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时代奋斗者 | 疫情之下,他们仅用22个小时研发上线“随申码”,精确服务千万级人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时代奋斗者 | 疫情之下,他们仅用22个小时研发上线“随申码”,精确服务千万级人口

随申码背后的故事,关键在于上海电子政务便民、利民的基础开发逻辑。

图片来源:图虫

疫情常态化管控的当下,在上海看场电影、乘坐地铁都离不开一张“随申码”。

界面新闻从上海“一网通办”获悉,该功能从上线至今,已经累计使用超12亿次,用码人数超3400万。这张诞生于疫情下“二维码”,现如今保持平均每月一次重要功能更新的节奏。

如何能根据使用者的实时出行,智能辨别安全状况,并示以绿、红、黄三色进行区分?

在疫情爆发之后,将千万级人口城市的精确管理维系在一张二维码之上,是上海有关部门根据现有科技手段作出的大胆、创新决策。

2月16日,上海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部部长储昭武和同事们尚在休假。和其他疫情中的市民一样,居家的他们接到紧急开发“随申码”的任务。

随即,他们召集专家研讨、架构设计、数据对比等工作同时铺开。

“我们连夜组织专家团队在1天内完成架构设计、近亿条原始数据清洗比对,以及2000多万条随申码颜色计算工作。”他说。

经过争分夺秒,2月17日,在“随申办”APP、“随申办”微信及支付宝小程序三端同步推出“随申码”,并根据后续应用情况,不断组织专家团队优化技术架构,提升使用效果。

3月1日,“随申码”扩大了用户覆盖人群,支持港澳台人士、外籍人士获取“随申码”,已有相关用户23.2万人。3月15日上线“随申码”企业版,各类企业可以快速申领单位张贴码,出入员工和访客只需扫一扫,即可查看并记录人员健康状态,从而助力复工复产和精准防控,目前已有3708家机构和企业申请了张贴码,扫码服务共计2376万次。

4月3日,创新推出“亲属随申码”,为学校复课、儿童出行等带来了极大便利,累计用码次数达2584万次,199.2万未成年人通过亲属申领获码。

5月15日,“随申码”平台与电子证照库后台实现融合贯通,为各政务服务窗口实现“亮码办事”进行赋能。

7月5日,“随申码”开通看病就医功能,为患者提供“脱卡支付”新模式。

功能不断拓展,几乎是上海市民人人必备的“随申码”持续、稳定支持上海疫情防控,并为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支撑,还在利民、便民的核心要求上不断拓展功能。

图片来源:上海大数据中心

“随申码”的火速诞生到持续深入应用,是上海依托“一网通办”,持续建设电子政务路径的一个缩影。

自2018年上海加快实施“一网通办”改革以来,已经成为上海营商环境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甚至,在此前发布的《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上海“一网通办”经验作为经典案例写入报告,而上海也在联合国全球城市电子政务评估排名中位列前十。

从基础逻辑上来看,“一网通办”破除了不同职能部门的行政壁垒,打破了“信息孤岛”,让信息在政府部门内部实现了共享。

以“电子证照”为例,它是“一网通办”公共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是推动实现政务服务“减材料”的有效举措,是方便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新型手段。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表示,为全面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加快实现“两个免于提交”目标,作为市政府办公厅“一网通办”改革攻坚团队的重要力量,市大数据中心组成电子证照项目攻坚专班,挂图作战,消项推进,攻坚克难。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应用开发部副部长陈祺透露,电子证照的工作涉及50多个委办单位、16个区,220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推进面大量广。

目前,上海已完成今年新增制发归集777类电子证照,电子证照库总归集量为1.07亿张。

信息流动起来了,市民办事就少操心。

疫情期间,上海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政府办事“不见面办理”进一步推进。

今年3月起,上海“一网通办”推出了不见面办理服务,通过数据共享、证照调用、电子签名等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业务办理流程、精简办事材料、提升用户办事体验,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的不见面全程在线办理。

比如在打造“住房租赁合同网签备案”事项时,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应用开发部工程师徐智蕴多方协调,撰写技术方案,经几轮更新升级,最终首创“多人在线、协同办理”的“不见面办理”模式,方便了市民,也利于在当时的疫情防控。

