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乐队的夏天2》改编赛第七期竞演图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乐队的夏天2》改编赛第七期竞演图鉴

整首歌曲中最令人震撼的地方,莫过于黛青塔纳的演唱。

文|小鹿角音乐评论

8月22日晚8点,《乐队的夏天2》第7期上线两集,总共10支乐队参加第二轮改编赛。其中HAYA、木马、Mandarin 、超级斩、椅子乐团分别晋级,而康姆士、达达、Carsick Cars、野孩子、白皮书遗憾淘汰。

以下是第二轮改编赛竞演图鉴:

01、康姆士 vs HAYA

宋茜的《屋顶着火》有着很明显的K-POP特点。

譬如副歌的部分,通常在编曲上用Drop来替代或削弱一般流行音乐中的人声演唱部分,这个做法,脱胎于电子音乐,它使得“器乐”等非人声部分得到更多的表现,因此,这样的歌曲结构实际上非常适合在乐队中进行编排。

显而易见,康姆士利用了这一点。

在第一次Drop时,他们用电吉他的Solo来代替宋茜原曲中的合成器旋律。

当然,这样的做法似乎还不够,因为那听起来仅仅只是把K-pop的声音换成“摇滚”的声音而已,但其画龙点睛之笔,在于第二段Drop时,康姆士所加入的念白。

这个做法俨然增加了他们同观众之间的互动感,也更多的给予了观众在聆听时的参与感,非常巧妙。而后随之而来的“说唱”部分,则真正将观众带离原曲的印象。

除去音乐本身,其现场的舞台效果也非常到位,譬如大屏幕上那团突然窜出来的火焰,结合其歌曲的骤停骤起,的确给人一种“玩火”的感觉,充满“危险”的张力。

另一边,HAYA乐团的改编也同样为人称赞。其歌名“Papillon”原是法语,意为“蝴蝶”,这层含义,通过主唱黛青塔纳的服装已经得以呈现。

另外,对比王嘉尔的原版,HAYA在音乐上也做出许多细节上的改编。

譬如使用弗尼几亚调式。

而在如今的“现代”音乐中,相比之下,它的使用率并不算很高,哪怕是在爵士乐中,它也会有一些所谓“约定俗成”的使用环境,譬如用在挂四降九,或叫“弗尼几亚”和弦上。

这个调式具有非常明显的“异域色彩”,这种“异域色彩”也正好符合人们对于所谓“世界音乐”的印象,因其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使人想到“西班牙”、“印度”等等场景。

除去对于弗尼吉亚调式的使用之外,原版的《Papillon》歌词“Oh lord oh lord i truly feel blessed”是以偏“说唱”的形式进行呈现的,而HAYA的改编则为其加上了旋律。

更有意思的是,黛青塔纳在唱到“Blessed”这个词时,用了装饰音,在半音间游离,而这个半音中有还原MI这个音,这个做法,如果用所谓“具象”的语言描述,是形成了暂时的“调式游离”,若从听感的角度来描述,则是对于其“异域色彩”的强化。

当然,整首歌曲中最令人震撼的地方,莫过于黛青塔纳的演唱。

听得出来,她的确经过了漫长的练习才拥有如今成熟的演唱技术,更重要的是,她的技术一直都跟随歌曲的本意而进行调整,并非炫技。

02、木马 vs 达达

木马的这版《后来》,让人印象深刻。

其前奏后半部分的军鼓,颇有“进行曲”之感,若按照“常理”,当歌曲进行到主歌时,其军鼓大概依然持续演奏,但却最终引入了风琴和电钢琴。

对比刘若英原版的《后来》,在“爱你,你轻声说。我低下头,闻见一阵芬芳”这句歌词时,木马将其改成I-V-IV -IVm7的和声进行,而在许多情况下,每当在大调中出现IVm,则大概率是为了迎合旋律中的降六音,而在木马的改编中,这个和弦上的旋律音是降三音,也就是和弦的降七音。

另外,木马还删减了原版《后来》中Bridge的部分,而将其停留在“你是否还记得我”这个部分。而这个部分的和声正好是一个V级和弦,其属功能的倾向使得它非常顺利的衔接到副歌,并未让人产生“悬而未决”的感觉,反而因副歌部分的大合唱得到了“圆满解决”。

