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会好好照顾你的,所以借我20块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会好好照顾你的,所以借我20块钱”

温柔是炮制且量产的,陪伴是按小时计费的,每一句话都在计量你是否有支付的能力,你是否还愿意在他身上投资。

文|橙雨伞公益

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我曾无数次在微博上刷到过“女大学生网恋被骗x元钱”的新闻,也曾无数次在刷详细报道时恨铁不成钢:这不是明摆着的骗子吗?是得多寂寞才会上这么简单的当?

而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一天我自己就成了这类新闻的主角。

“小姐姐要处cp吗?”

那是在一款手游里。

手游玩家之间,经常会对上“cpdd/ccp”的暗号,意思是“寻一个游戏有缘人(带我上分一起打游戏/做网恋情侣/……)”,简单来说,这两个短语,指向的是一段极为快速且暧昧的关系。

cpdd的暗号经常在手游公屏中出现

而我,就是万千个在公屏聊天框影响下,对cp世界蠢蠢欲动的玩家之一。

在我往公屏对话框里发送“cpdd”的第三天,一个名为“虎牙、莫明”的人加上了我的好友。他开门见山:“小姐姐要处cp吗?”

得到肯定答复,他开始推销自己,说他对我确实感兴趣,说自己技术过硬可以在游戏里带我飞。即便当时我们没有一句过多的交流,他对我的认识仅停留在我的战绩界面。(不得不说我真是战绩傲人)

随后“虎牙、莫明”邀请我组队打了几把游戏,结果配合极差,接连掉了几把分后我们不欢而散。

几天后,就在我几乎忘了这件事时,他突然在游戏里私聊找上我。

他说过去这几天里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我,问我能不能给他我的联系方式。

对于一个从小到大按部就班生活得波澜不惊的人来说,这句话比把西西弗斯的石头扔到水塘里的影响力更大,它是一个通往更多可能性、或者说通往另一个“象征自己是成年人”世界的出口和邀请。

于是我给了他我的微信账号。

“我说过了,现在有你就够了”

“虎牙、莫明”的朋友圈背景,是他和另一个女生在某个情缘网站上结为伴侣的纪念海报,落戳日期就在不久前。

我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他回:“这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这个女生都已经结婚了。”

我没有戳穿这个过于漫不经心脱口而出的低劣谎言,甚至自己骗自己:或许只是一对被命运强行拆散的苦命鸳鸯,赶巧女生最近结婚了,他就做了这么一张海报纪念这段感情。(想在这里贴图,但是他现在换了朋友圈背景,很可惜不能和大家一起分享那张具有10年前QQ黄钻贵族气息的小清新伤感风格海报)

同时“虎牙、莫明”这样告诉我:“不要再管别的女生了,今后我有你一个人就好。”

后来在打电话的过程中,他无意间知道了有男孩子在追我。

他愤怒了。

他非常严肃地教训我,指责我太年轻,分不清男孩子是否是真心的。

他以其中一个家境富裕的男生为例,训斥我:“这个男生有钱又怎样?还不是有可能在骗你。这么有钱为什么不直接给你两千块钱,他拿不出来,这不就说明他是个骗子?”

又指出其他玩浪漫的男生:“这些人都是看你年轻,玩玩而已,等你年纪大了,不值钱了,他们就会抛弃你。”

长达半小时的分析结束,他话风直转,开始陈述自己对我的感情,比较之下,只有他对我是真心的。

我虽然觉得他在强词夺理,过于幼稚(像极了抖音快手上的快餐式感情分析法),但当时的我觉得,这一大段话字里行间,大概可能也许,都是他在极为在乎的情况下脱口而出,又或是年少轻狂一腔热血的无知和真诚,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我证明他对我的在乎?他被激起的占有欲的倾泻是另一种形式的激情表白?

