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晚上,一收到消息说Mandy Lieu在九龙城吃火锅后,香港娱乐记者张志健马上开车飞奔前往,期间Mandy的绯闻男友洗米华也到场,二人吃完火锅双双步出店外,此时近20个娱乐记者,一拥而上,镜头对准二人疯狂拍照,镁光灯闪个不停。直至二人登上私家车,一众记者也跳上车,6架狗仔车一起跟踪追访,齐齐冲红灯,还险些撞车,惊险非常。
“我们真是争崩头(争得头破血流)争取最佳位置狂影,好彩最终拍下两人拖手照!”张志健对端传媒记者忆述。这宗近期在香港最火爆的娱乐新闻,在12月19日登上了8份报纸及娱乐杂志,均以头条或极大篇幅报导这一次“世纪拖手”。
35岁的张志健在香港做了15年娱乐记者,人们常常称呼他是“狗仔队”。对这些抢新闻的场面,张志健早已熟悉,不过事实上,他这次跟踪的情侣根本算不上当红艺人。“女主角”Mandy Lieu是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模特儿,拍过广告、电视剧及电影,但一直星运平平,而“男主角”洗米华是一家上市集团的老板,原名周焯华,外号洗米华。
这两人与娱乐圈只沾上半边关系,却成为近期香港娱乐狗仔队的头号追踪目标,对此,张志健忍不住爆料说,这是因为香港娱乐圈衰落,根本没有劲爆新闻了。
狗仔队源自女影星王祖贤
据香港《苹果日报》即时新闻平台数字,这宗娱乐新闻获得逾33万的点击率,之后连续几天的追访报导,更获得逾60万点击率。这是近期香港娱乐新闻罕见的高点击率,也比许多时事新闻抢眼球。相比之下,12月21日的头条《深圳塌山泥 埋工业园33幢楼 59人失踪》点击率为28万。
丑闻故事往往牵涉犯罪、婚外情、桃色纠纷、争夺权力及财产、家族纷争等负面情节,如电影和电视的‘情节剧’(Melodrama)内容,曲折离奇,因此丑闻往往能吸引和刺激大众的追看意欲。
娱乐绯闻或丑闻,一向是香港读者点击最高的一类新闻,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新闻系高级讲师黄天赐向端传媒记者解读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普罗大众喜欢看名人的丑闻,是因为能够远距离偷窥那些跟他们‘似远还近’的人物的私生活,满足好奇八卦心理﹔此外,丑闻故事往往牵涉犯罪、婚外情、桃色纠纷、争夺权力及财产、家族纷争等负面情节,如电影和电视的‘情节剧’(Melodrama)内容,曲折离奇,因此丑闻往往能吸引和刺激大众的追看意欲。”
而狗仔队的出现,正正是面向这种心态而衍生的传媒产物,但很少人知道,引发狗仔队诞生的是90年代玉女巨星王祖贤。
在香港及台湾媒体工作24年的黎慕慈对端传媒记者回忆说,1990年《壹周刊》在香港面世,当时还没有狗仔队,直至有一天,负责电影介绍的同事接了一通电话,说王祖贤在已婚绯闻男友林建岳的办公大楼。在当时,绝大多数娱乐组记者像往常一样,正打算致电向当事人的经纪人查问,但《壹周刊》的主管要求记者直接赶到现场查看,于是那名记者到达现场并拍下王祖贤离开男友大楼的相片,成为该期《壹周刊》娱乐封面,出刊当天已卖清光,引发全港讨论。
其后壹周刊娱乐组成立一队5人特别调查组,掌管的人正是黎慕慈。这个调查组是狗仔队的前身,成员全部不是记者出身,其中一人更曾是影星梁朝伟的司机。
“目的是较易掌握明星艺人出没地点,有利跟踪。”黎慕慈对端传媒说。