很明显,木马对于这首歌的改编,做了很多“音乐性”上的调整,并且环环相扣。同时,主唱谢强在歌曲中间的“喊话”无疑让现场的观众以及其他乐队深受感动。

“隐退”多年的他,最终回归舞台,带着对未来的期盼,也带着对过往“摇滚年华”的追忆。而这层追忆,最终跨过了现场,乃至当今这一整个时代,直指几十年前,摇滚乐的黄金年代。

因其在歌曲的结尾处引用了平克·弗洛伊德的专辑《迷墙》中的开场曲《In the flesh?》中的片段,让不少摇滚乐迷深受共鸣。

另一边,达达乐队对于张震岳《再见》的改编和木马是有相似之处的,例如他们很出乎意料的在歌曲前奏所使用的打击乐,非常具有“现代感”,并且同时还对歌曲的部分段落进行了“小调”的改造。

其实对于音乐人来说,将一首大调歌曲改编成小调的做法有很多,而且其中的一些做法都相当简单,譬如仅仅只需要将原版旋律中的三音、六音、七音按照想要的小调类型,譬如自然小调、和声小调等,进行降半音处理即可。

而在达达所改编的《再见》中,他们所使用的是关系大小调互转的方式。

在歌词“不回头地走下去”中,其张震岳原版是“解决”在大调一级和弦上,而达达则降歌词中“去”这个音的旋律改成了六级音,并“解决”在六级和弦,也就是关系小调的主和弦上,使得歌曲瞬间变得“暗淡”了下来。

不得不说,彭坦的歌声还是很有“少年气质”的,当主歌结束,他拿着手铃跳起来的那一刻,的确很像一个少年。尽管他们最后输了比赛,但看上去,他们并没有遗憾。

同木马一样,他们也是以一种“回归”的方式来到这个舞台的。而最终,他们将在《乐夏》之外,继续自己的音乐生涯,这是比输赢更重要的事情。

03、Mandarin vs Carsick Cars

《白鸽》一曲,是这季乐夏的舞台上,第二次出现伍佰的歌。从第一期开始,Mandarin就以“技术”而在这个舞台上“独树一帜”。

这三个拥有爵士、电子功底的音乐人,很明显在改编中使用到了这些元素。譬如钢琴和声的Voicing、和声的节奏,鼓的律动等等。不得不说,安雨的鼓的确打得非常好。

但也许对于部分听众来说,吉他和钢琴并非最好的搭配。吉他和钢琴实际上都是靠琴弦发声的,这两种乐器的音色听起来非常接近,都是音头很明显的乐器。这使得他们在Voicing相对丰富、律动相对“复杂”的情况下,稍显“浑浊”。

而在歌曲的尾奏部分,吉他Solo似乎在音色上显得过于“突出”,稍显“杂乱”。

另一边,Carsick Cars对于《噢!乖》的改编,也非常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其开头的哼鸣声本身来自窦唯的原版,没有任何改动。这算是对窦唯的一种“致敬”。而“致敬”过后,原版窦唯的影子消失不见,转而引入了“实验性”的音效。

其实这一版改编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其律动从头至尾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似乎显得有些冗长,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则具有“连续感”,好似暗涌不停流动,而其余的变化,诸如旋律、和声,都只是暗涌在流动时所溅起的水花。

另外,Carsick Cars请来了文智涌为其演奏小号,似乎在暗涌流动之时,增添了少部分阳光的明亮。

而这位小号手,本身是也同样是爵士功底,在音乐圈内有着相当好的口碑。在今年四月份,“朝简”组合发表了《后疫》一曲,用以纪录疫情氛围。这个组合中的合成器和采样部分,是窦唯本人。而演奏鹰骨笛的,便是文智涌。

其实Mandarin 和 Carsick Cars 两只乐队属于殊途同归,都具备相当高的“探索意识”。至于所谓“专业”和“野路子”,实则意义不大。

“专业知识”之所以被人们认为“专业”,一旦牵扯到艺术,必有其历史渊源,大部分时候,这层渊源和音乐本身无关。而“音乐”作为“音乐”本身,有其独立性,而这层独立性,大部分时候和历史渊源无关。

