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棋魂》的“喧嚣” 背后是青春剧的边界探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棋魂》的“喧嚣” 背后是青春剧的边界探索

大多数作品充满混沌性,创新则意味着在里面调整类型的比例,找出一种新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网剧《棋魂》官方剧照

记者 | 刘燕秋

“《棋魂》这个事儿特别复杂,我们做了三四年,观众现在问的所有问题我都考虑过,很多决定也是在反复推演和论证之后做出的,所以各种反馈都在意料之中,我真的很平静。”在小糖人传媒的办公室里,导演刘畅一根烟接一根地抽烟,回答种种有关改编的问题。

网剧《棋魂》改编自崛田由美原作、小畑健作画的日本经典漫画《棋魂》,讲述了时光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历经千年的南梁围棋第一人褚嬴和围棋神童俞亮,并在他们的熏陶下对围棋产生兴趣,励志成为职业围棋手的故事。

二十年前《棋魂》曾在日本掀起了学习围棋的热潮,也成为国内一代人的青春回忆,但从过往的案例来看,翻拍经典日漫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周播出之后,一部分原著粉随即表达了对《棋魂》改编的不满,质疑声集中在剧中褚嬴的造型和热血感不足上。

机遇和挑战从一开始就摆在了创作者面前。

三年前,出品方之一的厚海文化拿着《棋魂》的IP找到小糖人创始人朱振华,寻求共同开发。在朱振华看来,《棋魂》虽然讲的是方寸之间的围棋,但同样对宏大的时代背景和围棋文化有所昭示,刻画的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故事主人公那份对一件事情的专注也打动了他。

在一堆青春剧里,他看到了这个项目不一样的地方。“这是一个只谈热爱不谈恋爱的青春剧,没有女主角,核心的人物关系就是一群伙伴,核心的故事是个人的成长。我们觉得可以探索一下,就决定接手这个项目。”小糖人创始人、《棋魂》总制片人朱振华告诉界面文娱。

图片来源:《棋魂》剧照

从《匆匆那年》到《最好的我们》再到《你好,旧时光》,小糖人曾在网剧初兴的阶段抓住了时机,建立起在青春剧方面的口碑。但朱振华不希望小糖人重复自己,他觉得青春剧也许有一个边界,从去年的《独家记忆》到今年的《棋魂》,再到后面的《了不起的女孩》,都是为突破这种边界而做的尝试。

“现在的剧流行撒糖,我们也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冒险。”但朱振华还是想试试其他的可能性。

导演刘畅同样渴望寻求新的表达。2016年,和小糖人合作的《最好的我们》让还是新人导演的刘畅收获到更多关注,他的身上也被贴上了青春片的标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有了一种被掏空的感觉。刘畅过往拍的校园故事大都是他亲历的,在拍了两部剧和一部电影之后,他发现自己想说的事好像渐渐都说完了,没有特别多“那种蓬勃的新鲜的东西”了。

刘畅几乎是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棋魂》。在他看来,那种男生之间的友谊,对一种事物比较纯粹的热爱,是之前的青春剧很少明确探讨的主题。

“其实日漫IP的翻拍之前有好多争议,再加上围棋是一个挺小众的运动,这又是一个主角不谈恋爱的青春剧,这些事其实都挺有挑战的,但是这种挑战也让我很兴奋。”2017年初,他开始参与《棋魂》的开发。

导演刘畅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本土化和去漫画化

从2017年到2019年,剧本开发花就了两年时间。和很多日漫不太一样的是,《棋魂》是一个更接地气的故事。在刘畅看来,不像《七龙珠》和《海贼王》一类日漫,《棋魂》虽然有“魂”的设定,但整个故事的气质还是偏现实主义,如果改编成中国版,在借用了原著的壳和人物关系之后肯定要完全本土化。

这种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逻辑贯穿小糖人几乎所有的项目。朱振华告诉界面文娱,在《棋魂》里能找到对现实的映照,不管是人物、比赛还是具体事件,都和中国围棋的发展有某种暗合。

“围棋发源于中国,但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起有落,聂卫平时代掀起了中国围棋的热潮,但后来在90年代中期进入没落期,我们这个片子就是以那个时期的冲段少年为背景。”在这个过程中,剧本将中国围棋史上有意思的人和事物同原版内容做了有机结合,比如剧版《棋魂》将故事发生地设置在了杭州,在开场用航拍镜头展现了城市面貌,其实是因为江南一带是中国围棋文化盛行的地方。

有网友发问,原著里面是地铁,剧里为什么是公交站?朱振华觉得这类问题根本无法回答,“在我们选择的这个时空氛围里就没有地铁,为了和漫画一样,非得让人物坐地铁出来,那故事估计就垮了”。在他眼中,故事里的人物生长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时光的刻刀”,既具有时代的脉搏,又有个人的成长,才构成一个好戏的基础。

