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平安人寿改革迈出关键一步,寿险“基本法”能否挽救代理人流失颓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平安人寿改革迈出关键一步,寿险“基本法”能否挽救代理人流失颓势?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兴起,保险代理人制度弊端频出,人员流失严重、产能受限等问题越发突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苗艺伟

817日,平安人寿在多个官方渠道发布了寿险代理人制度改革“基本法”,综合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据悉,被称为平安人寿“基本法”的文件全名为《个险寿险业务人员基本管理办法》,旨在为寿险代理人建立科学规范、激励得当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该办法1994年首次发布以来历经多次调整和升级。

平安人寿表示,此次的升级策略短期计划为计划增员动力、持续扩量,应对市场竞争、灵活调整;长期计划为优化队伍结构、质量转型,线上线下结合、经营增效。

此次升级体现在三大维度,包括待遇升级,覆盖新人、绩优、主管3类人群,全面助推代理人收入提升;关怀升级,提升代理人归属感,解决后顾之忧;管理升级,聚焦团队品质,实现永续经营,最终锻造一支规模稳、结构优、专业化的代理人队伍本次升级匹配也有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将机构分为人力型、平衡型、产能型3类,支持机构分类经营。

中国平安集团联席CEO首席财务执行官兼总精算师姚波表示,寿险“基本法”是队伍发展的指挥棒本次平安人寿基本法的重磅升级将持续激发队伍的战斗力,为寿险改革保驾护航。

201911月,中国平安成立了寿险改革领导小组,马明哲亲自挂帅,副组长包括原中国平安联席CEO李源祥、首席财务官姚波和刚刚上任的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陆敏等,下设执行小组,包括平安人寿CEO兼总经理余宏

马明哲曾公开表示,中国平安2~3年研究推动寿险改革,陆敏承接了整个改革的主要领导,整个集团都在支持他。平安人寿的改革目标是希望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寿保险公司,不仅是规模最大,还要搭建起新型的人寿保险经营模式。

寿险改革主要涉及产品和渠道,三个主要渠道包括代理人渠道、线上渠道、银保渠道。今年6月,平安人寿率先进行了银保渠道的改革,将银保渠道管理并入银行,具体人员关系依然留在寿险。此次以代理人模式为主的个险渠道改革,是平安人寿迈出的关键一步。

界面新闻记者根据财报统计发现,2019平安寿险代理人数量出现急剧下降。2016年至2019年,平安人寿的代理人年末的统计数量分别为111万人、138.60人、141.74116.69万人

按照月均数据计算,2018平安人寿月均代理人规模为132万人2019则为120万人下降幅度为9.1%;按年末数据计算,2018年的141.74万人下降为2019年的116.69万人,降幅高达17.7%

针对代理人的数量下降,在今年221日的中国平安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首席财务官姚波表示,主要是因为社会上整体增员难度加大,其他行业收入上升会对保险行业增员有影响。同时,从平安内部来说,也在强化代理人考核,如果业绩没有达标会有淘汰机制,因此也导致了代理人数量的减少。

表示,2020年平安寿险还是会坚持“健康人海”的策略来进行增员,同时利用AI科技帮助筛选更有潜力、符合公司要求的代理人希望在今年获得代理人渠道更加健康稳定的增长。

在平安人寿个人业务的保费收入中,大型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渠道的保费收入占比几乎达到八成左右。但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兴起,保险代理人制度却弊端频出,人员流失严重、产能受限等问题越发突出。

财报显示,2016年,平安人寿代理人的月均收入为6250元,但三年过后,2019年,代理人月均收入为6309元,三年内涨幅仅仅只有50元,寿险代理人的薪资吸引力相比于其他行业大大落后。除此之外,近年来,寿险代理人的产能也徘徊不前,2016年,代理人个险新保单件数人均每月1.2件,2019年则为人均每月1.38件,并无明显提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中国平安

1.5k
  • 希迪智驾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 希迪智驾港股IPO招股书失效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 没有底薪的公司都是耍流氓!利用前期人脉,快速收割,后期没有开拓能力,直接淘汰,这种割韭菜式的公司,最终走向淘汰!