“音乐”只是“音乐”而已,甚至有些时候,所谓“野路子”更能呈现出对于这种“独立性”的直接阐述。

04、超级斩 vs野孩子

显而易见的是,超级斩的风格已经比较成熟。

在如今所谓“风格分类”中,有一种相对较小众的风格,叫“任天堂核”。如其字面所述,这种风格和“任天堂”脱不开关系,譬如第一期中,其歌曲中所出现的8-bit音效,而这,对于任何一个玩过《超级玛丽》的人来说,都不会不陌生,其“任天堂核”中的“任天堂”,也因此类音效而得名。

对于《芒种》这首歌,超级斩可谓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哪怕抛开细节部分,其“核”元素本身就已经足够具有颠覆性。

其中吉他和贝斯的低频,鼓的双踩,大量镲片的演奏,都使得这首“国风”变得相当“躁”。而除此之外,“任天堂”核本身是带有“电子”意味的,所以“超级斩”这支乐队也同样算得上一支“电子核”乐队,他们也的确在《芒种》当中使用了大量具备红白机游戏配乐音色的合成器。

另外,乐队几位成员对于人声效果器的使用,同样增加了其风格中“电子”的特性。

总的来说,二次元、电子、核,乃至几位的肢体动作,譬如主唱“酸”犹如“美少女战士”的台风,都使得这支乐队的各个方面化为一个相当完整的整体。但也许对于部分听众来说,唯一遗憾的,是“酸”在这一次的表演中,没有用上更多的“嘶吼”。

另一边,野孩子这一次对于规则的打破,势必成为继五条人之后,另一次“意外事件”。

毫无疑问,这首《竹枝词》非常好听,对于其音乐本身,大概无需多言。对于野孩子这样一支经验极其丰富,同时又有着对于音乐本身极为“自洽”理解的乐队来说,他们改编任何一首作品,都势必胸有成竹,对于一首作品,他们是否有“感觉”,是否“喜欢”,也同样非常清晰。

只是,这种“感觉”和“喜欢”,是一种高度发达的“个体”意识。

当然,这种意识中也许包含了某种更深远的“集体”。就如同他们并不认为歌包中的任何一首歌可以代表“国风”。这其中的原因,似乎是因为这些歌包中的歌曲,都不具备我们这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义。换句话说,他们“个体”意识的坚持,是因为规则之外的《竹枝词》中包含了更深刻的“集体”意义。

任何艺术家,无论地位、名气,一旦其对于艺术的感觉得到了一定意义的“高度”发展,便自然形成其“个体”的独特性。很多时候,这种独特性并不一定和大众相容。如同毕加索的作品,只能由毕加索来完成,而毕加索也无法成为除他本身之外的任何一个人。

总之,对于规则的打破,势必引来许多人的不同意见。实际上,野孩子的存在,无法影响这些不同意见,而不同意见的存在,也无法影响野孩子。

很多时候,世界上的事情就是看似“相悖”却又总是“统一”的。

05、白皮书VS椅子乐团

上一期中,白皮书和椅子乐团打成平手,这一期,二者决定演唱自己的歌曲。而这一次的白皮书,和往日给观众留下的印象非常不同。往日的他们,更黑暗、更有张力,这一次,则变得相当“柔情”。

如刘家辉所说,《清河》一曲,来自家旁边的一条河,很少有人驻足观看,却有太阳洒在河面,非常美丽。

“Tsing River ,it will wash me .tsing river .it embraces me .(清河,它洗涤我。清河,它拥抱我)”。这其中“洗涤”一词,大概是有对象的,也许是人生中某些不太圆满的回忆,也许是一身的疲倦,或是其它,而任何人,经过“洗涤”,都将变得“清澈”。

这种“清澈”,也是当今大部分人内心深处所渴望的部分。

另一边的椅子乐团,尽管在音乐素材上,在音乐风格上一如往常,但其歌词却稍有不同。

“我试想着流动的时间,到底有没有穷尽。思考,让我获得自称为快乐的平静”。

这一次,一向充满阳光的椅子乐团,也流露出了部分“负面”的情绪。这个“负面”,并非“不好”的,而仅仅只是一种情绪,一种感受而已。其“什么是自由的意义”,也坦然说出他们“正能量”状态背后的“迷茫”。

同样,白皮书和椅子乐团这一次的表演,也是“殊途同归”。

唯一的遗憾,也许是白皮书在排练《清河》时的时间并不多,毕竟是临时决定。若时间多一些,也许会更好。另外一个,刘家辉在演唱歌曲的开头部分时,有些走音,这也是一个遗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乐队的夏天2》改编赛第七期竞演图鉴

