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2CC新传媒
“日本流金水200毫升215元,红腰子精华50毫升496元。”一位自称“批发优价”的低价供货商对人肉代购@小薇如是表示。
△小薇向记者提供的聊天截图
点开这位供应商的朋友圈,上到雅诗兰黛、兰蔻、迪奥等国际品牌,下到MAC、珂润、黛珂等热销品牌,从小众到国际热销品,各国货源一应俱全,产品真假不言而喻。
△所谓的批发供货商的朋友圈
据广东某名品供应商向C2CC记者透露,他们的供货渠道主要面向各省市名品经营商、名品专卖连锁、传统中大型连锁门店、需要进口名品的传统代理商以及特殊渠道,类似某彩妆集合店等。
其实对于假化妆品而言,就极有可能通过上述渠道流入市场,因为在化妆品市场,名品假货热潮从未消停。
供大于求,利益驱使,假货热潮难消停
据江苏广电总台报道,近日,盐城警方破获一起化妆品造假案,其声称以海关所扣押的海外走私品,原价8000多元的化妆品,现在只要4000元。经调查,这批假冒化妆品的供货源头位于广东汕头市朝阳区。
对于海关扣押的海外走私化妆品,一位化妆品行业资深人士向C2CC记者表示,早些年前,海关走私产品确有其事,但随着这一渠道的发展壮大,成为了又一售假链路。
“正品没有那么多,年产量就这么多。除非产品的产量在中国,但如果是在中国生产,那它其实就不算进口品,例如像SK-II神仙水,就分流通货、日本货、韩国货、欧美货、大众货。”
供不应求的市场利益驱使下,假化妆品的供应渠道日益壮大。
一位连锁门店顾问向记者表示,“从假货的流通渠道而言,现在假货主要区别于一般贸易货、跨境电商货、水客背货,而国产名品供应链主要为批发市场。”
在这当中,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批发市场,主要以郑州为最大,价格最低,后为临沂市场和义乌市场。
实际上,对于售卖正品的商家,通过一般贸易之类的正规渠道,或许一瓶兰蔻粉水仅能赚取5元,但假货能有着近半成甚至更高的利润。
“现在做名品供应链,如果全是正品,其实利润很低,不仅没有利润,而且产品需要压货,假设你压了100万,可能连一面包车都没够,至少要压三四千万,利息也高,在这样情况下,多数供应商极有可能出现真假掺卖的情况。”一位河北的化妆品门店店主向记者透露。
他还表示,自己就曾在假货上栽过跟头,“我们分辨不出来 ,直到消费者找上门,说使用后发现与以往面膜体验感不同,我们通过对比才发现确实不一样。”
记者了解到,以进口品面膜韩国春雨为例,造假人员会以5:5、7:3、9:1等方式勾兑,如一盒10片数量的面膜,掺进1-2片的假货面膜,相较于正品价格略低7-15元。
无独有偶,据某品牌方透露,9.9元的飘柔紫色洗发水需团购量达8000件,然而当从代理商进货时,到货产品却是假货。
不止于此,记者了解到,部分名品代理商还会“挂羊头卖狗肉”,当门店向其订购日本PDC面膜,代理商会发货成PYC酒糟面膜,而PYC酒糟面膜则是由广东某企业生产。
△左为日本PDC面膜,右为广东某企业生产的PYC面膜
为尽可能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接受采访的门店店主表示,“我们现在进货打交道的就固定几家名品供应商,出现问题他们包赔,有保证,像有些可能陌生的代理商,我们现在也不敢进货。”
的确,不管是对于进口产品本身,亦或是名品供应链的真假,消费者乃至实体门店都难以辨别。因此,多数门店目前只能以长期合作、国内有影响力的供应商和信任人的推荐等方式,寻找可靠供应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
一方面,据一位连锁门店顾问透露,目前国内最大的供应链商只有20%的货物是自己的货源,其他都需要调货,并且供货产品以及供应链供货周期极不稳定,所以对于门店而言,需要有多家的供应链备选。
另一方面,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在进口化妆品海关保税时,部分进口品供应商会通过申报1个数量的集装箱产品,但实际进货却有5个集装箱,通过此方式进入市场属于水货范畴,与市面上说的假货虽是两个概念,但如若被查获,一律按假货处理。
以假乱真,造假手段防不胜防
高额利益驱使下,大型化妆品售价造假案近年来频频发生,造假手段亦是防不胜防。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8月12日,上海长宁警方破获一起制售假冒化妆品案件,查货6300余个空瓶,涉案品牌化妆水1800余瓶。