去漫画化是本土化之外的另一个主要思路。从改编之初,刘畅就明确,要让《棋魂》看起来不像一个漫改的作品。“第一波观众一定是原著粉,但我大概想了想之前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觉得去漫画化是必然的。漫画、动画和剧本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表现形式,每个形式有每个形式的创作规律,大家对这些东西的接受程度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增加故事的现实基础和厚重感恰好是小糖人擅长的地方。把日本的故事放到中国年轻人成长的环境里,在做剧本之前,他们就预料到他能碰撞出一些新东西。在此基础上,刘畅想把整个故事的宽度和厚度拉开。漫画因为形式的原因会更极致,但故事会比剧单薄一些,利用剧的优势,可以把事件和人物尽量拉开,就可以有更长的篇幅和更大的空间聊一些碰撞出来的话题。

最终改编的部分大概占到整个剧本的30%到40%。比如,剧中吴迪经历一番挣扎最终选择退出棋社,引发了褚嬴和时光关于“有围棋的人生”和“围棋的人生”的讨论,俞亮的父亲也改成了一个更典型的中国式家长。

图片来源:《棋魂》截图

刘畅发现,漫画还是一个接一个的事件推动的故事,自己更擅长和喜欢的则是从人物的成长和情感逻辑推进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更喜欢《棋魂》这样在情感表达上更饱满和浓郁的东西。

“《棋魂》对我来讲在情感上会更大开大合一点,那种宿命感,包括主人公面临的困扰都会比以前拍的剧更重一些,比如有的人背负了1000年的使命,有的人背负着没有回头路的选择,如果不成功可能整个青春就都荒废了,大家都奔着一个艰难的目标在前进,这方面的东西会更浓郁一些。”

这种厚重感会削减原著的热血感吗?

“一部36集的剧能比漫画或小说更热血吗?”刘畅反问道。

“漫画加上几个感叹号,你就觉得热血了。这也不是一部电影,可以把所有热血的桥段在90分钟内集中地抛出来,从我们现在的制作成本和时间周期出发,在一部剧里很多视听手段不能这样集中使用,不然到后边更高潮的地方该怎么办?我得把能使用的手段均匀分布在36集里,不可能一招用上10遍。”

就在项目开发的同时,和日本版权方的来回交涉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刘畅透露,和日方一开始聊的比较艰难,双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建立了信任关系。这期间刘畅去了两次集英社面谈。最后明确的是,他们需要看30分钟的片花,褚嬴的造型以及全稿的剧本大纲。

日方给了很大的改编空间,也认可了他们的改编。“原作者给我们写第一封信时说,他读完了剧本,觉得如果进藤光出生在中国,就应该是一个这样的故事,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肯定和鼓励。”刘畅说。

7000多个特效镜头 摸着石头过河

从类型上说,《棋魂》也许可以被定义为青春奇幻剧。从一开始,刘畅就意识到了奇幻的部分是个挑战,因为“没人这么干过”,但他想到观众也没怎么见过这种类型的故事了,“如果做好了也会有很多人喜欢”。

在拍摄的五个多月时间里,很多比他想象中还要复杂的问题一一出现。

首当其冲的是褚嬴的造型。先是服装,刘畅透露,其中的难度在于,一个36集戏的男主角有六七百场戏,但是全剧只能穿一身衣服。这就要求这身衣服要足够耐看和经典。在衣服的设计上,他们最初想要去日本化,一方面参考了南梁时期的服饰元素和款式,另外加入了一些现代审美的东西,最后为了体现角色高大飘逸的特点,在帽型和裙摆上进行了适度夸张。那之后他们发现,这身装扮很像原著里佐为的那身衣服。

褚嬴的造型 图片来源:《棋魂》剧照

为了营造“仙”和“飘逸”的感觉,褚嬴的衣服必须是白色,因为只有白色才能在所有的场景里融洽匹配,为此,化妆人员还必须把褚嬴的面部提亮,这样才可能匹配衣服的颜色。“我们其实在反复试妆,试到了最白的粉底色号都还差得远,最后其实张超的脸上一直在打油彩,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此外,还必须给这个角色补上带颜色的妆容,否则脸看上去会很平,于是他们就着衣服的红色,给褚嬴上了红色的眼影。

半透明特效是另一件让刘畅崩溃的事。为了让褚嬴这个角色看起来更有灵体的感觉,需要在后期对这个角色进行半透明处理,为此,他们包了7家特效公司,完成了7000多个特效镜头。但由于《棋魂》选择了在棚外实景拍摄,不同的光线条件下,褚嬴的脸会被周围的光线所影响,导致在不同的环境下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太稳定。

理想和实践之间隔了一段距离。在进行了两轮测试之后,刘畅才进入实拍,但开拍之后他还是发现测试的次数还是不够。他告诉界面文娱,测试之前他对于褚嬴这个角色有很多想法,比如希望他是飘着的,希望光线光影的变化区分度更大,希望他自己能发光,希望他更高大,可能要到2米3左右的高度。但他也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棋魂》最早的设想就是这个魂要有高高在上的神明感,但让他飘着这件事就太难了,我们试了各种办法,吊威亚,用平衡车和轮滑,最终你会发现在现场操作完全不可能实现,所以后来还是让他走路。”

