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艘小船开出一个王国,留五百亿财富给社会,他去了天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艘小船开出一个王国,留五百亿财富给社会,他去了天堂

张荣发走了,留下一个长荣王国给社会,也留下他的创业经营思想、为人处世哲学给后人。

文/华商名人堂毕亚军

曾表示永不退休,工作到死的台湾企业家张荣发先生,于1月20日,以90高龄结束了他的工作,也永别了他热爱又挑战一生的大海、天空和陆地。

继“经营之神”王永庆之后,又一颗带领台湾产业走向世界的伟大心脏停止了跳动。但他的眼光、雄心、韬略、钢铁意志和柔软心,以及他没有带走分文,也不留给后人的五百亿财富,还将继续造福他所热爱的水土和同胞。

【一】海上霸主 航运王国

“商界巨人”;“伟大企业家”;“偶像般”的人物。这些称谓都适合用来介绍张荣发。但他内心最欣赏的,恐怕还是“海上霸主”这四个字。“全家都是海运人,我是为海而生,大海就是我的人生!”这是他生前经常介绍自己的开场白。

张荣发1927年生于台湾宜兰苏澳,7岁举家迁往基隆,父亲、大哥、二哥都是船员。他14岁进入日本船公司半工半读,从杂工做起,靠自学一步步转型成为专业航海人员,并先后考上考上三副、升上大副,直到成为船长。

▲图注:1965年张荣发在日本常石造船厂为新船监工

在海上航行15年之后,张荣发踏上了创业历程。最初,他曾与人合作开设新台海运及中央海运,近距离从事一些散货运输。但这些合作都很快告吹。共同的原因是,合作者认为张荣发好高骛远,而张荣发认为他们目光短浅,不堪为谋。

从中央海运与合作伙伴分手后,张荣发认为世上难有真正的事业知音,也从内心认为,必须有绝对权威才能让一家公司按照自己的意志前进。于是,1968年,靠着中央海运分来的全部资产——一艘跑了超过15年的杂货船,以及这艘轮船还没有还完的贷款,他创立了自己的航运公司:长荣海运。

1968年9月1日,张荣发将这艘老船命名为“长信号”,在雄心壮志中飘飘荡荡地驶向了深海,并在此后长风破浪,历经17载奋斗,建立起全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队,成为“世界集装箱航运之王”和“海上新霸主”。

【二】三次大突破改变世界航运格局

弱者习惯将梦想盛入自可怜自艾的酒杯,在困难中一口口地喝掉。强者则把理想融入到自己的血液,至死方休。问鼎世界海运霸主的17载,张荣发遇到纷繁复杂的挑战,但他从未屈服,一直昂首前行,并且越战越勇,越站越高。

长荣创立之初,面临相当大的财务压力。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每往前一步都要向银行磕头作揖。但纵然如此,他也没有原地踏步,而是一有机会就向更远处航行。

长荣海运从一众小公司脱颖而出的第一个动作,来自开辟中东航线。当时,台湾经济已有起飞的苗头,张荣发预判,世界将更紧密链接在一起,航运公司只有走向深海才有未来。在长荣成立的第二年,他就打破围绕台湾打转的局限,决定开辟“远东—中东”定期航线。当时,这些航线都掌握在几乎垄断亚洲国际航线的欧洲远东船公会(FEFC)手中,他的这一举动等于是宣战,因而招来对方降价、封杀货源的一系列反制,要将他驶向世界的计划扼杀于摇篮。

面对强敌,张荣发毫不妥协但周密行动,带领长荣以超常的勤恳,推出大公司无法企及的服务:帮助台湾企业收集中东的市场信息,甚至帮助他们获得中东货物订单进而获得其货运订单。这个突破围剿的办法,让长荣海运在航线上站稳脚跟,并借着台湾工业起飞、台湾外销中东货物规模大增之势,实现事业的大升级。

开辟中东航线之后,张荣发又开辟了中南美航线。这个过程中,他意识到散货运输将不能适应未来的需求,集装箱将会成为海运的主流。于是再次升级长荣的事业,于1972年做出“逐步退出杂货船,向大型集装箱船升级”的决定。

在通常思维中,大型集装箱海运必须是规模足够大的公司才可以去发展。因而,张荣发的决定遇到包括内部股东在内的一致反对,甚至有人嘲笑:“这么小的公司也想做货柜船?”

面对质疑,张荣发闷声前进,纵然合伙人发出退股的威胁也在所不惜。最终,长荣海运于1979年将所有定期航线全面集装箱化,并于1975年实现台湾至美国东海岸定期航线的首航;于1977年开辟了欧洲航线,与总部位于欧洲的远东船公会短兵相接,将战争打到对方的大门前。

当张荣发历经7年征战,让长荣走进全面集装箱化新时代时,世界海运的集装箱时代,也如他所料地到来。在这个崭新的局面下,张荣发发起了更大的攻势。

1981年,张荣发决定向东西双向全集装箱定期航线迈进。这在人类海运史上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一直将长荣视为眼中钉的远东船公会,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后,甚至不择手段攻击张荣发,对外传言“长荣海运财务紧张,开辟环球航线将一败涂地”。其他国际同行对他的批评也一时占尽上风。最极端的例子是:那个亚洲的张荣发,疯了,我们坐等他的破产吧。

张荣发将这一段历程形容为“营运以来最辛苦的挑战。”但他依然是最困难时刻爆发最大力量。他一方面稳定军心,告诉员工和伙伴“切勿自乱阵脚”;一方面从各环节入手,调查研究并优化设计东西双向航线开起来后的各种问题解决方案,在波涛汹涌中提振着大家与他一到创造历史的信心。

1982年,张荣发砸重金订购了24艘新货柜船,1983年,长荣海运正式开辟了大西洋航线,成为首家横越大西洋的亚洲船公司,不只打破欧美独揽局面,也书写了全世界航运业的新历史。

1984年,张荣发再次给世界航运业一个大改变:将东西双方航线改为环球航线。当时长荣海运已开设有台湾到美国、台湾到欧洲、台湾到中东等众多航线,但其运作模式都是,两地直线往返,全世界其他同行也都是如此。

