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丨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在进行中。这项每隔十年进行一次的人口普查是否还会有下一次?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人口普查的环境、目的、对象和方式都在发生值得注意的显著变化,而取代人口普查的新范式也呼之欲出。
无独有偶,今年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国家也在开展人口普查,而明年或后年欧盟也将更新其2011年进行的人口普查数据。但是,受疫情冲击、政治选举、普查成本攀升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国家不得不推迟人口普查,或者采取互联网手段以及其他变通方式进行。
人口普查对于摸清人口家底至关重要,因为这是难得的一次全体人口大调查,同需要统计推断的抽样调查不同,人口普查采集的是总体人口的全量数据,可以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人口状况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社会状况,并与之前的人口普查数据做对比。
虽然人口普查获取的数据更加全面精准,但是相对于抽样调查而言,人口普查的成本过高、难度较大,很难频繁进行。以今年美国人口普查为例,对3.3亿人的普查成本估计为16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人花费50美元或300多元人民币。今年中国的全国人口普查调动了700多万名调查员分赴全国各地的各个角落进行“地毯式”的人口扫描,由此产生的普查费用预计也会非常高。由于普查成本居高不下,英国甚至提出未来可能通过其他部门的多源数据取代人口普查。
在人口普查成本攀升、难度加大的同时,可以取代人口普查的新方法也在不断涌现,并大有取代人口普查之势。比如,英国统计部门在考虑通过人们就医、申领驾照和税务登记等方面的数据来进行人口数据采集。德国在2011年就探索以户籍登记数据为底数,辅之以抽样调查来进行校验。更重要的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颠覆人口普查,可能会成为未来人口普查的新范式。
根据斯坦福大学的李飞飞课题组2017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他们利用谷歌街景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对美国社区进行了全景扫描,并从美国200个城市5千万张街景照片中,识别出2200万辆汽车的型号和款式,然后对街区居民的收入、种族、学历和政治倾向等进行预测。结果显示,这种“扫街”的做法既简单又精准,用时两周即可以完成图片处理。这种算法对居民政治投票倾向的预测准确率极高,平均可以超过80%。
同美国相比,中国在基础数据采集和汇聚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采取类似方式进行人口相关数据测算的能力也会更强。大数据技术可以获取和分析海量、高频、异构、关联的数据,并进行细颗粒度的多维分析,使人们对人口进行更加精准的扫描。当然,来自不同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数据只能对部分人群进行“画像”,但是通过特定的数据交换协议则可以实现全体人口的“画像”。
人口普查期望获取的绝大多数资料,都可以通过既有行政登记数据或其他途径和方式获取,而不需要专门通过入户普查来采集。比如,居民的户籍信息可以通过公安部门获取,住房信息可以通过住房部门采集,婚姻救助信息来自民政部门,子女入学信息可以通过教育部门提取,而车辆信息可以通过交通管理部门提取。人口普查对人群的“画像”是相对简单的,因为绝大多数人填写的是短表,而长表则是随机抽样完成的。因此,人口普查还很难对一个受访者进行全面“画像”。
过去由于计划生育政策而导致大量“黑户”,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登记户籍,并消失在政府各项政策的“雷达”之下,只有通过人口普查才能获悉。但是目前全国几乎所有人都只有唯一的身份证,手机号码也同身份证一一对应,为人口普查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数据。如果将这些数据用于人口普查的前期摸排,将有助于减少重复填报的成本并提高普查效率。不过,目前人口普查数据还没有同这些部门共享登记数据,致使人口普查中重复填表的问题经常发生。
得益于疫情防控政策及时得力,疫情传播在中国基本得到了控制。但是,假如疫情防控没有达到目前的常态化水平,我们仍然要像很多国家一样采取“封城”等严厉措施,人口普查将很难进行。一些人不无调侃地指出,今年上半年疫情防控时期是实施全国人口普查最好的时期,因为除了医护人员、物流人员、安保人员等人员,疫情防控让几乎所有人都不得不在家隔离,而采用数字报表或电话访问就可以“一网打尽”。但是,疫情防控时期的非常态化,使政府注意力很难转向常态时期的人口普查工作,也使人口普查模式创新错失良机。
随着人们对个人信息特别是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要想获得居民的配合并完成普查会难度加大。人口普查人员往往是临时抽调和招募而来的志愿者,他们能否保证信息准确,特别是保护受访者的个人信息,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网上有很多网友吐槽人口普查员不够专业,错填、漏填、张冠李戴甚至信息泄露的问题并不少见。与此同时,借助微信等互联网平台采集人口普查数据,也让一些人担心个人信息无法得到妥善保护。
如果人口普查只是为了收集人口相关数据,那么在未来可替代方式和创新手段日趋多样可行的情况下,如此兴师动众大可不必。相对来说,一些高校将入户调查同推动大学生理解国情和开展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调查本身采集数据的功能反而弱化了。实际上,包括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等在内的一系列大型社会调查都在今年面临无法入户访问的挑战,不得不寻求线上或电话调查,或者采取混合调查模式。
人口普查的历史久远,调查手段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但是互联网技术并没有使其发生多大变化。但是,在数字时代我们期望下一次需要人口普查时,可以不通过这种传统调查方式采集数据。因此,我们期望这是最后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但是,人口普查退出历史舞台,并非我们不需要人口普查了,而是可以利用更先进的手段来进行人口普查。这将使我们对人口相关数据的掌握更加及时、动态、精确和全面,并为各级政府决策、企业投资和居民选择提供更加及时、可靠、有效的依据。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评论