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先生”在全国开出100余家后,母公司赞思新增餐饮企业赋能业务

赞思要切入的代运营业务有别于传统外卖代运营服务,而是要打通线上、线下为品牌带来收入增长的同时,带来更有效的利润增长。

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拓店30家的汤品连锁店“汤先生”,其母公司上海赞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宣布未来赞思将进一步从单一品牌运营转型为餐饮行业深度服务商。

赞思旗下的自有品牌“汤先生”由陈华滨创立于于2015年9月,目标客群是对健康消费需求的都市人群(25-35岁的女性群体为主),提供不添加味精鸡精的养生汤品,线下门店采用外卖+轻量街店的形式售卖。

2019年“汤先生”向三四线城市进发,从销售数据上看下沉的策略是明智的,疫情期间随着大家对于健康品牌的需求愈发增加,“汤先生”在下沉市场拓店速度反而更快,今年5月起“汤先生”品牌也从疫情中恢复并实现全面盈利。据汤先生主理人朱文静透露,“汤先生”老店销售额今年较去年同比增长9%。

截至目前,“汤先生”线下门店在疫情期间有过短暂停摆后,今年新增加盟店约30家,“汤先生”已在全国30个城市开设108家门店,其中部分新增加盟店是之前门店的店长。陈华滨透露,由于餐饮行业最大的担忧来自于“三高一低”即房租高、人工成本高、原材料成本高和毛利率低,疫情期间三四线城市的加速拓店正是由于下沉市场前三要素得到把控,改变了单店营收结构。湖州店开业10天便实现盈亏平衡,衡水店第一天在0推广情况下单量破百。宁波郊区店开业2周后开始爆单,苏州的吴江店也在首月盈利。8月三线城市及一线城市外沿小店,平均面积35平,平均盈利近4万元,投资回本周期在4-7个月。

尽管汤先生业务疫情以来展现了较好的抗风险性,赞思CEO陈华滨仍有担忧,并着手寻找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在2019年末赞思正式迎来了这场转型,陈华滨看来,“汤先生”的运营经验是赞思发展餐饮服务商业务的根基,而疫情也是这场转型的催化剂。

首先,汤品是中式餐饮的底层原料,是最容易实现标准化的品类,赞思已积累了供应链经验,可将汤品以酱料的形式输出给其他品牌,并积极探索零售业务;且汤先生的营收以外卖模式为主,其线上运营管理经验可为其他品牌的孵化、门店管理和品牌运营提供解决方案。

陈华滨告诉界面新闻,中餐门店已经迭代过几轮了,第一代门店是最早期的大餐饮模式的门店,这意味着走进餐厅,一张菜单上所有菜色应有尽有;第二代门店是主题门店,比如只卖酸菜鱼;第三代门店是线上线下拆分得很细的专卖店,比方说部分菜品是贡献于外卖模式的,有部分专属于堂食的餐品,剩下的是零售化的产品,消费者可以直接看到并买走,不必占用门店过大的面积,这三类产品齐下才能让门店坪效更高,这也是互联网的逻辑对餐饮行业的改造。赞思现已切入的餐饮赋能业务正是想助力品牌做第三种门店。

陈华滨看来疫情也是赞思转型餐饮服务商的催化剂。随着外卖红利期接近尾声,单凭外卖订单增长已无法满足品牌营收增长的需求,赞思要切入的代运营业务有别于传统外卖代运营服务,传统的外卖代运营业务发展时间短,面临中小餐饮商家契约意识差而导致的毁约率高、纠纷频率高、续约率低的风险。赞思要打通线上、线下为品牌带来更直接的利润增长。

赞思的典型服务对象是已诞生5-15年的餐饮品牌,现已开店约20家,陈华滨看来一个品牌能维持5-15年说明产品效益有保证,但5-15年只开了20家门店说明连锁化能力薄弱,标准化运营能力薄弱,这也是赞思瞄准的空档。对于只有一家店且不适合实现连锁化的品牌,赞思看来对招牌菜的零售化探索是一种解决方案,将菜品零售化为零食在电商渠道销售。赞思参投的创新食品品牌“食验室”正式上述零售化的尝试,“食验室”已与餐饮品牌蟹黄鱼合作生产出首款零食产品“深海金枪鱼脆”。截至目前,赞思已服务约300家餐厅,年费续约率高达90%。

另外,陈华滨称赞思做品牌代运营业务时的重点在于挑选合适的品类,和品牌共同做孵化,也就是“大牌小店”的逻辑,将一个品牌中的大单品再拎出来做一个副牌。

目前赞思投资的餐饮品牌大壮牛什,已成为福建省头部萝卜牛杂品牌。陈华滨透露,从赞思服务于大壮牛什至今,该品牌已新增8家直营门店,疫情期间福州当地的大壮牛什单店均实现盈利,且即将在上海设立门店。陈华滨看来大壮牛什单品牌今年可以实现门店在100家以上。

餐饮赋能的逻辑受到了资本的青睐。陈华滨告诉界面新闻,赞思现已完成千万级A2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真格基金、光速资本及赞思创始人陈华滨跟投。此前2018年,赞思曾获得由IDG投资的A+轮融资、由光速中国领投,点亮基金跟投的A轮融资、以及真格基金领投,天图合伙人李康林跟投的天使轮融资。

对于自有的“汤先生”品牌,陈华滨“汤先生”业务由原有团队继续运营,而新的赋能业务则已同时组建新的团队来负责。对于上述业务对公司营收的贡献,陈华滨称2019年公司主营收来源仍是“汤先生”品牌,预计今年年底餐饮赋能业务收入占比能增至50%。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汤先生”在全国开出100余家后,母公司赞思新增餐饮企业赋能业务

