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建国以来“涉文物第一大案”之称的“1126”特大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第一批案件一审宣判。根据辽宁省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结果,5名被告人被判无期徒刑,其余25名被告人获刑15至3年不等,并处罚金。该案在抓捕人数和追缴文物数量上均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数量之最,追缴文物价值逾5亿元。
据新华网报道,被判无期徒刑的冯某及其团伙主要针对红山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盗掘。位于辽宁省西部的朝阳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也成为犯罪分子觊觎的目标。2013年7月以来,该犯罪团伙在16个月内疯狂作案17次。2014年底发现盗掘痕迹后,辽宁、天津、北京、内蒙等6地公安机关于2015年5月联合开展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175名,追回涉案文物1168件。
朝阳市自古以来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当地的红山文化将中华文明史推前了1000多年,有“东方文明的新曙光”的美誉。牛河梁遗址作为是出土红山文化文物的核心区域,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据《京华时报》报道冯某称,他对红山文化特别感兴趣,平时会通过书籍和网络了解相关知识,所以对红山文物的价值有一定了解。同时,为了在盗墓过程中逃避打击,他们选择的作案地点多在荒郊野外,不易被人发现。冯某供述,他们此举是为了避开保护区内的监控摄像,而且在保护区内进行盗掘量刑也相对更重。
朝阳市公安局局长李超告诉《京华时报》记者,冯某团伙平时以赌博、收购农副产品、收藏文物等名义四处踩点,通过收集来的信息确定盗掘的大体方位。其中一位懂风水的“高手”姚某某,有着“祖师爷”的绰号,博览考古书籍,对于确定古墓葬、遗址位置经验丰富,只需观察山水的走势和阴阳,就能把挖掘位置缩小到10平方米左右。姚某某也是此案的一号人物,被判无期徒刑。
据朝阳市公安局文物保卫分局局长王红岩介绍,冯某团伙作案时使用了一种名为“扎子”的自制工具,最适合盗掘红山时期的文物,性能高于洛阳铲。另外,他们的作案必备工具还包括罗盘仪、高频大功率对讲机、强光手电和高倍数望远镜,比一般的文保部门科研队伍的装备还齐全。
冯某称,他们一般在下午上山,由姚某某通过罗盘看风水,确定墓葬位置,作案经常在凌晨,挖墓时先借助“扎子”试探,姚某某觉得有戏再进行深挖。挖到一定深度没有发现文物,他们就会转移地点,一般挖六七个探坑就有一个能挖出文物。
挖掘出文物后,冯某主要通过古玩市场和网络联系买家,销赃地点集中在赤峰。冯某交代,他在古玩市场中结识的梁某某是固定买家之一,梁某某曾从他手中收走了一个鸡骨白方形玉璧,并转卖给了梁的朋友刘某某,仅这一件文物就获利75000元。据了解,每个盗墓团伙都需要通过类似梁某某的固定销赃渠道,从倒卖文物中获利。梁某某目前已经被警方拘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