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国家统计局周四发布数据称,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7%,涨幅较8月回落0.7个百分点,是2019年3月以来首次回落至1区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1%,降幅较8月扩大0.1个百分点。
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七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9月CPI同比上涨1.8%,PPI同比下降1.9%。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对界面新闻表示,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涨幅收窄对CPI造成了一定拖累。非食品价格,因为9月燃油价格有一次下调,涨势仍然偏弱。
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影响CPI的因素中,猪肉价格上涨25.5%,涨幅较上月收窄27.1个百分点,为2019年7月以来最低涨幅。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9.0%和5.4%,涨幅分别回落5.4和4.3个百分点;鸡蛋、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下降17.7%、9.1%和4.7%,降幅分别扩大5.3、7.5和3.8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中,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5%,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7%,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6%,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5.0%和16.6%。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涨幅与上月相同。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对界面新闻分析称,“猪周期”已经进入下行通道,猪肉价格已见顶回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持续稳健回升,供给恢复速率虽慢但已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生猪产业链供给持续回暖。
10月10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全国生猪生产恢复视频调度推进会透露的数据称,截至目前,全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均恢复到正常年份80%以上的水平,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53%。
另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9月30日猪肉平均批发价为45.41元/公斤,较8月31日的48.42元/公斤下跌6.2%。
分析师认为,随着猪肉价格回落、南方洪水扰动因素消退,叠加去年下半年高基数的影响,CPI在未来几个月会逐步下台阶。
“夏季过后,高温和雨水天气对食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减弱,蔬菜、水果等价格可能明显回落。即便猪肉价格环比保持平稳,(去年同期)持续的高基数也将导致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收窄。消费恢复较为缓慢,非食品价格可能仍将处于低位。”刘学智说。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也表示,未来几个月CPI将趋于下行,其中四季度同比涨幅可能在1%上下。
“目前的情况是全球疫情出现反复,需求恢复对原油价格的支撑力度有所减弱,年内原油价格或将继续低位震荡,叠加国内居民消费需求渐进式弱复苏,非食品上涨动能不强。进入四季度后,基数作用也会对CPI同比涨幅施加压力。”伍超明说。
对于PPI同比降幅扩大,统计局数据显示,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开采和加工价格降幅扩大所致。9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下降26.2%,扩大1.0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同比下降16.9%,扩大0.2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国内工业生产和需求稳定恢复,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9月PPI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伍超明表示,石油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等价格同比增速下跌较多主要是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另外,下游制造业价格同比增速也出现回落,反映制造业投资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
李超认为,在国内积极政策支撑下,PPI将以修复态势为主,但鉴于海外疫情二次爆发,PPI修复斜率将有所放缓,年底同比跌幅可能收窄至-1.3%至-1.5%左右。
伍超明也做出了类似的判断。他指出,国内需求修复尤其是基建和房地产投资需求的释放,将对国内工业品价格形成支撑。但海外疫情峰值未到,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较大,大宗商品价格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未来几个月PPI将缓慢修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