赞思要切入的代运营业务有别于传统外卖代运营服务,而是要打通线上、线下为品牌带来收入增长的同时,带来更有效的利润增长。

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拓店30家的汤品连锁店“汤先生”,其母公司上海赞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宣布未来赞思将进一步从单一品牌运营转型为餐饮行业深度服务商。

赞思旗下的自有品牌“汤先生”由陈华滨创立于于2015年9月,目标客群是对健康消费需求的都市人群(25-35岁的女性群体为主),提供不添加味精鸡精的养生汤品,线下门店采用外卖+轻量街店的形式售卖。

2019年“汤先生”向三四线城市进发,从销售数据上看下沉的策略是明智的,疫情期间随着大家对于健康品牌的需求愈发增加,“汤先生”在下沉市场拓店速度反而更快,今年5月起“汤先生”品牌也从疫情中恢复并实现全面盈利。据汤先生主理人朱文静透露,“汤先生”老店销售额今年较去年同比增长9%。

截至目前,“汤先生”线下门店在疫情期间有过短暂停摆后,今年新增加盟店约30家,“汤先生”已在全国30个城市开设108家门店,其中部分新增加盟店是之前门店的店长。陈华滨透露,由于餐饮行业最大的担忧来自于“三高一低”即房租高、人工成本高、原材料成本高和毛利率低,疫情期间三四线城市的加速拓店正是由于下沉市场前三要素得到把控,改变了单店营收结构。湖州店开业10天便实现盈亏平衡,衡水店第一天在0推广情况下单量破百。宁波郊区店开业2周后开始爆单,苏州的吴江店也在首月盈利。8月三线城市及一线城市外沿小店,平均面积35平,平均盈利近4万元,投资回本周期在4-7个月。

尽管汤先生业务疫情以来展现了较好的抗风险性,赞思CEO陈华滨仍有担忧,并着手寻找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在2019年末赞思正式迎来了这场转型,陈华滨看来,“汤先生”的运营经验是赞思发展餐饮服务商业务的根基,而疫情也是这场转型的催化剂。

首先,汤品是中式餐饮的底层原料,是最容易实现标准化的品类,赞思已积累了供应链经验,可将汤品以酱料的形式输出给其他品牌,并积极探索零售业务;且汤先生的营收以外卖模式为主,其线上运营管理经验可为其他品牌的孵化、门店管理和品牌运营提供解决方案。

陈华滨告诉界面新闻,中餐门店已经迭代过几轮了,第一代门店是最早期的大餐饮模式的门店,这意味着走进餐厅,一张菜单上所有菜色应有尽有;第二代门店是主题门店,比如只卖酸菜鱼;第三代门店是线上线下拆分得很细的专卖店,比方说部分菜品是贡献于外卖模式的,有部分专属于堂食的餐品,剩下的是零售化的产品,消费者可以直接看到并买走,不必占用门店过大的面积,这三类产品齐下才能让门店坪效更高,这也是互联网的逻辑对餐饮行业的改造。赞思现已切入的餐饮赋能业务正是想助力品牌做第三种门店。

陈华滨看来疫情也是赞思转型餐饮服务商的催化剂。随着外卖红利期接近尾声,单凭外卖订单增长已无法满足品牌营收增长的需求,赞思要切入的代运营业务有别于传统外卖代运营服务,传统的外卖代运营业务发展时间短,面临中小餐饮商家契约意识差而导致的毁约率高、纠纷频率高、续约率低的风险。赞思要打通线上、线下为品牌带来更直接的利润增长。

赞思的典型服务对象是已诞生5-15年的餐饮品牌,现已开店约20家,陈华滨看来一个品牌能维持5-15年说明产品效益有保证,但5-15年只开了20家门店说明连锁化能力薄弱,标准化运营能力薄弱,这也是赞思瞄准的空档。对于只有一家店且不适合实现连锁化的品牌,赞思看来对招牌菜的零售化探索是一种解决方案,将菜品零售化为零食在电商渠道销售。赞思参投的创新食品品牌“食验室”正式上述零售化的尝试,“食验室”已与餐饮品牌蟹黄鱼合作生产出首款零食产品“深海金枪鱼脆”。截至目前,赞思已服务约300家餐厅,年费续约率高达90%。

另外,陈华滨称赞思做品牌代运营业务时的重点在于挑选合适的品类,和品牌共同做孵化,也就是“大牌小店”的逻辑,将一个品牌中的大单品再拎出来做一个副牌。

目前赞思投资的餐饮品牌大壮牛什,已成为福建省头部萝卜牛杂品牌。陈华滨透露,从赞思服务于大壮牛什至今,该品牌已新增8家直营门店,疫情期间福州当地的大壮牛什单店均实现盈利,且即将在上海设立门店。陈华滨看来大壮牛什单品牌今年可以实现门店在100家以上。

餐饮赋能的逻辑受到了资本的青睐。陈华滨告诉界面新闻,赞思现已完成千万级A2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真格基金、光速资本及赞思创始人陈华滨跟投。此前2018年,赞思曾获得由IDG投资的A+轮融资、由光速中国领投,点亮基金跟投的A轮融资、以及真格基金领投,天图合伙人李康林跟投的天使轮融资。

对于自有的“汤先生”品牌,陈华滨“汤先生”业务由原有团队继续运营,而新的赋能业务则已同时组建新的团队来负责。对于上述业务对公司营收的贡献,陈华滨称2019年公司主营收来源仍是“汤先生”品牌,预计今年年底餐饮赋能业务收入占比能增至50%。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