那通电话的最后我回应了什么,如今我早已记不太清。

我唯一记得的是在这通电话之后,我不再拒绝他打来的每一个电话,或者,我开始期待他再一次拨通我的电话。(最后证明是在“期待他找我要钱”)

在当时我的眼里,“虎牙、莫明”是一个闯入者,和我原本世界里所有人都不一样的人,一个特别的人。

我不确定我对他的情绪是否来自这种区分,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对当时的我的吸引。

“我会照顾好你的,借我20块”

不久后,他打电话来,说自己的支付宝账号出了问题,有急事但手机欠费,问我能不能先帮他垫10块钱话费。

我觉得非常蹊跷。

10块钱不是大数目,一个有正常工作的成年人不至于为了10块钱磨半个小时嘴皮;其次,在什么情况下,一个自称常年跑客户的营销类工作党的支付宝会被封掉?又为什么早知道支付宝被封掉的情况下,不启用微信也不去尝试找客服解冻呢?

最明显的问题,为什么是找我磨嘴皮要10块钱?毕竟这个数目的钱,随便找一个关系要好的同事朋友都能要来。

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另一个想法盖过了所有疑问: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他第一个想起我,他只愿在我面前放下自尊借钱。

我借了。

次日,他打来电话,说老家的妹妹带着朋友来找自己玩,而自己因为上个月支付了6000元的母亲“糖尿病”医疗费且借给朋友2000元,导致手头发紧,没有足够的钱带妹妹玩。

他说他觉得很丢人,没有足够的能力照顾自己的家人。

又问我,即便如此,即便跟着他大概率会过苦日子,我还愿意吗。

不等我回答,他再侃侃谈起自己对于“诚信”二字的理解:你看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是吧,人在社会上走,靠的就是诚信。我永远记得在我危难时刻帮助过我的朋友们,也总是会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毕竟出门靠兄弟,说的就是人脉的重要性,我从不亏待这些救我于水深火热的人……(在线点一曲《兄弟义气》送给曾经的错爱)

最后,他说:你能再借我20块吗?

这是一个破绽很多的陈述,从糖尿病需要一次支付6000,到一副社会口吻地谈起“诚信”,再到最后的借款金额,这是一个事后想起来非常显而易见的坑。

但我只听到了一句:我会照顾好你的,我以后一定会尽力不让你过苦日子的。

我想象了一个初入社会的男孩,在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心爱的女孩的画面,想到他在电话那头纠结良久终于艰涩开口的模样,想到他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女生的电话,又因为担心女生会因此看不起他,于是尽量解释、尽量表示自己的诚意的模样。(国产电视剧编剧进来学习)

谁会拒绝一个只是处在短暂的资金短缺阶段,但又满怀“诚意”的青涩男生的请求呢?

当晚,他把这笔钱连同上一次的欠款一并还给我,颇有些骄傲:你看,我就说过我会还的,我才不是骗子。

当时的我比他更开心。(精准扶贫响应国家政策确实开心)

一个看起来诚意满满又满怀激情的青涩男孩,乐于和我分享他生活中的快乐与困难,愿意时刻用誓言围筑自己一片赤诚。

“你是不是不喜欢我?”

因为“虎牙、莫明”陪妹妹的行程,他24小时向我汇报他在干什么,吃了什么,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多么令人安心啊”,当时的我这样想。

在他陪妹妹游玩中山的这几天,我和别的朋友继续组队打游戏。

送走妹妹,他上线,质问我:“你为什么打游戏不叫我?你是不是不喜欢和我打游戏?你是不是不喜欢我?”

不等我回复,他解除了游戏中的亲密关系认证,不再回复我任何消息。

我不知所措,我分不清自己是很难接受这种态度的落差还是舍不得他,但我还是在慌乱之下发送了一大段文字,解释我为什么和别人打游戏,我并不是在有意“伤害”他。

当时的我感到愧疚,觉得自己在辜负他。

第二天下午一点,他给我打来电话,说自己是冲动了,问我能不能继续。

我坦诚我受不了他对待严肃话题抱有过于戏谑的态度,希望他能有所改变。

“虎牙、莫明”开始愤怒了,他觉得自己的一腔热血都贴上了我的冷屁股,指责我在嘲讽他,我在不尊重他,我在看不起他。他拿着更多我曾转发给他的油画一幅幅辱骂,说这个是荡妇的肖像,说那个不过是徒有形式,说我不过是又一个快消文化时代可悲的副产品。

