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们去地铁口卖早餐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们去地铁口卖早餐吧

早餐是上班族的必备,地铁也是很多上班族的选择,把这两者结合是否是一个好的方向呢?

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产品小张

连月以来,我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团结一心对抗外部势力,即将吹响胜利的号角。

历史进程中,伴随着不同的新事物出现,让我们一同去探索。

地铁商业现状

地铁商业一向是商家必争之地。

早在2003年7-eleven进入广州之时,就和广州地铁公司合作,在各个分站设立便利店;同样,2010年成都地铁一号线12个便利店红旗布局了6家,苏州地铁便利店则被喜士多和全家瓜分,杭州地铁开通前全家在杭州地铁出口附近小区新开店4家。

如今更是众多商家入驻地铁,如绝味鸭脖、周黑鸭、各式土特产也在地铁站亮相;这意味着地铁商业将重新划分蛋糕。

然而,在租金、人工水涨船高,地下物业日益错综复杂的环境,看来传统方式已是穷途末路,地铁商业势必升级。

业务痛点

通过对地铁早高峰的认识,我总结了当下城市上班族所面临的问题:

城市上班族早九晚五的工作,强大的脑力活动对早晨的饮食有强大的需求;早晨办公楼下地铁外购早餐排队慢、付钱慢、饮食不卫生。

早晨上班途中,无法提前获取想吃的餐品是否在售信息,到达摊位部分已售完。

无早晨营养计划,傻瓜式消费,无科学健康配餐。

早餐支出无记账,无法分析消费状况。

行业特点

食品行业处于一个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行业壁垒小,科技含量整体不高(不否则有个别高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准入门槛不高,但竞争却比较激烈;

食品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消费者量大,且层面广,企业受社会经济波动影响不大;

大市场,小产品且食品单价不高,单体销售量不大,但由于消费群体大,故总销售量大;

品牌和销售网络是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

产品品种多、生产量大、一般有保质期限制;

销售客户数量多、单客户消费小、但业务频繁,需要管理多种销售渠道;

价格经常需要灵活的调整,需要灵活的销售策略支撑;

需要对客户订单做出快速的响应,并需要及时的配送;

生产配方一旦确认,即按配方化的生产;

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批量一般不会太小;

有寄售管理的需求,即将食品存在在客户的超市或其它营运场所进行销售,物权仍属于我方;

为了促销,经常有拆包、并包、组合包装(搭售)的需要;

对批次进行跟踪,食品行业生产最重视的是品质控制,需按批次进行生产跟踪、投料跟踪;能够根据批次追踪,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分析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的源头或原因。

尝试与机会

对上述痛点分析后,发现地铁早餐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结合国家政策,鼓励大众创业创新;利用大数据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资源,指引目标设定和规划决策。

建设智能化信息平台,将各类规划纳入统一管理,强化规划衔接协调,跟踪监测规划编制和实施进程,推动规划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和归集共享,提高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科学性。

那么这件事情是否可行呢?

通过分析得出:

地铁早餐,暂无相关行业涉足,仍是一片蓝海。

各大城市上班族人数多,对早餐需求量大,且市场较为零碎。

业务可形成闭环,可最小化实施执行。

业务模式

产品源于需求。

顾客在选购早餐时,不止考虑到食品的口味、品牌、价格等因素;那么,怎样的业务模式更能吸引到消费者买单呢?

在传统O2O模式下进行新的营销方式,通过信用政策、拼单、返利、奖励、会员粉丝等众多带有社交属性的经营模式。

通过对众多消费者抽样调查显示:早餐时间一般在早上7:00-9:00之间。

通过不同时间用户执行不同的事件展示模式,介绍地铁早餐项目的业务运作模式:

通过此业务模式,整合食材供应链,从食材供应生产、摊位建设、系统支撑完成业务运作。

系统建设

餐饮食品行业存在市场变化快、产品品种多、计划变化频繁等特点。

系统能提供一个全面、集成的信息系统以支持计划的制定及执行,从企业战略管理、销售预测、需求计划一直到生产、销售、库存、采购、运输等各业务环节和部门,帮助食品饮料企业建立端到端的、跨功能的协同供需计划。

针对这个业务梳理,对系统建设业务架构进行了大致罗列,涵盖供应链SCM、生产制造、S/CRM客商管理、财务、B2C商城、物流仓储WMS、TMS等。

系统从食材供应到消费者手中进行了数字化管理,实现企业资源供需平衡、会员精细化运营、业务标准化执行、带动消费产业链升级。

总 结

互联网传统业务趋近饱和,生活中新的业务痛点也将被发掘,地铁早餐值得大家深入讨论思考。

中国食品行业总是保持一贯的稳健增势。这与国内稳定的消费群体与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持续向高标准追求有直接关系;现阶段,整体行业在产业结构、市场竞争力、运营成本等方面仍有相当的潜力可以发掘。

但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不高,所以几乎在所有细分领域从农副产品、方便食品,到酒类、饮料等,食品饮料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优秀的企业却总能在压力和挑战中获得成长的机遇,最终成长为区域头部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们去地铁口卖早餐吧

早餐是上班族的必备,地铁也是很多上班族的选择,把这两者结合是否是一个好的方向呢?