这个模式下,去程货满仓,但回程往往货源不足,甚至空船返回,造成了运力的巨大浪费。不断挑战更高效率的张荣发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这难问题。此前,大家的办法都是努力增加美国的货源,张荣发也是如此。但一个偶然间,看着桌上地球仪沉思这个问题的张荣发,突然一个转念,再次改变了航运世界。

“地球是圆的,我们为什么不打破两地定点直航的做法,让船从台湾到美国,再从美国到欧洲,从欧洲到中东,从中东返回台湾,如此绕地球一圈地持续运转。只要这些定点之间有货物可载,即可解决空船浪费问题。倘若这个办法可行,以往要三条船才能航行美国、欧洲、中东三个地方,如今则只需一条船就可以了。”

被此灵感大为振奋的张荣发,即时展开深入调查,探究三地之间的货源是否能够支持这一理念。调查的结果让他更加振奋:欧美航线的收、发货人,有90%是相同的。这就是说,美国与欧洲两地之间彼此都有货物可载。

火速地,他把这个新模式付诸了实践。改变的效果马上显现出来,过去三条船跑美国、欧洲、中东三条航线,每天需要140吨燃油,57名船员。环球航线开航后,一条船每天只要70吨燃油,只需17名船员,就能一趟走完上述三条航线,而且还不必重覆靠港,又节省了一笔码头买路钱。这也让长荣的竞争力大增。到1985年,之前订购船只到位时,张荣发已不可撼动地成为了全球海运的新王者。

“从最初的600TEU,到率先做1200TEU,全世界的眼睛都亮了。”张荣发激动地回忆,并强调:“打破FEFC的统治地位给了我巨大的成就感。”

【三】飞向天空

1988年,台湾正式发布了开放民营航空业的政策。创业20载并已稳坐“海上霸主”宝座的张荣发,决定从海上飞向天空。

当年9月1日,长荣海运20周年的庆典上,张荣发向来自全球的分公司和代理商们宣布他的新构想——进军航空业。

当时,两岸航空公司的服务都停留在很低的层次,甚至一直名列世界最差航空公司之内。因此,张荣发强调,要把长荣海运的管理与服务经验延伸至天空,提高两岸航空服务品质,增加社会的就业机会,建立华人航空公司的新声誉。

1989年10月,张荣发正式成立了长荣航空公司,并于同年10月6日向美国波音公司及麦道道格拉斯签订了购买26架飞机合约总金额达36亿美元的协议,在世界航空市场的瞩目中展开了天空之旅。

但事情的难度大大超出他的想象。台湾当局明面上支持私人进入航空业,暗地里却充满各种势力的博弈。长荣航空向当局提交组建申请后,先是迟迟得不到批准回复,之后又以“飞行安全为由”被告知只能先申请航空货运。

有信心战胜市场困难的张荣发,不够信心改变政府的决定。一贯雄心壮志的他在倍感失望中,召集专做航空项目的主管举行会议,表示自己已做好准备,为已投入两、三亿元新台币买单,然后退出航空计划。

他含恨地对下属们说:“长荣航空所遭遇的困难,不是凭着竞争实力可以解决的,公司的决定是不得已的选择。”会场上,一些为长荣航空忙碌了一年或者几个月的高管们,有人哭泣,有人不平,但更多人是不服输,不服气。在糟糕的心情中散会并渡过一天后,第二天刚刚上班,年轻的高管们便自发集体出现在了张荣发的办公室,恳请他继续航空事业,并且表示,要不计回报,跟他一起拼到底。

张荣发仔细考虑了两天,最后改变决定,继续做长荣航空。1991年6月24日,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长荣航空拿到了“民用航空运输业许可证”。7月1日,长荣航空的航班终于飞向了蓝天,写下台湾民营航空的第一页。

千辛万苦得到的机会,让张荣发和团队加倍珍惜。他们把长荣海运先进的管理悉数改良应用到长荣航空上,全面革新航空业的弊病,以全新机队和全新服务打造全新的品牌,并把工作做到每一位空服人员都要亲自面试,所有订位组的电话铃声一响就要有人接的水平。同时还在全球首创“第四舱等”——长荣客舱,引起世界其他知名的航空公司跟进,也一举打出公司的领先服务品牌。

随后三四年,长荣航空陆续开通了亚、欧、美、澳等大洲等30多条航线,创造了全球新成立航空公司的最好成绩,并与台湾老牌航空巨头华航并列为台湾两大航空公司。到2008年8月,长荣航空机队较之前几乎增加了一倍达到54架,成为台湾地区消费者心目中的国际航线第一名品牌。

2002年,长荣航空在台湾上市。称霸海上的张荣发,在更加浩瀚的天空,也拥有了一片自己的灿烂的天。

此后的发展中,张荣发始终把更好的服务作为长荣建立竞争力的着力点。

如今,长荣航空不但已是大中华地区倍受欢迎的航空公司之一,而且一直以创新及优质服务著称业界,并引领着航空业软硬服务设施和水准的进步。2010、2012年,公司还被美国著名旅游杂志《Travel & Leisure》评选为“全球十大最佳航空公司(Top Ten International Airlines)”。

兴办长荣航空的同时,张荣发也向陆地进军,开始陆路货运业务,并进军酒店、地产、钢铁、金融服务等相关事业。如今,长荣旗下已拥有长荣海运、长荣航空、长荣国际储运、“中央”再保险4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千亿元人民币,为台湾最具实力的大型财团企业之一。

张荣发个人也成为台湾一线富豪企业家,航运鼎盛期甚至是世界级大富豪。在2015年《福布斯》富豪榜上,他以560以新台币净资产,名列台湾富豪榜的第17位。

【四】胆大心细的亲力亲为者

张荣发是典型的工作狂。他曾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自己要工作到死。如今,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到其终止生命的那一刻,他的职务还是:长荣集团总裁。

事必躬亲是张荣发鲜明的工作作风。他认为:工作上没有小事,只要自己精力允许就会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新。初创海运事业之际,他把每艘船都视为亲生子女般,从起工建造、命名、下水、试车到竣工交船,都全程亲自参与。

