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首位与Fenty品牌联名的设计师:我的作品强调文化的相似而非差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首位与Fenty品牌联名的设计师:我的作品强调文化的相似而非差异

“我的作品里传递着一条重要的讯息:强调文化之间的相似性而非差异。”

文|华丽志

设计师 A Sai Ta 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移民家庭,母亲是越南人,父亲来自中国香港。他毕业于中央圣马丁学院,曾在美国女装品牌 The Row 和“侃爷” Kanye West 的潮牌 Yeezy 任职,后于2017年在伦敦创立了独立设计师品牌 ASAI。

A Sai Ta 的服装设计如同色彩鲜艳的万花筒,对面料和色彩的创意运用,让他的作品具有打破常规的视觉效果。他将亚洲的意象与⻄方理念结合,探寻种族和文化的交汇点以及身份观念的转变。

2017年,A Sai Ta 获得伦敦 Fashion East 大奖,这一著名的时尚设计奖项此前的得主包括现任 Dior 男装总监和 Fendi 创意总监 Kim Jones、J. W. Anderson 品牌创始人 Jonathan Anderson,以及 Martine Rose 和 Simone Rocha 等知名设计师。Ta 在2019年获 British Fashion Council 的 New Gen 赞助,在同年2月举行首个时装秀。他的作品在 Liberty London,Dover Street Market,Net-A-Porter 和 Opening Ceremony 等渠道销售。

2019年年末,美国歌坛天后 Rihanna(蕾哈娜,全名 Robyn Rihanna Fenty)与法国奢侈品巨头 LVMH 集团合作打造的奢侈品牌 Fenty 将 ASAI 选为首个联名合作伙伴,共同推出胶囊系列 Fenty x Asai(详见《华丽志》报道:蕾哈娜的 Fenty品牌首次联名合作,选择了中越混血设计师:A Sai Ta)。

在今年上海时装周由FASHION ASIA HONG KONG 和 LABELHOOD 联合承办的“10 Asian Designer to Watch” 2020 静态展览上,A Sai Ta 远程展示了他最新的服装系列。《华丽志》独家连线专访了身在伦敦的 A Sai Ta,与他探讨了跨文化环境下的时尚设计以及他与蕾哈娜合作的幕后故事。

以下为连线访谈的部分实录:

《华丽志》:为什么选择做一位时装设计师?

A Sai Ta:长大的过程中,我总在不同的住所迁徙,所以在学校里,我永远是那个“最新的小孩”,在上课第一天没有合适的校服穿。这反倒有益于让我练就“有想法并把它变成具体事物”的本事,然后看着它被我的朋友、家人以及买我衣服的顾客喜欢。

我的大量作品基于个人历史和家族历史创作,其中包含着很多叙事元素。同时,服装的触感和情绪感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对服装和它的功能性有着强烈的爱。我感受到一种督促,我想用时尚来创造快乐,用我的知识和力量进行更多的创造。

《华丽志》:ASAI 被评价为穿梭在多种文化背景之下、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元素。你怎么定义自己的品牌?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描述它,你会选什么?

A Sai Ta:我会描述为令人兴奋的、有表现力的、不受束缚的(exciting, expressive & unbound)。我希望时尚可以启发人们。我的作品里传递着一条重要的讯息:强调文化之间的相似性而非差异。

我成长在伦敦,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发生着很多故事。我沉浸在各种文化中,很自然地,我的感受力、我的设计、我的剪裁都与之相关。

ASAI Fashion East 17

《华丽志》:目前 ASAI 品牌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

A Sai Ta:三年前,我用 Fashion East 奖励的 5000 英镑启动了品牌,至今依靠自己独立运营。

我们与一支上海的产品团队共同工作,在他们的支持下扩展了生产规模。这是一项真正有益的经历 —— 在更大的体量下工作,你会感觉每件事都更有可能达成,团队支撑了想法的执行。

我们在上海做了两季服饰,这样的工作经历带来了我个人之外的元素,促进我提升沟通和表达的能力。在上海,我感觉远离了我出生的城市伦敦。这个距离给予了我从外部观察伦敦的空间,由此启发了一季服装系列的设计。

《华丽志》:这次在上海时装周上展示的服装系列灵感来源于哪里,如何呈现?

A Sai Ta:这组作品更多关于越南,取材自民间故事——两条在水里争斗的龙。不管从色彩还是纹理的角度,我都尝试去探索水与火的概念。我使用了大量法式风格的刺绣,着眼于法国在越南的存在。此外还有一些军队服装的元素、圣经中的场景、牛仔元素。这个系列中很多面料采用手工染色。体现东方与西方的交融。

《华丽志》:你对于品牌商业的知识是怎样建立的?通过什么方式去理解产品和用户的关系?

