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三次石油危机的启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三次石油危机的启示

国际油价已经连跌18个月。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减产措施,石油市场很可能将一直这么“熊”下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2014年6月开始,国际油价跌势已持续18个月。本周一美国原油期货价自2009年以来首度跌破34美元/桶,本周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更是刷新了2004年7月以来最低价记录。如此熊市未来将如何发展?

石油产业正经历着自OPEC成立以来的第三次石油危机,大家都想知道市场何时才能恢复正常,油价何时才能摆脱暴跌的困境。

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在1980年代中期,就在OPEC成立的10年后。第二次石油危机则发生在2008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油价从140美元/桶跌到了低于40美元/桶的价格。第三次石油危机大约从2014年9月开始,油价一直下跌直至现在。暴跌态势将如何发展?也许我们能在前两次危机的经验中略窥一二。

我们都知道,市场对油价的反应是有些滞后的,而油价对非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产量的影响似乎微乎其微。为了应对失衡的全球石油市场,欧佩克试图通过控制他们的石油产量来维持目标价格,这要求其成员国之间的互相合作。

当市场施压要求上涨油价时,欧佩克能够轻易地做到,而当市场施压要求降低油价时,欧佩克就很难做到了。如果油价下行的趋势是长期的话,通过这种方法来维持油价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1980年代中期的油价下跌被证实是长期的。在中东主要石油生产国组成欧佩克的几十年前,它们通过减产使油价增长了四倍,从3美元/桶涨到了12美元/桶。在1979年伊朗国王沙阿政权被推翻后,油价继续上涨。

油价大幅上涨是石油生产国的福音,但这引起了市场的强烈不满,最终推动了油价的走低。阿拉斯加、北海等地发现的巨大新油田,使得非欧佩克成员国的产油量直线上升。燃油率变成飞机市场和汽车市场的关键卖点。

当欧佩克不愿通过自身减产来中和市场供给量时,油价下跌了。更要命的是,这种不平衡的供求关系持续了很久,直到1986年的最低价出现。1980年代中叶至2000年,油价从1986年的最低价逐渐回升。

2008年的新形势使得第二次石油危机的结局不同以往。2000年初,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油价上升。新的非欧佩克成员供应国的发展遭遇瓶颈,战争中断了中东地区的一些石油出产,然而中国的燃料需求迅速膨胀。在这种情形下,2008年夏季,中国油价飞涨,一度高达140美元/桶。随后爆发的经济大萧条又将油价拉回40美元/桶,但经济萧条带来的需求剧减不过是暂时的,中国的燃料需求持续飙升,发达经济体也开始恢复元气,燃料需求也被唤醒。新兴的页岩油行业增加了全球石油供应量,但还不足以阻止油价继续上涨。2012年,国际油价又重超100美元/桶,高价一直保持到第三次石油危机。

历史表明,现今石油市场维稳的关键问题在于:过去15个月中造成油价暴跌的罪魁祸首是否只是暂时的,就像2008年那样,抑或是长期持续的,就像1986年那样。中国的燃油需求量的增长已经并且将长期放缓,但还不足以成为扭转石油市场现状的主力。

12月22日,美国原油期货结算价上涨0.9%,至36.14美元/桶,五年来首超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消息一出,一些分析师们立刻做出乐观预测,认为由于美国原油产量有所下降,而需求量保持强劲,本次价格走势可能是油价开始反弹的信号。

美国原油产量的确自6月峰值水平有所回落,但远不能解决市场供求的严重失衡问题。目前仍存在许多其他会拉长油价低迷时间的因素,伊朗明确表示解禁后将增加50万桶/天的日产量,其他的欧佩克成员国拒绝减产来迁就伊朗;俄罗斯石油产量已经达到后苏联时代最高水平,明确表示除非严厉的关税政策继续执行,否则不会减产;英国和挪威在北海地区的新油田开始产油,产量今年有望增长。

据路透社报道,高盛(Goldman Sachs)认为供应过剩会持续至明年,在明年第四季度开始再平衡,高于预期的150万桶/天的全球市场供应过剩可能将持续至明年上半年。

目前的石油市场或多或少能看出历史的影子,产量过剩是油价暴跌的罪魁祸首,只一昧消化过剩,而不加大控制产量的力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历史所给的启示即,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减产措施,石油市场很可能将一直这么“熊”下去。

 

(编译:江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三次石油危机的启示

国际油价已经连跌18个月。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减产措施,石油市场很可能将一直这么“熊”下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2014年6月开始,国际油价跌势已持续18个月。本周一美国原油期货价自2009年以来首度跌破34美元/桶,本周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更是刷新了2004年7月以来最低价记录。如此熊市未来将如何发展?

