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两会】上海老龄人口5年内将超500万 代表委员建议补“短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两会】上海老龄人口5年内将超500万 代表委员建议补“短板”

1月29日下午,本届上海市人代会最后一次全体会议表决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据上海老龄科研中心的预测,至2020年,上海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500万人。

图片来源:网络

1月29日下午,本届上海市人代会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将表决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据上海老龄科研中心的预测,至2020年,上海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500万人。老年群体日益庞大,养老逐渐成为一件社会大事,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就养老问题建言献策。

人大代表、闵行区委书记赵奇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的问题,他说:“谈养老,政府必须分清‘基本养老’保障服务和‘为老服务’两个概念。”赵奇认为,政府的“基本养老”保障服务应讲求均衡化、规范化,而“为老服务”则应追求“活力”。这两个概念的界定目前仍较为模糊,对政府依法履职造成了一定困难。

他举例说,在公办养老床位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十三五”期间上海将新增7000张公办养老床位,但在28.3%的老龄化面前,这显然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那么,针对公办养老床位,是否应出台相关标准,明确哪些老人可以使用这些公办养老床位,让真正有需求的老人享受政府服务。而这就涉及这项养老服务的概念问题。

赵奇建议,上海人大应从立法层面,对政府“基本养老”和“为老服务”做出明确界定,使养老服务更为科学化、规范化。

人大代表、嘉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吴辰则指出,养老保障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增加多少张养老床位,关键是要为老年人解决实际问题,他建议政府在“十三五”期间要更加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尤其要重视推进医养结合模式。

作为一名基层代表,长宁区天山三村党总支书记张雅玉说,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一碗汤的距离”是比较理想的,父母所在的养老机构与子女家的居住距离不远不近,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

事实上,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上海近年来正在试点推广“微型养老院”,包括长者照护之家、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等。

长者照护之家是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利用社区现有公共设施或改造闲置物业建成,规模多在10-49张床位,既能提供短期住养服务,又能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还能为居家养老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撑。老人能在不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前提下,享受专业化养老服务,便于老人家属和子女日常探望。

根据规划,到2017年底,上海将实现各街镇长者照护之家全覆盖,市级福彩金也将给予长者照护之家每张床位1万元补贴。

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与长者照护之家类似,是市场化投资运营的社区小型养老机构。打造居民身边的嵌入式养老机构也是两会现场的一个热点话题,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27日参加徐汇代表团小组审议时表示,要努力盘活社区存量资源,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走进社区,向市民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不过,医疗和护理资源不足目前仍是上海养老事业面临的“短板”。

人大代表、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郑浩然代表建议,应积极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合理错开各级医院的分工,提升社区医院医生的业务能力,使百姓能就近享受高质量的养老和医疗服务。

上海虹口区可能将成为老龄化最突出的区。虹口区民政局副局长张月娟在面对人大代表询问将来具体的养老政策时表示,2016年,上海要全区县推行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推行住家养老,由专业的医务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这项服务按老年人身体的健康状况分级,2级的老人每周提供3小时服务,3-4级的老人每周提供5小时服务,5-6级的老人每周提供7小时服务。护理分为2种:基础护理和医疗护理,护理费用老人自己承担10%,医保承担90%。

此外,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肖星认为,意外保险对老年人群体的保障作用目前还没有发挥出来。他建议,以政府出资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政府作为投保人,商业保险公司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群体量身定制意外保险方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两会】上海老龄人口5年内将超500万 代表委员建议补“短板”

1月29日下午,本届上海市人代会最后一次全体会议表决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据上海老龄科研中心的预测,至2020年,上海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500万人。

图片来源:网络

1月29日下午,本届上海市人代会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将表决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据上海老龄科研中心的预测,至2020年,上海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500万人。老年群体日益庞大,养老逐渐成为一件社会大事,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就养老问题建言献策。

人大代表、闵行区委书记赵奇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的问题,他说:“谈养老,政府必须分清‘基本养老’保障服务和‘为老服务’两个概念。”赵奇认为,政府的“基本养老”保障服务应讲求均衡化、规范化,而“为老服务”则应追求“活力”。这两个概念的界定目前仍较为模糊,对政府依法履职造成了一定困难。

他举例说,在公办养老床位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十三五”期间上海将新增7000张公办养老床位,但在28.3%的老龄化面前,这显然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那么,针对公办养老床位,是否应出台相关标准,明确哪些老人可以使用这些公办养老床位,让真正有需求的老人享受政府服务。而这就涉及这项养老服务的概念问题。

赵奇建议,上海人大应从立法层面,对政府“基本养老”和“为老服务”做出明确界定,使养老服务更为科学化、规范化。

人大代表、嘉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吴辰则指出,养老保障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增加多少张养老床位,关键是要为老年人解决实际问题,他建议政府在“十三五”期间要更加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尤其要重视推进医养结合模式。

作为一名基层代表,长宁区天山三村党总支书记张雅玉说,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一碗汤的距离”是比较理想的,父母所在的养老机构与子女家的居住距离不远不近,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

事实上,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上海近年来正在试点推广“微型养老院”,包括长者照护之家、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等。

长者照护之家是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利用社区现有公共设施或改造闲置物业建成,规模多在10-49张床位,既能提供短期住养服务,又能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还能为居家养老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撑。老人能在不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前提下,享受专业化养老服务,便于老人家属和子女日常探望。

根据规划,到2017年底,上海将实现各街镇长者照护之家全覆盖,市级福彩金也将给予长者照护之家每张床位1万元补贴。

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与长者照护之家类似,是市场化投资运营的社区小型养老机构。打造居民身边的嵌入式养老机构也是两会现场的一个热点话题,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27日参加徐汇代表团小组审议时表示,要努力盘活社区存量资源,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走进社区,向市民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不过,医疗和护理资源不足目前仍是上海养老事业面临的“短板”。

人大代表、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郑浩然代表建议,应积极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合理错开各级医院的分工,提升社区医院医生的业务能力,使百姓能就近享受高质量的养老和医疗服务。

上海虹口区可能将成为老龄化最突出的区。虹口区民政局副局长张月娟在面对人大代表询问将来具体的养老政策时表示,2016年,上海要全区县推行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推行住家养老,由专业的医务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这项服务按老年人身体的健康状况分级,2级的老人每周提供3小时服务,3-4级的老人每周提供5小时服务,5-6级的老人每周提供7小时服务。护理分为2种:基础护理和医疗护理,护理费用老人自己承担10%,医保承担90%。

此外,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肖星认为,意外保险对老年人群体的保障作用目前还没有发挥出来。他建议,以政府出资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政府作为投保人,商业保险公司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群体量身定制意外保险方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