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苏里州马克吐温故居博物馆的执行董事亨利·斯威特(Henry Sweets)带大家回顾马克·吐温的早年生活,并介绍这些生活是如何激发了作家的创作灵感,在那些广受喜爱的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熟悉的作家马克·吐温,真名为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1836年11月30日诞生于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马克·吐温后来在自传中提到:“我的父母在30出头的时候,搬到了密苏里州。我不太记得清楚具体是什么时候,因为那时我还没有出生,也不太在乎这种事情。在那些日子里,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也必然是坎坷而惹人生厌的。小镇大概有百来号人口,我的出生又让它的人口率上升了一个百分点,这种贡献连很多历史名人都做不到呢。虽然我这么说可能显得不太谦逊,但事实就是这样。”
萨缪尔快四岁的时候,他们举家搬到了密苏里州的汉尼拔,在密西西比河畔安了家。搬家后,萨缪尔的父亲约翰·马歇尔·克莱门斯(John Marshall Clemens)开始经营一家杂货店。后来,约翰·克莱门斯又被选为地方治安法官,举行一些法庭会议。
四岁半的时候,萨缪尔上学去了。马克吐温后来回忆,上学的第一天,自己就因为违反了规则而受到警告。第二次再违反学校规定的时候,事情发生了一些改变。霍尔女士“叫了我的全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斯——这可能也是我自己第一次听见这一大串名字被连在一起喊出来——她说她为我感到羞耻。从此,我就明白了,当一个老师用全名叫一个男孩儿的时候,他有麻烦了。”
对小萨缪尔来说,汉尼拔的童年是丰富而充实的。他敏锐的观察力和鲜明的记忆,为他之后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萨缪尔笔下的圣彼得堡(St. Petersburg)的原型就是汉尼拔,他把童年的汉尼拔永远地留在了书中。《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描绘的地理特征都是现实存在的,密西西比河和那些小岛,还有小镇南面的卡迪夫山(Cardiff Hill )和那个大山洞,如今都还可以找到。1839年,萨缪尔搬到汉尼拔时,当时的小镇约有700人口。而1853年萨缪尔离开生活的小镇时,人口已增长到了2500人。他对生活的社区和居民都非常的了解。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不少角色的灵感都来源于现实人物。波莉姨妈的原型是萨缪尔的母亲,他的姐姐帕梅拉和他的哥哥亨利,则分别成为了玛丽表姐和希德表哥。贝基·撒切尔也有原型,来自与萨缪尔家隔街相对人家的女孩儿。穷人家的汤姆·布兰肯希普(Tom Blankenship)成为了哈克贝利·费恩(Huckleberry Finn)的灵感来源。我们会发现,萨缪尔散落在那些山丘上、小河边、山洞中的童年,同样穿梭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萨缪尔的作品还描写了他的学校生活,他父亲的法庭生涯也被写进了小说的审判场景中。
1847年3月22日,萨缪尔的父亲去世。当时,萨缪尔年仅11岁。不久后,他就离开学校,到当地的报社做学徒。在报社,一封封来信让他接触到了不同的写作风格,也建立起了自己的语言——这段经历让作家萨缪尔的诞生又进一步。
1853年春天,17岁的萨缪尔离开汉尼拔,前往纽约参加水晶宫博览会。后来,他在蒸汽船驾驶员,又前往内华达州,成为了一名新闻记者;之后,作为旅行记者,马克·吐温去过夏威夷和圣地。最后,在新英格兰成家定居。
萨缪尔选择马克·吐温作为自己的笔名,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后,一共出版了25本书,文学风格不拘一格,丰富多变。从《傻子出国记》(The Innocents Abroad)到《哈克贝利历险记》(Adventures ofHuckleberry Finn),再到《傻瓜威尔逊》(Pudd’nhead Wilson),他在汉尼拔的生活经历和童年时位于汉尼拔的故居时时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如今,马克·吐温出生的小屋被保存于佛罗里达,成为了国家历史遗址。在汉尼拔,马克吐温故居博物馆保存了马克·吐温童年时期的家、贝基·撒切尔家的屋子、约翰·克莱门斯的法庭、重建的哈克贝利·费恩的屋子和一些博物馆建筑。登录网站www.marktwaiunmuseum.orgto,还可以了解更多马克·吐温童年对其作品的影响。
翻译:周依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