这当中除了要考虑效率,还要考虑分寸的问题。刘畅一直在思考,褚嬴到底是一个仙儿还是一个人,当中的平衡度在什么地方?开机之后,他还在调整其中的分寸。整个过程相当于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一个角色没有什么可参考的,我能想到的都是哆啦A梦一类的,其实也没有真人化过,所以怎么样能让观众喜欢,谁心里都没有底。”

在五个月的拍摄周期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随时出现。在杭州拍摄时,最热的一天地表温度达到了五十三四度,张超需要穿着6层衣服,带着厚重的头套,差不多每隔2到3个小时,他的妆都会因为流汗而花掉。但出于拍摄进度方面的考虑,只有在妆容最糟糕的情况下才能重新给他上妆。

刘畅觉得,拍戏就是捧着一手沙子不停在漏的过程,可能有的地方漏的少一点,有的地方漏多一点。很多想法没有实现,没有办法做到每一个镜头都尽善尽美,但这是综合创作规律和项目实际呈现出的结果,没什么可遗憾的。“现有的条件内,我反正没偷懒,没糊弄。”

“你能明白这个逻辑吗?我们选了一种特别吃力不讨好的方法。”朱振华也告诉界面文娱,即使现在重新做一遍,他们也很难统一标准,因为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技术细节。“你看褚嬴和时光两个人在现场真实互动,看起来很自然,如果我们用一种更省钱的办法,全部放在棚拍之后再合成,那样会高效,但是一定不会有这样自然的表演状态。”

“大家都得往前走一步,别都往后走” 

小糖人创始人、《棋魂》总制片人朱振华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令朱振华欣慰的是,抛去了首周的喧嚣,到第二周的时候,大家开始更多围绕剧情里出现的人物、事件以及棋局展开讨论,在他看来,这说明已经进入了良性的状态。

一般而言,青春剧有自己固定的受众,比如女性占比要高一些,女性通常爱看爱情戏,但《棋魂》没有太多爱情的线索。根据朱振华的观察,目前在《棋魂》的观众中,30到40岁的人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对于这种趋势背后的原因,朱振华还不太清楚,但他相信《棋魂》是一部可以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看的有独特魅力的剧。“国内很多家长喜欢让孩子像打鸡血一样上各种培训班,看了这部剧,他们也许可以有新的思考,当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时,他所爆发出的潜力是上多少辅导班都激发不了的。”

“不敢说《棋魂》成为中国漫改的新标杆,但是成为中国漫改的新起点是不为过的。”他对这部剧的品质仍然很有信心。

从2013年成立起,小糖人已经孵化、制作、拍摄了多部精品青春剧。尽管如此,朱振华仍然觉得很难准确定义什么是青春剧。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很泛的概念,青春剧当中涵盖了校园剧,但校园剧只是里面的一个品类。

“青春片所书写的核心是在青春期那个特有节点才可能发生的一些事情,能从那个年龄段的人物所经历的事情里找出共同点和独特性。”朱振华这样表述他对青春片的理解。

在他看来,大多数作品充满混沌性,创新则意味着在里面调整类型的比例,找出一种新的可能性。比如,立足高中时代的《最好的我们》讲述的是青春期的故事,《独家记忆》关注的是大学校园的恋爱和友谊,后续将推出的《了不起的女孩》则把关注点聚焦在了大学毕业刚入社会的人群身上。

图片来源:《了不起的女孩》剧照

“他们半步脱离于校园,但又带着刚从校园出来之后的那种青涩、莽撞和热血,同时身上又有社会施加的压力及其所带来的思想上的茫然,我们就在这样一个人群里往前走了半步。”在朱振华看来,影视行业属于创新驱动的行业,虽然创新有风险,但大家都得往前走一步,别都往后走。

现阶段,小糖人孵化的作品大部分仍然改编自小说。在对待IP的态度上,朱振华不回避好的IP的改变,毕竟大IP对整个影视作品有一定的发酵能力,但也不是唯IP论,“不是IP我们就不能做,还是要看本身故事和人物的精彩程度”。IP之外,新闻故事和外部调研也是他们获取故事的素材和渠道。“如果我们要写一个篮球的故事,我们可能会去采访很多人,就像写报告文学一样,先进行半年或一年的采访,再从这里面提炼内容。”

小糖人目前维持着差不多两年推出一部作品的节奏,产量不算高,但朱振华对此并不着急。他告诉界面文娱,项目的启动还是要看剧本的成熟度,快的可能一年,慢的三五年也有。目前小糖人在拍摄中的项目有创业青春剧《我们的时代》,明年可能会做一部和当代大学生状态息息相关的校园剧继续探讨和延展青春剧的边界,寻找与观众的共鸣点。此外,改编自桐华的《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也已经开发一年多了。

2020年,悬疑短剧大放异彩,朱振华透露,小糖人也在产品中心策划和研究12集的短剧,包括更短的短剧和互动剧。“我们已经研讨学习一年多了,但至于什么时候推向市场,现在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我们的态度是做好内容,同时要和媒介相辅相成,当媒体环境和受众的观看习惯发生变化的时候,内容的逻辑也要与之做适当的调整和匹配。”

在朱振华看来,度过浮躁期之后,当前网剧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和冷静期,高口碑的剧越来越多了,大多数的公司都在用作品说话。“就像美剧,不管某个类型你喜不喜欢,但是拍的质量都是在水平线之上,我觉得再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也会到那一天,就看这几年,网剧的质量明显提升了对不对?”