  • 尽管这样,寿险代理人还是流失很多

  • 上千万人卖保险,都卖给谁去,哪个人身边没几个卖保险的[捂脸]

  • 中国的保险公司都是铁打的公司,流水的代理(业务)人,招来一批人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割完韭菜,3个月不达标就辞退,再招一批。

  • 保险行业基本招客户

下载界面新闻

平安人寿改革迈出关键一步,寿险“基本法”能否挽救代理人流失颓势?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兴起,保险代理人制度弊端频出,人员流失严重、产能受限等问题越发突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苗艺伟

817日,平安人寿在多个官方渠道发布了寿险代理人制度改革“基本法”,综合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据悉,被称为平安人寿“基本法”的文件全名为《个险寿险业务人员基本管理办法》,旨在为寿险代理人建立科学规范、激励得当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该办法1994年首次发布以来历经多次调整和升级。

平安人寿表示,此次的升级策略短期计划为计划增员动力、持续扩量,应对市场竞争、灵活调整;长期计划为优化队伍结构、质量转型,线上线下结合、经营增效。

此次升级体现在三大维度,包括待遇升级,覆盖新人、绩优、主管3类人群,全面助推代理人收入提升;关怀升级,提升代理人归属感,解决后顾之忧;管理升级,聚焦团队品质,实现永续经营,最终锻造一支规模稳、结构优、专业化的代理人队伍本次升级匹配也有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将机构分为人力型、平衡型、产能型3类,支持机构分类经营。

中国平安集团联席CEO首席财务执行官兼总精算师姚波表示,寿险“基本法”是队伍发展的指挥棒本次平安人寿基本法的重磅升级将持续激发队伍的战斗力,为寿险改革保驾护航。

201911月,中国平安成立了寿险改革领导小组,马明哲亲自挂帅,副组长包括原中国平安联席CEO李源祥、首席财务官姚波和刚刚上任的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陆敏等,下设执行小组,包括平安人寿CEO兼总经理余宏

马明哲曾公开表示,中国平安2~3年研究推动寿险改革,陆敏承接了整个改革的主要领导,整个集团都在支持他。平安人寿的改革目标是希望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寿保险公司,不仅是规模最大,还要搭建起新型的人寿保险经营模式。

寿险改革主要涉及产品和渠道,三个主要渠道包括代理人渠道、线上渠道、银保渠道。今年6月,平安人寿率先进行了银保渠道的改革,将银保渠道管理并入银行,具体人员关系依然留在寿险。此次以代理人模式为主的个险渠道改革,是平安人寿迈出的关键一步。

界面新闻记者根据财报统计发现,2019平安寿险代理人数量出现急剧下降。2016年至2019年,平安人寿的代理人年末的统计数量分别为111万人、138.60人、141.74116.69万人

按照月均数据计算,2018平安人寿月均代理人规模为132万人2019则为120万人下降幅度为9.1%;按年末数据计算,2018年的141.74万人下降为2019年的116.69万人,降幅高达17.7%

针对代理人的数量下降,在今年221日的中国平安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首席财务官姚波表示,主要是因为社会上整体增员难度加大,其他行业收入上升会对保险行业增员有影响。同时,从平安内部来说,也在强化代理人考核,如果业绩没有达标会有淘汰机制,因此也导致了代理人数量的减少。

表示,2020年平安寿险还是会坚持“健康人海”的策略来进行增员,同时利用AI科技帮助筛选更有潜力、符合公司要求的代理人希望在今年获得代理人渠道更加健康稳定的增长。

在平安人寿个人业务的保费收入中,大型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渠道的保费收入占比几乎达到八成左右。但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兴起,保险代理人制度却弊端频出,人员流失严重、产能受限等问题越发突出。

财报显示,2016年,平安人寿代理人的月均收入为6250元,但三年过后,2019年,代理人月均收入为6309元,三年内涨幅仅仅只有50元,寿险代理人的薪资吸引力相比于其他行业大大落后。除此之外,近年来,寿险代理人的产能也徘徊不前,2016年,代理人个险新保单件数人均每月1.2件,2019年则为人均每月1.38件,并无明显提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