在他过于大声的嘶吼里,我感到了害怕,一半出于本能,一半出于对他表示的“对你感到失望”的抱歉。

当讨论最终定格在“我就是这样了,你爱咋咋”时,我屈服了。

我答应继续和这样的他在一起。

并表示,我会尽全力抑制我的底线。

因为“工资未发”“朋友欠下的欠款一直拖欠”,他的饮食起居成了问题,于是我作为手上尚有余钱的人,就近乎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借他钱款替他点外卖的“责任”。

“你还小,不懂”+卖惨一条龙

他开始说我“打游戏其实就那样”,问我“除了钱,你还为我付出什么了?我给了你我的真心,你又给了我什么?”,他急于要求我证明我对他“爱”的回应,而这个唯一的回应,就是花在他身上的一笔又一笔金钱。

在接下来的近一周里,他共借走了600。

在他发工资的前一天,我提醒他别忘了发工资后要还钱。

第二天,我被他拉黑。

为什么我说不出那个“不”?

我试图在类似网恋翻车等bot上进行投稿,却意外发现了很多类似的案例。

网恋对象肆意玩弄投稿人的感情:

热情的开头——尝试对三观进行洗脑——借钱试水——还钱——再借钱——更热情的嘘寒问暖和更亲密话题的讨论——一个精心准备且呈现得随意的分手——用话术来打压和驯服女生、挑战对方的底线——更多更快地借钱——直接走人。

投稿人的情绪则逐渐趋于崩溃,汇过去的钱款越来越多,换来的只是最后聊天界面的一个红色感叹号。

我和“虎牙、莫明”的最后聊天

于是我这才想起来,他曾磕磕巴巴念出“自己”公司的名字,又颇有些欣喜地在句末加上一句:“对,就是这家公司”;才想起他的外卖地址总是围绕一个地区频繁在变且总是模糊:xx大街向东xx米。

我还想起在我问起他中学在哪个学校时,他让我猜,在一个百度搜索的时间后,他异常艰难念地出了一个明显自己从不熟悉的校名......

对于我的疑惑,他并没有正面给出回答

但我终究还是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借钱。

我意识到,这并不是我如何被高明的骗术欺骗到的问题,这是一个“为什么明知道对面是个架构于虚拟环境的不可信的人,我仍然被骗了”的问题。

首先必须承认,“虎牙、莫明”的话术是有非常多可圈可点之处的,他的每一次借贷都是逐渐温水煮青蛙的过程:

1. 金额不多,乍一看不构成威胁;

2. 因为还过一次,于是看起来有了还钱的可能,似乎可以信任;

3. 多次小额借贷后难以割舍已经借出去的钱,习惯性继续借钱。

而和他的日常聊天,也能嗅到PUA的气息:

1. 贬低我的交友圈:“那些人只想趁你年轻和你玩一玩,只有我是真心的”;

2. 贬低我的价值:“你打游戏是真的就那样”;

3. 漠视我的付出:“你为我付出什么了?”;

4. 测试我的底线并再三突破(这样可以打破原有原则,便于让他的话成为新的原则或让我直接失去原则):“我偏不读书,我一定不戴套”;

如果这些话术再包装一下,用更为精妙、更为隐秘的手法直接变现,成功洗脑一个女生的话,那么这个成功的“借贷”将更轻松。

其次,复盘这件事我们不难发现,到最终被删除好友前,有很多地方我都可以叫停所有进程,但我为什么没有?

为什么我说不出那个“不”?

为什么在整件事情中我几乎忽视了所有本能的警示?

为什么我要压制自己的感受?

