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CoCo这款“养生小料”,会成为今年冬天最大亮点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CoCo这款“养生小料”,会成为今年冬天最大亮点吗?

最近,CoCo都可在小料里添加了银耳,茶颜悦色、新晋网红,甚至在县城茶饮店,都开始卖“银耳奶茶”了。

文|咖门 政雨

编辑|金语

冬季热饮,除了芋泥紫薯,还能卖什么?

最近,CoCo都可在小料里添加了银耳,茶颜悦色、新晋网红,甚至在县城茶饮店,都开始卖“银耳奶茶”了。

这个产品,能成为今年冬季亮点吗?

奶茶里放银耳?CoCo、茶颜悦色都推了

连续几天,我97年的同事都会在下午4点跑到楼下,点杯CoCo都可的雪耳芋圆鲜奶。

淡淡的紫色、淡淡的奶香、淡淡的银耳咀嚼口感,莫名地,这款产品让她十分沉迷。

CoCo都可的雪耳芋圆鲜奶

这是CoCo国庆后推出的新品之一,另两款是柠檬雪耳蜜、莓莓雪耳蜜摇摇冻。

柠檬雪耳蜜是用银耳、柠檬汁、火龙果组合成的一款清爽果茶;莓莓雪耳蜜摇摇冻料更丰富,将红心火龙果放进清甜胶糯的雪耳里,自带浓浓胶质感,再放入摇摇冻、蔓越莓和草莓果酱,茶底选用蜂蜜蜜茶。

在小料里加入银耳是这个系列产品最大的特色,CoCo都可还给银耳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雪耳。

但把银耳这款养生小料加入奶茶里,不是CoCo都可独有。

今年疫情后,茶颜悦色为给外卖奶茶增加口感,也推出一款银耳plus:银耳、百合、枸杞、蔓越莓,不加糖,还给了很多吃法,比如银耳+咸柠檬+雪碧等。

小红书里搜“银耳奶茶”,会出现1W多篇笔记。将银耳、桃胶组合做饮品,许多有特色的热门网红店都在尝试。

银耳的魅力有多大?

以养生为主打的椿风茶饮,据其负责人介绍,在上海的门店里,香奈儿和迪奥柜台会大批量点他们的银耳桃胶素颜水,作为谢客饮品;华为的员工食堂,也跟他们深度合作每天大量采购,送到他们的员工食堂做宵夜。

咖门曾报道过的在县城开店的敬茶品沫,最近也推出两款新品——处女座雪耳茶奶、鲜莓莓雪耳茶,连下沉市场都卖起了银耳。

下沉市场都卖起了银耳

还有很多品牌的杨枝甘露里,早已悄悄加入银耳。

实际上,看起来已经很流行的银耳,在社交平台上评价非常两极:真爱粉如我的同事,每日必点,但也有人觉得“没什么好喝的”。

这个产品有希望成为今年秋冬的产品亮点吗?

银耳会成为今年冬季的亮点吗?

从口感上来说,银耳是个有想象力的小料。

1、它用天然的食材,满足了奶茶需要的咀嚼感

而且和珍珠软糯、波波Q弹的口感又不同,银耳胶质感更强。相同的特性,差异化的口感表达。

2、无色、无味、百搭,可创新搭配的方式更多

比如CoCo将其和柠檬搭配,能凸显口感;跟火龙果搭配,就被赋予了颜色;加到奶茶里,又可以作为咀嚼物补充。

3、具有很明确的养生属性

银耳美肤养颜的养生概念,是个不用教育市场的标签,消费者对此有普遍共识。

而对已经需要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年轻人来说,“养生”是个在冬季让其愿意主动尝试的理由。

但银耳也有一个明显缺陷——价值感弱。

银耳莲子羹是一道经典甜品,对中国消费者来说,银耳的口感太熟悉了。

对于中国消费者,银耳的口感太熟悉了

但其缺陷也是太大众,茶饮在小料的选择上,一直强调价值感:要能卖上价,让消费者熟悉,但不可轻易得到。

“有的消费者,喝到银耳产品像喝甜品、喝甜汤。“有研发人员这样评价。

但从目前被使用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也在被改善。比如:

起名上:CoCo都可不用“银耳”的名字,起名雪耳。

如同豆奶起名“豆乳”,用好的概念和包装,重塑消费者印象。

呈现方式上:相比于甜品中大朵、完整的形态,茶饮里的银耳是小瓣、小瓣的形态,造型和入口的口感差别挺大。

搭配上:许多品牌在使用中,银耳和桃胶同时出现。二者长相、口感都很相似,桃胶可以提升银耳的价值感。

桃胶可以提升银耳的价值感

此外,据资深研发丁健介绍,银耳也可以用一些风味去腌制,比如蜂蜜,桂花糖浆等等,增加口感。

另外,从研发角度讲,目前银耳也存在干、湿两种状态的产品被挑选,操作和使用的难度并不大。

银耳,会带来“养生茶饮”的流行吗?

霜降已过,秋冬的感觉更加浓郁了,各个品牌都推出了热饮新品——大多是芋泥紫薯等常规款。

虽然芋泥消费者认知度高、销量好、操作成熟,但另一方面,新意也越来越少了。

与此同时,在适合冬季的饮品里,“养生”类产品一直是个未被深度开发的领域。

将银耳、桃胶、阿胶、人参、燕窝、蜂王浆等养生产品加入到茶饮里,对越来越注重养生的年轻人来说,找到了更多茶饮的饮用场景和来自于功能性的消费动力。

在椿风茶饮负责人看来,茶饮做的就是女性的生意,而养生又是这个群体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做女人的生意,就要找到让她们没有办法拒绝的下单理由。

但同样是养生,人参、燕窝等产品还存在价格高、普及度低、原料的安全性等问题,而银耳恰恰是一个更大众化、供应链也足够成熟的品类。

被加入到小料里,银耳会是茶饮走养生路线的入口吗?期待市场和消费者反馈。

统筹|妮可

视觉|江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CoCo这款“养生小料”,会成为今年冬天最大亮点吗?

最近,CoCo都可在小料里添加了银耳,茶颜悦色、新晋网红,甚至在县城茶饮店,都开始卖“银耳奶茶”了。

文|咖门 政雨

编辑|金语

冬季热饮,除了芋泥紫薯,还能卖什么?

最近,CoCo都可在小料里添加了银耳,茶颜悦色、新晋网红,甚至在县城茶饮店,都开始卖“银耳奶茶”了。

这个产品,能成为今年冬季亮点吗?

奶茶里放银耳?CoCo、茶颜悦色都推了

连续几天,我97年的同事都会在下午4点跑到楼下,点杯CoCo都可的雪耳芋圆鲜奶。

淡淡的紫色、淡淡的奶香、淡淡的银耳咀嚼口感,莫名地,这款产品让她十分沉迷。

CoCo都可的雪耳芋圆鲜奶

这是CoCo国庆后推出的新品之一,另两款是柠檬雪耳蜜、莓莓雪耳蜜摇摇冻。

柠檬雪耳蜜是用银耳、柠檬汁、火龙果组合成的一款清爽果茶;莓莓雪耳蜜摇摇冻料更丰富,将红心火龙果放进清甜胶糯的雪耳里,自带浓浓胶质感,再放入摇摇冻、蔓越莓和草莓果酱,茶底选用蜂蜜蜜茶。

在小料里加入银耳是这个系列产品最大的特色,CoCo都可还给银耳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雪耳。

但把银耳这款养生小料加入奶茶里,不是CoCo都可独有。

今年疫情后,茶颜悦色为给外卖奶茶增加口感,也推出一款银耳plus:银耳、百合、枸杞、蔓越莓,不加糖,还给了很多吃法,比如银耳+咸柠檬+雪碧等。

小红书里搜“银耳奶茶”,会出现1W多篇笔记。将银耳、桃胶组合做饮品,许多有特色的热门网红店都在尝试。

银耳的魅力有多大?