当公司大了,不能一一看在眼里。他则借助先进科技让管理细致入微。从创业初始,张荣发就坚信,信息是制胜的关键之一。他给旗下事业配备上完善而先进的计算机信息联机系统,让自己在长荣总部总裁办公室里,抬头就可看到旗下货柜轮、飞机在电子地图上运行状态与轨迹,并一切尽在掌握。

张荣发非常注重细节。一个故事是,一次会议上,一位戴着劳力士手表的主管发现张荣发才戴着一支普通的手表,深感不好意思,于是悄悄摘下手表放进兜里。张荣发看到这位主管的动作,也猜出他的心思,笑着发话:没有关系嘛,你戴好表说明我们公司的待遇好,这是我的骄傲。最后的结果是,张荣发自己设计了一款带有长荣标志的手表,从他自己到门口的警卫,一人一块,一摸一样。

做海运,做航空,张荣发要求对市场行情和全球同行的设备、技术与服务了如指掌,甚至对空厨的每一种食品都一一试吃。做酒店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他出差到哪里都带着一把卷尺,测量人家各种设备、设施和空间布局。

在经营管理上,张荣发舍得为员工支付高过同行的薪酬待遇、并对人才培训不惜血本,但他高标准、严要求,奉行“精兵简政”的方针。他可以大手笔订购20多架巨型客机,花大钱把飞行员、维修人员、空服人员送往美、日受训,并且为员工支付让同行惭愧的报酬,但他不肯多用一名员工,也不愿有一度电的浪费。

张荣发看似雄心勃勃,勇猛无比,但“心有猛虎”的背后,是他的“细嗅蔷薇”。猛打猛冲扩张的背后,是他对风险的高度重视、大势的审慎判断,以及始终保持的头脑清醒。他的发展与风险管理哲学是,以最坏的打算去编制计划,以最大的努力去执行计划。他认为这是让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唯一方法。他最骄傲的就是,在他执掌公司的几十年里,没有一年出现过亏损。

尤其在称霸海洋的征途中,张荣发每个大胆进击的背后都是小心谨慎的风险管控。他的目标是建立世界最大的海运公司,但他并没有购买世上最大吨位的货船,而是始终把船只吨位控制在自己认为可接受的水平。

法国航运公司CMACGM董事长要和他合作,建造可运载万个标准箱的超级货运船。张荣发拒绝了这个建议。甚至,他还频频告诫同行船东不要加入巨型船舶的“具乐部”。“造这么大的船,经济不好时怎么办,不可能支撑这么大货运船。”“等航运萧条,我几千个标箱的船可以满载,你上万个标箱的,到哪里找那么多的货。”后来,甚至今天的发展,证明他的这个策略,是相当的英明。

2008年金融海啸之前的盛景中,全球主要对手都在努力扩张船队。但张荣发宁愿租船也不造船,这让他得以从容渡过后来的航运寒冬。“当时,我已预感到经济会坏,也做了准备。一句话:造船时,要考虑到经济坏时能支撑吗?”张荣发说,他和其他人一样,没有什么内幕消息。但强调,自己我比其他人多了一份清醒。“积谷防荒。我不是一个预言家,但我在这个行业做了40年,已度过了很多风风雨雨。当遇到不可避免的萧条,庞大的船舶将遭遇不稳定。”他说。

也正是这种胆大心细,以及小心求证,配合上永无止境地亲力亲为、学习、创新。张荣发才得以打赢“小虾米对大鲸鱼”的海运世纪之战,并获得全球航运权威媒体——英国《劳氏船级社》(Lloyd’s List)颁发终生成就奖。

【五】两岸“调和人”

如何在两岸关系中扮演角色,对大多数台商而言,堪称敏感甚至“两难”的议题。置身此中的张荣发,以“始终是一个中国人”的立场,巧妙而又艰难地扮演着“调和人”的角色,并最终赢得两岸一致的肯定与欣赏。

在台湾,张荣发曾一度让国民党、民进党都不欢喜。他与曾任长荣海事律师的陈水扁有超过20年的私交,还曾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受邀担任国策顾问,因而不被国民党欢迎。后来,他对民进党推动“台独”以及一系列限制两岸和平往来的政策深感失望,与扁政府分道扬镳,并且力挺“九二共识”,大力推动两岸“三通”,还于2006年买下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大楼,这又被民进党指责为国民党“同伙”。

但最终,无论面对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力挺“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张荣发,得到台湾国民党、民进党一致的欢迎,乃至仰赖。也得到大陆的一直欢迎,以及改革开放后历届中央政府的礼遇。在这一局面下,他对大陆从投资到慈善都是全面参与,并最终为调和与促进两岸关系做出历史性贡献。

从1992年投资大陆至今,张荣发不但已在大陆建立起完善的事业布局,更为两岸的“三通”担当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同时也对大陆慈善事业贡献良多。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深圳以及台北、高雄、基隆等城市,同时举行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以及直接通邮的启动和庆祝仪式,张荣发旗下的长荣海运及长荣航空,都是直接参与者。

2012年,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北京接见张荣发,呼吁“两岸同胞”要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才能深化经济合作;张荣发则说,“台湾人当然也是中国人”,只要两岸同胞携手努力,一定能够实现两岸共同繁荣发展。

而在此之前,有人将否定“九二共识”作为竞选筹码时,张荣发也公开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对话的基础,如果没有“九二共识”,台湾就没了。

【六】台湾商界典范

张荣发在海洋、天空与陆地的商业成功,得益于他的雄心壮志、前瞻远见、钢铁意志,也得益于他始终坚持的诚信与道德。

也正是基于后者,才让他从最初的一条货船到称霸海上,一直得到包括日本丸红商社在内诸多财团的支持,甚至一度可以不花一分钱就能扩充船队。如果没有这些,纵然他拥有前面的一切,也决不可能有如此辉煌的业绩。

张荣发看上去是性情中人,但一直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并经历过相当多的磨练。

他曾回忆,17岁时,他曾跑去参加日本政府的“神风特攻队”(敢死队)的征选,后来又被征召当“日本兵”,并在此期间受到“非人”的折磨乃至历练,进而让他学会面对压力,解决问题,乐观看待事物,甚至苦中作乐。因而后来的商海征战中,他始终能“关关难过关关过”,最终反败为胜。而包括成为著名企业家之后,他戒烟、戒脾气,60岁宣布吃素,坚持锻炼,保持体重,直到停止呼吸。