关注自己,爱自己

自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面对这个事情时,我又不得不再次提起它。

自媒体“KnowYourself”的读者来信里曾有这么一段话:

“是骗子的问题”是很好的向外归因的方式,我能很快吸取教训走出来,整理自己、恢复自己。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我确实在这段关系里,被一个错误的人吸引,并扼住了自己的发声,自己买东西都舍不得还给骗子双手奉上了自己的金钱。

“自爱”,并不局限于一句“我爱我自己”的口号,它是一种和自己签订的协议、达成的关系。爱本身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自爱也是,而觉察、去感受自己,去尊重、听从我自己的意愿,就是主动去自爱的第一步。

爱自己的意义,是可以去满足“让自己愉悦”的最高目的。

同时我也明白,在打压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女孩们,习惯了将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面前,习惯了压抑并忽视自身的感受,因一丝被偏爱的可能,就很容易倾尽所有。

再回看“虎牙、莫明”等人的大部分手段,都建立在重塑个人价值观、重新定义和评价的基础上。

如果彻底放下这些意见、更多关注自己对自己好一点,让自己起码用不着一个烂人来填补时间空白、来感到自己被在乎、被需要、被温暖、被爱,或许这样的事会少很多。

事情的后续是,我,当事人,尝试了所有我能想到的补救措施:账号举报、公安报警和法院起诉。

账号举报的结果是3天封号,如果对方是一个善于包装的人,这并不会造成很大不便;公安报警的结果是并不受理,一是因为金额不到2000,二是因为“虎牙、莫明”提出的属于民事借贷,公安没有介入的权力;法院起诉需要准确的被告姓名、家庭地址和电话,受理后法院会要求强制执行,但哪怕是“虎牙、莫明”这样段位的骗子,也懂得不暴露自己的准确信息。

不难发现,2000元就是一道关口,而2000元以下就是骗子们深谙且瞄准的温床。

温柔是炮制且量产的,陪伴是按小时计费的,每一句话都在计量你是否有支付的能力,你是否还愿意在他身上投资。

在网络鱼塘骗子眼里,你从来不是例外,你只是他们无数成功的或不成功的目标之一。

但对你自己来说,你就是你的唯一。

所以,当你的报警雷达响起时,想都不要想,建议直接撒丫子跑,不要赌那万分之一的可能,不要沉迷于一个微信头像带来的温柔幻想,你只是一个目标,你连情人都算不上,只有你一个人难于全身而退。

关注自己,因为没有人会比你更懂、比你更爱你自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虎牙

2.6k
  • 热门中概股涨跌不一,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0.18%
  • 虎牙直播宣布接入DeepSeek-R1满血版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会好好照顾你的,所以借我20块钱”

温柔是炮制且量产的,陪伴是按小时计费的,每一句话都在计量你是否有支付的能力,你是否还愿意在他身上投资。

文|橙雨伞公益

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我曾无数次在微博上刷到过“女大学生网恋被骗x元钱”的新闻,也曾无数次在刷详细报道时恨铁不成钢:这不是明摆着的骗子吗?是得多寂寞才会上这么简单的当?

而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一天我自己就成了这类新闻的主角。

“小姐姐要处cp吗?”

那是在一款手游里。

手游玩家之间,经常会对上“cpdd/ccp”的暗号,意思是“寻一个游戏有缘人(带我上分一起打游戏/做网恋情侣/……)”,简单来说,这两个短语,指向的是一段极为快速且暧昧的关系。

cpdd的暗号经常在手游公屏中出现

而我,就是万千个在公屏聊天框影响下,对cp世界蠢蠢欲动的玩家之一。

在我往公屏对话框里发送“cpdd”的第三天,一个名为“虎牙、莫明”的人加上了我的好友。他开门见山:“小姐姐要处cp吗?”

得到肯定答复,他开始推销自己,说他对我确实感兴趣,说自己技术过硬可以在游戏里带我飞。即便当时我们没有一句过多的交流,他对我的认识仅停留在我的战绩界面。(不得不说我真是战绩傲人)

随后“虎牙、莫明”邀请我组队打了几把游戏,结果配合极差,接连掉了几把分后我们不欢而散。

几天后,就在我几乎忘了这件事时,他突然在游戏里私聊找上我。

他说过去这几天里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我,问我能不能给他我的联系方式。

对于一个从小到大按部就班生活得波澜不惊的人来说,这句话比把西西弗斯的石头扔到水塘里的影响力更大,它是一个通往更多可能性、或者说通往另一个“象征自己是成年人”世界的出口和邀请。

于是我给了他我的微信账号。

“我说过了,现在有你就够了”

