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为“洗钱”离我们很远,只会在影视剧中出现,但其实生活中的洗钱风险“十面埋伏”,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洗钱”圈套。只有了解这些套路,才能有效保护自己,远离洗钱活动。马上消费金融(下称“马上金融”)给大家讲述2个真实发生的案例,带大家一起拆穿身边最常见的洗钱套路,共同构筑反洗钱防线!
“微信号”出租背后的“洗钱”犯罪
“出租微信加我,长期有效”“高价收微信,不想卖的可以租,一天180元”……近期,一些朋友圈、微信群里出现了类似“广告”。
某技校学生把微信号出租给他人,每天只需同步登录一下微信电脑版,就有80元的报酬。发现有利可图,他们又当起了二道贩子,多次以每天50元的价格收集同学、朋友的微信号,出租给别人赚取差价,短短几个月获利超万元。
很快,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警方发现,一些人利用租来的账号躲避反洗钱平台的监测,把通过欺诈、赌博等获得的赃款分散成小额资金转移。出租微信号的号主在未察觉的情况下,可能已经协助他人完成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沦为不法分子的帮凶。
“兼职”诱惑VS“洗钱”陷阱
“提供一个收款二维码,轻轻松松坐等收钱”。听起来轻松省事的兼职背后,暗藏洗钱风险!
2019年,苏州高新区警方成功捣毁一个专门招募“兼职者”提供收款二维码供上家转移违法犯罪所得的犯罪团伙。他们通过在网络发布“兼职”广告,骗取“兼职者”的收款二维码,并将“兼职者”的收款二维码发至各个正在实施诈骗的微信群。当受害者将钱转到“兼职者”卡上之后,犯案团伙又会将所得款转到指定账户。每流转1万元。“兼职者”平均可得30-35元的提成,“组织者”则可得150-200元的抽成。
经查发现,案件受害人遍布新疆、内蒙古、河南、安徽、重庆、山西、山东、辽宁、湖北、吉林、浙江等地,涉案金额已超过130万元。本想找份“兼职”,却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要与其他犯罪团伙成员共同承担刑事责任。
洗钱的危害巨大,我们千万不能成为洗钱违法犯罪“黑灰产业”的助推器,马上金融在此温馨提醒广大群众,千万别因贪图小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加强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银行账户等信息,对于废弃不用的银行卡和银行账户,应及时办理销户业务。
2.切莫以身试法。买卖、租赁银行卡和银行账户等行为涉嫌违法犯罪,切莫贪图小利,走上倒买倒卖、租赁银行卡或银行账户的涉嫌违法犯罪道路。外出打工人员要问清工作内容,不要参与买卖、租赁银行卡和银行账户,成为罪犯“帮凶”。
3.主动举报犯罪。相关部门、银行要加强监管,个人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租赁、买卖银行卡和银行账户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取证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自觉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