整首歌曲中最令人震撼的地方,莫过于黛青塔纳的演唱。

文|小鹿角音乐评论

8月22日晚8点,《乐队的夏天2》第7期上线两集,总共10支乐队参加第二轮改编赛。其中HAYA、木马、Mandarin 、超级斩、椅子乐团分别晋级,而康姆士、达达、Carsick Cars、野孩子、白皮书遗憾淘汰。

以下是第二轮改编赛竞演图鉴:

01、康姆士 vs HAYA

宋茜的《屋顶着火》有着很明显的K-POP特点。

譬如副歌的部分,通常在编曲上用Drop来替代或削弱一般流行音乐中的人声演唱部分,这个做法,脱胎于电子音乐,它使得“器乐”等非人声部分得到更多的表现,因此,这样的歌曲结构实际上非常适合在乐队中进行编排。

显而易见,康姆士利用了这一点。

在第一次Drop时,他们用电吉他的Solo来代替宋茜原曲中的合成器旋律。

当然,这样的做法似乎还不够,因为那听起来仅仅只是把K-pop的声音换成“摇滚”的声音而已,但其画龙点睛之笔,在于第二段Drop时,康姆士所加入的念白。

这个做法俨然增加了他们同观众之间的互动感,也更多的给予了观众在聆听时的参与感,非常巧妙。而后随之而来的“说唱”部分,则真正将观众带离原曲的印象。

除去音乐本身,其现场的舞台效果也非常到位,譬如大屏幕上那团突然窜出来的火焰,结合其歌曲的骤停骤起,的确给人一种“玩火”的感觉,充满“危险”的张力。

另一边,HAYA乐团的改编也同样为人称赞。其歌名“Papillon”原是法语,意为“蝴蝶”,这层含义,通过主唱黛青塔纳的服装已经得以呈现。

另外,对比王嘉尔的原版,HAYA在音乐上也做出许多细节上的改编。

譬如使用弗尼几亚调式。

而在如今的“现代”音乐中,相比之下,它的使用率并不算很高,哪怕是在爵士乐中,它也会有一些所谓“约定俗成”的使用环境,譬如用在挂四降九,或叫“弗尼几亚”和弦上。

这个调式具有非常明显的“异域色彩”,这种“异域色彩”也正好符合人们对于所谓“世界音乐”的印象,因其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使人想到“西班牙”、“印度”等等场景。

除去对于弗尼吉亚调式的使用之外,原版的《Papillon》歌词“Oh lord oh lord i truly feel blessed”是以偏“说唱”的形式进行呈现的,而HAYA的改编则为其加上了旋律。

更有意思的是,黛青塔纳在唱到“Blessed”这个词时,用了装饰音,在半音间游离,而这个半音中有还原MI这个音,这个做法,如果用所谓“具象”的语言描述,是形成了暂时的“调式游离”,若从听感的角度来描述,则是对于其“异域色彩”的强化。

当然,整首歌曲中最令人震撼的地方,莫过于黛青塔纳的演唱。

听得出来,她的确经过了漫长的练习才拥有如今成熟的演唱技术,更重要的是,她的技术一直都跟随歌曲的本意而进行调整,并非炫技。

02、木马 vs 达达

木马的这版《后来》,让人印象深刻。

其前奏后半部分的军鼓,颇有“进行曲”之感,若按照“常理”,当歌曲进行到主歌时,其军鼓大概依然持续演奏,但却最终引入了风琴和电钢琴。

对比刘若英原版的《后来》,在“爱你,你轻声说。我低下头,闻见一阵芬芳”这句歌词时,木马将其改成I-V-IV -IVm7的和声进行,而在许多情况下,每当在大调中出现IVm,则大概率是为了迎合旋律中的降六音,而在木马的改编中,这个和弦上的旋律音是降三音,也就是和弦的降七音。

另外,木马还删减了原版《后来》中Bridge的部分,而将其停留在“你是否还记得我”这个部分。而这个部分的和声正好是一个V级和弦,其属功能的倾向使得它非常顺利的衔接到副歌,并未让人产生“悬而未决”的感觉,反而因副歌部分的大合唱得到了“圆满解决”。