钢铁意志之外,张荣发更多展现出的则是关怀民生与社会的柔软心。1985年,张荣发成立“财团法人张荣发基金会”,从慈善救助、提供清寒助学金,到成立长荣交响乐团、创办海事博物馆,持续专业地开展公益慈善事业。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强震,第三天,长荣集团即宣布捐助1000万美元;2009年台湾发生大水灾,他第一时间集团捐4亿新台币,个人捐款1.2亿新台币……2008和2009年,张荣发都被《福布斯》(Forbes)连续两年评为“亚洲慈善家”。

2012年2月7日,张荣发更公开宣布,身后仅将股票留给子女,其余个人财产将全数捐给基金会做公益之用。“留一些股票给孩子们生活过日子就可以,其他的需要他们自己去打拼。”他强调,并同时以自己为例子,鼓励年轻人要鼓足勇气,加强学习,自力更生,开创对社会有益的事业,并实现自我。

有感于社会乱象频仍、道德逐渐沦丧,张荣发还从2008年1月起,创办发行《道德月刊》,希望借由励志、温馨的小故事传达人生之道,唤醒人性的真善美;目前该刊物的月发行量已逾26万本,读者遍布各地,更有数千所学校将该刊物当作推动品格教育的教材,而张荣发从刊物设计到文章修订,一一亲自参与。

也正因为他对台湾做出的杰出贡献,得知他离世的消息后,台湾社会一致给予其高度评价。国民党代理主席黄敏惠称,为痛失引领台湾产业走向世界的企业典范深感惋惜与不舍,赞赏他是台湾人永远的骄傲,并相信他“爱惜台湾、照顾乡里”的精神,将受到台湾人民永远的感念。民进党发言人阮昭雄则表示,让台湾失去一位本土典范的企业家,张荣发一生刻苦朴实的人生哲学,剑及履及的做事态度,钢铁意志的创业精神,传奇的人生,将会是后人所学习景仰的成功典范。

而在此前,张荣发已累计获颁15个勋章以及8个名誉博士,以及连续5次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亚洲慈善家”。包括: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英国颁发的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意大利政府颁发的大十字勋章、比利时政府颁发的王冠司令勋章、荷兰政府颁发的荷兰皇家勋章(司令官)、日本政府颁发的旭日重光勋章(领授)以及德意志联邦共和大十字勋章等。

【七】身后的遗产与疑问

张荣发走了,也留给世人对长荣及其家族的一些迷思。

张荣发有两位妻子,分别是大房张林金枝、二房李玉美,他与前者生有一女三子,分别是长女张淑华、儿子张国华、张国明、张国政,与后者则生下独子张国炜。随着张荣发的离开,长荣集团的接班甚至财产分割也给世人留下疑问。

2014年6月,大房去世不到1年的张荣发以88岁高龄迎娶二房,外界解读,这显示他在为下一代接班进一步准备,其目的是帮助四子张国炜名正言顺地掌管长荣的空运事业。进而将长荣版图一分为二,由大房执掌海运、二房则主管空运的接班安排做实。

但这一计划能否如愿,在他离开后充满了变数。因为在此之前,已经出现过张国政看不惯父亲独宠二房而冷落自己的母亲,进而一度与张荣发对立,而张国炜则因坚持迎娶长荣空姐而与张荣发一度反目……令长荣集团一度进入“接班空窗期”。

甚至,包括张荣发身前关于财富全部捐赠给社会的决定,是否能兑现?也增加了不确定性。因为后人拒不执行捐赠遗产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而按照《福布斯》统计,张荣发的财富至少高达560亿新台币,这么大一个数字,也不排除下一代与张荣发会有不同的念想。

张荣发走了,留下一个长荣王国给社会,也留下他的创业经营思想、为人处世哲学给后人。

这些思想、哲学闪烁在他的言辞中,包括:

做任何事,用不用心,别人都感受得到,你必须真有心!

做什么事,都该留给别人余地。

人生很奇妙,让你怀念的很可能都不是钱买得到的东西,有时事业做再大,最想要的却是简单的滋味和真心的对待。

这几年,讲那么多建言,不如从道德扎根做起,政府有德道心,就会设身处地为民着想、倾听民意;企业家有道德,赚钱就取之有道。

胆大心细,勇于冒险”是创业能否成功最重要的关键。如果遇到困难就转弯,到最后恐怕会一事无成。做事业也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决定方向后就要想办法完成。

船,行走大洋,前方疑无来路,行过又不留迹痕,这不就好像我们积聚人世所有财宝,最后还不是两脚一伸,归于虚空,世间的财宝、名声,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好奇心,是求知的开始,好奇心加上求知欲,就像船的引擎与方向舵,有前进的动力,也有学习的方向。不懂的事一定要问,让人笑一次,不要让人笑一辈子。

事业的发展本身,对我就是一种享受;能够工作,为事业做出贡献,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所以,我不需要“退休”。我会一直做到我倒在办公桌的那一天。

我的个性是,对手愈强悍,我就愈不屈服。如果不去克服横亘在眼前的困难,事业根本没有办法继续。

即使一旦失败,我不会陷入其中。交女朋友也一样,一旦人家不愿意,就要立即甩开!