视频中,造假人员在广州一仓库内使用化工原料勾兑化妆水自行灌装入从吴某处购得的贴有假冒“淮树”商标及防伪标志的400毫升化妆水瓶。没有任何的防尘防污的卫生操作,简单粗暴完成了一个“正品”化妆水,据报道,假货售价比正品便宜三分之二。
而在2019年12月底,浙江诸暨警方曾破获一起制售假化妆品案,起初,由警方接到报警,一家网店在销售假冒伪劣的婴儿润肤油,最终警方查获2万多瓶涉嫌假冒品牌的化妆品,金额高达1亿3千多万。
经调查,这批婴儿润肤油的生产源头位于广州的一个地下作坊,一瓶油的成分本不足一元,最低层级的销售商的销售价格仅为4块多,主要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以一件代发的形式,销售假冒润肤油100ml和200ml装。
并且,记者通过查询天眼查,发现迄今有超100万家化妆品企业存在过经营异常,全国超683万家化妆品企业无专利信息。
假货化妆品屡禁不止,造假人员更是做到了以假乱真,2018年,江苏警方曾破获假冒知名品牌化妆品15万件,涉及迪奥、魅可、贝玲妃、馥蕾诗等众多高端品牌,在假货仓库中,有一款MAC口红更是做到了以假乱真,通过真假口红的对于,发现无论是从尺寸、logo,还是口红本身的颜色,单凭肉眼消费者根本看不出两款口红有任何差别。
据了解,假化妆品最主要的成本在于生产包装,造假人员不惜重金购买正品打样多次,造假人员会将正品的外包装寄给浙江义乌的上家,让上家按照正品的包装去仿制,按照样板一般会打3-5次,根据这些化妆品外包装纸的颜色,包括铜版纸的型号,通过印刷,烫金,还有覆膜这些工艺,最终才能制造出来一个化妆品的外包装盒,期间所花费金额不下百万。
不仅如此,售假分子还会在瓶身底部打上防伪喷码。据说此类信息还是化妆品内部人员透露,防不胜防的造假套路也使得名品供应链的黑洞愈演愈烈。
批发专供、集赞送、咸鱼特价,售假套路不断
2020年,疫情使得各行各业都活成了微商的样子,美妆实体门店亦是如此,在此期间,门店通常还会以高流量型的名品,通过直播、朋友圈、公众号等宣传方式吸引线上用户,虽然颇有些“微商”味道,但店主们可远远达不到微商的“大佬”风范。
在微信朋友圈,微商不仅能喜提玛莎拉蒂,还能大方地回馈用户,声称集赞就送MAC口红、DIOR正装等大牌产品,要不就是出现文章开头所自称是名品供应商,打着“名品批发”的由头 ,价低是因为批发优价,更承诺下单提供小票,而这样一番解释,能否“说服”消费者或其他代理商们,只能说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事实上,假化妆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一直都是微信和线上电商平台,以及近几年“假货重灾区”的二手交易平台闲鱼。
就像曾经的深受假货之苦的淘宝一样,所有当年淘宝曾经历并抗争过的一切,正在闲鱼重新上演。
“由于疫情影响,实体店转让,现特价处理库存,雅诗兰黛眼霜售价108元。”疫情下,咸鱼卖家同样与时俱进,话术也从去年的“免税店特价购入”到“实体店转让,处理库存”,使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累计卖出30余件,产品单价从100-300元不等。
就是在这样一个几乎公开了的灰色产业链下,一大堆消费者成了受骗者。
“买到假的兰蔻粉水,我气愤的是我用了半年才发现是假货,我不是一个爱搞事情的人,我也想默默的自认倒霉,但我也气愤,凭什么你们违背良心卖假货骗人,我花了钱烂了脸还要自认倒霉。”接受采访的90后小雨说道。
总结:利益驱使下,假货化妆品泛滥,名品供应链深陷泥泞,最后深受迫害的仍是实体门店和消费者,其中,相较实体店和专柜,网购化妆品的线上交易模式因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线上购物的消费者利益更难以保证。归根究底,化妆品的良性健康市场环境才是多方所期盼的,此前国务院6月29日颁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届时,期望产品以及名品供应链能够被进一步规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