A Sai Ta:我曾经在零售行业工作,包括 Selfridges,Liberty,Harvey Nichols 和 Topshop 等等,这些工作经历让我学到了关于顾客的真知:她们如何与服装互动、什么构成了她们的购买决策;甚至是在试衣间的一对一服务中,我更加了解顾客的个人特质,帮助她们做出为出席重要活动准备衣服的重要决策。也是通过在零售业的工作,我可以真实地看到,商品部门和买手团队是如何将一个服饰系列分解和呈现出来的。

《华丽志》:和 Fenty 建立合作的缘由是什么?你和蕾哈娜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在什么地方?这次联名合作对 ASAI 品牌会带来什么影响?

A Sai Ta:我们的品牌对女性的多样性持有相似的价值观。此前,我的很多衣服已经被 Fenty 选用在美妆系列的品牌活动中。然后她(蕾哈娜)开始亲自购买,向我订购了几件定制款(其中一款如下图),因此我给她做了衣服,被她穿在身上。我想她对于 ASAI 品牌有着个人的感情。

我觉得我的品牌处在一个很好的合作位置,因为它与年轻一代有着强烈的共鸣,不管是在纽约还是伦敦,在法国、澳大利亚还是中国,我的品牌中自然有一种“伦敦精神”,蕾哈娜喜欢这点,她自己也搬到了伦敦居住。

难以想象,要是十年前我能与她合作,我的脑袋该有多嗡嗡作响。但现在它就这样实现了,让我觉得应该有更大的梦想,当我真正相信,一些事会真的发生。能与 Fenty 和 LVMH 集团合作,让我觉得,我正在做的事情还不错。能被认可是件好事,因为我还没有申请过 LVMH Prize(青年设计师大奖),我希望今年去申请。这次合作激励我继续努力,保持水准,不断去创造。这只是开始。我又在研究新的系列了,对此我感到很兴奋。

FENTY X ASAI exclusively at Selfridges London

《华丽志》:在今年的全球疫情之下,你用实际行动,将产品系列售卖所得的利润支持了慈善组织和社会活动。你觉得时尚行业正在经历怎样的变化,你个人在其中的思考是什么?

A Sai Ta:做慈善项目给了我更多时间去思考自己在时尚业中的位置到底是什么,我应该怎样发展我的品牌,以及我应该如何与人们沟通和互动。

在疫情期间,时尚杂志们把它们更多的版面给了年轻设计师。最终,一定有新的东西来到时尚界,让过去没有话语权的人们可以发出他们的声音。我对此保持希望。对于追求深度思考、希望真正做些事情的人们来说,这会是一段安静平和的时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首位与Fenty品牌联名的设计师:我的作品强调文化的相似而非差异

“我的作品里传递着一条重要的讯息:强调文化之间的相似性而非差异。”

文|华丽志

设计师 A Sai Ta 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移民家庭,母亲是越南人,父亲来自中国香港。他毕业于中央圣马丁学院,曾在美国女装品牌 The Row 和“侃爷” Kanye West 的潮牌 Yeezy 任职,后于2017年在伦敦创立了独立设计师品牌 ASAI。

A Sai Ta 的服装设计如同色彩鲜艳的万花筒,对面料和色彩的创意运用,让他的作品具有打破常规的视觉效果。他将亚洲的意象与⻄方理念结合,探寻种族和文化的交汇点以及身份观念的转变。

2017年,A Sai Ta 获得伦敦 Fashion East 大奖,这一著名的时尚设计奖项此前的得主包括现任 Dior 男装总监和 Fendi 创意总监 Kim Jones、J. W. Anderson 品牌创始人 Jonathan Anderson,以及 Martine Rose 和 Simone Rocha 等知名设计师。Ta 在2019年获 British Fashion Council 的 New Gen 赞助,在同年2月举行首个时装秀。他的作品在 Liberty London,Dover Street Market,Net-A-Porter 和 Opening Ceremony 等渠道销售。

2019年年末,美国歌坛天后 Rihanna(蕾哈娜,全名 Robyn Rihanna Fenty)与法国奢侈品巨头 LVMH 集团合作打造的奢侈品牌 Fenty 将 ASAI 选为首个联名合作伙伴,共同推出胶囊系列 Fenty x Asai(详见《华丽志》报道:蕾哈娜的 Fenty品牌首次联名合作,选择了中越混血设计师:A Sai Ta)。

在今年上海时装周由FASHION ASIA HONG KONG 和 LABELHOOD 联合承办的“10 Asian Designer to Watch” 2020 静态展览上,A Sai Ta 远程展示了他最新的服装系列。《华丽志》独家连线专访了身在伦敦的 A Sai Ta,与他探讨了跨文化环境下的时尚设计以及他与蕾哈娜合作的幕后故事。

以下为连线访谈的部分实录:

《华丽志》:为什么选择做一位时装设计师?