我从未被虚名迷失。如果长荣不知节制,一味求大,贪恋世界第一的美名,也可能会为自己招来祸害。

谈判最重要的是达成目标,结局不必你输我赢。我方想要赢得更多,不见得对方就必须有所损失。

我这样亲自量东量西,也令一些人感到诧异。如果我不亲自量一量,找不到我想知道的关键数据,我的心就不安定。

省钱要有良心,花钱要有头脑,有的“省钱”,其实是一种“贪”的伪装、变形。关于安全的钱,再多也不能省。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要随时应变、与时俱进。选人,用人,管理,评鉴人,要能掌握到人心本质。

我喜欢朴实的人,也不会在乎员工背景。学历,不等于学习力,态度才是关键。

【版权声明】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严禁私自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艘小船开出一个王国,留五百亿财富给社会,他去了天堂

张荣发走了,留下一个长荣王国给社会,也留下他的创业经营思想、为人处世哲学给后人。

文/华商名人堂毕亚军

曾表示永不退休,工作到死的台湾企业家张荣发先生,于1月20日,以90高龄结束了他的工作,也永别了他热爱又挑战一生的大海、天空和陆地。

继“经营之神”王永庆之后,又一颗带领台湾产业走向世界的伟大心脏停止了跳动。但他的眼光、雄心、韬略、钢铁意志和柔软心,以及他没有带走分文,也不留给后人的五百亿财富,还将继续造福他所热爱的水土和同胞。

【一】海上霸主 航运王国

“商界巨人”;“伟大企业家”;“偶像般”的人物。这些称谓都适合用来介绍张荣发。但他内心最欣赏的,恐怕还是“海上霸主”这四个字。“全家都是海运人,我是为海而生,大海就是我的人生!”这是他生前经常介绍自己的开场白。

张荣发1927年生于台湾宜兰苏澳,7岁举家迁往基隆,父亲、大哥、二哥都是船员。他14岁进入日本船公司半工半读,从杂工做起,靠自学一步步转型成为专业航海人员,并先后考上考上三副、升上大副,直到成为船长。

▲图注:1965年张荣发在日本常石造船厂为新船监工

在海上航行15年之后,张荣发踏上了创业历程。最初,他曾与人合作开设新台海运及中央海运,近距离从事一些散货运输。但这些合作都很快告吹。共同的原因是,合作者认为张荣发好高骛远,而张荣发认为他们目光短浅,不堪为谋。

从中央海运与合作伙伴分手后,张荣发认为世上难有真正的事业知音,也从内心认为,必须有绝对权威才能让一家公司按照自己的意志前进。于是,1968年,靠着中央海运分来的全部资产——一艘跑了超过15年的杂货船,以及这艘轮船还没有还完的贷款,他创立了自己的航运公司:长荣海运。

1968年9月1日,张荣发将这艘老船命名为“长信号”,在雄心壮志中飘飘荡荡地驶向了深海,并在此后长风破浪,历经17载奋斗,建立起全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队,成为“世界集装箱航运之王”和“海上新霸主”。

【二】三次大突破改变世界航运格局

弱者习惯将梦想盛入自可怜自艾的酒杯,在困难中一口口地喝掉。强者则把理想融入到自己的血液,至死方休。问鼎世界海运霸主的17载,张荣发遇到纷繁复杂的挑战,但他从未屈服,一直昂首前行,并且越战越勇,越站越高。

长荣创立之初,面临相当大的财务压力。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每往前一步都要向银行磕头作揖。但纵然如此,他也没有原地踏步,而是一有机会就向更远处航行。

长荣海运从一众小公司脱颖而出的第一个动作,来自开辟中东航线。当时,台湾经济已有起飞的苗头,张荣发预判,世界将更紧密链接在一起,航运公司只有走向深海才有未来。在长荣成立的第二年,他就打破围绕台湾打转的局限,决定开辟“远东—中东”定期航线。当时,这些航线都掌握在几乎垄断亚洲国际航线的欧洲远东船公会(FEFC)手中,他的这一举动等于是宣战,因而招来对方降价、封杀货源的一系列反制,要将他驶向世界的计划扼杀于摇篮。

面对强敌,张荣发毫不妥协但周密行动,带领长荣以超常的勤恳,推出大公司无法企及的服务:帮助台湾企业收集中东的市场信息,甚至帮助他们获得中东货物订单进而获得其货运订单。这个突破围剿的办法,让长荣海运在航线上站稳脚跟,并借着台湾工业起飞、台湾外销中东货物规模大增之势,实现事业的大升级。

开辟中东航线之后,张荣发又开辟了中南美航线。这个过程中,他意识到散货运输将不能适应未来的需求,集装箱将会成为海运的主流。于是再次升级长荣的事业,于1972年做出“逐步退出杂货船,向大型集装箱船升级”的决定。

在通常思维中,大型集装箱海运必须是规模足够大的公司才可以去发展。因而,张荣发的决定遇到包括内部股东在内的一致反对,甚至有人嘲笑:“这么小的公司也想做货柜船?”

面对质疑,张荣发闷声前进,纵然合伙人发出退股的威胁也在所不惜。最终,长荣海运于1979年将所有定期航线全面集装箱化,并于1975年实现台湾至美国东海岸定期航线的首航;于1977年开辟了欧洲航线,与总部位于欧洲的远东船公会短兵相接,将战争打到对方的大门前。

当张荣发历经7年征战,让长荣走进全面集装箱化新时代时,世界海运的集装箱时代,也如他所料地到来。在这个崭新的局面下,张荣发发起了更大的攻势。

1981年,张荣发决定向东西双向全集装箱定期航线迈进。这在人类海运史上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一直将长荣视为眼中钉的远东船公会,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后,甚至不择手段攻击张荣发,对外传言“长荣海运财务紧张,开辟环球航线将一败涂地”。其他国际同行对他的批评也一时占尽上风。最极端的例子是:那个亚洲的张荣发,疯了,我们坐等他的破产吧。

张荣发将这一段历程形容为“营运以来最辛苦的挑战。”但他依然是最困难时刻爆发最大力量。他一方面稳定军心,告诉员工和伙伴“切勿自乱阵脚”;一方面从各环节入手,调查研究并优化设计东西双向航线开起来后的各种问题解决方案,在波涛汹涌中提振着大家与他一到创造历史的信心。

1982年,张荣发砸重金订购了24艘新货柜船,1983年,长荣海运正式开辟了大西洋航线,成为首家横越大西洋的亚洲船公司,不只打破欧美独揽局面,也书写了全世界航运业的新历史。

1984年,张荣发再次给世界航运业一个大改变:将东西双方航线改为环球航线。当时长荣海运已开设有台湾到美国、台湾到欧洲、台湾到中东等众多航线,但其运作模式都是,两地直线往返,全世界其他同行也都是如此。