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产品小张

连月以来,我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团结一心对抗外部势力,即将吹响胜利的号角。

历史进程中,伴随着不同的新事物出现,让我们一同去探索。

地铁商业现状

地铁商业一向是商家必争之地。

早在2003年7-eleven进入广州之时,就和广州地铁公司合作,在各个分站设立便利店;同样,2010年成都地铁一号线12个便利店红旗布局了6家,苏州地铁便利店则被喜士多和全家瓜分,杭州地铁开通前全家在杭州地铁出口附近小区新开店4家。

如今更是众多商家入驻地铁,如绝味鸭脖、周黑鸭、各式土特产也在地铁站亮相;这意味着地铁商业将重新划分蛋糕。

然而,在租金、人工水涨船高,地下物业日益错综复杂的环境,看来传统方式已是穷途末路,地铁商业势必升级。

业务痛点

通过对地铁早高峰的认识,我总结了当下城市上班族所面临的问题:

城市上班族早九晚五的工作,强大的脑力活动对早晨的饮食有强大的需求;早晨办公楼下地铁外购早餐排队慢、付钱慢、饮食不卫生。

早晨上班途中,无法提前获取想吃的餐品是否在售信息,到达摊位部分已售完。

无早晨营养计划,傻瓜式消费,无科学健康配餐。

早餐支出无记账,无法分析消费状况。

行业特点

食品行业处于一个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行业壁垒小,科技含量整体不高(不否则有个别高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准入门槛不高,但竞争却比较激烈;

食品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消费者量大,且层面广,企业受社会经济波动影响不大;

大市场,小产品且食品单价不高,单体销售量不大,但由于消费群体大,故总销售量大;

品牌和销售网络是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

产品品种多、生产量大、一般有保质期限制;

销售客户数量多、单客户消费小、但业务频繁,需要管理多种销售渠道;

价格经常需要灵活的调整,需要灵活的销售策略支撑;

需要对客户订单做出快速的响应,并需要及时的配送;

生产配方一旦确认,即按配方化的生产;

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批量一般不会太小;

有寄售管理的需求,即将食品存在在客户的超市或其它营运场所进行销售,物权仍属于我方;

为了促销,经常有拆包、并包、组合包装(搭售)的需要;

对批次进行跟踪,食品行业生产最重视的是品质控制,需按批次进行生产跟踪、投料跟踪;能够根据批次追踪,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分析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的源头或原因。

尝试与机会

对上述痛点分析后,发现地铁早餐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结合国家政策,鼓励大众创业创新;利用大数据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资源,指引目标设定和规划决策。

建设智能化信息平台,将各类规划纳入统一管理,强化规划衔接协调,跟踪监测规划编制和实施进程,推动规划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和归集共享,提高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科学性。

那么这件事情是否可行呢?

通过分析得出:

地铁早餐,暂无相关行业涉足,仍是一片蓝海。

各大城市上班族人数多,对早餐需求量大,且市场较为零碎。

业务可形成闭环,可最小化实施执行。

业务模式

产品源于需求。

顾客在选购早餐时,不止考虑到食品的口味、品牌、价格等因素;那么,怎样的业务模式更能吸引到消费者买单呢?

在传统O2O模式下进行新的营销方式,通过信用政策、拼单、返利、奖励、会员粉丝等众多带有社交属性的经营模式。

通过对众多消费者抽样调查显示:早餐时间一般在早上7:00-9:00之间。

通过不同时间用户执行不同的事件展示模式,介绍地铁早餐项目的业务运作模式:

通过此业务模式,整合食材供应链,从食材供应生产、摊位建设、系统支撑完成业务运作。

系统建设

餐饮食品行业存在市场变化快、产品品种多、计划变化频繁等特点。

系统能提供一个全面、集成的信息系统以支持计划的制定及执行,从企业战略管理、销售预测、需求计划一直到生产、销售、库存、采购、运输等各业务环节和部门,帮助食品饮料企业建立端到端的、跨功能的协同供需计划。

针对这个业务梳理,对系统建设业务架构进行了大致罗列,涵盖供应链SCM、生产制造、S/CRM客商管理、财务、B2C商城、物流仓储WMS、TMS等。

系统从食材供应到消费者手中进行了数字化管理,实现企业资源供需平衡、会员精细化运营、业务标准化执行、带动消费产业链升级。

总 结

互联网传统业务趋近饱和,生活中新的业务痛点也将被发掘,地铁早餐值得大家深入讨论思考。

中国食品行业总是保持一贯的稳健增势。这与国内稳定的消费群体与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持续向高标准追求有直接关系;现阶段,整体行业在产业结构、市场竞争力、运营成本等方面仍有相当的潜力可以发掘。

但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不高,所以几乎在所有细分领域从农副产品、方便食品,到酒类、饮料等,食品饮料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优秀的企业却总能在压力和挑战中获得成长的机遇,最终成长为区域头部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