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会用瓜刨的番茄
今年八月份,笔者曾撰文将几乎是业界公认能够获得公募股权众筹试点资格的京东、平安、阿里三大巨头实实在在地对比了一番。当时,除了京东意外,平安和阿里旗下的众筹平台还没有上线,所以笔者更多地是两个集团的背景和拥有的资源进行分析的。
时至今日,三大巨头旗下的股权投融资平台都已经上线了,那么,京东私募股权众筹(京东东家)、平安众+以及蚂蚁达客(测试版)各自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又是如何的呢?在即将挥手2015年之际,各大平台和机构都给出了自己的盘点总结报告。今天,我们也不妨就这“三巨头”在股权众筹元年里的表现,再来盘点和展望一番。
京东东家
总融资金额7亿元独领风骚
京东金融官网显示,京东目前涉足的众筹领域包括产品众筹、私募股权(创投板和消费板)、权益众筹、轻众筹、众筹社区等。其中,京东产品众筹总融资金额,早在今年9月份就宣布突破10亿元大关,与淘宝众筹分庭抗礼。
京东私募股权众筹平台“东家”于今年3月31日上线;8月3日,京东股权众筹平台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总融资金额已突破3亿元,总计为投资者呈现了38个创业创新项目,平均融资完成率高达111%。近日,统计数据显示,京东股权众筹平台总融资额已经突破7亿元大关,上线项目突破70个,“东家”也成为千万级别项目聚集最多的私募股权众筹平台。
2015年11月下旬,在深圳前海举办的Bigger大会上,京东金融宣布正式成立京东众筹深圳分部。这意味着,京东将在中国南北方同时拥有两个根据点。在笔者看来,相比较于京东大本营北京,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创业氛围,而且在政策支持上一贯有着特立独行的创新之举。在苏宁、阿里、平安等巨头争相进入市场的情况下,京东显然不打算坐以待毙。
目前,京东众创生态在还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系列产品包括:“雏鹰计划”、“赴筹者联盟”、“产品+”、“众创+”、京东众创学院等。其中,“雏鹰计划”可以为创业企业带来京东金融的资源投资;“赴筹者联盟”则是有效整合京东金融的诸多盟友的强大平台能力,帮助优质项目孵化;“产品+”以京东众筹的名义,为创业创新企业打造的项目带来强大的品牌背书;京东众创学院则包括京东众筹学院和众创GO窝等,主要扮演着桥梁纽带和各垂直领域初创企业成长加速器等角色。
除了上述系列产品之外,京东众筹研究院于近日宣布,京东东家将启动线下路演计划——“东道”。据介绍,该计划为具备独角兽潜力的TMT成长企业,直接对接一流资本力量。由此可见,京东众创生态圈仍在不断地拓展当中。可以想象,当京东商城、京东到家、京东智能、京东白条等体系内的资源能够为创业创新企业和投资人时,京东在融资、培训、营销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将无限放大。
2015年被誉为中国股权众筹元年,京东金融多领域、多维度、多资源的布局让后来者望其项背,依然是创业者和投资人最趋之若鹜的平台。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京东众创生态圈已经成为京东在互联网金融的最大武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诸多平台更多地将扮演追赶者的地位。如果说股权众筹将成为一个风口的话,京东显然已经站在这个风口上了。
平安众+
资源转化效果不明显 后劲不足
平安集团旗下的众筹交易平台“平安众+”,是平安集团互联网金融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于今年9月份上线公测。平台产品包括:非公开股权融资产品、公司债众筹产品、特色金融众筹产品和非金融众筹产品等四类。在这四大产品当中,前两种为人熟知,而特色金融众筹产品专注于特定的金融细分行业,为投资者带来房地产、汽车和保险等平安深耕领域的优质项目;非金融众筹产品则主要包括公益众筹产品和实物众筹产品。
笔者登陆平安众+的官网发现,众筹成功的项目类型涵盖了影视娱乐、实物公益、债权收益、私募股权等领域,其中众筹金额最高的项目当属融资金额为500万元的《诱狼》电影债权众筹。而就私募股权融资方面的表现,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融资金额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多少给人一种后劲不足的感觉。