很明显,木马对于这首歌的改编,做了很多“音乐性”上的调整,并且环环相扣。同时,主唱谢强在歌曲中间的“喊话”无疑让现场的观众以及其他乐队深受感动。

“隐退”多年的他,最终回归舞台,带着对未来的期盼,也带着对过往“摇滚年华”的追忆。而这层追忆,最终跨过了现场,乃至当今这一整个时代,直指几十年前,摇滚乐的黄金年代。

因其在歌曲的结尾处引用了平克·弗洛伊德的专辑《迷墙》中的开场曲《In the flesh?》中的片段,让不少摇滚乐迷深受共鸣。

另一边,达达乐队对于张震岳《再见》的改编和木马是有相似之处的,例如他们很出乎意料的在歌曲前奏所使用的打击乐,非常具有“现代感”,并且同时还对歌曲的部分段落进行了“小调”的改造。

其实对于音乐人来说,将一首大调歌曲改编成小调的做法有很多,而且其中的一些做法都相当简单,譬如仅仅只需要将原版旋律中的三音、六音、七音按照想要的小调类型,譬如自然小调、和声小调等,进行降半音处理即可。

而在达达所改编的《再见》中,他们所使用的是关系大小调互转的方式。

在歌词“不回头地走下去”中,其张震岳原版是“解决”在大调一级和弦上,而达达则降歌词中“去”这个音的旋律改成了六级音,并“解决”在六级和弦,也就是关系小调的主和弦上,使得歌曲瞬间变得“暗淡”了下来。

不得不说,彭坦的歌声还是很有“少年气质”的,当主歌结束,他拿着手铃跳起来的那一刻,的确很像一个少年。尽管他们最后输了比赛,但看上去,他们并没有遗憾。

同木马一样,他们也是以一种“回归”的方式来到这个舞台的。而最终,他们将在《乐夏》之外,继续自己的音乐生涯,这是比输赢更重要的事情。

03、Mandarin vs Carsick Cars

《白鸽》一曲,是这季乐夏的舞台上,第二次出现伍佰的歌。从第一期开始,Mandarin就以“技术”而在这个舞台上“独树一帜”。

这三个拥有爵士、电子功底的音乐人,很明显在改编中使用到了这些元素。譬如钢琴和声的Voicing、和声的节奏,鼓的律动等等。不得不说,安雨的鼓的确打得非常好。

但也许对于部分听众来说,吉他和钢琴并非最好的搭配。吉他和钢琴实际上都是靠琴弦发声的,这两种乐器的音色听起来非常接近,都是音头很明显的乐器。这使得他们在Voicing相对丰富、律动相对“复杂”的情况下,稍显“浑浊”。

而在歌曲的尾奏部分,吉他Solo似乎在音色上显得过于“突出”,稍显“杂乱”。

另一边,Carsick Cars对于《噢!乖》的改编,也非常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其开头的哼鸣声本身来自窦唯的原版,没有任何改动。这算是对窦唯的一种“致敬”。而“致敬”过后,原版窦唯的影子消失不见,转而引入了“实验性”的音效。

其实这一版改编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其律动从头至尾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似乎显得有些冗长,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则具有“连续感”,好似暗涌不停流动,而其余的变化,诸如旋律、和声,都只是暗涌在流动时所溅起的水花。

另外,Carsick Cars请来了文智涌为其演奏小号,似乎在暗涌流动之时,增添了少部分阳光的明亮。

而这位小号手,本身是也同样是爵士功底,在音乐圈内有着相当好的口碑。在今年四月份,“朝简”组合发表了《后疫》一曲,用以纪录疫情氛围。这个组合中的合成器和采样部分,是窦唯本人。而演奏鹰骨笛的,便是文智涌。

其实Mandarin 和 Carsick Cars 两只乐队属于殊途同归,都具备相当高的“探索意识”。至于所谓“专业”和“野路子”,实则意义不大。

“专业知识”之所以被人们认为“专业”,一旦牵扯到艺术,必有其历史渊源,大部分时候,这层渊源和音乐本身无关。而“音乐”作为“音乐”本身,有其独立性,而这层独立性,大部分时候和历史渊源无关。

