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评图书:
书名:《未来商业模式》
作者:李骞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
从个人品牌,到个人平台,很多人会想到两个姓罗的胖子。一个是罗永浩,另一个是罗振宇。从牛博网到老罗英语培训,再到后来的锤子手机,都依赖于罗永浩个人的魅力,他本人也非常擅长将这种魅力转化为粉丝的持续关注,最终发展为粉丝+顾客+社群参与者的合作对象。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在之前的几年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粉丝。罗辑思维作为自媒体平台,拥有很高的效率,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也有别于传统媒体。近年来,罗辑思维还在有意识的逐渐中心化、平台化,将其他一些思想独到又能产生价值的个人(生产者)及图书、音像等产品分享给庞大的粉丝,由此让罗辑思维的产出效率得以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多样性也得到了持续保证。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将罗永浩、罗振宇各自启动的商业模式,定义为个人平台模式,在“两罗”之前就通过这番模式尝到了甜头的人是郎咸平。郎咸平曾执教于沃顿商学院等美国商学院名校及香港中文大学,最近十年来成为华人世界知名度最大、也最具争议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产生影响力,并通过讲座、出书等方式获取收益,这是很常见的方式,但很少有人能像郎咸平这样,搭建起一个较为完善、清晰、持续经营的个人品牌平台。
郎咸平本人热衷谈论中国改革、社会和经济等多领域命题,通过东方出版社出版郎咸平系列图书,广东卫视定期播出郎咸平为主嘉宾的脱口秀节目,专门的培训机构开发郎咸平的培训课程,他本人还定期到各地巡回演讲。郎咸平的这些曝光方式,某种意义上使得其个人、观点内容会遭遇更多争议,却有效的聚集了相关的利益伙伴,让图书、节目、培训、演讲可以起到相互支撑的作用,凝聚一大批粉丝,使他个人及平台内容与粉丝之间保持高频互动,这一切都会转化为价值。
个人品牌、个人平台,不能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但在这个时代之前,明星级个人所能聚拢的资源会非常有限,所能建立起的旨在产生利益的弱连接数量会受到限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型平台的传播将变得更快,所能影响的范围也更广。商业思想家、分享资本创始人李骞,曾任东方出版社营销总策划,成功打造过稻盛和夫、郎咸平等明星作者主题图书的畅销奇迹。李骞在其所著的《未来商业模式》一书中阐述了对产业互联网的看法,结合其个人实践谈论了传统产业互联网化变革的八大关键、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五大商业模式,并为企业适应新背景下的竞争提出了建议。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套用这样一句话,移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时代因为高度的专业化、平台规模化,以及同步出现的新个体化,因而同时呈现出了超级分工与超级聚合的特点。超级分工指的是依照经济规律和专业特点分得更细的分工方式,很多大型企业实际上就有赖于这样的高度发达的新型分工,建立起一个弹性极大的组织体系;在供应链体系之中,专业分工需要被切分到不能再细的微细程度,让每个环节都趋于效率最优。超级聚合,指的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得以将上述高度分散、细分的要素以高效方式组合起来,推动其有效开展。
李骞在《未来商业模式》这本书中所谈到的个人型平台、平台商业模式、企业生态模式、品牌生存模式、新个体模式等五种商业模式,其实都构建于超级分工与超级聚合基础上。
这本书的另一亮点在于,探讨了传统产业互联网化变革的八大关键,包括人的全面互联网化(观念、终端、行为的互联网)、去中间化与再中间化、不断激活与拥抱创新,等等。依照书作者的观点,产业互联网时代竞争格局首先将体现为平台博弈,平台运行具备挤出效应,推动现有的各式平台必须将运转成本、交易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否则就会催生颠覆原有平台的新的垂直平台。书作者还指出,平台竞争必须建立起一定的边界,包括战略和战术的防御布局,还要牢牢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线。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