石油产业正经历着自OPEC成立以来的第三次石油危机,大家都想知道市场何时才能恢复正常,油价何时才能摆脱暴跌的困境。

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在1980年代中期,就在OPEC成立的10年后。第二次石油危机则发生在2008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油价从140美元/桶跌到了低于40美元/桶的价格。第三次石油危机大约从2014年9月开始,油价一直下跌直至现在。暴跌态势将如何发展?也许我们能在前两次危机的经验中略窥一二。

我们都知道,市场对油价的反应是有些滞后的,而油价对非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产量的影响似乎微乎其微。为了应对失衡的全球石油市场,欧佩克试图通过控制他们的石油产量来维持目标价格,这要求其成员国之间的互相合作。

当市场施压要求上涨油价时,欧佩克能够轻易地做到,而当市场施压要求降低油价时,欧佩克就很难做到了。如果油价下行的趋势是长期的话,通过这种方法来维持油价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1980年代中期的油价下跌被证实是长期的。在中东主要石油生产国组成欧佩克的几十年前,它们通过减产使油价增长了四倍,从3美元/桶涨到了12美元/桶。在1979年伊朗国王沙阿政权被推翻后,油价继续上涨。

油价大幅上涨是石油生产国的福音,但这引起了市场的强烈不满,最终推动了油价的走低。阿拉斯加、北海等地发现的巨大新油田,使得非欧佩克成员国的产油量直线上升。燃油率变成飞机市场和汽车市场的关键卖点。

当欧佩克不愿通过自身减产来中和市场供给量时,油价下跌了。更要命的是,这种不平衡的供求关系持续了很久,直到1986年的最低价出现。1980年代中叶至2000年,油价从1986年的最低价逐渐回升。

2008年的新形势使得第二次石油危机的结局不同以往。2000年初,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得油价上升。新的非欧佩克成员供应国的发展遭遇瓶颈,战争中断了中东地区的一些石油出产,然而中国的燃料需求迅速膨胀。在这种情形下,2008年夏季,中国油价飞涨,一度高达140美元/桶。随后爆发的经济大萧条又将油价拉回40美元/桶,但经济萧条带来的需求剧减不过是暂时的,中国的燃料需求持续飙升,发达经济体也开始恢复元气,燃料需求也被唤醒。新兴的页岩油行业增加了全球石油供应量,但还不足以阻止油价继续上涨。2012年,国际油价又重超100美元/桶,高价一直保持到第三次石油危机。

历史表明,现今石油市场维稳的关键问题在于:过去15个月中造成油价暴跌的罪魁祸首是否只是暂时的,就像2008年那样,抑或是长期持续的,就像1986年那样。中国的燃油需求量的增长已经并且将长期放缓,但还不足以成为扭转石油市场现状的主力。

12月22日,美国原油期货结算价上涨0.9%,至36.14美元/桶,五年来首超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消息一出,一些分析师们立刻做出乐观预测,认为由于美国原油产量有所下降,而需求量保持强劲,本次价格走势可能是油价开始反弹的信号。

美国原油产量的确自6月峰值水平有所回落,但远不能解决市场供求的严重失衡问题。目前仍存在许多其他会拉长油价低迷时间的因素,伊朗明确表示解禁后将增加50万桶/天的日产量,其他的欧佩克成员国拒绝减产来迁就伊朗;俄罗斯石油产量已经达到后苏联时代最高水平,明确表示除非严厉的关税政策继续执行,否则不会减产;英国和挪威在北海地区的新油田开始产油,产量今年有望增长。

据路透社报道,高盛(Goldman Sachs)认为供应过剩会持续至明年,在明年第四季度开始再平衡,高于预期的150万桶/天的全球市场供应过剩可能将持续至明年上半年。

目前的石油市场或多或少能看出历史的影子,产量过剩是油价暴跌的罪魁祸首,只一昧消化过剩,而不加大控制产量的力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历史所给的启示即,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减产措施,石油市场很可能将一直这么“熊”下去。

 

(编译:江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