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余承东:华为手机王国的缔造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余承东:华为手机王国的缔造者

或许余承东不能成为中国的乔布斯,但中国的库克这一头衔非他莫属。

12月22日,华为在东莞松山湖基地高调的宣布智能手机出货量破亿。

回望五年前,华为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仅仅是300万台,解决生存问题才是首要课题,今天的这一成绩在到时看来更是完全不能相像。正因如此,业界一直认为,能够成功实现弯道超越,无疑要归功于华为消费者BG“老大”—余承东。

67亿美元销售收入到今年200亿目标,在余承东加盟的四年时间里,华为手机从一个几乎没有知名度的手机品牌到今天国产手机溢价能力最高的品牌,也是这四年,华为手机出货量开始实现跨越式的增长:2011年2000万、2012年3200万、2013年5200万、2014年7500万,2015年过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余承东就是华为手机王国的缔造者。

华为手机名声最大的高管

伴随着华为手机在国内市场的成功,余承东在业界的声望也随之上升至顶峰。

打开百度搜索余承东,在前几页的百度知道中,不少网友提问:华为的“老大”是余承东吗?如果现在对终端的年轻用户做个市场调查,知道一手缔造华为终端形象的余承东的人相信比知道其他华为高管的人要更多。

每天与余承东谈笑风声的供应链大佬比比皆是,甚至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为了给富士康争取订单,也私下邀请过余承东赴其家宴。其实,整个华为公司的“老大”是一直身居幕后的任正非,正是得益于最近四年手机业务的高歌猛进,不太了解行业的消费者想当然的就认为华为的“老大”就是手机业务的操盘手—余承东。

回顾这四年余承东治下的华为手机,2011年,开始从运营商向公开市场转型,四年之后,已经初现成果。彼时“中华酷联”中的另外三席,中兴和联想还在经历转型阵痛期,而如果没有乐视与360,酷派的名字或许不会再有人提起。

“做线下渠道,走高端品牌”一直是余承东为华为手机量身定做的“余氏打法”。去年,Mate 7几乎成了国产中高端手机有史以来最抢手的一款,荣耀也成为时下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手机品牌之一。如果用顺势而为概括小米,华为手机这几年就是逆流而上。

虽然在网上已经成为网民心目中的华为老大,相较于雷军、周鸿祎等互联网手机业界的大佬,余承东还多了一层顾虑,在华为这样一个17万人的王国里面,他并不是那个永远都“说了算”的人,其他手机大佬在公司几乎都一言九鼎,但余承东远远做不到。

终端享受了华为的品牌与技术支持,也必须要付出代价。

成绩没有起色时,他要争取高层的支持,忍受公司内部的质疑,平衡错综复杂的相关方,接受外界对其张扬性格的曲解,只有把这些事情都搞定之后,他才能沿着自己心中的路向前奔跑。

余承东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我的痛苦来自反对声,很多不同的异议,很多噪音,压力非常大。”

“销量破亿,靠的是内功”

余承东认为,手机行业正在进入到收敛的阶段,在未来全球不会超过三四家厂商,在手机市场竞争最激烈的过去四年中,大部分的厂商在消失了或者处于正在消失的道路上,除了苹果、三星之外,华为是唯一在上升的厂家。正是因为这种市场状况,今年华为完成了1亿的目标。

而就Mate 8而言,余承东更是信心十足。鉴于Mate 7目前已经达到了700万的出货量,余承东认为Mate 8有望突破千万。除

了2999的入门价占据了一定价格优势外,Mate 8身上聚合着华为最顶尖的技术优势,最新的工艺、最新的处理器技术都在第一时间用在Mate 8身上。例如Mate 8最引人关注处理器,搭载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顶级芯片——海思麒麟950,这个不足成年人拇指大小的国产手机芯片中,却拥有30亿只晶体管。

为了让Mate 8配备这些高精尖的技术,余承东表示华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发布时间推迟了近3个月,错过了海外的圣诞季。然而华为却认为这样的牺牲并不会白费,正是这些“硬指标”的积累,才能为让Mate 8的市场表现变得更加可期。