这个模式下,去程货满仓,但回程往往货源不足,甚至空船返回,造成了运力的巨大浪费。不断挑战更高效率的张荣发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这难问题。此前,大家的办法都是努力增加美国的货源,张荣发也是如此。但一个偶然间,看着桌上地球仪沉思这个问题的张荣发,突然一个转念,再次改变了航运世界。

“地球是圆的,我们为什么不打破两地定点直航的做法,让船从台湾到美国,再从美国到欧洲,从欧洲到中东,从中东返回台湾,如此绕地球一圈地持续运转。只要这些定点之间有货物可载,即可解决空船浪费问题。倘若这个办法可行,以往要三条船才能航行美国、欧洲、中东三个地方,如今则只需一条船就可以了。”

被此灵感大为振奋的张荣发,即时展开深入调查,探究三地之间的货源是否能够支持这一理念。调查的结果让他更加振奋:欧美航线的收、发货人,有90%是相同的。这就是说,美国与欧洲两地之间彼此都有货物可载。

火速地,他把这个新模式付诸了实践。改变的效果马上显现出来,过去三条船跑美国、欧洲、中东三条航线,每天需要140吨燃油,57名船员。环球航线开航后,一条船每天只要70吨燃油,只需17名船员,就能一趟走完上述三条航线,而且还不必重覆靠港,又节省了一笔码头买路钱。这也让长荣的竞争力大增。到1985年,之前订购船只到位时,张荣发已不可撼动地成为了全球海运的新王者。

“从最初的600TEU,到率先做1200TEU,全世界的眼睛都亮了。”张荣发激动地回忆,并强调:“打破FEFC的统治地位给了我巨大的成就感。”

【三】飞向天空

1988年,台湾正式发布了开放民营航空业的政策。创业20载并已稳坐“海上霸主”宝座的张荣发,决定从海上飞向天空。

当年9月1日,长荣海运20周年的庆典上,张荣发向来自全球的分公司和代理商们宣布他的新构想——进军航空业。

当时,两岸航空公司的服务都停留在很低的层次,甚至一直名列世界最差航空公司之内。因此,张荣发强调,要把长荣海运的管理与服务经验延伸至天空,提高两岸航空服务品质,增加社会的就业机会,建立华人航空公司的新声誉。

1989年10月,张荣发正式成立了长荣航空公司,并于同年10月6日向美国波音公司及麦道道格拉斯签订了购买26架飞机合约总金额达36亿美元的协议,在世界航空市场的瞩目中展开了天空之旅。

但事情的难度大大超出他的想象。台湾当局明面上支持私人进入航空业,暗地里却充满各种势力的博弈。长荣航空向当局提交组建申请后,先是迟迟得不到批准回复,之后又以“飞行安全为由”被告知只能先申请航空货运。

有信心战胜市场困难的张荣发,不够信心改变政府的决定。一贯雄心壮志的他在倍感失望中,召集专做航空项目的主管举行会议,表示自己已做好准备,为已投入两、三亿元新台币买单,然后退出航空计划。

他含恨地对下属们说:“长荣航空所遭遇的困难,不是凭着竞争实力可以解决的,公司的决定是不得已的选择。”会场上,一些为长荣航空忙碌了一年或者几个月的高管们,有人哭泣,有人不平,但更多人是不服输,不服气。在糟糕的心情中散会并渡过一天后,第二天刚刚上班,年轻的高管们便自发集体出现在了张荣发的办公室,恳请他继续航空事业,并且表示,要不计回报,跟他一起拼到底。

张荣发仔细考虑了两天,最后改变决定,继续做长荣航空。1991年6月24日,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长荣航空拿到了“民用航空运输业许可证”。7月1日,长荣航空的航班终于飞向了蓝天,写下台湾民营航空的第一页。

千辛万苦得到的机会,让张荣发和团队加倍珍惜。他们把长荣海运先进的管理悉数改良应用到长荣航空上,全面革新航空业的弊病,以全新机队和全新服务打造全新的品牌,并把工作做到每一位空服人员都要亲自面试,所有订位组的电话铃声一响就要有人接的水平。同时还在全球首创“第四舱等”——长荣客舱,引起世界其他知名的航空公司跟进,也一举打出公司的领先服务品牌。

随后三四年,长荣航空陆续开通了亚、欧、美、澳等大洲等30多条航线,创造了全球新成立航空公司的最好成绩,并与台湾老牌航空巨头华航并列为台湾两大航空公司。到2008年8月,长荣航空机队较之前几乎增加了一倍达到54架,成为台湾地区消费者心目中的国际航线第一名品牌。

2002年,长荣航空在台湾上市。称霸海上的张荣发,在更加浩瀚的天空,也拥有了一片自己的灿烂的天。

此后的发展中,张荣发始终把更好的服务作为长荣建立竞争力的着力点。

如今,长荣航空不但已是大中华地区倍受欢迎的航空公司之一,而且一直以创新及优质服务著称业界,并引领着航空业软硬服务设施和水准的进步。2010、2012年,公司还被美国著名旅游杂志《Travel & Leisure》评选为“全球十大最佳航空公司(Top Ten International Airlines)”。

兴办长荣航空的同时,张荣发也向陆地进军,开始陆路货运业务,并进军酒店、地产、钢铁、金融服务等相关事业。如今,长荣旗下已拥有长荣海运、长荣航空、长荣国际储运、“中央”再保险4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千亿元人民币,为台湾最具实力的大型财团企业之一。

张荣发个人也成为台湾一线富豪企业家,航运鼎盛期甚至是世界级大富豪。在2015年《福布斯》富豪榜上,他以560以新台币净资产,名列台湾富豪榜的第17位。

【四】胆大心细的亲力亲为者

张荣发是典型的工作狂。他曾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自己要工作到死。如今,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到其终止生命的那一刻,他的职务还是:长荣集团总裁。

事必躬亲是张荣发鲜明的工作作风。他认为:工作上没有小事,只要自己精力允许就会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新。初创海运事业之际,他把每艘船都视为亲生子女般,从起工建造、命名、下水、试车到竣工交船,都全程亲自参与。