“虎牙、莫明”的朋友圈背景,是他和另一个女生在某个情缘网站上结为伴侣的纪念海报,落戳日期就在不久前。

我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他回:“这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这个女生都已经结婚了。”

我没有戳穿这个过于漫不经心脱口而出的低劣谎言,甚至自己骗自己:或许只是一对被命运强行拆散的苦命鸳鸯,赶巧女生最近结婚了,他就做了这么一张海报纪念这段感情。(想在这里贴图,但是他现在换了朋友圈背景,很可惜不能和大家一起分享那张具有10年前QQ黄钻贵族气息的小清新伤感风格海报)

同时“虎牙、莫明”这样告诉我:“不要再管别的女生了,今后我有你一个人就好。”

后来在打电话的过程中,他无意间知道了有男孩子在追我。

他愤怒了。

他非常严肃地教训我,指责我太年轻,分不清男孩子是否是真心的。

他以其中一个家境富裕的男生为例,训斥我:“这个男生有钱又怎样?还不是有可能在骗你。这么有钱为什么不直接给你两千块钱,他拿不出来,这不就说明他是个骗子?”

又指出其他玩浪漫的男生:“这些人都是看你年轻,玩玩而已,等你年纪大了,不值钱了,他们就会抛弃你。”

长达半小时的分析结束,他话风直转,开始陈述自己对我的感情,比较之下,只有他对我是真心的。

我虽然觉得他在强词夺理,过于幼稚(像极了抖音快手上的快餐式感情分析法),但当时的我觉得,这一大段话字里行间,大概可能也许,都是他在极为在乎的情况下脱口而出,又或是年少轻狂一腔热血的无知和真诚,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我证明他对我的在乎?他被激起的占有欲的倾泻是另一种形式的激情表白?

那通电话的最后我回应了什么,如今我早已记不太清。

我唯一记得的是在这通电话之后,我不再拒绝他打来的每一个电话,或者,我开始期待他再一次拨通我的电话。(最后证明是在“期待他找我要钱”)

在当时我的眼里,“虎牙、莫明”是一个闯入者,和我原本世界里所有人都不一样的人,一个特别的人。

我不确定我对他的情绪是否来自这种区分,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对当时的我的吸引。

“我会照顾好你的,借我20块”

不久后,他打电话来,说自己的支付宝账号出了问题,有急事但手机欠费,问我能不能先帮他垫10块钱话费。

我觉得非常蹊跷。

10块钱不是大数目,一个有正常工作的成年人不至于为了10块钱磨半个小时嘴皮;其次,在什么情况下,一个自称常年跑客户的营销类工作党的支付宝会被封掉?又为什么早知道支付宝被封掉的情况下,不启用微信也不去尝试找客服解冻呢?

最明显的问题,为什么是找我磨嘴皮要10块钱?毕竟这个数目的钱,随便找一个关系要好的同事朋友都能要来。

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另一个想法盖过了所有疑问: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他第一个想起我,他只愿在我面前放下自尊借钱。

我借了。

次日,他打来电话,说老家的妹妹带着朋友来找自己玩,而自己因为上个月支付了6000元的母亲“糖尿病”医疗费且借给朋友2000元,导致手头发紧,没有足够的钱带妹妹玩。

他说他觉得很丢人,没有足够的能力照顾自己的家人。

又问我,即便如此,即便跟着他大概率会过苦日子,我还愿意吗。

不等我回答,他再侃侃谈起自己对于“诚信”二字的理解:你看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是吧,人在社会上走,靠的就是诚信。我永远记得在我危难时刻帮助过我的朋友们,也总是会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毕竟出门靠兄弟,说的就是人脉的重要性,我从不亏待这些救我于水深火热的人……(在线点一曲《兄弟义气》送给曾经的错爱)

最后,他说:你能再借我20块吗?