他希望小糖人推出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品,“精品加上一定的机遇,就会成为爆品”。

以下是界面文娱和导演刘畅的部分对话,界面文娱略作编辑。

界面文娱对话《棋魂》导演刘畅

界面文娱:关于下棋的部分,一部分观众可能会觉得是不是可以有更多气氛和心理活动的渲染?

刘畅:围棋对观众不友好,没法参与到叙事里来了,再加上整个片子的气质,还有我之前说的手段的克制和均匀分布、合理使用的问题,这些导致不可能每一集都在讲怎么下棋,那会让更多观众弃剧。就像昨天我看弹幕还看到有人说演员词密话多的问题,这都是我们根据市场规律改变的,有多少观众已经不看剧只听剧了?也有好多人嫌啰嗦,好多表演已经说明的问题,为什么还要用台词说出来?那是因为我要照顾年龄层更低和那些只听剧的人的感受,所以它其实是一个平衡度的问题。

可能前几集大家都在说围棋的戏怎么这么少,我在微博上回人私信的时候也在说,保守地说,中国90%的人不懂围棋,所以我必须把门槛降低,让大家先进来,先喜欢上人物和故事,大家对围棋有了情感,我再去加一点私货,让围棋的部分更多一些,那会大家可能就弃不掉剧了。但是前面如果都是围棋的部分是会赶客的。观众本身就在咬着牙说,这是一个围棋戏,我要不要来看看,点进来看看,果然全是围棋,那我不看它,一定是这样的。

所以其实《棋魂》这个事儿特别复杂,我们做了三、四年,我相信你们问的所有问题我们都考虑过,观众现在问的所有问题我都考虑过,所以我现在对各种反馈也不意外,很多决定都是我们反复推演和论证之后做出的,我真的很平静。我完全理解原著粉的心情,就比如如果北京成立了一家北京皇家马德里,我一定跳出来骂,不管他踢得好坏,这都是很正常的。我敢干就知道这件事。

界面文娱:之前谈到特效上的问题,你觉得如果再给你一些时间的话,有可能处理得更完善吗?

刘畅:可能要再给我3倍的时间,让我拍15个月,我觉得会有质的提升,但这是不可能的。

界面文娱:或者说国内的整体技术可能还有待提高?

刘畅:其实和技术没关系,一个是时间的关系,一个就是复杂度的问题,你给我15个月我全部都搭景,不实景拍,我也可以把它每个镜头都做得很好,但这就没有很强的现实感,对吧?现有的条件内我觉得我们反正没偷懒,没糊弄。

界面文娱:做这个项目会因为时间限制有些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方,你后面会想去拍一些短剧吗?

刘畅:我后面想拍一些短的,如果想要做的牛逼一点,真的做成这些年爆成那样的剧……可能做短剧会更充分一些,你3个月拍10集,我5个月拍36集,一定是不一样的。但当我自己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可能自己有时候手艺也还没到,因为我想起来《庆余年》做得那么好,人家的时间也挺短,也和我们时间差不多,但是人家做得比我牛逼。不过我觉得《庆余年》在制作上肯定比《棋魂》还要简单一些,在创作层面可能会更难。

界面文娱:那你现在在看一些这方面的机会?

刘畅:没有,又干了一个4个月36集的事,拍了一个也挺艰难的戏,又是一个没人干过的事儿,所以也不知道最后结果会是什么样。还有一个主旋律青春剧,也是挺大的挑战,有可能又是一个挑战大家之前观剧习惯的事。我觉得拍到现在还挺好,自己还挺开心的,但是这个项目可能时间就紧一些,所以好多事没有想的那么细,都是在凭直觉去拍,最终大家接不接受,我也不知道。

界面文娱:还是倾向于去做一些之前没怎么做过的事儿是吗?

刘畅:我也挺苦恼的,我其实没有那么想再继续拍青春剧了,但我能继续拍的原因是觉得自己的确还没拍的那么好,没有说已经拍到头了,中国第一了,再拍没得拍了,那我还差得挺远的。既然还能进步,那就继续拍,但是我也想拍点不一样的,让自己换换脑子,把自己别的方面的饥渴感调动出来。但那些最顶级的IP也不找我,比如说我想拍《雪中悍刀行》,人家不找我拍,找到我的很多项目都是青春剧类型的,所以这也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界面文娱:《棋魂》给你拓展了一些类型。

刘畅:对,但是说起刘畅,在很多人眼中他还是一个青春剧导演,这次只是做了一个不一样的青春剧而已,其实我没有那么排斥这件事,但是也的确想干点别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棋魂》的“喧嚣” 背后是青春剧的边界探索