当公司大了,不能一一看在眼里。他则借助先进科技让管理细致入微。从创业初始,张荣发就坚信,信息是制胜的关键之一。他给旗下事业配备上完善而先进的计算机信息联机系统,让自己在长荣总部总裁办公室里,抬头就可看到旗下货柜轮、飞机在电子地图上运行状态与轨迹,并一切尽在掌握。

张荣发非常注重细节。一个故事是,一次会议上,一位戴着劳力士手表的主管发现张荣发才戴着一支普通的手表,深感不好意思,于是悄悄摘下手表放进兜里。张荣发看到这位主管的动作,也猜出他的心思,笑着发话:没有关系嘛,你戴好表说明我们公司的待遇好,这是我的骄傲。最后的结果是,张荣发自己设计了一款带有长荣标志的手表,从他自己到门口的警卫,一人一块,一摸一样。

做海运,做航空,张荣发要求对市场行情和全球同行的设备、技术与服务了如指掌,甚至对空厨的每一种食品都一一试吃。做酒店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他出差到哪里都带着一把卷尺,测量人家各种设备、设施和空间布局。

在经营管理上,张荣发舍得为员工支付高过同行的薪酬待遇、并对人才培训不惜血本,但他高标准、严要求,奉行“精兵简政”的方针。他可以大手笔订购20多架巨型客机,花大钱把飞行员、维修人员、空服人员送往美、日受训,并且为员工支付让同行惭愧的报酬,但他不肯多用一名员工,也不愿有一度电的浪费。

张荣发看似雄心勃勃,勇猛无比,但“心有猛虎”的背后,是他的“细嗅蔷薇”。猛打猛冲扩张的背后,是他对风险的高度重视、大势的审慎判断,以及始终保持的头脑清醒。他的发展与风险管理哲学是,以最坏的打算去编制计划,以最大的努力去执行计划。他认为这是让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唯一方法。他最骄傲的就是,在他执掌公司的几十年里,没有一年出现过亏损。

尤其在称霸海洋的征途中,张荣发每个大胆进击的背后都是小心谨慎的风险管控。他的目标是建立世界最大的海运公司,但他并没有购买世上最大吨位的货船,而是始终把船只吨位控制在自己认为可接受的水平。

法国航运公司CMACGM董事长要和他合作,建造可运载万个标准箱的超级货运船。张荣发拒绝了这个建议。甚至,他还频频告诫同行船东不要加入巨型船舶的“具乐部”。“造这么大的船,经济不好时怎么办,不可能支撑这么大货运船。”“等航运萧条,我几千个标箱的船可以满载,你上万个标箱的,到哪里找那么多的货。”后来,甚至今天的发展,证明他的这个策略,是相当的英明。

2008年金融海啸之前的盛景中,全球主要对手都在努力扩张船队。但张荣发宁愿租船也不造船,这让他得以从容渡过后来的航运寒冬。“当时,我已预感到经济会坏,也做了准备。一句话:造船时,要考虑到经济坏时能支撑吗?”张荣发说,他和其他人一样,没有什么内幕消息。但强调,自己我比其他人多了一份清醒。“积谷防荒。我不是一个预言家,但我在这个行业做了40年,已度过了很多风风雨雨。当遇到不可避免的萧条,庞大的船舶将遭遇不稳定。”他说。

也正是这种胆大心细,以及小心求证,配合上永无止境地亲力亲为、学习、创新。张荣发才得以打赢“小虾米对大鲸鱼”的海运世纪之战,并获得全球航运权威媒体——英国《劳氏船级社》(Lloyd’s List)颁发终生成就奖。

【五】两岸“调和人”

如何在两岸关系中扮演角色,对大多数台商而言,堪称敏感甚至“两难”的议题。置身此中的张荣发,以“始终是一个中国人”的立场,巧妙而又艰难地扮演着“调和人”的角色,并最终赢得两岸一致的肯定与欣赏。

在台湾,张荣发曾一度让国民党、民进党都不欢喜。他与曾任长荣海事律师的陈水扁有超过20年的私交,还曾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受邀担任国策顾问,因而不被国民党欢迎。后来,他对民进党推动“台独”以及一系列限制两岸和平往来的政策深感失望,与扁政府分道扬镳,并且力挺“九二共识”,大力推动两岸“三通”,还于2006年买下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大楼,这又被民进党指责为国民党“同伙”。

但最终,无论面对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力挺“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张荣发,得到台湾国民党、民进党一致的欢迎,乃至仰赖。也得到大陆的一直欢迎,以及改革开放后历届中央政府的礼遇。在这一局面下,他对大陆从投资到慈善都是全面参与,并最终为调和与促进两岸关系做出历史性贡献。

从1992年投资大陆至今,张荣发不但已在大陆建立起完善的事业布局,更为两岸的“三通”担当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同时也对大陆慈善事业贡献良多。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州、深圳以及台北、高雄、基隆等城市,同时举行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以及直接通邮的启动和庆祝仪式,张荣发旗下的长荣海运及长荣航空,都是直接参与者。

2012年,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北京接见张荣发,呼吁“两岸同胞”要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才能深化经济合作;张荣发则说,“台湾人当然也是中国人”,只要两岸同胞携手努力,一定能够实现两岸共同繁荣发展。

而在此之前,有人将否定“九二共识”作为竞选筹码时,张荣发也公开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对话的基础,如果没有“九二共识”,台湾就没了。

【六】台湾商界典范

张荣发在海洋、天空与陆地的商业成功,得益于他的雄心壮志、前瞻远见、钢铁意志,也得益于他始终坚持的诚信与道德。

也正是基于后者,才让他从最初的一条货船到称霸海上,一直得到包括日本丸红商社在内诸多财团的支持,甚至一度可以不花一分钱就能扩充船队。如果没有这些,纵然他拥有前面的一切,也决不可能有如此辉煌的业绩。

张荣发看上去是性情中人,但一直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并经历过相当多的磨练。

他曾回忆,17岁时,他曾跑去参加日本政府的“神风特攻队”(敢死队)的征选,后来又被征召当“日本兵”,并在此期间受到“非人”的折磨乃至历练,进而让他学会面对压力,解决问题,乐观看待事物,甚至苦中作乐。因而后来的商海征战中,他始终能“关关难过关关过”,最终反败为胜。而包括成为著名企业家之后,他戒烟、戒脾气,60岁宣布吃素,坚持锻炼,保持体重,直到停止呼吸。

