,而且也有利于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对于整体推进全国城市文明进程有重要作用。

应该说全国文明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可谓不全面,为了获得城市实情而进行的实地测评和神秘客调查等努力不可谓不科学,但是各地在创文明过程中还是凸显出了很多问题。

首先,全国文明城市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为一些地区统筹各项工作的“抓手”,这可能使文明城市创建“异化”。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城市政府对创建文明城市下了“死命令”,开展“誓师大会”,要求必须通过文明城市测评,否则对责任部门和个人“秋后算账”。在这样的问责高压下,各级各个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如临大敌,纷纷不舍昼夜乃至不择手段地投入到创文明城市活动中。

与此同时,在政府高压强力创文明的背景下,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与手段之间也出现了脱节,原本为了城市文明的创文明,却异化为不文明的政府行为,实际上反过来伤害了创文明本身。

从文明城市评选的进程来看,尽管有评选后的跟踪监测乃至“摘牌”风险,但是集中测评期的权重最大,并诱使各地政府“毕其功于一役”,使创文明期间的文明城市很难和常态化的文明城市划等号。这使文明城市的名与实、表与里之间出现了脱节乃至背离。一些城市在创文明时搞错了面子与里子的关系,往往平时不下功夫,却期望通过运动式治理来短期见效,结果变成了暗箱操纵乃至弄虚作假。

一座文明的城市,应该首先是便民、亲民、利民和包容的,而不是光鲜亮丽和华而不实。今年5月底,为了发展地摊经济,中央文明办决定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等列为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考核内容。但是,一些城市并没有真正转变城市治理理念,仍然抱持旧有的观念,对地摊经济围追堵截。这使原本应该有更多“烟火气”的城市暗淡下来,无法在疫情期间扩大就业和便利居民。

无论是文明城市的概念还是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活动,初衷都是良好的。但是,如何避免上述问题反复出现,却是考验城市治理的关键课题。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规避此类不正之风,才能使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更加响亮,并引领更多的城市对标学习和共同进步。

为此,全国文明办应进一步加大对创文明过程的督查,特别是加大平时的测评权重,避免各地政府临时抱佛脚。此外,要确立文明城市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和评选理念,让市民在创建和评选过程中有实质性的参与权和发言权,才能避免此类弄虚作假行为反复出现,并使市民真正从创文明和文明城市中有获得感。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