大多数作品充满混沌性,创新则意味着在里面调整类型的比例,找出一种新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网剧《棋魂》官方剧照

记者 | 刘燕秋

“《棋魂》这个事儿特别复杂,我们做了三四年,观众现在问的所有问题我都考虑过,很多决定也是在反复推演和论证之后做出的,所以各种反馈都在意料之中,我真的很平静。”在小糖人传媒的办公室里,导演刘畅一根烟接一根地抽烟,回答种种有关改编的问题。

网剧《棋魂》改编自崛田由美原作、小畑健作画的日本经典漫画《棋魂》,讲述了时光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历经千年的南梁围棋第一人褚嬴和围棋神童俞亮,并在他们的熏陶下对围棋产生兴趣,励志成为职业围棋手的故事。

二十年前《棋魂》曾在日本掀起了学习围棋的热潮,也成为国内一代人的青春回忆,但从过往的案例来看,翻拍经典日漫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周播出之后,一部分原著粉随即表达了对《棋魂》改编的不满,质疑声集中在剧中褚嬴的造型和热血感不足上。

机遇和挑战从一开始就摆在了创作者面前。

三年前,出品方之一的厚海文化拿着《棋魂》的IP找到小糖人创始人朱振华,寻求共同开发。在朱振华看来,《棋魂》虽然讲的是方寸之间的围棋,但同样对宏大的时代背景和围棋文化有所昭示,刻画的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故事主人公那份对一件事情的专注也打动了他。

在一堆青春剧里,他看到了这个项目不一样的地方。“这是一个只谈热爱不谈恋爱的青春剧,没有女主角,核心的人物关系就是一群伙伴,核心的故事是个人的成长。我们觉得可以探索一下,就决定接手这个项目。”小糖人创始人、《棋魂》总制片人朱振华告诉界面文娱。

图片来源:《棋魂》剧照

从《匆匆那年》到《最好的我们》再到《你好,旧时光》,小糖人曾在网剧初兴的阶段抓住了时机,建立起在青春剧方面的口碑。但朱振华不希望小糖人重复自己,他觉得青春剧也许有一个边界,从去年的《独家记忆》到今年的《棋魂》,再到后面的《了不起的女孩》,都是为突破这种边界而做的尝试。

“现在的剧流行撒糖,我们也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冒险。”但朱振华还是想试试其他的可能性。

导演刘畅同样渴望寻求新的表达。2016年,和小糖人合作的《最好的我们》让还是新人导演的刘畅收获到更多关注,他的身上也被贴上了青春片的标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有了一种被掏空的感觉。刘畅过往拍的校园故事大都是他亲历的,在拍了两部剧和一部电影之后,他发现自己想说的事好像渐渐都说完了,没有特别多“那种蓬勃的新鲜的东西”了。

刘畅几乎是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棋魂》。在他看来,那种男生之间的友谊,对一种事物比较纯粹的热爱,是之前的青春剧很少明确探讨的主题。

“其实日漫IP的翻拍之前有好多争议,再加上围棋是一个挺小众的运动,这又是一个主角不谈恋爱的青春剧,这些事其实都挺有挑战的,但是这种挑战也让我很兴奋。”2017年初,他开始参与《棋魂》的开发。

导演刘畅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本土化和去漫画化

从2017年到2019年,剧本开发花就了两年时间。和很多日漫不太一样的是,《棋魂》是一个更接地气的故事。在刘畅看来,不像《七龙珠》和《海贼王》一类日漫,《棋魂》虽然有“魂”的设定,但整个故事的气质还是偏现实主义,如果改编成中国版,在借用了原著的壳和人物关系之后肯定要完全本土化。

这种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逻辑贯穿小糖人几乎所有的项目。朱振华告诉界面文娱,在《棋魂》里能找到对现实的映照,不管是人物、比赛还是具体事件,都和中国围棋的发展有某种暗合。

“围棋发源于中国,但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起有落,聂卫平时代掀起了中国围棋的热潮,但后来在90年代中期进入没落期,我们这个片子就是以那个时期的冲段少年为背景。”在这个过程中,剧本将中国围棋史上有意思的人和事物同原版内容做了有机结合,比如剧版《棋魂》将故事发生地设置在了杭州,在开场用航拍镜头展现了城市面貌,其实是因为江南一带是中国围棋文化盛行的地方。

有网友发问,原著里面是地铁,剧里为什么是公交站?朱振华觉得这类问题根本无法回答,“在我们选择的这个时空氛围里就没有地铁,为了和漫画一样,非得让人物坐地铁出来,那故事估计就垮了”。在他眼中,故事里的人物生长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时光的刻刀”,既具有时代的脉搏,又有个人的成长,才构成一个好戏的基础。