A Sai Ta:长大的过程中,我总在不同的住所迁徙,所以在学校里,我永远是那个“最新的小孩”,在上课第一天没有合适的校服穿。这反倒有益于让我练就“有想法并把它变成具体事物”的本事,然后看着它被我的朋友、家人以及买我衣服的顾客喜欢。

我的大量作品基于个人历史和家族历史创作,其中包含着很多叙事元素。同时,服装的触感和情绪感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对服装和它的功能性有着强烈的爱。我感受到一种督促,我想用时尚来创造快乐,用我的知识和力量进行更多的创造。

《华丽志》:ASAI 被评价为穿梭在多种文化背景之下、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元素。你怎么定义自己的品牌?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描述它,你会选什么?

A Sai Ta:我会描述为令人兴奋的、有表现力的、不受束缚的(exciting, expressive & unbound)。我希望时尚可以启发人们。我的作品里传递着一条重要的讯息:强调文化之间的相似性而非差异。

我成长在伦敦,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发生着很多故事。我沉浸在各种文化中,很自然地,我的感受力、我的设计、我的剪裁都与之相关。

ASAI Fashion East 17

《华丽志》:目前 ASAI 品牌的运营模式是怎样的?

A Sai Ta:三年前,我用 Fashion East 奖励的 5000 英镑启动了品牌,至今依靠自己独立运营。

我们与一支上海的产品团队共同工作,在他们的支持下扩展了生产规模。这是一项真正有益的经历 —— 在更大的体量下工作,你会感觉每件事都更有可能达成,团队支撑了想法的执行。

我们在上海做了两季服饰,这样的工作经历带来了我个人之外的元素,促进我提升沟通和表达的能力。在上海,我感觉远离了我出生的城市伦敦。这个距离给予了我从外部观察伦敦的空间,由此启发了一季服装系列的设计。

《华丽志》:这次在上海时装周上展示的服装系列灵感来源于哪里,如何呈现?

A Sai Ta:这组作品更多关于越南,取材自民间故事——两条在水里争斗的龙。不管从色彩还是纹理的角度,我都尝试去探索水与火的概念。我使用了大量法式风格的刺绣,着眼于法国在越南的存在。此外还有一些军队服装的元素、圣经中的场景、牛仔元素。这个系列中很多面料采用手工染色。体现东方与西方的交融。

《华丽志》:你对于品牌商业的知识是怎样建立的?通过什么方式去理解产品和用户的关系?

A Sai Ta:我曾经在零售行业工作,包括 Selfridges,Liberty,Harvey Nichols 和 Topshop 等等,这些工作经历让我学到了关于顾客的真知:她们如何与服装互动、什么构成了她们的购买决策;甚至是在试衣间的一对一服务中,我更加了解顾客的个人特质,帮助她们做出为出席重要活动准备衣服的重要决策。也是通过在零售业的工作,我可以真实地看到,商品部门和买手团队是如何将一个服饰系列分解和呈现出来的。

《华丽志》:和 Fenty 建立合作的缘由是什么?你和蕾哈娜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在什么地方?这次联名合作对 ASAI 品牌会带来什么影响?

A Sai Ta:我们的品牌对女性的多样性持有相似的价值观。此前,我的很多衣服已经被 Fenty 选用在美妆系列的品牌活动中。然后她(蕾哈娜)开始亲自购买,向我订购了几件定制款(其中一款如下图),因此我给她做了衣服,被她穿在身上。我想她对于 ASAI 品牌有着个人的感情。

我觉得我的品牌处在一个很好的合作位置,因为它与年轻一代有着强烈的共鸣,不管是在纽约还是伦敦,在法国、澳大利亚还是中国,我的品牌中自然有一种“伦敦精神”,蕾哈娜喜欢这点,她自己也搬到了伦敦居住。

难以想象,要是十年前我能与她合作,我的脑袋该有多嗡嗡作响。但现在它就这样实现了,让我觉得应该有更大的梦想,当我真正相信,一些事会真的发生。能与 Fenty 和 LVMH 集团合作,让我觉得,我正在做的事情还不错。能被认可是件好事,因为我还没有申请过 LVMH Prize(青年设计师大奖),我希望今年去申请。这次合作激励我继续努力,保持水准,不断去创造。这只是开始。我又在研究新的系列了,对此我感到很兴奋。

FENTY X ASAI exclusively at Selfridges London

《华丽志》:在今年的全球疫情之下,你用实际行动,将产品系列售卖所得的利润支持了慈善组织和社会活动。你觉得时尚行业正在经历怎样的变化,你个人在其中的思考是什么?

A Sai Ta:做慈善项目给了我更多时间去思考自己在时尚业中的位置到底是什么,我应该怎样发展我的品牌,以及我应该如何与人们沟通和互动。

在疫情期间,时尚杂志们把它们更多的版面给了年轻设计师。最终,一定有新的东西来到时尚界,让过去没有话语权的人们可以发出他们的声音。我对此保持希望。对于追求深度思考、希望真正做些事情的人们来说,这会是一段安静平和的时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