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T财经
就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而言,K12领域是响当当的黄金赛道。在“望子成龙”的特殊社会价值观念催动下,教育培训、补习班热迅速席卷广大中产家庭。
在资本的加持下,给孩子上课外“补习班”的小项目,也成为吸金能力超强的大生意。而谈到国内K12领域,好未来是绕不过去的存在。
靠“培优”超越新东方
2003年的北京,正遭遇着一场突然来袭的非典疫情。恐慌情绪之下,北京中小学的大规模停课,也让尚在北大读书的创业者张邦鑫深感郁闷:他创办的数学辅导班关张了。
也许是百无聊赖,或者纯粹是基于兴趣,在数学辅导班关张期间,张邦鑫建立了数学学习的问答社区——奥数网。或者连创立者本身都没想到,当时的无意之举,却在网络空间大受欢迎。众多的大学生自愿在这一论坛,和有学习需求的中学生开展互动。
更出乎张邦鑫意料之外的是,当疫情结束之后,大批在奥数网提问的学生,追随到了线下。也是在那年,张邦鑫和同学曹允东共同出资十万元,成立了好未来的前身——学而思教育。
梳理这一段掌故,我们会发现,事实上学而思崛起的起点是奥数网。可能当下奥数已经作为历史词汇已经淡出公众的视野,但是在彼时,风靡全国的“奥数竞赛”,被视为尖子生的战场。就这个意义而言,自打创立之日起,好未来便被打上了“培优”的深刻烙印。
事实上,能从激烈的拼杀当中胜出,“培优”在好未来的战略业务体系中可谓是居功至伟。就营销策略而言,“只有优秀的孩子才能到学而思学习”的强烈暗示,于家长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
如果说“培优”迎合了家长对于孩子望子成龙的期许,那么,对于互联网的深刻理解,则为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好未来彼时的竞争对手—新东方的创始人徐小平曾这样评价:好未来是一家有着互联网心脏的公司。
在互联网领域,好未来的表现一直都非常激进。在彼时,学而思大量整合相关强关联的教育网站资源,将中考网、作文网、高考网、家教网、幼教网等域名被陆续收在学而思旗下。
2010年,学而思在美国上市。距离其成立仅仅七年。也正是在这一年,统一各网站的站群E度教育网上线,后在2014年更名为“家长帮”,并推出了同名移动端APP。而依托家长帮的高度精准聚焦,线上热度与口碑不断积累,许多潜在客户逐渐转化为线下消费力量。
数据显示,2015财年,由在线流量转化而来的线下学生占到三成左右。截至2019年5月,家长帮社区的用户总数已达到3500万。而这一优异的表现,令其稳稳占据教育培训行业的头把交椅。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到目前,好未来的市值已经超过400亿美元,而新东方的市值仅为260亿美元。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
近日,好未来发布2021财年第二财季(自然年2020年6月1日-8月31日)业绩,营收11.03亿美元,同比增长20.8%。净利润更是扭亏为盈,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2352.7万美元变为盈利1496.9万美元。财报会上,CFO透露在线课程收入约占整体营收的40%。
对于投资者而言,好未来的业绩表现大概只能算得上差强人意。尽管,在疫情的冲击下,净利润实现了扭亏为盈。但事实上,其业绩的增幅却低于市场预期。
不过,尽管很难说这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不过,其表现依然有不少的闪光点。
2021财年第一财季,正巧涵盖了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三个月,基于转型线上的显著效果,当季好未来实现了9.1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了35.2%。而本季度,在线教育行业趋于稳定,在2020财年第二财季营收增长至9.4亿美元的基础上,好未来本财季仍保持了20.8%的增速。
突如其来的疫情,虽然打乱了线下正常的运营节奏。但得益于在在线教育领域的深度布局,线上教育的爆发让其网校业务迎来新的爆发期。
事实上,近年来,作为K12赛道的龙头企业,好未来一直坚持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策略,对线上也给予了足够的投入。学而思的网校业务,也渐入佳境。
2021财年Q2,好未来旗下学而思培优和其他业务(包括学而思培优小班、励步英语、摩比和其他教育项目与服务)占好未来当季总收入的67%。其中,学而思培优占总收入的57%,上年同期占比为65%。学而思培优的营收占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学而思网校业务的快速增长。这一财季,学而思网校的营收占总收入的26%。
而在线下,好未来也保持了扩张的姿态。上一财季,好未来Q1新增65个学习中心,开办78个新的培优小班学习中心、5个一对一中心,并关闭了13个培优小班中心、4个励步摩比中心和1个一对一中心;新增685个培优小班教室,进入了20个新城市。
该财季末,好未来在90座城市共有936个学习中心。根据好未来发布的2021财年Q2财报,截至2020年8月31日,好未来在91座城市共有936个学习中心。
巨头的隐忧
虽然成功领跑整个行业多年,但对于好未来而言,远远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刻。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位于K12赛道的玩家,头上依然高悬着达摩克里斯之剑。
K12培优的逻辑在于起点在于学习成绩的提升。在高考、中考等机制下,以选拔人才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是其存在的前提。但从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政策的制定来说,以应试为目的的培优教育理念可能越来越无法适应教育的发展。
事实上,禁止提前教育、禁止考试超纲、禁止在升学过程中超纲考查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教育思想。而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地,现有的“培优”模式的市场空间也势必进一步萎缩。
而这对于靠“培优”起家、且培优业务仍为主业的好未来而言,无疑是逡巡在侧的灰犀牛。
一旦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在基础教育的相关政策上有所调整,像好未来这种企业势必首当其冲。而事实上,这并非危言耸听,政策层面上的变革已经暗流涌动。
2019年7月上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指出“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好未来的对手们并未放弃这样一块诱人的市场蛋糕。
10月22日,猿辅导宣布已完成G1和G2轮共计22亿美元融资。融资完成后,猿辅导估值达到155亿美元。而另一家在线教育独角兽企业作业帮也传闻即将完成新一轮7-8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预计超过110亿美元。
而来自互联网流量巨头的降维打击,也已经在迫近。“阿里师生”,淘宝同学招生频道上线;腾讯则上线腾讯精品课,“腾讯课堂”等;百度则先后投资了传课网、沪江网校、万学教育等项目。
尽管,谁能真正制霸这一巨大的市场尚未可知,但可以预见的是,一场惨烈的厮杀将在所难免。
好未来,能否搏出一个好未来?如何作答,需要它自己来填写答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