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一般指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现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定义,在各个国家中产阶级的水平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更多的人倾向于把职业和人均或家庭收入作为划分标准。但是以职业划分中产阶级存在很多的争议比如,同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局长处长和一般的科员、办事员就难以相提并论。因此更多的人倾向把收入作为划分中产阶级的唯一标准,但是也存在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定量上的混淆。比如美国,有人认为凡是年收入在3万美元至10美万元的人群属于中产阶级,若以此为标准,美国95%以上的人都可以算作中产阶级。也有人认为,中产阶级的人均年收入标准应该在4万美元到25万美元之间,以此标准,美国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80%。
在号称中产阶级大本营的美国,区分中产阶级的标准如此混淆,世界其他地区就更不用提了。
在中国关于中产的定义也是比较模糊,但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有以下几点。中产家庭的收入达到多少呢?过着什么养的生活呢?小编整理了大家普遍认为的观点,看看符合几个吧。
一 月收入4.5万,年薪50万
最新的一份北亚地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韩国)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自认为是中产家庭的月收入在4.5万左右,超过台湾和韩国,位于第二位。
看到这个数据,很多网友表示“整个人都不好了”,很多刚毕业的网友表示年薪可以达到“4万”………..小编看到这个数据觉得岂止脱了后腿,连后腿都还摸不到呢。
这些中产家庭的生活现状怎么样呢?调查显示他们大多都很自信,超过85%的人表示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并且他们普遍认为未来一年的生活质量要好于现在。
二 除了稳定的收入,还要有百万的资产
除了稳定的收入,要想挤进中产阶级的队伍,平时还要有超过百万的流动资产。调查的结果中,自认为是比较成功的中产阶级的调查者,流动资产达到150万元。
三 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或者较高的社会地位
除了经济上面富裕外,教育背景和社会地位也是中产阶级及的判定标准。比如高校毕业、海外留学、或者是某家知名企业的CEO,这些较高的社会地位为他们多金的身份又镀了一层金。虽然有些人的资产已经达到中产阶级的水平,但是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或者像是暴发户一样,这样顶多算是“土豪”,而不能算作中产阶级。所以,要想挤进中产阶级的队列,光有钱是远远不够滴,还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或者社会地位。
四 注重生活的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塑造
调查显示,高达七成的中国内地中产阶级把健康列为首要人生目标。平时健身,打高尔夫,还要经常骑马、潜水、登山滑雪等,有一项高逼格的运动特长。除了健身,平时娱乐购物旅游也必不可少的,偶尔累了,就出去旅游一圈放松发送心情,并不做赚钱的机器,也不做守财奴。
五 有道德有礼仪
如果一个人虽然有钱,但是飞扬跋扈、藐视他人的话,也不会到人们的尊重,也算不上是中产阶级,真正的中产还要有道德有素养,无论是谈吐还是行为都要让别人感到舒服并感受到尊重。
虽然我们都不是中产阶级,甚至离中产阶级还差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但是并不单表我们以后也不是中产阶级。成为中产阶级任重道远,努力赚钱虽是首要的任务,但是不会理财,资产就呆在那里不动,是万万不行的。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在成为中产阶级之前养成理财的好习惯。
一 学会每个月按工资的比例存下一些存款
不少刚毕业的网友,虽然钱赚的不多,但是很敢花钱,每个月都要透支信用卡,成了不折不扣的月光族。不放学着每个月存一部分钱,一方面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也有本金去购买一些基金,或者理财产品,帮助自己的账户增值。
二 学会有计划地消费,理性消费
不少年轻的上班族,觉得总算是赚了钱,便不计后果地消费,导致月月都得靠刷信用卡过日子。在这里小编有深刻的体会,一开始总是看到什么都想买,导致真到需要钱得时候就后悔当初买了很多不是很需要的东西。后来小编学会有计划地消费,必须买的东西才买,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就不买了,此后每月也就有了盈余,还攒钱买了自己心仪的东西。学会理性消费,收货颇多
三 适当地投资理财产品
如果把钱存到银行,就靠银行的利息理财的话,恐怕每年的收益也被通货膨胀吞掉了。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理财产品,但是有些的风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到的,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适当地选择理财产品,基金债券股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是中产阶级,但是我们正在成为中产阶级的道路上努力。一边赚钱一边学会理财,相信有一天我们也会跻身中产阶级的行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