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焦旭萍
入职伊始,有幸参加了我的实训单位上海圣博华康文化创意投资有限公司孙业利董事长为我和队友安排的产业园招商运营实战特训营项目,参观了上海金桥经济开发区和上生·新所城市更新项目,在都市园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策划运营方面开拓了崭新的思路,收获感触颇多。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因人才、经济、政策、区位交通等综合优势,上海的园区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先后打造了“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嘉定工业园”等一大批极具综合实力和示范效应的优秀产业园区,以及“新天地”“幸福里”“上生新所”等城市更新代表作。
上海金桥经济开发区——浦东开发开放进程的缩影,“产城融合”的典范
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7年经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桥开发区规划总面积27.38平方公里,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产业发展重要地标。
从出口加工到传统制造业,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轮驱动,再到以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高端产业体系,30年间,金桥开发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46万亿元,以占浦东新区1/50的土地,贡献了浦东新区1/4、上海1/15的工业经济规模,完成了“金桥加工—金桥制造—金桥智造”的蝶变。如今,金桥开发区的“产业地图”日臻完善,在抓住5G加快发展的机遇,建设“金桥5G产业生态园”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两园三基地”(5G产业生态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智能网联车基地、5G超高清视频产业示范基地、机器人示范基地)产业“新地图”,实现了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推动产业向制造业“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使产业逐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转移。
上生·新所——上海“城市更新”最新力作
上生新所,位于延安西路 1262 号,地处“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盛名的新华路历史风貌区。主要由孙科别墅、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海军俱乐部 3 处历史建筑、11 栋贯穿新中国成长的工业改造建筑、4 栋风格鲜明的当代建筑组成。
上生新所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多方共建共享,包括政府、学术机构、社会组织、居民以及房地产企业,利用土地的混合发展模式,提高土地使用效能。作为创意园区,上生新所对空间定位原则为开放.共享。把空间开放给周边的居民,与周边的生活空间连通,形成很强的互动性。现在的上生·新所,已经成为文化艺术的汇聚地,一个集办公、娱乐、生活、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商圈和全天候活力社区,网红打卡地。
当前,青岛拥有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2个省级化工园区,9个省级服务业园区。下一步,更应注重在园区发挥好集约、共享、延展等特性上狠下功夫,使各个开发园区发展进入快速良性发展轨道。
发挥集约特性,严格园区准入门槛。发展经济开发区,要通过创新资源和高新技术的集聚,使其由集聚迈向集约,从而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链条。因此,设置产业门槛是非常重要的关口。金桥开发区在企业的产业方向、规模体量、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方面,都有着明确严格的规定,使得园区的发展形成了硬性约束,集约效应得到凸显。
发挥服务特性,打造共生共享生态。金桥开发区除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外,还重点规划建设了碧云国际社区,加速了跨国公司的集聚。同时,成立了“金桥企业服务中心”,推出的“服务金港”设政策咨询、人才服务、投资服务和综合服务等“店小二”窗口为企服务。同时,企业还可在线上的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实时向政府部门提出遇到的相关问题,后台在搜集到企业的问题后将及时进行回复,真正做到服务“不打烊”。
发挥延展特性,拉长产业价值链条。发展产业园区经济,发挥园区的延展特性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用活资源优势,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为企业持续赋能。
来源:浦江观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