去漫画化是本土化之外的另一个主要思路。从改编之初,刘畅就明确,要让《棋魂》看起来不像一个漫改的作品。“第一波观众一定是原著粉,但我大概想了想之前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觉得去漫画化是必然的。漫画、动画和剧本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表现形式,每个形式有每个形式的创作规律,大家对这些东西的接受程度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增加故事的现实基础和厚重感恰好是小糖人擅长的地方。把日本的故事放到中国年轻人成长的环境里,在做剧本之前,他们就预料到他能碰撞出一些新东西。在此基础上,刘畅想把整个故事的宽度和厚度拉开。漫画因为形式的原因会更极致,但故事会比剧单薄一些,利用剧的优势,可以把事件和人物尽量拉开,就可以有更长的篇幅和更大的空间聊一些碰撞出来的话题。

最终改编的部分大概占到整个剧本的30%到40%。比如,剧中吴迪经历一番挣扎最终选择退出棋社,引发了褚嬴和时光关于“有围棋的人生”和“围棋的人生”的讨论,俞亮的父亲也改成了一个更典型的中国式家长。

图片来源:《棋魂》截图

刘畅发现,漫画还是一个接一个的事件推动的故事,自己更擅长和喜欢的则是从人物的成长和情感逻辑推进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更喜欢《棋魂》这样在情感表达上更饱满和浓郁的东西。

“《棋魂》对我来讲在情感上会更大开大合一点,那种宿命感,包括主人公面临的困扰都会比以前拍的剧更重一些,比如有的人背负了1000年的使命,有的人背负着没有回头路的选择,如果不成功可能整个青春就都荒废了,大家都奔着一个艰难的目标在前进,这方面的东西会更浓郁一些。”

这种厚重感会削减原著的热血感吗?

“一部36集的剧能比漫画或小说更热血吗?”刘畅反问道。

“漫画加上几个感叹号,你就觉得热血了。这也不是一部电影,可以把所有热血的桥段在90分钟内集中地抛出来,从我们现在的制作成本和时间周期出发,在一部剧里很多视听手段不能这样集中使用,不然到后边更高潮的地方该怎么办?我得把能使用的手段均匀分布在36集里,不可能一招用上10遍。”

就在项目开发的同时,和日本版权方的来回交涉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刘畅透露,和日方一开始聊的比较艰难,双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建立了信任关系。这期间刘畅去了两次集英社面谈。最后明确的是,他们需要看30分钟的片花,褚嬴的造型以及全稿的剧本大纲。

日方给了很大的改编空间,也认可了他们的改编。“原作者给我们写第一封信时说,他读完了剧本,觉得如果进藤光出生在中国,就应该是一个这样的故事,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肯定和鼓励。”刘畅说。

7000多个特效镜头 摸着石头过河

从类型上说,《棋魂》也许可以被定义为青春奇幻剧。从一开始,刘畅就意识到了奇幻的部分是个挑战,因为“没人这么干过”,但他想到观众也没怎么见过这种类型的故事了,“如果做好了也会有很多人喜欢”。

在拍摄的五个多月时间里,很多比他想象中还要复杂的问题一一出现。

首当其冲的是褚嬴的造型。先是服装,刘畅透露,其中的难度在于,一个36集戏的男主角有六七百场戏,但是全剧只能穿一身衣服。这就要求这身衣服要足够耐看和经典。在衣服的设计上,他们最初想要去日本化,一方面参考了南梁时期的服饰元素和款式,另外加入了一些现代审美的东西,最后为了体现角色高大飘逸的特点,在帽型和裙摆上进行了适度夸张。那之后他们发现,这身装扮很像原著里佐为的那身衣服。

褚嬴的造型 图片来源:《棋魂》剧照

为了营造“仙”和“飘逸”的感觉,褚嬴的衣服必须是白色,因为只有白色才能在所有的场景里融洽匹配,为此,化妆人员还必须把褚嬴的面部提亮,这样才可能匹配衣服的颜色。“我们其实在反复试妆,试到了最白的粉底色号都还差得远,最后其实张超的脸上一直在打油彩,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此外,还必须给这个角色补上带颜色的妆容,否则脸看上去会很平,于是他们就着衣服的红色,给褚嬴上了红色的眼影。

半透明特效是另一件让刘畅崩溃的事。为了让褚嬴这个角色看起来更有灵体的感觉,需要在后期对这个角色进行半透明处理,为此,他们包了7家特效公司,完成了7000多个特效镜头。但由于《棋魂》选择了在棚外实景拍摄,不同的光线条件下,褚嬴的脸会被周围的光线所影响,导致在不同的环境下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太稳定。

理想和实践之间隔了一段距离。在进行了两轮测试之后,刘畅才进入实拍,但开拍之后他还是发现测试的次数还是不够。他告诉界面文娱,测试之前他对于褚嬴这个角色有很多想法,比如希望他是飘着的,希望光线光影的变化区分度更大,希望他自己能发光,希望他更高大,可能要到2米3左右的高度。但他也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棋魂》最早的设想就是这个魂要有高高在上的神明感,但让他飘着这件事就太难了,我们试了各种办法,吊威亚,用平衡车和轮滑,最终你会发现在现场操作完全不可能实现,所以后来还是让他走路。”

