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学思践悟】以“浦东精神”引领实训之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学思践悟】以“浦东精神”引领实训之旅

王清宪书记指出,选派干部赴上海专业实训,与赴深圳体悟实训一样,是打造“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

文|青岛市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 浦东五组 刘红

带着责任与担当,胸怀热血与激情,我们第二批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一行跨越767公里,从黄海之滨来到了黄浦江畔。在上海,我们将挂起职务,当起职员,用心向上海企业学习取经,通过现代服务业这个窗口,透视上海改革发展全貌,体悟开放真谛,汲取创新力量,感受包容魅力,助推青岛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打造北方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我所在的浦东新区曾经是黄浦江边一片荒凉的农田,到如今已成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百年中国看上海,三十年发展看浦东”,从浦东开发到上海自贸试验区获批,再到最近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上海一直引领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浦东奇迹”。奇迹的背后,除了党中央决策和国家战略上的成功外,还离不开敢为人先、锐意进取、海纳百川的“浦东精神”。在来到上海短短的几天里,我就已经深切地感受到“浦东精神”的蓬勃有力。

“浦东精神”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在浦江之东由海成陆的千年历史进程中,浦东人以海盐生产为业,又以浦江渔业为生,赶海弄潮,熬波煮盐,筑塘修路,盐民集聚,商人相汇,历经寒暑,不辞辛劳,养就了浦东人勤劳善良、坚韧顽强的个性品格,锻炼了浦东人吸储买卖、随行就市的经商头脑,形成了浦东人敢闯敢试、勇立潮头的行为胆识。正是浦东人民坚持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破难题、敢担风险,才有了30年后浦东新区这颗耀眼的明珠屹立于浦江的东岸。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年我们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王清宪书记指出,选派干部赴上海专业实训,与赴深圳体悟实训一样,是打造“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更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融入实训单位学思践悟,以观察的维度、感悟的深度、学习的广度去感受上海的速度,取回“真经”,服务青岛高质量发展。

“浦东精神”是一种克难攻坚的胆识。浦东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是无数干部群众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面对矛盾不绕道、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问题不逃避,愈难愈往前,愈难愈担当的结果。

当前,青岛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和转型关键期,来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困难与挑战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必须学会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切实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尤其是针对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制约、共性难题、关键环节,要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

“浦东精神”是一种先行一步的锐气。浦东自开发之初就立足于国际一流标准,承担着多项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也始终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我们来学习就要学习上海那一股子气和劲,学习上海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当改革发展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开路先锋,我们要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充实自己的实训之旅。

在今后的专业实训中,我将结合工作实际,重点体悟实训企业的管理逻辑,要站在企业视角全方位体悟什么样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积极架起青沪两地企业沟通交流的桥梁,深层次推动青沪两地企业合作发展,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在强化创新驱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发挥积极作用。

浦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青申互动不停步,愿为桥梁话共赢!在今后的专业实训中,我会尽快融入新角色,坚持学思用相结合,认真学习新理念、新精神、新经验、新打法,树好形象,擦亮“品牌”,当好青岛的“代言人”,讲好“青岛故事”,找出“青岛之问”的“上海答案”!

来源:浦江观澜

原标题:【学思践悟】以“浦东精神”引领实训之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学思践悟】以“浦东精神”引领实训之旅

王清宪书记指出,选派干部赴上海专业实训,与赴深圳体悟实训一样,是打造“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

文|青岛市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 浦东五组 刘红

带着责任与担当,胸怀热血与激情,我们第二批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一行跨越767公里,从黄海之滨来到了黄浦江畔。在上海,我们将挂起职务,当起职员,用心向上海企业学习取经,通过现代服务业这个窗口,透视上海改革发展全貌,体悟开放真谛,汲取创新力量,感受包容魅力,助推青岛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打造北方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我所在的浦东新区曾经是黄浦江边一片荒凉的农田,到如今已成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张靓丽名片。“百年中国看上海,三十年发展看浦东”,从浦东开发到上海自贸试验区获批,再到最近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上海一直引领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浦东奇迹”。奇迹的背后,除了党中央决策和国家战略上的成功外,还离不开敢为人先、锐意进取、海纳百川的“浦东精神”。在来到上海短短的几天里,我就已经深切地感受到“浦东精神”的蓬勃有力。

“浦东精神”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在浦江之东由海成陆的千年历史进程中,浦东人以海盐生产为业,又以浦江渔业为生,赶海弄潮,熬波煮盐,筑塘修路,盐民集聚,商人相汇,历经寒暑,不辞辛劳,养就了浦东人勤劳善良、坚韧顽强的个性品格,锻炼了浦东人吸储买卖、随行就市的经商头脑,形成了浦东人敢闯敢试、勇立潮头的行为胆识。正是浦东人民坚持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破难题、敢担风险,才有了30年后浦东新区这颗耀眼的明珠屹立于浦江的东岸。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年我们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王清宪书记指出,选派干部赴上海专业实训,与赴深圳体悟实训一样,是打造“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更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融入实训单位学思践悟,以观察的维度、感悟的深度、学习的广度去感受上海的速度,取回“真经”,服务青岛高质量发展。

“浦东精神”是一种克难攻坚的胆识。浦东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是无数干部群众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面对矛盾不绕道、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问题不逃避,愈难愈往前,愈难愈担当的结果。

当前,青岛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和转型关键期,来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困难与挑战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必须学会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切实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尤其是针对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制约、共性难题、关键环节,要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

“浦东精神”是一种先行一步的锐气。浦东自开发之初就立足于国际一流标准,承担着多项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也始终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我们来学习就要学习上海那一股子气和劲,学习上海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当改革发展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开路先锋,我们要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充实自己的实训之旅。

在今后的专业实训中,我将结合工作实际,重点体悟实训企业的管理逻辑,要站在企业视角全方位体悟什么样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积极架起青沪两地企业沟通交流的桥梁,深层次推动青沪两地企业合作发展,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在强化创新驱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发挥积极作用。

浦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青申互动不停步,愿为桥梁话共赢!在今后的专业实训中,我会尽快融入新角色,坚持学思用相结合,认真学习新理念、新精神、新经验、新打法,树好形象,擦亮“品牌”,当好青岛的“代言人”,讲好“青岛故事”,找出“青岛之问”的“上海答案”!

来源:浦江观澜

原标题:【学思践悟】以“浦东精神”引领实训之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