截止今年10月,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13亿,市场的饱和、经济的低迷,国产手机市场“中华酷联”的格局分崩离析,也让人不免会担心华为会不会成为下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对此,余承东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在手机行业中,华为的研发和创业都投入都不弱于苹果和三星,华为正处在厚积薄发的极端,很多技术都在尝试。

随着行业的洗牌期到来,未来大部分中国手机厂商都会退出历史舞台,而华为则会争取活下来,基于强大的研发和投入能力,只要Mate 8和P9站稳了,在未来华为更会势如破竹。

独立小王国的王者或成中国“库克”

对比华为内部三大业务,消费者BG相比企业和运营商BG有点像一个独立小王国。

2012年初至今,余承东就着手对终端体系进行人事改革,数名华为高层老兵退休、调离或离职创业,包括华为互联网业务的先锋朱波,子品牌“荣耀”的缔造者徐昕泉、刘江峰等。

与此同时,一直跟随余承东负责华为西欧业务的赵明被调回国内出任荣耀总裁,虽然个别老员工对此略有微词,但余承东也借此间接维持强势话语权。

目前在余特立独行的强势风格带动下,华为终端从起初6000人的一个“小”团队成长为现在数万人、业绩和规模急速扩张并占华为整体收入30%的大蛋糕。

如果查看最高管理层履历,不难发现几位副董事长兼轮值CEO郭平、徐直军和胡厚崑都和余承东有相似的履历,担任过战略与Marketing总裁或终端公司一把手的职责。

余承东未来的规划又在哪里?目前,余已经是华为董事会董事,执行力一流的团队加上近两年飞速增长的业绩,未来余承东在华为内部定将获得更多的资源与话语权。

如果华为消费者BG继续目前的发展势头,作为在华为发展、转型史上写下重要一页的人物,余承东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轮值CEO兼副董事长之一也就顺理成章。

或许余不能成为中国的乔布斯,但中国的库克这一头衔非其莫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余承东:华为手机王国的缔造者

或许余承东不能成为中国的乔布斯,但中国的库克这一头衔非他莫属。

12月22日,华为在东莞松山湖基地高调的宣布智能手机出货量破亿。

回望五年前,华为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仅仅是300万台,解决生存问题才是首要课题,今天的这一成绩在到时看来更是完全不能相像。正因如此,业界一直认为,能够成功实现弯道超越,无疑要归功于华为消费者BG“老大”—余承东。

67亿美元销售收入到今年200亿目标,在余承东加盟的四年时间里,华为手机从一个几乎没有知名度的手机品牌到今天国产手机溢价能力最高的品牌,也是这四年,华为手机出货量开始实现跨越式的增长:2011年2000万、2012年3200万、2013年5200万、2014年7500万,2015年过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余承东就是华为手机王国的缔造者。

华为手机名声最大的高管

伴随着华为手机在国内市场的成功,余承东在业界的声望也随之上升至顶峰。

打开百度搜索余承东,在前几页的百度知道中,不少网友提问:华为的“老大”是余承东吗?如果现在对终端的年轻用户做个市场调查,知道一手缔造华为终端形象的余承东的人相信比知道其他华为高管的人要更多。

每天与余承东谈笑风声的供应链大佬比比皆是,甚至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为了给富士康争取订单,也私下邀请过余承东赴其家宴。其实,整个华为公司的“老大”是一直身居幕后的任正非,正是得益于最近四年手机业务的高歌猛进,不太了解行业的消费者想当然的就认为华为的“老大”就是手机业务的操盘手—余承东。

回顾这四年余承东治下的华为手机,2011年,开始从运营商向公开市场转型,四年之后,已经初现成果。彼时“中华酷联”中的另外三席,中兴和联想还在经历转型阵痛期,而如果没有乐视与360,酷派的名字或许不会再有人提起。