以养生为主打的椿风茶饮,据其负责人介绍,在上海的门店里,香奈儿和迪奥柜台会大批量点他们的银耳桃胶素颜水,作为谢客饮品;华为的员工食堂,也跟他们深度合作每天大量采购,送到他们的员工食堂做宵夜。

咖门曾报道过的在县城开店的敬茶品沫,最近也推出两款新品——处女座雪耳茶奶、鲜莓莓雪耳茶,连下沉市场都卖起了银耳。

下沉市场都卖起了银耳

还有很多品牌的杨枝甘露里,早已悄悄加入银耳。

实际上,看起来已经很流行的银耳,在社交平台上评价非常两极:真爱粉如我的同事,每日必点,但也有人觉得“没什么好喝的”。

这个产品有希望成为今年秋冬的产品亮点吗?

银耳会成为今年冬季的亮点吗?

从口感上来说,银耳是个有想象力的小料。

1、它用天然的食材,满足了奶茶需要的咀嚼感

而且和珍珠软糯、波波Q弹的口感又不同,银耳胶质感更强。相同的特性,差异化的口感表达。

2、无色、无味、百搭,可创新搭配的方式更多

比如CoCo将其和柠檬搭配,能凸显口感;跟火龙果搭配,就被赋予了颜色;加到奶茶里,又可以作为咀嚼物补充。

3、具有很明确的养生属性

银耳美肤养颜的养生概念,是个不用教育市场的标签,消费者对此有普遍共识。

而对已经需要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年轻人来说,“养生”是个在冬季让其愿意主动尝试的理由。

但银耳也有一个明显缺陷——价值感弱。

银耳莲子羹是一道经典甜品,对中国消费者来说,银耳的口感太熟悉了。

对于中国消费者,银耳的口感太熟悉了

但其缺陷也是太大众,茶饮在小料的选择上,一直强调价值感:要能卖上价,让消费者熟悉,但不可轻易得到。

“有的消费者,喝到银耳产品像喝甜品、喝甜汤。“有研发人员这样评价。

但从目前被使用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也在被改善。比如:

起名上:CoCo都可不用“银耳”的名字,起名雪耳。

如同豆奶起名“豆乳”,用好的概念和包装,重塑消费者印象。

呈现方式上:相比于甜品中大朵、完整的形态,茶饮里的银耳是小瓣、小瓣的形态,造型和入口的口感差别挺大。

搭配上:许多品牌在使用中,银耳和桃胶同时出现。二者长相、口感都很相似,桃胶可以提升银耳的价值感。

桃胶可以提升银耳的价值感

此外,据资深研发丁健介绍,银耳也可以用一些风味去腌制,比如蜂蜜,桂花糖浆等等,增加口感。

另外,从研发角度讲,目前银耳也存在干、湿两种状态的产品被挑选,操作和使用的难度并不大。

银耳,会带来“养生茶饮”的流行吗?

霜降已过,秋冬的感觉更加浓郁了,各个品牌都推出了热饮新品——大多是芋泥紫薯等常规款。

虽然芋泥消费者认知度高、销量好、操作成熟,但另一方面,新意也越来越少了。

与此同时,在适合冬季的饮品里,“养生”类产品一直是个未被深度开发的领域。

将银耳、桃胶、阿胶、人参、燕窝、蜂王浆等养生产品加入到茶饮里,对越来越注重养生的年轻人来说,找到了更多茶饮的饮用场景和来自于功能性的消费动力。

在椿风茶饮负责人看来,茶饮做的就是女性的生意,而养生又是这个群体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做女人的生意,就要找到让她们没有办法拒绝的下单理由。

但同样是养生,人参、燕窝等产品还存在价格高、普及度低、原料的安全性等问题,而银耳恰恰是一个更大众化、供应链也足够成熟的品类。

被加入到小料里,银耳会是茶饮走养生路线的入口吗?期待市场和消费者反馈。

统筹|妮可

视觉|江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