如此这般,香港狗仔队文化正式开启,至1995年与《壹周刊》同集团的《苹果日报》成立,狗仔队文化进入报纸。2001年狗仔队文化进一步由《壹周刊》引入台湾。2003年,内地娱乐新闻记者卓伟跟踪偷拍女影星刘晓庆,娱乐狗仔队正式在内地兴起。
开得快,转数快,狗仔队迎来高峰期
张志健在2000年入行,正好遇上这个全盛时期,他回忆道:“当时很容易跳槽,周围都高薪挖角,初入职的狗仔队月薪已达2万港元,而普通的娱乐记者只有1万元。”
行内9成9的狗仔队都有车牌,最重要是开得快,够大胆,古惑转数快(脑筋转得快)。
娱乐狗仔队的入职要求学历中学程度便可,最重要的是持有驾驶执照。张志健透露︰“行内9成9的狗仔队都有车牌,最重要是开得快,够大胆,古惑转数快(脑筋转得快)。”
张志健参与了无数次狗仔报导,最令他引以为傲的要数2002年艺人谢霆锋在香港金钟红棉路撞车后闹出顶包案,最终谢霆锋因妨碍司法公正罪成,被还押14天等候其背景报告。张志健忆述︰“当时在赤柱监狱附近的山坡,近30名行家全聚集在那个山头,吃喝拉睡都在那里,花了十几小时终于等到拍摄谢霆锋出来散步穿囚衣的模样。”
2000年前后,以狗仔队手法报导艺人的娱乐杂志《3周刊》及《东方新地》相继成立,其他传统报纸杂志也相继仿效,这是香港狗仔队最盛时期,亦是全球狗仔队的高峰。
今年,美国网路新闻媒体《BuzzFeed》就狗仔队作出专题报导,指2000年代初期是狗仔队的高峰期,一幅 Brad Pitt与前妻Jennifer Aniston 在沙滩漫步的照片,叫价达50万美元。尽管在1997年,有指英国皇妃戴安娜为逃避狗仔队的追拍而发生车祸身亡,引发公众对狗仔队手法的猛烈谴责,但依然无阻狗仔队对艺人的穷追猛打。
智能手机与社交平台重创娱乐新闻
直至2008年,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社交网络的流行,一切资讯透过手机或网上免费获取,严重影响纸媒的销路,而娱乐新闻当然不能独善其身,娱乐杂志销量开始下跌。据壹传媒数字,曾经是全港销路最多的香港娱乐杂志《忽然一周》2000年每期销路约30万册,到2008年跌至一半,到今年停刊前每期销路约6万册。
除了销路影响,网络平台令娱乐新闻受到另一种考验——娱乐艺人不再需要记者帮忙,亦能发放消息。
艺人透过娱乐新闻的包装渲染,既保持了个人星味的神秘感,也维持了适当的曝光率。
《东方新地》社长暨总编辑曹雪聪形容娱乐记者的存在其实是“‘明星制度’的伸延”:“艺人透过娱乐新闻的包装渲染,既保持了个人星味的神秘感,也维持了适当的曝光率。”然而,社交互联网的出现,艺人再不需要娱乐新闻才能吸引观众,他们可透过个人网址及媒体帐户,自己消息自己发放:今年12月1日,歌手郭富城自己在微博上公告恋情﹔台湾艺人周渝民也于今年11月10日自己在微博宣布结婚。
“以前这些新闻是我们狗仔队爆出来的,现在他们都自己发放消息。”张志健苦笑。
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副教授卢伟力就认为,娱乐新闻的式微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有关,“互联网的兴起令观众不再聚焦舞台和大型电影院,口味越来越分化。”甚至,何谓“娱乐”的也变得模糊:“以前流行八卦式娱乐新闻,但现在名人在社交网络贴自己的生活细节,和网民交流,本身已成为一种娱乐。观众越来越不需要八卦新闻。现在的明星已不像以前的梅艳芳、张国荣,有一种舞台光环的神秘感,反而名人越像普通人一样主动与观众在网络上互动接近。”
