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精英教育全球对话,上海宏文学校落子安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精英教育全球对话,上海宏文学校落子安仁

9月13日,一场以“共话疫情时代教育改革,同创发展机遇蜀育未来”为主题的高端教育论坛由上海宏文学校成都校区主办,在成都国际金融中心隆重举行。论坛邀请了5位来自国际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分别从育人模式、教育革新、中西课程融合、家长择校、课程落地等方面,展开了全球对话。

9月13日,一场以“共话疫情时代教育改革,同创发展机遇蜀育未来”为主题的高端教育论坛由上海宏文学校成都校区主办,在成都国际金融中心隆重举行。论坛邀请了5位来自国际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分别从育人模式、教育革新、中西课程融合、家长择校、课程落地等方面,展开了全球对话。

后疫情阶段的育人模式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

分享嘉宾:宏文学校总校长 任国芳

作为上海国际教育的领军人物,任国芳在数十年的国际教育职业生涯中,一直在积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学生的国际教育之路。任国芳指出:“现在的学习,不再是唯升学、唯分数,而是通过教育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育人模式也在不断的迭代更新,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进一步促使中国的教育者和家庭思考未来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模式。但无论政策和环境如何变化,关注学生的兴趣、思维、选择和健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建立学生的自我意识,学会选择和扬弃,并保持心理和身体的健康成为共识。随着中国不断开放和发展,需要大量国际化人才,很多家庭也看到了这种趋势。有国际教育需求的家庭对孩子未来的培养通常有较强的规划性和前瞻性,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所以,现阶段的育人模式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为之做好充足的准备。

未来教育方向要真正地指引人心,而非功利性学习

分享嘉宾: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尹后庆

江浙沿海一带作为我国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教育革新也是走在前沿,一直在不断的对教育体系进行探索。孩子的“素养”培养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视的部分,教学方式也逐渐从“知识为本”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

国家督学、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指出,“素养”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与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核心素养是一种尝试性定义,就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把“知识为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未来教育的方向,一定是要做到真正的指引人心,而非功利性学习。

面对教育改革,家长应该如何抉择?

分享嘉宾:宏文学校青岛校区校长 张洁

面对教育改革,不仅学校和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家长也需要重新思考和抉择。家长也需要懂得不同的教育选择,会造就孩子不同的未来。那么,家长在教育改革中的责任是什么?应该怎样梳理家庭教育理念?应该帮助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

宏文学校张洁校长,不仅曾是被誉为“美国最佳公里高中”的史岱文森高中的首位华裔校长,同时她也是一位将儿子成功送入哈佛大学的母亲。此次,她不再是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而是从一个家长的角度共享自己的教育经历和体会。

中西融合课程对教育起到的积极作用

分享嘉宾:前剑桥国际考评部CEO沙利文  

中西课程的融合不仅是国内的国际化学校一直在研究的方向,与之同时优质的中国课程也被引入其他国家与其本国课程进行融合,融合课程对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性作用。

如何让用正确的方式让中西课程进行融合,得到一个质的平衡呢?前剑桥国际考评部CEO、曾任职 7年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参赞、剑桥大学留学基金会总裁的沙利文先生,身在英国通过视频连线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分享,分别从课程规模设置、对标学习进度、课程实施连贯性等方面,现场讲解如何做到真正的课程融合。

精英教育在中国的落地

分享嘉宾:宏文学校成都校区校长Dr. Jonathan

一提到“精英教育”,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培养金字塔塔尖的那部学生,其实在宏文学校的“精英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让学生通过学校的培养都能得到一个提升。

Jonathan打破传统意义的教学水平评价标准,他认为学校教学水平应等于学生在学校支持下所获得的技能发展减去学生通过自我努力达成的成就。因此,精英教育主要强调的是学校能够给予学生的改善和发展,不再是唯分论,而是面向所有学生,注重核心课程之外的软技能培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精英教育全球对话,上海宏文学校落子安仁

9月13日,一场以“共话疫情时代教育改革,同创发展机遇蜀育未来”为主题的高端教育论坛由上海宏文学校成都校区主办,在成都国际金融中心隆重举行。论坛邀请了5位来自国际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分别从育人模式、教育革新、中西课程融合、家长择校、课程落地等方面,展开了全球对话。

9月13日,一场以“共话疫情时代教育改革,同创发展机遇蜀育未来”为主题的高端教育论坛由上海宏文学校成都校区主办,在成都国际金融中心隆重举行。论坛邀请了5位来自国际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分别从育人模式、教育革新、中西课程融合、家长择校、课程落地等方面,展开了全球对话。

后疫情阶段的育人模式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

分享嘉宾:宏文学校总校长 任国芳

作为上海国际教育的领军人物,任国芳在数十年的国际教育职业生涯中,一直在积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学生的国际教育之路。任国芳指出:“现在的学习,不再是唯升学、唯分数,而是通过教育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育人模式也在不断的迭代更新,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进一步促使中国的教育者和家庭思考未来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模式。但无论政策和环境如何变化,关注学生的兴趣、思维、选择和健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建立学生的自我意识,学会选择和扬弃,并保持心理和身体的健康成为共识。随着中国不断开放和发展,需要大量国际化人才,很多家庭也看到了这种趋势。有国际教育需求的家庭对孩子未来的培养通常有较强的规划性和前瞻性,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所以,现阶段的育人模式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为之做好充足的准备。

未来教育方向要真正地指引人心,而非功利性学习

分享嘉宾: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尹后庆

江浙沿海一带作为我国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教育革新也是走在前沿,一直在不断的对教育体系进行探索。孩子的“素养”培养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视的部分,教学方式也逐渐从“知识为本”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

国家督学、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指出,“素养”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与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核心素养是一种尝试性定义,就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把“知识为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未来教育的方向,一定是要做到真正的指引人心,而非功利性学习。

面对教育改革,家长应该如何抉择?

分享嘉宾:宏文学校青岛校区校长 张洁

面对教育改革,不仅学校和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家长也需要重新思考和抉择。家长也需要懂得不同的教育选择,会造就孩子不同的未来。那么,家长在教育改革中的责任是什么?应该怎样梳理家庭教育理念?应该帮助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学校?

宏文学校张洁校长,不仅曾是被誉为“美国最佳公里高中”的史岱文森高中的首位华裔校长,同时她也是一位将儿子成功送入哈佛大学的母亲。此次,她不再是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而是从一个家长的角度共享自己的教育经历和体会。

中西融合课程对教育起到的积极作用

分享嘉宾:前剑桥国际考评部CEO沙利文  

中西课程的融合不仅是国内的国际化学校一直在研究的方向,与之同时优质的中国课程也被引入其他国家与其本国课程进行融合,融合课程对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性作用。

如何让用正确的方式让中西课程进行融合,得到一个质的平衡呢?前剑桥国际考评部CEO、曾任职 7年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参赞、剑桥大学留学基金会总裁的沙利文先生,身在英国通过视频连线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分享,分别从课程规模设置、对标学习进度、课程实施连贯性等方面,现场讲解如何做到真正的课程融合。

精英教育在中国的落地

分享嘉宾:宏文学校成都校区校长Dr. Jonathan

一提到“精英教育”,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培养金字塔塔尖的那部学生,其实在宏文学校的“精英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让学生通过学校的培养都能得到一个提升。

Jonathan打破传统意义的教学水平评价标准,他认为学校教学水平应等于学生在学校支持下所获得的技能发展减去学生通过自我努力达成的成就。因此,精英教育主要强调的是学校能够给予学生的改善和发展,不再是唯分论,而是面向所有学生,注重核心课程之外的软技能培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