“音乐”只是“音乐”而已,甚至有些时候,所谓“野路子”更能呈现出对于这种“独立性”的直接阐述。

04、超级斩 vs野孩子

显而易见的是,超级斩的风格已经比较成熟。

在如今所谓“风格分类”中,有一种相对较小众的风格,叫“任天堂核”。如其字面所述,这种风格和“任天堂”脱不开关系,譬如第一期中,其歌曲中所出现的8-bit音效,而这,对于任何一个玩过《超级玛丽》的人来说,都不会不陌生,其“任天堂核”中的“任天堂”,也因此类音效而得名。

对于《芒种》这首歌,超级斩可谓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哪怕抛开细节部分,其“核”元素本身就已经足够具有颠覆性。

其中吉他和贝斯的低频,鼓的双踩,大量镲片的演奏,都使得这首“国风”变得相当“躁”。而除此之外,“任天堂”核本身是带有“电子”意味的,所以“超级斩”这支乐队也同样算得上一支“电子核”乐队,他们也的确在《芒种》当中使用了大量具备红白机游戏配乐音色的合成器。

另外,乐队几位成员对于人声效果器的使用,同样增加了其风格中“电子”的特性。

总的来说,二次元、电子、核,乃至几位的肢体动作,譬如主唱“酸”犹如“美少女战士”的台风,都使得这支乐队的各个方面化为一个相当完整的整体。但也许对于部分听众来说,唯一遗憾的,是“酸”在这一次的表演中,没有用上更多的“嘶吼”。

另一边,野孩子这一次对于规则的打破,势必成为继五条人之后,另一次“意外事件”。

毫无疑问,这首《竹枝词》非常好听,对于其音乐本身,大概无需多言。对于野孩子这样一支经验极其丰富,同时又有着对于音乐本身极为“自洽”理解的乐队来说,他们改编任何一首作品,都势必胸有成竹,对于一首作品,他们是否有“感觉”,是否“喜欢”,也同样非常清晰。

只是,这种“感觉”和“喜欢”,是一种高度发达的“个体”意识。

当然,这种意识中也许包含了某种更深远的“集体”。就如同他们并不认为歌包中的任何一首歌可以代表“国风”。这其中的原因,似乎是因为这些歌包中的歌曲,都不具备我们这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义。换句话说,他们“个体”意识的坚持,是因为规则之外的《竹枝词》中包含了更深刻的“集体”意义。

任何艺术家,无论地位、名气,一旦其对于艺术的感觉得到了一定意义的“高度”发展,便自然形成其“个体”的独特性。很多时候,这种独特性并不一定和大众相容。如同毕加索的作品,只能由毕加索来完成,而毕加索也无法成为除他本身之外的任何一个人。

总之,对于规则的打破,势必引来许多人的不同意见。实际上,野孩子的存在,无法影响这些不同意见,而不同意见的存在,也无法影响野孩子。

很多时候,世界上的事情就是看似“相悖”却又总是“统一”的。

05、白皮书VS椅子乐团

上一期中,白皮书和椅子乐团打成平手,这一期,二者决定演唱自己的歌曲。而这一次的白皮书,和往日给观众留下的印象非常不同。往日的他们,更黑暗、更有张力,这一次,则变得相当“柔情”。

如刘家辉所说,《清河》一曲,来自家旁边的一条河,很少有人驻足观看,却有太阳洒在河面,非常美丽。

“Tsing River ,it will wash me .tsing river .it embraces me .(清河,它洗涤我。清河,它拥抱我)”。这其中“洗涤”一词,大概是有对象的,也许是人生中某些不太圆满的回忆,也许是一身的疲倦,或是其它,而任何人,经过“洗涤”,都将变得“清澈”。

这种“清澈”,也是当今大部分人内心深处所渴望的部分。

另一边的椅子乐团,尽管在音乐素材上,在音乐风格上一如往常,但其歌词却稍有不同。

“我试想着流动的时间,到底有没有穷尽。思考,让我获得自称为快乐的平静”。

这一次,一向充满阳光的椅子乐团,也流露出了部分“负面”的情绪。这个“负面”,并非“不好”的,而仅仅只是一种情绪,一种感受而已。其“什么是自由的意义”,也坦然说出他们“正能量”状态背后的“迷茫”。

同样,白皮书和椅子乐团这一次的表演,也是“殊途同归”。

唯一的遗憾,也许是白皮书在排练《清河》时的时间并不多,毕竟是临时决定。若时间多一些,也许会更好。另外一个,刘家辉在演唱歌曲的开头部分时,有些走音,这也是一个遗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