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罐头
编辑|朴芳
2.7分、2.8分、2.5分。
上线两天,新版《鹿鼎记》的豆瓣评分呈现出小幅波动、整体稳定的态势。
仅凭一己之力,迅猛地拔高了11月剧集市场的温度。当然,升温的因,全属败兴而归的观众怒火的中烧。
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在新版《鹿鼎记》上线之前,有不少金庸迷及观众,对这部作品抱有不小的希望。
除金庸先生封笔之作的光环,及多部前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外,新版《鹿鼎记》的主创班底也为大众喂下了一颗“定心丸”。
一方面,在官宣之初,由张一山饰演韦小宝虽小有争议,但张一山的演技以及自身气质,还是另大多数观众信服的。
另一方面,《鹿鼎记》的编剧申捷,有着《重案六组》《虎妈猫爸》《鸡毛飞上天》《白鹿原》等多部优秀作品,斩获过包括白玉兰奖、金鹰奖、飞天奖在内的多个最佳编剧奖。
主角演技可圈可点、编剧功力不俗、再加上央八经典剧场的首肯,似乎宣告着新版《鹿鼎记》即便不能超越原作,也断然不会毁经典。
乘兴而来的观众们,在剧作品质的迎头棒喝下,只能败兴而归。
符号化处理,跳跃式改编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在豆瓣高赞热评中,有网友如是说到。虽有些刺眼,倒也真实。
大多数IP改编的影视作品,都会面临着在还原原著和强化戏剧张力间进行取舍。遗憾的是,新版《鹿鼎记》并没能做到在二者间游刃有余,甚至还陷入了“两边都不讨好”的窘境之中。
在表演方式和人物塑造上,除韦小宝的“猴化”以外,其他角色也极尽浮夸之能。康熙帝丝毫没有少年天子的气魄、建宁公主的刁蛮任性充斥着低幼感、海公公的腔调也有些过火。
早前,张一山在采访中说过,新版《鹿鼎记》进行了喜剧化的处理和年轻化的表达。
但从观众的口风来看,此番符号化的处理却成为了众矢之的。非但没有形成区别于其它版本的鲜明特质,反而是使具有悲剧内核的《鹿鼎记》,彻底沦为了一场夸张的闹剧。
究其根本,全员统一的浮夸观感,在于其话剧化的表达方式。这一点在韦小宝身上尤为突出:用力过猛的五官搭配上怼脸拍的镜头;全身每个毛孔都在表演,过多的肢体动作带来的混乱感;每声哼唧都不放过的多余配音引发了观众的生理不适……
视觉层面,剧中的服化道、摄影打光、打戏、配乐都难掩粗糙感。鳌拜姓鳌、皇帝称大臣为您等多处细节错误另观众的好感度一降再降。自带各种声响的bgm非但没能更好的推动观众入戏,反而产生了荒诞感。
与此同时,剧集跳跃式的改编,大量删减重要戏份,令原著粉大失所望。甚至有原著粉直言:没有明史案,没有丽春园,谈什么鹿鼎记。
诚然,部分情节的删除对剧方而言也是无奈之举,但其中角色人设的塑造、剧集基调的设定、制作的工艺,也显然在及格线之下。
断线的逻辑,消失的严肃肌理
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事实上,新版《鹿鼎记》的满盘皆输,要归因于最终呈现出的“浅薄”效果,与原著内核存在着严重偏差。
《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小说名字中有“鹿”和“鼎”二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问鼎”的“鼎”,因此,单从名字上看,《鹿鼎记》就和政治、权力斗争是紧密相连的。
韦小宝这一反英雄的角色在《鹿鼎记》中大行其道,除歌颂了其人性中撕碎假仁义、自由自在、至情至性等品质外,也蕴含了对当时的社会体制和国民性的深刻批判。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部独立的剧集,韦小宝生于妓院,长于市井的人生经历,以及其流氓、无赖、见风使舵的个性养成的原因,就成为了逻辑链上的重要一环。
对其大胆舍弃的新版《鹿鼎记》,在逻辑上显然是不牢固的。同时单刀直入式的人物刻画方式,更使观众对角色缺乏同理心及“滤镜”,这从批判韦小宝“猥琐”“变态”的声音不绝于耳上,就可以略见一二。
自1984年步入影视化之路开始,《鹿鼎记》已陆续翻拍过五版,而其喜剧外衣下的严肃批判性,在梁朝伟出演的第一版中,就已得到了展现。周星驰出演的电影版本,更是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且拥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在将无厘头的喜剧风格融入到《鹿鼎记》中的同时,对封建政治体制的讥讽成为了内在纵深的肌理,探查到了深度喜剧的精髓。
为寻求特质而过分放大角色的某种属性,或是无视原著的界限,均是因小失大的不明智之举。事实上,IP改编,尤其是经典IP的改编,并不是为了打碎谁、重塑谁,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与角色进行全新的融合与成就。
金庸武侠,不是解药
金庸先生之于武侠世界,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
其构建一代人武侠世界观的几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处于十年一翻拍的轮回中。先入为主的情感并未占据观众的心智,香港、大陆均有可以称为经典的代表作。
尽管2010年后,金庸武侠剧的翻拍接连碰壁,但因为制作、演员等方面仍有可取之处,所以在传播度上,是可圈可点的。
以于正担任编剧的《笑傲江湖》和《神雕侠侣》为例,尽管其对情感线的另类解读颇有使诗意江湖转变为狗血江湖的嫌隙,但在审美、对武侠江湖的构建、及自身逻辑闭环上,品质仍属上乘。
2017版的《射雕英雄传》则更胜一筹,豆瓣8.0分的评分甚至远在2003年、2008年的版本之上。在演员阵容上,均为90后全新人,由杨旭文、李一桐、陈星旭、孟子义等领衔主演。当时剧组共有98个主要演员,参与拍摄的群众演员则高达10万人次,但所有演员加上群演的费用不到总投资的1/3,以对外公开的预算2个亿计算,演员片酬费用大概在6000万元上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资金充裕的2017版《射雕英雄传》采用实景搭建拍摄,实现了对金庸小说中从大漠到江南,从闹市到幽居的大跨度地域描写的复原。
对原著精神的高度还原,成为了2017版《射雕英雄传》打破“翻拍等于毁经典”这一魔咒的重要原因。
相比较之下,被群嘲的《鹿鼎记》则更像是影视行业快餐时代的产物。将鳌拜府邸写作“鳌府”的低级错误,已经足矣说明了剧本的粗粝质感。
金庸武侠“重出江湖”,并不是收视解药。匠心与经典的两相结合,才能生出意外之喜。否则只能在糟蹋经典的唏嘘声中,留下不光彩的一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