国内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胜利,但“随申码”、“不见面办理”的历史使命仍在继续。界面新闻获悉,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上海“一网通办”还将推出150个左右事项实现线上办理,进一步提高市民、企业办事体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时代奋斗者 | 疫情之下,他们仅用22个小时研发上线“随申码”,精确服务千万级人口

随申码背后的故事,关键在于上海电子政务便民、利民的基础开发逻辑。

图片来源:图虫

疫情常态化管控的当下,在上海看场电影、乘坐地铁都离不开一张“随申码”。

界面新闻从上海“一网通办”获悉,该功能从上线至今,已经累计使用超12亿次,用码人数超3400万。这张诞生于疫情下“二维码”,现如今保持平均每月一次重要功能更新的节奏。

如何能根据使用者的实时出行,智能辨别安全状况,并示以绿、红、黄三色进行区分?

在疫情爆发之后,将千万级人口城市的精确管理维系在一张二维码之上,是上海有关部门根据现有科技手段作出的大胆、创新决策。

2月16日,上海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部部长储昭武和同事们尚在休假。和其他疫情中的市民一样,居家的他们接到紧急开发“随申码”的任务。

随即,他们召集专家研讨、架构设计、数据对比等工作同时铺开。

“我们连夜组织专家团队在1天内完成架构设计、近亿条原始数据清洗比对,以及2000多万条随申码颜色计算工作。”他说。

经过争分夺秒,2月17日,在“随申办”APP、“随申办”微信及支付宝小程序三端同步推出“随申码”,并根据后续应用情况,不断组织专家团队优化技术架构,提升使用效果。

3月1日,“随申码”扩大了用户覆盖人群,支持港澳台人士、外籍人士获取“随申码”,已有相关用户23.2万人。3月15日上线“随申码”企业版,各类企业可以快速申领单位张贴码,出入员工和访客只需扫一扫,即可查看并记录人员健康状态,从而助力复工复产和精准防控,目前已有3708家机构和企业申请了张贴码,扫码服务共计2376万次。

4月3日,创新推出“亲属随申码”,为学校复课、儿童出行等带来了极大便利,累计用码次数达2584万次,199.2万未成年人通过亲属申领获码。

5月15日,“随申码”平台与电子证照库后台实现融合贯通,为各政务服务窗口实现“亮码办事”进行赋能。

7月5日,“随申码”开通看病就医功能,为患者提供“脱卡支付”新模式。

功能不断拓展,几乎是上海市民人人必备的“随申码”持续、稳定支持上海疫情防控,并为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支撑,还在利民、便民的核心要求上不断拓展功能。

图片来源:上海大数据中心

“随申码”的火速诞生到持续深入应用,是上海依托“一网通办”,持续建设电子政务路径的一个缩影。

自2018年上海加快实施“一网通办”改革以来,已经成为上海营商环境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甚至,在此前发布的《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上海“一网通办”经验作为经典案例写入报告,而上海也在联合国全球城市电子政务评估排名中位列前十。

从基础逻辑上来看,“一网通办”破除了不同职能部门的行政壁垒,打破了“信息孤岛”,让信息在政府部门内部实现了共享。

以“电子证照”为例,它是“一网通办”公共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是推动实现政务服务“减材料”的有效举措,是方便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新型手段。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表示,为全面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加快实现“两个免于提交”目标,作为市政府办公厅“一网通办”改革攻坚团队的重要力量,市大数据中心组成电子证照项目攻坚专班,挂图作战,消项推进,攻坚克难。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应用开发部副部长陈祺透露,电子证照的工作涉及50多个委办单位、16个区,220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推进面大量广。

目前,上海已完成今年新增制发归集777类电子证照,电子证照库总归集量为1.07亿张。

信息流动起来了,市民办事就少操心。

疫情期间,上海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政府办事“不见面办理”进一步推进。

今年3月起,上海“一网通办”推出了不见面办理服务,通过数据共享、证照调用、电子签名等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业务办理流程、精简办事材料、提升用户办事体验,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的不见面全程在线办理。

比如在打造“住房租赁合同网签备案”事项时,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应用开发部工程师徐智蕴多方协调,撰写技术方案,经几轮更新升级,最终首创“多人在线、协同办理”的“不见面办理”模式,方便了市民,也利于在当时的疫情防控。

国内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阶段胜利,但“随申码”、“不见面办理”的历史使命仍在继续。界面新闻获悉,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上海“一网通办”还将推出150个左右事项实现线上办理,进一步提高市民、企业办事体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