这当中除了要考虑效率,还要考虑分寸的问题。刘畅一直在思考,褚嬴到底是一个仙儿还是一个人,当中的平衡度在什么地方?开机之后,他还在调整其中的分寸。整个过程相当于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一个角色没有什么可参考的,我能想到的都是哆啦A梦一类的,其实也没有真人化过,所以怎么样能让观众喜欢,谁心里都没有底。”

在五个月的拍摄周期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随时出现。在杭州拍摄时,最热的一天地表温度达到了五十三四度,张超需要穿着6层衣服,带着厚重的头套,差不多每隔2到3个小时,他的妆都会因为流汗而花掉。但出于拍摄进度方面的考虑,只有在妆容最糟糕的情况下才能重新给他上妆。

刘畅觉得,拍戏就是捧着一手沙子不停在漏的过程,可能有的地方漏的少一点,有的地方漏多一点。很多想法没有实现,没有办法做到每一个镜头都尽善尽美,但这是综合创作规律和项目实际呈现出的结果,没什么可遗憾的。“现有的条件内,我反正没偷懒,没糊弄。”

“你能明白这个逻辑吗?我们选了一种特别吃力不讨好的方法。”朱振华也告诉界面文娱,即使现在重新做一遍,他们也很难统一标准,因为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技术细节。“你看褚嬴和时光两个人在现场真实互动,看起来很自然,如果我们用一种更省钱的办法,全部放在棚拍之后再合成,那样会高效,但是一定不会有这样自然的表演状态。”

“大家都得往前走一步,别都往后走” 

小糖人创始人、《棋魂》总制片人朱振华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令朱振华欣慰的是,抛去了首周的喧嚣,到第二周的时候,大家开始更多围绕剧情里出现的人物、事件以及棋局展开讨论,在他看来,这说明已经进入了良性的状态。

一般而言,青春剧有自己固定的受众,比如女性占比要高一些,女性通常爱看爱情戏,但《棋魂》没有太多爱情的线索。根据朱振华的观察,目前在《棋魂》的观众中,30到40岁的人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对于这种趋势背后的原因,朱振华还不太清楚,但他相信《棋魂》是一部可以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看的有独特魅力的剧。“国内很多家长喜欢让孩子像打鸡血一样上各种培训班,看了这部剧,他们也许可以有新的思考,当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时,他所爆发出的潜力是上多少辅导班都激发不了的。”

“不敢说《棋魂》成为中国漫改的新标杆,但是成为中国漫改的新起点是不为过的。”他对这部剧的品质仍然很有信心。

从2013年成立起,小糖人已经孵化、制作、拍摄了多部精品青春剧。尽管如此,朱振华仍然觉得很难准确定义什么是青春剧。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很泛的概念,青春剧当中涵盖了校园剧,但校园剧只是里面的一个品类。

“青春片所书写的核心是在青春期那个特有节点才可能发生的一些事情,能从那个年龄段的人物所经历的事情里找出共同点和独特性。”朱振华这样表述他对青春片的理解。

在他看来,大多数作品充满混沌性,创新则意味着在里面调整类型的比例,找出一种新的可能性。比如,立足高中时代的《最好的我们》讲述的是青春期的故事,《独家记忆》关注的是大学校园的恋爱和友谊,后续将推出的《了不起的女孩》则把关注点聚焦在了大学毕业刚入社会的人群身上。

图片来源:《了不起的女孩》剧照

“他们半步脱离于校园,但又带着刚从校园出来之后的那种青涩、莽撞和热血,同时身上又有社会施加的压力及其所带来的思想上的茫然,我们就在这样一个人群里往前走了半步。”在朱振华看来,影视行业属于创新驱动的行业,虽然创新有风险,但大家都得往前走一步,别都往后走。

现阶段,小糖人孵化的作品大部分仍然改编自小说。在对待IP的态度上,朱振华不回避好的IP的改变,毕竟大IP对整个影视作品有一定的发酵能力,但也不是唯IP论,“不是IP我们就不能做,还是要看本身故事和人物的精彩程度”。IP之外,新闻故事和外部调研也是他们获取故事的素材和渠道。“如果我们要写一个篮球的故事,我们可能会去采访很多人,就像写报告文学一样,先进行半年或一年的采访,再从这里面提炼内容。”

小糖人目前维持着差不多两年推出一部作品的节奏,产量不算高,但朱振华对此并不着急。他告诉界面文娱,项目的启动还是要看剧本的成熟度,快的可能一年,慢的三五年也有。目前小糖人在拍摄中的项目有创业青春剧《我们的时代》,明年可能会做一部和当代大学生状态息息相关的校园剧继续探讨和延展青春剧的边界,寻找与观众的共鸣点。此外,改编自桐华的《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也已经开发一年多了。

2020年,悬疑短剧大放异彩,朱振华透露,小糖人也在产品中心策划和研究12集的短剧,包括更短的短剧和互动剧。“我们已经研讨学习一年多了,但至于什么时候推向市场,现在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我们的态度是做好内容,同时要和媒介相辅相成,当媒体环境和受众的观看习惯发生变化的时候,内容的逻辑也要与之做适当的调整和匹配。”

在朱振华看来,度过浮躁期之后,当前网剧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和冷静期,高口碑的剧越来越多了,大多数的公司都在用作品说话。“就像美剧,不管某个类型你喜不喜欢,但是拍的质量都是在水平线之上,我觉得再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也会到那一天,就看这几年,网剧的质量明显提升了对不对?”