据了解,平安集团的主营业务在投资、银行、保险与互联网四大板块,业务范围覆盖1000个城市,线下服务网点5000多家,与超过2000万优质个人客户建立了稳固的客户关系。而在互联网金融板块,平安集团号称聚拢了1.3亿互联网用户,其中金融用户更是达到1亿,用户群不可谓不庞大。
在平台上线之前就有消息透露,平安集团的众筹平台获陆金所2000万入股,并由陆金所总经理叶朋担任董事长。“平安众+”被视为平安集团旗下的一支新舰,拥有优秀的金融基因和丰富的互联网经验,在客户、项目资源、风控管理模型、人才优势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优势。
正因如此,外界对这个平台在私募股权投资融资领域的发展寄予厚望,甚至有不少分析断言其能冲击京东在众筹领域的霸主地位。然而,上线一个季度以来,这个含着“金汤匙”出世的平台的发展状况并没有达到的预期,最起码在资源转化效率方面并不尽如人意。
当然了,一个平台的发展需要时间的积淀,尤其是在我国股权众筹监管细则还不明朗的前提下,任何一个平台发展都可能对某个领域具有倾向性。对每个平台发展,我们都应该抱有良好的支持态度。在众筹行业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主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平安集团必然不会放弃这块蛋糕,强大资源优势依然存在。至于未来的发展状况如何,关键就在于平安众+的团队如何充分将这些资源优势最大化了。
蚂蚁达客(测试版)
前景可期 恐陷阿里系内斗
11月21日,蚂蚁金服以一句“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带来了蚂蚁达客测试版。与之前许多报道预测的一样,蚂蚁达客毫无意外地接入了支付宝系统,支付宝账户经过实名认证到V2级别后,系统会识别申请人的金融资产包括余额宝、招财宝、聚宝基金、支付宝账户余额,如果合计超过100万即可成为合格投资人。倘若低于100万元,申请人可充值至需100万元或绑定一张额度为5万以上的信用卡后,继续进行认证。蚂蚁达客在合格投资人门槛上的要求要比以上两家平台高出不少。
而在首批公测的融资项目:连咖啡、零碳科技、芥末金融、人人湘,这4个项目都是千万级别的项目,起投金额分别为7万、25万、20万、15万。尽管起投金额并不低,但截至目前,这四个项目的融资目标都已达成,可见投资人对蚂蚁达客的喜爱。蚂蚁达客面世前,不少分析预测蚂蚁金服将会借助淘宝众筹积累下的坚实基础,大走智能硬件的风格。虽然从上述四个项目来看还没没有出现这样的迹象,但相信日后的业务拓展也必定在这方面有所耕耘。
如此高效的融资效率,着实让人相信蚂蚁达客将有着改变行业格局的能力。众所周知,京东和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的斗法肯定会延续到众筹领域,而蚂蚁达客与京东东家缠斗的戏码日后也必将是一台好戏。不过,在笔者看来,蚂蚁达客未来欲与东家“试比高”之前,还需要解决的是阿里系所带来的困扰。
别忘了,在蚂蚁达客上线之前,10月15日,蚂蚁金服宣布正式战略投资36氪。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36氪平台上共聚集了超过33000家创业公司,超过2000家专业投资机构及上万名投资人,其中有4400多家创业公司正在36氪平台上融资;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平台融资金额破亿。有业界专家分析指出,蚂蚁金服此举的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此前错过了与京东正面竞争的机会,想要借助36氪这些年所积攒下来的资源扩大布局的同时,挽回败局,而36氪不会是蚂蚁金服的投资的终点。
凡事都有两面性,战略投资能直接带来外部资源,也能给内部添加不稳定因素。况且,“战略投资”并不等于“控股”,尽管蚂蚁金服通过战略投资能给蚂蚁达客带来诸多资源,但36氪是方面是否甘心“为他人做嫁衣”,笔者仍是有所保留的。总而言之,蚂蚁金服手中资源虽然庞大,当想要手中这些好牌充分发挥“化学作用”还需要狠下一番功夫。
总结
通过以上对比,笔者得出的结论是:
尽管蚂蚁达客来势凶猛、平安众+潜力无穷但京东的优势依然明显。
单就2015股权众筹元年里的表现,京东东家在三者的比拼中可谓完胜。
况且,360旗下的360淘金也将于12月29日开放投资,再加上苏宁众筹、天使汇、众投邦等新兴平台,国内股权众筹行业已然进入“大争之世”,至于未来到底是谁的,只能交给时间来给出答案。
本文版权属于众筹之家,转载请联系授权。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