这是一个破绽很多的陈述,从糖尿病需要一次支付6000,到一副社会口吻地谈起“诚信”,再到最后的借款金额,这是一个事后想起来非常显而易见的坑。

但我只听到了一句:我会照顾好你的,我以后一定会尽力不让你过苦日子的。

我想象了一个初入社会的男孩,在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心爱的女孩的画面,想到他在电话那头纠结良久终于艰涩开口的模样,想到他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女生的电话,又因为担心女生会因此看不起他,于是尽量解释、尽量表示自己的诚意的模样。(国产电视剧编剧进来学习)

谁会拒绝一个只是处在短暂的资金短缺阶段,但又满怀“诚意”的青涩男生的请求呢?

当晚,他把这笔钱连同上一次的欠款一并还给我,颇有些骄傲:你看,我就说过我会还的,我才不是骗子。

当时的我比他更开心。(精准扶贫响应国家政策确实开心)

一个看起来诚意满满又满怀激情的青涩男孩,乐于和我分享他生活中的快乐与困难,愿意时刻用誓言围筑自己一片赤诚。

“你是不是不喜欢我?”

因为“虎牙、莫明”陪妹妹的行程,他24小时向我汇报他在干什么,吃了什么,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多么令人安心啊”,当时的我这样想。

在他陪妹妹游玩中山的这几天,我和别的朋友继续组队打游戏。

送走妹妹,他上线,质问我:“你为什么打游戏不叫我?你是不是不喜欢和我打游戏?你是不是不喜欢我?”

不等我回复,他解除了游戏中的亲密关系认证,不再回复我任何消息。

我不知所措,我分不清自己是很难接受这种态度的落差还是舍不得他,但我还是在慌乱之下发送了一大段文字,解释我为什么和别人打游戏,我并不是在有意“伤害”他。

当时的我感到愧疚,觉得自己在辜负他。

第二天下午一点,他给我打来电话,说自己是冲动了,问我能不能继续。

我坦诚我受不了他对待严肃话题抱有过于戏谑的态度,希望他能有所改变。

“虎牙、莫明”开始愤怒了,他觉得自己的一腔热血都贴上了我的冷屁股,指责我在嘲讽他,我在不尊重他,我在看不起他。他拿着更多我曾转发给他的油画一幅幅辱骂,说这个是荡妇的肖像,说那个不过是徒有形式,说我不过是又一个快消文化时代可悲的副产品。

在他过于大声的嘶吼里,我感到了害怕,一半出于本能,一半出于对他表示的“对你感到失望”的抱歉。

当讨论最终定格在“我就是这样了,你爱咋咋”时,我屈服了。

我答应继续和这样的他在一起。

并表示,我会尽全力抑制我的底线。

因为“工资未发”“朋友欠下的欠款一直拖欠”,他的饮食起居成了问题,于是我作为手上尚有余钱的人,就近乎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借他钱款替他点外卖的“责任”。

“你还小,不懂”+卖惨一条龙

他开始说我“打游戏其实就那样”,问我“除了钱,你还为我付出什么了?我给了你我的真心,你又给了我什么?”,他急于要求我证明我对他“爱”的回应,而这个唯一的回应,就是花在他身上的一笔又一笔金钱。

在接下来的近一周里,他共借走了600。

在他发工资的前一天,我提醒他别忘了发工资后要还钱。

第二天,我被他拉黑。

为什么我说不出那个“不”?

我试图在类似网恋翻车等bot上进行投稿,却意外发现了很多类似的案例。

网恋对象肆意玩弄投稿人的感情:

热情的开头——尝试对三观进行洗脑——借钱试水——还钱——再借钱——更热情的嘘寒问暖和更亲密话题的讨论——一个精心准备且呈现得随意的分手——用话术来打压和驯服女生、挑战对方的底线——更多更快地借钱——直接走人。

投稿人的情绪则逐渐趋于崩溃,汇过去的钱款越来越多,换来的只是最后聊天界面的一个红色感叹号。

我和“虎牙、莫明”的最后聊天

于是我这才想起来,他曾磕磕巴巴念出“自己”公司的名字,又颇有些欣喜地在句末加上一句:“对,就是这家公司”;才想起他的外卖地址总是围绕一个地区频繁在变且总是模糊:xx大街向东xx米。

我还想起在我问起他中学在哪个学校时,他让我猜,在一个百度搜索的时间后,他异常艰难念地出了一个明显自己从不熟悉的校名......