他希望小糖人推出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品,“精品加上一定的机遇,就会成为爆品”。

以下是界面文娱和导演刘畅的部分对话,界面文娱略作编辑。

界面文娱对话《棋魂》导演刘畅

界面文娱:关于下棋的部分,一部分观众可能会觉得是不是可以有更多气氛和心理活动的渲染?

刘畅:围棋对观众不友好,没法参与到叙事里来了,再加上整个片子的气质,还有我之前说的手段的克制和均匀分布、合理使用的问题,这些导致不可能每一集都在讲怎么下棋,那会让更多观众弃剧。就像昨天我看弹幕还看到有人说演员词密话多的问题,这都是我们根据市场规律改变的,有多少观众已经不看剧只听剧了?也有好多人嫌啰嗦,好多表演已经说明的问题,为什么还要用台词说出来?那是因为我要照顾年龄层更低和那些只听剧的人的感受,所以它其实是一个平衡度的问题。

可能前几集大家都在说围棋的戏怎么这么少,我在微博上回人私信的时候也在说,保守地说,中国90%的人不懂围棋,所以我必须把门槛降低,让大家先进来,先喜欢上人物和故事,大家对围棋有了情感,我再去加一点私货,让围棋的部分更多一些,那会大家可能就弃不掉剧了。但是前面如果都是围棋的部分是会赶客的。观众本身就在咬着牙说,这是一个围棋戏,我要不要来看看,点进来看看,果然全是围棋,那我不看它,一定是这样的。

所以其实《棋魂》这个事儿特别复杂,我们做了三、四年,我相信你们问的所有问题我们都考虑过,观众现在问的所有问题我都考虑过,所以我现在对各种反馈也不意外,很多决定都是我们反复推演和论证之后做出的,我真的很平静。我完全理解原著粉的心情,就比如如果北京成立了一家北京皇家马德里,我一定跳出来骂,不管他踢得好坏,这都是很正常的。我敢干就知道这件事。

界面文娱:之前谈到特效上的问题,你觉得如果再给你一些时间的话,有可能处理得更完善吗?

刘畅:可能要再给我3倍的时间,让我拍15个月,我觉得会有质的提升,但这是不可能的。

界面文娱:或者说国内的整体技术可能还有待提高?

刘畅:其实和技术没关系,一个是时间的关系,一个就是复杂度的问题,你给我15个月我全部都搭景,不实景拍,我也可以把它每个镜头都做得很好,但这就没有很强的现实感,对吧?现有的条件内我觉得我们反正没偷懒,没糊弄。

界面文娱:做这个项目会因为时间限制有些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方,你后面会想去拍一些短剧吗?

刘畅:我后面想拍一些短的,如果想要做的牛逼一点,真的做成这些年爆成那样的剧……可能做短剧会更充分一些,你3个月拍10集,我5个月拍36集,一定是不一样的。但当我自己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可能自己有时候手艺也还没到,因为我想起来《庆余年》做得那么好,人家的时间也挺短,也和我们时间差不多,但是人家做得比我牛逼。不过我觉得《庆余年》在制作上肯定比《棋魂》还要简单一些,在创作层面可能会更难。

界面文娱:那你现在在看一些这方面的机会?

刘畅:没有,又干了一个4个月36集的事,拍了一个也挺艰难的戏,又是一个没人干过的事儿,所以也不知道最后结果会是什么样。还有一个主旋律青春剧,也是挺大的挑战,有可能又是一个挑战大家之前观剧习惯的事。我觉得拍到现在还挺好,自己还挺开心的,但是这个项目可能时间就紧一些,所以好多事没有想的那么细,都是在凭直觉去拍,最终大家接不接受,我也不知道。

界面文娱:还是倾向于去做一些之前没怎么做过的事儿是吗?

刘畅:我也挺苦恼的,我其实没有那么想再继续拍青春剧了,但我能继续拍的原因是觉得自己的确还没拍的那么好,没有说已经拍到头了,中国第一了,再拍没得拍了,那我还差得挺远的。既然还能进步,那就继续拍,但是我也想拍点不一样的,让自己换换脑子,把自己别的方面的饥渴感调动出来。但那些最顶级的IP也不找我,比如说我想拍《雪中悍刀行》,人家不找我拍,找到我的很多项目都是青春剧类型的,所以这也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界面文娱:《棋魂》给你拓展了一些类型。

刘畅:对,但是说起刘畅,在很多人眼中他还是一个青春剧导演,这次只是做了一个不一样的青春剧而已,其实我没有那么排斥这件事,但是也的确想干点别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