狗仔张志健直言,近一、两年,不少娱乐狗仔直接从艺人的微博上截图,成一则新闻交差了事。不过,他反驳指艺人在社交平台或网志发布的消息,始终不是普罗读者最感兴趣的:“(网上)都是好消息,而我们狗仔队做的,主要是揭发不好的,他们绝不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这些。”
香港娱乐圈之凋零
曾经,张志健与一众狗仔队仍希望发挥“狗仔使命”,但现实执行又遇上阻力。媒体萎缩,成本压力令狗仔队人数大减。以张志健任职的娱乐杂志为例,5年前3队狗仔共20多人,现时人手缩减至两组,余下10人。
“以前每组会派1至2人,长驻香港中环置地广场、兰桂坊或金钟太古广场等明星经常出没的地方,看有没有遇到目标可跟踪偷拍,但如今不够人,根本无得等。”张志健说,更甚的是,考虑成本的大前提下,大部分离港出差的跟踪也一律取消。“但如今大部分香港艺人都北上拍片做Show,我们狗仔要跟踪他们去大陆的话,交通租车住酒店都是钱,成本太高,公司不批,跟个屁嘛。”
香港现在娱乐圈一潭死水,根本没有明星艺人值得跟
狗仔队唯有以有限人手资源,留守香港工作,但又叹面临新的问题:“香港现在娱乐圈一潭死水,根本没有明星艺人值得跟,近期就连80至90年代(艳星)叶子媚及林子祥都用来做封面,你就知道现时根本没有什么明星值得我们去跟。”他慨叹,一宗半红不黑的女模特儿与公司老板的绯闻,令全港狗仔队出动追访,反映的其实是香港娱乐圈凋零。
现时,香港约有7本娱乐杂志,端传媒统计了这些杂志近十期的封面,发现封面艺人平均年龄达43岁,而且大部分都是90年代的香港艺人。
另一边厢,娱乐界韩星当道,香港本地艺人的娱乐新闻已不能吸引读者眼球。于是,一度是全港最高销量的娱乐杂志、创刊20年的《忽然一周》就在今年8月7日停刊,娱乐狗仔的路,愈来愈难行。说得唏嘘,张志健吐出心声︰“八卦新闻,本来就是可有可无,我们一向都被看低一线,忽然一周停刊时,有谁关心过?”
在张志健身边,不少行家已经从狗仔队转职为司机或私家侦探。
娱乐杂志还会不会有未来?
娱乐狗仔行业惨淡之际,香港都市新闻集团主席黄浩最近却推出另一本新娱乐杂志。
黄浩本人正是狗仔队跟踪对象,他太太徐淑敏是前香港小姐及无线电视艺员,二人婚前婚后都不时被狗仔队跟踪。2010年黄浩更因向狗仔队吐口水被控袭击,最后才获律政司撤销控罪。不过,他却在新周刊大张旗鼓成立新狗仔队,“我新成立的狗仔队,规模会是全港娱乐杂志最大,有30至40人。”
黄浩认同,香港娱乐圈已经式微,取而代之是“网络红人”和跨媒体艺人的影响力,“就像Bob(林盛斌,电台及电视节目主持人)现在都比很多歌星红得多。”他亦断言,新娱乐杂志只会留下一半篇幅报导香港娱乐圈新闻,报导范围会进一步扩展到香港以外,“大中华地区、日本、韩国的明星都是报导对象。未来我们会越来越多报导内地、韩国和台湾的艺人资讯。在这些地区我们都与当地媒体有Alliance(联盟),除了互相提供当地艺人的新闻资讯外,也会‘借出’狗仔队协助‘跨国’跟踪。”
张志健坦言不看好黄浩的做法,在他眼下,现时的香港差不多已没有娱乐圈,要做出具爆炸性的娱乐新闻难度实在很高,他自言看不清将来:“单看歌手,你看近10年的乐坛颁奖典礼,最受欢迎男女歌手都是那两个,衰点讲句,两个加起来近百岁,你不闷我也闷;电视剧?刚刚无线那部剧集的三个小生男主角个个竟然50几60岁,而且后生一辈根本不看电视;就算是电影,圣誔档期你数不出有那一部香港出品……”张志健忍不住爆料香港娱乐圈的衰落。
(尊重受访者意愿,文中张志健为化名。由开端文化提供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