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又一子公司获融资,微创医疗如何生产公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又一子公司获融资,微创医疗如何生产公司?

收购公司、内部孵化,拆分后再融资、转让股权,看起来,微创医疗更像是一个产业投资人。

图片来源:CFP

记者 | 金淼

编辑 | 许悦

疫情以来,健康板块行情持续走高,国内众多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公司分拆融资、IPO或上市后再融资。

8月31日微创医疗机器人宣布完成30亿人民币融资,其中15亿人民币系直接增资,另外15亿系微创股权转让款。

这是今年以来,继微创心通、微创骨科、微创心律、微创明悦、微创电生理分别完成融资后,又一“微创系”公司获得融资。

此次融资,引入包括高瓴资本、CPE、贝霖资本、远翼投资、易方达资本在内的多个战略投资者。融资完成后,微创医疗机器人仍为微创控股子公司,估值225亿人民币。

微创医疗1998年成立,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微创医疗主要依靠心血管支架这一单一产品线。

2008年左右,微创医疗开始扩张步伐,先后收购北京潘格瑞、苏州海欧斯、东莞科威、龙脉医疗及美国OrthoRecon关节重建业务和强生旗下Cordis的Conor Medsystems。

整理微创此前收购公司可发现,此前产品单一的微创,通过多次收购逐步将业务覆盖到骨科植入与修复、心血管介入、电生理医疗、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心律管理、糖尿病及内分泌管理、外科手术等十大领域。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北京潘格瑞、苏州海欧斯、东莞科威及龙脉医疗等分别在胰岛素泵、骨科器械、ECMO(叶克膜)、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等技术中拥有技术专利,而其收购的强生旗下Cordis的Conor Medsystems,获得的也是冠脉支架产品及技术。

在收购上述公司后,微创内部进行再次孵化,拆分后再次融资。“微创在初期收购获得知识产权和赛道布局后,利用自身的产业背景和集约化运营平台,成功将项目孵化成熟并赢得市场化机构的青睐,可以说微创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产业投资人。”一要求匿名的医疗领域投资人对界面新闻表示。

资本市场上,微创医疗于2010年登陆港交所主板,开启证券化征程。2019年,微创医疗下属从事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业务的心脉医疗作为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之一,登陆科创板;2020年1月,微创医疗曾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正考虑分拆MicroPort CardioFlow(微创心通)的股份于一家认可的证券交易所独立上市,MicroPort CardioFlow主要从事开发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医疗器械。

今年股东大会期间,微创医疗董事长常兆华就曾表示,除生产产品外,微创也是一个生产上市公司的公司,通过这个经营模式,实现公司的持续性增长,而今年上半年的一系列融资行为,也是出于这一目的。

上述医疗领域投资人表示,微创医疗在心血管介入领域业务告别高速成长后,需要找到新的业务及增长点,而微创医疗本身更类似于搭建平台,在既有的业务土壤中埋下新的种子。

“初期投入较小,一旦可以形成小树苗了,就可以将这块业务单独拆分出来,实施团队持股计划,在分拆公司层面对团队进行股权激励,进而达到人员激励与捆绑的目的。”最后,通过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将树苗培育长大。

“从财务运营角度来看,在一些需要持续研发投入的项目中,通过项目团队股权激励与引入外部投资人的方式,既可以用远期股权期权激励来降低近期人力开支,又分摊了母公司的研发投入现金流压力,还可以将长期研发亏损的子公司剔除并表范围。”

2月14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决定》,修订内容包括提出了更低折扣率、更高融资规模、更短锁定期、更多发行对象等,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创造更多灵活操作空间。

随后,包括乐普医疗在内的多个医疗器械公司相继发布定增预案,引入知名创投机构。但一医药行业分析师表示,对于微创而言,由于母公司业务已经过了高速成长期,市场已经不能给出高估值,因此不适合用母公司平台进行再融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微创医疗

95
  • 上海微创®FireRaptor®(火猛禽®)冠脉旋磨系统获批上市,填补国产空白
  • 港股微创机器人涨超13%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又一子公司获融资,微创医疗如何生产公司?