对于我的疑惑,他并没有正面给出回答

但我终究还是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借钱。

我意识到,这并不是我如何被高明的骗术欺骗到的问题,这是一个“为什么明知道对面是个架构于虚拟环境的不可信的人,我仍然被骗了”的问题。

首先必须承认,“虎牙、莫明”的话术是有非常多可圈可点之处的,他的每一次借贷都是逐渐温水煮青蛙的过程:

1. 金额不多,乍一看不构成威胁;

2. 因为还过一次,于是看起来有了还钱的可能,似乎可以信任;

3. 多次小额借贷后难以割舍已经借出去的钱,习惯性继续借钱。

而和他的日常聊天,也能嗅到PUA的气息:

1. 贬低我的交友圈:“那些人只想趁你年轻和你玩一玩,只有我是真心的”;

2. 贬低我的价值:“你打游戏是真的就那样”;

3. 漠视我的付出:“你为我付出什么了?”;

4. 测试我的底线并再三突破(这样可以打破原有原则,便于让他的话成为新的原则或让我直接失去原则):“我偏不读书,我一定不戴套”;

如果这些话术再包装一下,用更为精妙、更为隐秘的手法直接变现,成功洗脑一个女生的话,那么这个成功的“借贷”将更轻松。

其次,复盘这件事我们不难发现,到最终被删除好友前,有很多地方我都可以叫停所有进程,但我为什么没有?

为什么我说不出那个“不”?

为什么在整件事情中我几乎忽视了所有本能的警示?

为什么我要压制自己的感受?

关注自己,爱自己

自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面对这个事情时,我又不得不再次提起它。

自媒体“KnowYourself”的读者来信里曾有这么一段话:

“是骗子的问题”是很好的向外归因的方式,我能很快吸取教训走出来,整理自己、恢复自己。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我确实在这段关系里,被一个错误的人吸引,并扼住了自己的发声,自己买东西都舍不得还给骗子双手奉上了自己的金钱。

“自爱”,并不局限于一句“我爱我自己”的口号,它是一种和自己签订的协议、达成的关系。爱本身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自爱也是,而觉察、去感受自己,去尊重、听从我自己的意愿,就是主动去自爱的第一步。

爱自己的意义,是可以去满足“让自己愉悦”的最高目的。

同时我也明白,在打压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女孩们,习惯了将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面前,习惯了压抑并忽视自身的感受,因一丝被偏爱的可能,就很容易倾尽所有。

再回看“虎牙、莫明”等人的大部分手段,都建立在重塑个人价值观、重新定义和评价的基础上。

如果彻底放下这些意见、更多关注自己对自己好一点,让自己起码用不着一个烂人来填补时间空白、来感到自己被在乎、被需要、被温暖、被爱,或许这样的事会少很多。

事情的后续是,我,当事人,尝试了所有我能想到的补救措施:账号举报、公安报警和法院起诉。

账号举报的结果是3天封号,如果对方是一个善于包装的人,这并不会造成很大不便;公安报警的结果是并不受理,一是因为金额不到2000,二是因为“虎牙、莫明”提出的属于民事借贷,公安没有介入的权力;法院起诉需要准确的被告姓名、家庭地址和电话,受理后法院会要求强制执行,但哪怕是“虎牙、莫明”这样段位的骗子,也懂得不暴露自己的准确信息。

不难发现,2000元就是一道关口,而2000元以下就是骗子们深谙且瞄准的温床。

温柔是炮制且量产的,陪伴是按小时计费的,每一句话都在计量你是否有支付的能力,你是否还愿意在他身上投资。

在网络鱼塘骗子眼里,你从来不是例外,你只是他们无数成功的或不成功的目标之一。

但对你自己来说,你就是你的唯一。

所以,当你的报警雷达响起时,想都不要想,建议直接撒丫子跑,不要赌那万分之一的可能,不要沉迷于一个微信头像带来的温柔幻想,你只是一个目标,你连情人都算不上,只有你一个人难于全身而退。

关注自己,因为没有人会比你更懂、比你更爱你自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