“做线下渠道,走高端品牌”一直是余承东为华为手机量身定做的“余氏打法”。去年,Mate 7几乎成了国产中高端手机有史以来最抢手的一款,荣耀也成为时下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手机品牌之一。如果用顺势而为概括小米,华为手机这几年就是逆流而上。

虽然在网上已经成为网民心目中的华为老大,相较于雷军、周鸿祎等互联网手机业界的大佬,余承东还多了一层顾虑,在华为这样一个17万人的王国里面,他并不是那个永远都“说了算”的人,其他手机大佬在公司几乎都一言九鼎,但余承东远远做不到。

终端享受了华为的品牌与技术支持,也必须要付出代价。

成绩没有起色时,他要争取高层的支持,忍受公司内部的质疑,平衡错综复杂的相关方,接受外界对其张扬性格的曲解,只有把这些事情都搞定之后,他才能沿着自己心中的路向前奔跑。

余承东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我的痛苦来自反对声,很多不同的异议,很多噪音,压力非常大。”

“销量破亿,靠的是内功”

余承东认为,手机行业正在进入到收敛的阶段,在未来全球不会超过三四家厂商,在手机市场竞争最激烈的过去四年中,大部分的厂商在消失了或者处于正在消失的道路上,除了苹果、三星之外,华为是唯一在上升的厂家。正是因为这种市场状况,今年华为完成了1亿的目标。

而就Mate 8而言,余承东更是信心十足。鉴于Mate 7目前已经达到了700万的出货量,余承东认为Mate 8有望突破千万。除

了2999的入门价占据了一定价格优势外,Mate 8身上聚合着华为最顶尖的技术优势,最新的工艺、最新的处理器技术都在第一时间用在Mate 8身上。例如Mate 8最引人关注处理器,搭载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顶级芯片——海思麒麟950,这个不足成年人拇指大小的国产手机芯片中,却拥有30亿只晶体管。

为了让Mate 8配备这些高精尖的技术,余承东表示华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发布时间推迟了近3个月,错过了海外的圣诞季。然而华为却认为这样的牺牲并不会白费,正是这些“硬指标”的积累,才能为让Mate 8的市场表现变得更加可期。

截止今年10月,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13亿,市场的饱和、经济的低迷,国产手机市场“中华酷联”的格局分崩离析,也让人不免会担心华为会不会成为下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对此,余承东一直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在手机行业中,华为的研发和创业都投入都不弱于苹果和三星,华为正处在厚积薄发的极端,很多技术都在尝试。

随着行业的洗牌期到来,未来大部分中国手机厂商都会退出历史舞台,而华为则会争取活下来,基于强大的研发和投入能力,只要Mate 8和P9站稳了,在未来华为更会势如破竹。

独立小王国的王者或成中国“库克”

对比华为内部三大业务,消费者BG相比企业和运营商BG有点像一个独立小王国。

2012年初至今,余承东就着手对终端体系进行人事改革,数名华为高层老兵退休、调离或离职创业,包括华为互联网业务的先锋朱波,子品牌“荣耀”的缔造者徐昕泉、刘江峰等。

与此同时,一直跟随余承东负责华为西欧业务的赵明被调回国内出任荣耀总裁,虽然个别老员工对此略有微词,但余承东也借此间接维持强势话语权。

目前在余特立独行的强势风格带动下,华为终端从起初6000人的一个“小”团队成长为现在数万人、业绩和规模急速扩张并占华为整体收入30%的大蛋糕。

如果查看最高管理层履历,不难发现几位副董事长兼轮值CEO郭平、徐直军和胡厚崑都和余承东有相似的履历,担任过战略与Marketing总裁或终端公司一把手的职责。

余承东未来的规划又在哪里?目前,余已经是华为董事会董事,执行力一流的团队加上近两年飞速增长的业绩,未来余承东在华为内部定将获得更多的资源与话语权。

如果华为消费者BG继续目前的发展势头,作为在华为发展、转型史上写下重要一页的人物,余承东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轮值CEO兼副董事长之一也就顺理成章。

或许余不能成为中国的乔布斯,但中国的库克这一头衔非其莫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