收购公司、内部孵化,拆分后再融资、转让股权,看起来,微创医疗更像是一个产业投资人。

图片来源:CFP

记者 | 金淼

编辑 | 许悦

疫情以来,健康板块行情持续走高,国内众多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公司分拆融资、IPO或上市后再融资。

8月31日微创医疗机器人宣布完成30亿人民币融资,其中15亿人民币系直接增资,另外15亿系微创股权转让款。

这是今年以来,继微创心通、微创骨科、微创心律、微创明悦、微创电生理分别完成融资后,又一“微创系”公司获得融资。

此次融资,引入包括高瓴资本、CPE、贝霖资本、远翼投资、易方达资本在内的多个战略投资者。融资完成后,微创医疗机器人仍为微创控股子公司,估值225亿人民币。

微创医疗1998年成立,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微创医疗主要依靠心血管支架这一单一产品线。

2008年左右,微创医疗开始扩张步伐,先后收购北京潘格瑞、苏州海欧斯、东莞科威、龙脉医疗及美国OrthoRecon关节重建业务和强生旗下Cordis的Conor Medsystems。

整理微创此前收购公司可发现,此前产品单一的微创,通过多次收购逐步将业务覆盖到骨科植入与修复、心血管介入、电生理医疗、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心律管理、糖尿病及内分泌管理、外科手术等十大领域。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北京潘格瑞、苏州海欧斯、东莞科威及龙脉医疗等分别在胰岛素泵、骨科器械、ECMO(叶克膜)、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等技术中拥有技术专利,而其收购的强生旗下Cordis的Conor Medsystems,获得的也是冠脉支架产品及技术。

在收购上述公司后,微创内部进行再次孵化,拆分后再次融资。“微创在初期收购获得知识产权和赛道布局后,利用自身的产业背景和集约化运营平台,成功将项目孵化成熟并赢得市场化机构的青睐,可以说微创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产业投资人。”一要求匿名的医疗领域投资人对界面新闻表示。

资本市场上,微创医疗于2010年登陆港交所主板,开启证券化征程。2019年,微创医疗下属从事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业务的心脉医疗作为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之一,登陆科创板;2020年1月,微创医疗曾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正考虑分拆MicroPort CardioFlow(微创心通)的股份于一家认可的证券交易所独立上市,MicroPort CardioFlow主要从事开发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医疗器械。

今年股东大会期间,微创医疗董事长常兆华就曾表示,除生产产品外,微创也是一个生产上市公司的公司,通过这个经营模式,实现公司的持续性增长,而今年上半年的一系列融资行为,也是出于这一目的。

上述医疗领域投资人表示,微创医疗在心血管介入领域业务告别高速成长后,需要找到新的业务及增长点,而微创医疗本身更类似于搭建平台,在既有的业务土壤中埋下新的种子。

“初期投入较小,一旦可以形成小树苗了,就可以将这块业务单独拆分出来,实施团队持股计划,在分拆公司层面对团队进行股权激励,进而达到人员激励与捆绑的目的。”最后,通过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将树苗培育长大。

“从财务运营角度来看,在一些需要持续研发投入的项目中,通过项目团队股权激励与引入外部投资人的方式,既可以用远期股权期权激励来降低近期人力开支,又分摊了母公司的研发投入现金流压力,还可以将长期研发亏损的子公司剔除并表范围。”

2月14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决定》,修订内容包括提出了更低折扣率、更高融资规模、更短锁定期、更多发行对象等,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创造更多灵活操作空间。

随后,包括乐普医疗在内的多个医疗器械公司相继发布定增预案,引入知名创投机构。但一医药行业分析师表示,对于微创而言,由于母公司业务已经过了高速成长期,市场已经不能给出高估值,因此不适合用母公司平台进行再融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