钢铁意志之外,张荣发更多展现出的则是关怀民生与社会的柔软心。1985年,张荣发成立“财团法人张荣发基金会”,从慈善救助、提供清寒助学金,到成立长荣交响乐团、创办海事博物馆,持续专业地开展公益慈善事业。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强震,第三天,长荣集团即宣布捐助1000万美元;2009年台湾发生大水灾,他第一时间集团捐4亿新台币,个人捐款1.2亿新台币……2008和2009年,张荣发都被《福布斯》(Forbes)连续两年评为“亚洲慈善家”。

2012年2月7日,张荣发更公开宣布,身后仅将股票留给子女,其余个人财产将全数捐给基金会做公益之用。“留一些股票给孩子们生活过日子就可以,其他的需要他们自己去打拼。”他强调,并同时以自己为例子,鼓励年轻人要鼓足勇气,加强学习,自力更生,开创对社会有益的事业,并实现自我。

有感于社会乱象频仍、道德逐渐沦丧,张荣发还从2008年1月起,创办发行《道德月刊》,希望借由励志、温馨的小故事传达人生之道,唤醒人性的真善美;目前该刊物的月发行量已逾26万本,读者遍布各地,更有数千所学校将该刊物当作推动品格教育的教材,而张荣发从刊物设计到文章修订,一一亲自参与。

也正因为他对台湾做出的杰出贡献,得知他离世的消息后,台湾社会一致给予其高度评价。国民党代理主席黄敏惠称,为痛失引领台湾产业走向世界的企业典范深感惋惜与不舍,赞赏他是台湾人永远的骄傲,并相信他“爱惜台湾、照顾乡里”的精神,将受到台湾人民永远的感念。民进党发言人阮昭雄则表示,让台湾失去一位本土典范的企业家,张荣发一生刻苦朴实的人生哲学,剑及履及的做事态度,钢铁意志的创业精神,传奇的人生,将会是后人所学习景仰的成功典范。

而在此前,张荣发已累计获颁15个勋章以及8个名誉博士,以及连续5次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亚洲慈善家”。包括: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英国颁发的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意大利政府颁发的大十字勋章、比利时政府颁发的王冠司令勋章、荷兰政府颁发的荷兰皇家勋章(司令官)、日本政府颁发的旭日重光勋章(领授)以及德意志联邦共和大十字勋章等。

【七】身后的遗产与疑问

张荣发走了,也留给世人对长荣及其家族的一些迷思。

张荣发有两位妻子,分别是大房张林金枝、二房李玉美,他与前者生有一女三子,分别是长女张淑华、儿子张国华、张国明、张国政,与后者则生下独子张国炜。随着张荣发的离开,长荣集团的接班甚至财产分割也给世人留下疑问。

2014年6月,大房去世不到1年的张荣发以88岁高龄迎娶二房,外界解读,这显示他在为下一代接班进一步准备,其目的是帮助四子张国炜名正言顺地掌管长荣的空运事业。进而将长荣版图一分为二,由大房执掌海运、二房则主管空运的接班安排做实。

但这一计划能否如愿,在他离开后充满了变数。因为在此之前,已经出现过张国政看不惯父亲独宠二房而冷落自己的母亲,进而一度与张荣发对立,而张国炜则因坚持迎娶长荣空姐而与张荣发一度反目……令长荣集团一度进入“接班空窗期”。

甚至,包括张荣发身前关于财富全部捐赠给社会的决定,是否能兑现?也增加了不确定性。因为后人拒不执行捐赠遗产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而按照《福布斯》统计,张荣发的财富至少高达560亿新台币,这么大一个数字,也不排除下一代与张荣发会有不同的念想。

张荣发走了,留下一个长荣王国给社会,也留下他的创业经营思想、为人处世哲学给后人。

这些思想、哲学闪烁在他的言辞中,包括:

做任何事,用不用心,别人都感受得到,你必须真有心!

做什么事,都该留给别人余地。

人生很奇妙,让你怀念的很可能都不是钱买得到的东西,有时事业做再大,最想要的却是简单的滋味和真心的对待。

这几年,讲那么多建言,不如从道德扎根做起,政府有德道心,就会设身处地为民着想、倾听民意;企业家有道德,赚钱就取之有道。

胆大心细,勇于冒险”是创业能否成功最重要的关键。如果遇到困难就转弯,到最后恐怕会一事无成。做事业也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决定方向后就要想办法完成。

船,行走大洋,前方疑无来路,行过又不留迹痕,这不就好像我们积聚人世所有财宝,最后还不是两脚一伸,归于虚空,世间的财宝、名声,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好奇心,是求知的开始,好奇心加上求知欲,就像船的引擎与方向舵,有前进的动力,也有学习的方向。不懂的事一定要问,让人笑一次,不要让人笑一辈子。

事业的发展本身,对我就是一种享受;能够工作,为事业做出贡献,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所以,我不需要“退休”。我会一直做到我倒在办公桌的那一天。

我的个性是,对手愈强悍,我就愈不屈服。如果不去克服横亘在眼前的困难,事业根本没有办法继续。

即使一旦失败,我不会陷入其中。交女朋友也一样,一旦人家不愿意,就要立即甩开!

我从未被虚名迷失。如果长荣不知节制,一味求大,贪恋世界第一的美名,也可能会为自己招来祸害。

谈判最重要的是达成目标,结局不必你输我赢。我方想要赢得更多,不见得对方就必须有所损失。

我这样亲自量东量西,也令一些人感到诧异。如果我不亲自量一量,找不到我想知道的关键数据,我的心就不安定。

省钱要有良心,花钱要有头脑,有的“省钱”,其实是一种“贪”的伪装、变形。关于安全的钱,再多也不能省。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要随时应变、与时俱进。选人,用人,管理,评鉴人,要能掌握到人心本质。

我喜欢朴实的人,也不会在乎员工背景。学历,不等于学习力,态度才是关键。

【版权声明】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严禁私自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