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雷又污的奇葩网剧《太子妃升职记》终于“升职”到了微博热门话题的榜首,对比起《芈月传》4.9分的评分,这部穷得理直气壮的网剧居然取得了8.0的高分,对比起《芈月传》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郑晓龙此刻估计已经哭晕在厕所。当然最大的赢家自然是乐视大boss,雅到极致的《芈月传》和俗到极致的《太子妃升职记》都没有让乐视失望,不过《芈月传》获得收视冠军简直是人之常情,但是《太子妃升职记》到底是怎么爆红起来的呢,那就有点耐心寻味了。
如果没有明星,那么至少脸一定要好看
类似“网红经济”这样,这部剧的选角也很符合“小而美”的特点。演员名字虽然听都没听过,但绝对是颜值爆表,男帅女美!整部戏里不但是男女主美,就连打酱油的角色也绝不含糊,丫鬟太监的颜值都十分高。在这个看脸的世界,演员好看真的是为剧集加分很多,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剧集的衣饰都很雷,人不够美真的招架不住啊!
穷到深处自然萌
当“穷酸”这个特点被导演发挥到极致后,居然成为了剧组的一大萌点,导演侣皓吉吉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尽是穷酸的回答,而且还穷酸得理直气壮。“其实这个鞋都是我去淘宝一双一双选的,光选这个鞋,我就选了大概4个晚上,每天看淘宝到凌晨。”“我们主场景就选了两个,就是皇上住的那个地方,还有张芃芃住的这个地方。”“这场戏至少要做个十艘船,然后你还需要架机器的船,那这个成本就太大了。”连导演都一脸“我穷我有理”的态度。服装简直是淘宝影楼同款,演员经常穿着短裤凉拖,还有被网友拆穿的“全组公用口红”……类似的案例太多……实在不想多言,总之就是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穷酸的气息。然而这一点却谜一样地戳中了观众的萌点,以致剧集里稍微出现了多一点的道具就会有观众刷屏地为剧组感概,“剧组破费了”。

节操不够,剧情来凑
整部剧毫无下限,满屏槽点,总结网友的观点就是“又雷又污”,但是因为“有毒”,所以让观众欲罢不能地看下去,乐视的会员数量因此大幅提升。没错这个剧的设定无一点不雷,但是剧情着实是下了一番心机的。《太子妃升职记》的剧情既综合了热门电视剧的“宫斗”和“穿越”元素,还增加了很多二次元观众的萌点,比如“性别转换”、“腐”、“反差萌”、“百合”等元素,对于看惯了满屏“撕X”、“流产”、“玛丽苏”、“杰克苏”的观众们也算是有新鲜感。

另外对于每次10分钟片头曲,10分钟片尾曲,5分钟剧情回顾,5分钟下集预告,再减去10分钟水分,最后剩下的10分钟才是剧情的拖沓剧来说,《太子妃》的剧情紧凑,几乎没有废话,节奏把握得相当好,难怪网友们都说有毒,不知不觉就“中毒”追了起来。
超高人气逆袭《芈月传》
虽然这部剧充满了各种槽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走红了,而且同期在播放的还有高成本大制作的《芈月传》。《太子妃》不但在评分上反超了《芈月传》很多,在话题,关注度、收益上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当然没有什么走红是偶然的结果。《太子妃升职记》从剧本的选择到拍摄、制作及播出都利用了互联网营销推广,受众拿捏得十分准确,每一步都进行都有计划有系统。据悉,《太子妃升职记》现在的播放量已经达到了每天3000万,对比乐视以往的情况,乐视需要购买六、七千万成本的电视剧,并且是独播,才能达到这种程度的播放量。显然,这部成本更低、且乐视完全掌握着版权的自制剧带来的收益更客观。
可以说,《太子妃升职记》的大社群思维是十分成功的。正好符合好了互联网家电SKG董事长刘杰所说的“产品是通过用户为中心进行研发的,包括用户体验、用户需求等,投入资金应该是在产品研发和改善服务方面而不是做广告,好的产品就是做好的广告,口碑传播是拓展用户社群的最佳方式”这句话。《太子妃升职记》与传统电视剧拍摄的推广方式完全不同,弹幕的出现成为了剧组与用户交流最直接的平台,通过弹幕剧组就能收集到观众的喜好、需求,并形成了整个用户社群的互动。弾幕甚至可以说就是整部剧集的最强彩蛋。
总结:网剧就是一场大社群狂欢
《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太子妃升职记》等与其说是网剧,倒不如说一场大社群吐槽狂欢宴。故意把剧集制作得槽点满满,就是为了让跨平台、跨社群的观众去吐槽,从而产生看似负面实则积极的“口碑”。在这种话语逻辑下,观众不会在意广告植入,甚至植入得好还会喜闻乐见,“五毛钱”特效也会成为一种特别的画风,只要吐槽吐得开心,这就是一部神剧。而这正是大社群时代的产品营销逻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